我為什麼選擇丁克

2021-02-08 南方周末

一個不生娃的人,卻如此熟稔養娃的種種,只因目睹身邊的人一個個踩進同樣的坑,絕無落空,哪怕是生活裡最佛系的那一個。(視覺中國/圖)


全文共1589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我父母很有意思,催婚使命完成時,明明同意我不生娃的,但不出半年,就開始一臉嚴厲地懇談,終於發展到在我的朋友圈發出長長的評論。更讓人不勝其煩的,還有發動全家親戚不分時地場合,不管見面還是微信,總要來勸上幾句,每每不忘補上一句行話,「他們也是為你好」。我翻個白眼,不得不狠心屏蔽了他們。

好在,周圍朋友都說:我早就屏蔽爸媽了。「惱羞並存」的感受,這才緩解。

這個世界上,開心生二胎的那一半人,如何能理解連一個都不想生的丁克?

對,我是丁克。丁克作為一個概念和現象早已不新奇,但在中國社會,時至今日仍是極小眾。環顧四周,我的微信有超過1000個聯繫人,截至目前,真正丁克的除了我就只有一個。反倒是二孩家庭數目極為可觀,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真的指日可待。這還是在「一線城市」廣州。

糟糕的是,沒有多少人真的相信,成為丁克,是深思熟慮之後理性的選擇。即便是在美國,已有超過18%的女性年過四十仍未生育,但談及原因,她們往往以「比起帶孩子我寧願多熬夜」「我更願意享受奢侈的假期」來搪塞過去,顯示丁克依然是種禁忌。《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梅根·道姆認為:「似乎在這件事上,承認自己自私或者生活鋪張,比強調它不適合自己,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來得容易。」

看吧,在哪裡丁克都不容易。決定丁克的,以為自己的選擇就可以堅持到底?到頭來,似乎怎麼也脫不開「自私、淺薄、自我中心」的指責。

我為什麼丁克,並且相信自己能堅持到底?這是基於個人情況的理性選擇。

我對孩子並無特殊的喜好。雖然看著可愛的寶寶也會玩上幾分鐘,但耐心也僅限那幾分鐘而已。對我來說,一個孩子的可愛,和一隻寵物的可愛並無多大差異,但其維持可愛的階段卻要短很多,同時需要付出的成本極其巨大。

你以為能獲得回報?我不是付出要講回報的那種人。何況,生了娃,並不代表老了會有人照顧你。

更何況,我還相信基因和遺傳,例如長相很一般的父母難以生出天仙女兒,情商低的原生家庭難以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再看看鏡子裡的自己,大概是很難養育一個要麼美若天仙,要麼身心健康正能量的後代了。我人生中為此走過的彎路、經歷過的挫折、上過的無聊課程、相信過的謊言,都讓我一點都不想生個孩子出來,讓他再重新經歷一遍。

還有,城市養娃的巨大成本也削弱著我的生育欲。請千萬別相信佛系養娃,那些領著孩子在雲南放養的父母,總有一天要把他送回城市上學。那些信奉快樂自然成長的家長,總有一天也會把孩子送進學而思並陪著一起上奧數。太多人在子女的某一教育階段發生前,都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在現實面前輕易繳械,同時既沒預料到上一期早教班的兩萬塊,也沒預料到上市中心幼兒園一年要好幾萬塊,更別提後面的學位、優質民辦中學。每一樣,都是驚人的開銷。

一個不生娃的人,卻如此熟稔養娃的種種,只因目睹身邊的人一個個踩進同樣的坑,絕無落空,哪怕是生活裡最佛系的那一個。

要想做那個絕不輕易繳械的人,最徹底的做法就是杜絕它發生的可能。聽上去決絕又難辦,不過,如果能幸運地找到一個志趣相投、連生育觀都一致的人生伴侶,對抗全世界的難度也會有所降低。

這並不容易,但值得一試。

然而那麼多說要丁克的人,為什麼最後都放棄了?在我看來,除了自己其實並沒有堅決的選擇,年紀大了羨慕別人有孩子之外,80後與父母之間獨特的關係,也奠定了相處基調。

大多數的80後,在勤奮的父母庇佑下長大。例如,趕上房價飛漲的這一代人,幾乎沒人不需要父母資助,獨力在城市置業。現實的方便和好處之下,每一次抱怨都會換來「不知感恩」的指責。於是我們每每抱怨受控,卻又每每在博弈中落敗,更嚴重的,擇偶、結婚、生子,都成了與原生家庭的利益交換。

