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王鴻雲通訊員 劉永輝)在人人關注低碳環保的大背景下,垃圾汙水回收利用、華麗轉身已不罕見。各區市如何「變廢為寶」?環保世紀行採訪團帶你探尋那些能讓垃圾、汙水煥發新生機的環保項目。
環保世紀行採訪團走進了萊陽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在這裡,生活垃圾經過焚燒之後所產生的餘熱用於發電,產生的廢氣、飛灰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公司二樓的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播放著生活垃圾處理線的各個實時步驟。漏鬥投進垃圾,焚燒爐中爐火旺盛,處於封閉環境中的生產線有條不紊。
「目前公司項目一期工程每天能處理垃圾600噸,這是萊陽市一天所產生的垃圾總量。加上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工程,一天的垃圾處理量能達到900餘噸。」公司副總經理梁作兵介紹,生活垃圾經過焚燒之後,每天發電量最高達28萬度。經過高溫焚燒處理的生活垃圾,減重75%左右,體積減少90%,垃圾「一進四出」,即:生活垃圾進了焚燒爐之後,出來煙氣、飛灰、爐渣和滲濾液。而這些也都經過了無害化處理,可循環利用。
公司門前有大型的景觀池,岸邊垂柳倒映,池中魚兒暢遊。「900噸的生活垃圾產生的滲濾液被輸送到處理站進行無害化處理,水質能達到國家一級A類標準,可以再回收利用。」梁作兵說,景觀池裡是滲濾液處理之後的水,可以進行綠化灌溉等。
在海陽北控水務有限公司,汙泥自汙水中分離加工後「浴火重生」,成了焚燒發電的好原料。海陽北控水務有限公司位於海陽市旅遊度假區臧家村,規模日處理汙水3萬噸,主要處理城區和經濟開發區的生活汙水和少量工業汙水。「自汙水中分離出來的汙泥如果不經過加工處理