最後,誠如《人民日報》文章《「不一樣的煙火」,一樣可以綻放》中所寫,「消除偏見,理解差異,應是社會的信念」。按我理解,只要不損害他人,你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並且不會為此承受莫名的壓力與指責,更無需羞於向人解釋。具體到我,也不再需要特地寫這篇文章。

(作者系媒體人)


點擊下方藍字

下載:南方周末新版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李健為什麼選擇丁克?他的回答網友懵了!
    李健是有名的情歌王子,並且他還是一名高材生,畢業於清華大學,而他的妻子學歷也並不低,是一位博士,可想而知兩個人的基因是非常好的,但是二人卻選擇了丁克,並且在接受採訪時李健說到自認為自己又不是什麼稀有動物,也不會絕種,沒有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
  • 那些選擇「丁克」的夫妻,30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很現實
    近些年,「丁克」這個詞被大家所熟知,有很多明星都選擇做丁克,包括梁朝偉、李健、蕭敬騰等等。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丁克」這個詞才在我們國家出現,最開始是因為夫妻無法生育,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成為一名丁克。
  • 「丁克」為什麼飽受爭議?生不生孩子有那麼重要嗎?
    前不久,歌手李健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言:「我覺得沒有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沒什麼了不起的,又是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這段採訪迅速被推上了微博熱搜。李健算得上是中國最知名的丁克了,他和妻子結婚多年並沒有要孩子,一直活得甜蜜而又肆意。多年來有關他們的婚姻和生活方式,人們也是議論不休。
  •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體驗未知;4、對小孩子的看法:喜歡小孩、喜歡貓,不想有牽掛;5、其它丁克人的想法:一輩子太短,為自己而活,因為遇到一些事情,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父母;他的結論:(1)選擇做丁克的人都是經達慎重考慮的我的看法如下:一、選擇單身、丁克、離婚、再婚等關乎個人幸福的選擇沒有對錯。
  • 李健博士老婆曝光,蜜月半生卻選擇丁克,原因與樸樹不謀而合
    李健和樸樹的回答其實也是很多丁克的心聲,他們選擇丁克並不是因為自己「不負責」,相反是因為他們在過在意,太過有責任感。 成為丁克也一樣要「負責」 當然也有些丁克,單純的是為了逃避責任,可其實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都需要負責。 成為丁克首先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負責,這是非常現實的一點,年輕的時候我們身強體重,可是當老了之後很多事情我們都是有心無力。
  • 「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
    丁克一族,粗略解釋就是,已婚夫妻不生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甚至提出「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的標語。然而丁克一族也被很多人稱為不負責任的人,畢竟生兒育女,延續生命,是自然交付人類最重要的使命,如果只為自己著想,這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主動選擇丁克一族的夫妻,也往往會受到別人的非議。
  • 30年前選擇「丁克」的家庭,現狀如何
    家庭一:丁克是我做的一項正確的選擇,唯一對不起的是我的父母對於丁克家庭來說,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沒有孩子你以後會不會後悔。今年50多歲的劉女士就是丁克一族,20年前她認識了如今的澳大利亞籍老公,兩個人相處非常愉快,很快就步入婚姻。因為非常享受二人世界,在了解到老公也不是很想要孩子之後,他們選擇加入丁克一族。
  • 丁克大潮下拒絕生育的年輕一代
    >讓很多長輩驚愕不已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的問號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從這一結論中可以看出,丁克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而「近七成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這句話實際上是在說:我們越來越覺得丁克是優於生育的選擇。
  • 丁克的道理太多 就看看大家的評論
    昨天 274echo丁克是一種高度負責任,對生命有著極高的尊重和敬畏的高級思維模式,如果可以,我也會選擇丁克昨天 226Lauriehm說得太好了,可惜很多人就是沒有辦法接受,在中國這個社會,似乎你不隨大流就是個怪物,絕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多樣性昨天 203
  • 丁克「專坑」女性?過來人的經歷很現實,丁克一事沒你想像的簡單
    調查研究顯示:被動丁克的人比主動丁克的人更容易有遺憾。「主動丁克是個人選擇,但是被動丁克還是勸你多想想」,這是一位丁克女性勸誡年輕人的話。對於年輕人來說,丁克的好處顯而易見,甚至一些人都很容易被這些好處迷了雙眼。
  • 李健與妻子同為清華學霸,卻選擇做丁克一族,說出的理由發人深省
    然而隨著如今各種新思想的湧現,選擇「丁克」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娛樂圈中的名人,比如知名歌星李健,他選擇丁克的理由就很發人深省。李健與妻子同為清華學霸,卻選擇做丁克一族李健與妻子孟小蓓同為清華學霸,作為娛樂圈裡的模範夫妻非常讓人羨慕,然而結婚多年卻沒有選擇要孩子。
  • 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怒之下自己生二胎:不當姥姥繼續當媽
    在某個短視頻平臺看到這條新聞「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氣之下生二胎」,母親看起來咄咄逼人:「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 媽媽不清醒,但是女兒很理智地表示,我只贍養父母,但是妹妹不歸她管。
  • 當年選擇丁克的夫妻,40多歲後說出了真心話,父母聽後只有自責
    文|昕寶小豬妹(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讓爸爸媽媽非常痛心的一句話是小孩講出:"假如你們當時不那樣,我能過得更好。"那代表著,小孩覺得自己的人生道路很受挫,也感覺爸爸媽媽的撫養並不是恩情,反而是失敗。當今生活給了每一個人十分自由的選擇,許多年輕人,逐漸有選擇的生寶寶,或不要孩子,當一個"丁克",例如康輝當時就選擇了當丁克一族,沒什麼大不了的。一位網友小吳,就是這樣的人。從他記事開始,他的爸爸媽媽就對他疼愛有加,可以說他要天上的月亮,爸爸媽媽就也不會給他摘星星,這些無條件的愛,是他的爸爸媽媽最大的付出。
  • 3位央視主持人選擇「丁克人生」,結局卻各有不同,她卻變了心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育與不生育的權利,生活是自己的,如果認為自己不生子女,會更加的幸福,也有人會選擇做一名丁克,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快樂。
  • 「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的晚年,很心酸
    他們還沒死呢就開始算計,老兩口不可置信的看著從小他們就厚待的侄子,然而他們的行為在對方看來就是猶豫,平常一向乖巧的他第一次二老面前大聲喊道:「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啊」。 「你們還猶豫什麼啊」,短短幾句話讓楊菲和丈夫瞬間寒心,也不知道能責怪對方什麼,畢竟他說的是實話,也是第一次他們同時後悔當年選擇丁克。
  • 丁克一族,都在透支著自己的幸福
    我覺得江奶奶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賣房子的阻礙會是他們視如己出的兩個外甥。只能說畢竟是「視如己出」,而不是真正「己出」的孩子,碰到有良心的可能還會照顧你的感受,碰到沒有良心的,在金錢誘惑面前就沒有了親情,他們都不會真正的把你們當做爸爸媽媽來孝順,所以你要指望誰能給你養老。
  •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會生孩子」,當初堅持丁克,康輝現在後悔了
    家裡人都認為他會去念北大,但他卻選擇了播音學院,畢業之後成為一名播音員,並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康輝的一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按照我們傳統的觀念,他接下來應該是結婚生子。但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他和妻子選擇了做丁克一族。
  • 青旅也談:關於丁克一族,你了解多少?
    再說了姐,我91的啊""姐弟戀啊,不在怕的,我跟前男友也是姐弟戀"見這位姐姐興趣如此之大,我只能祭出大招,"我覺得我很難結婚,而且我也不想養孩子,太累了""做丁克啊,我跟我先生就是丁克,當時選擇跟他結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也是丁克"說實在話,雖然一直在聽說丁克一族,但這位姐姐確實是我見到的第一位丁克,沒等我感慨,我的下鋪忽然加入了群聊,"
  • 「若能重來,我一定要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終究後悔了
    但是選擇丁克真的不會後悔嗎?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家庭的演變,思想的變化,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的,那些曾經選擇丁克的人,後來想法有沒有發生改變?對此康輝也是感到非常遺憾,表示:「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孩子!」,從這句話當中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後悔了。丁克不是簡單一句話,背後要捨棄的也有很多!選擇「丁克」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它背後牽扯到的可能是夫妻兩個人的人生,也是老父母、親人的期盼和失落。
  • 46歲李健真情講述:丁克只是本心選擇,愛情自有天意
    只是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番話,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爭議,有人為之可惜,有人表示理解,還有人覺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不管網友如何議論,或許對於李健來說,丁克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何過好這一生,才是他最看重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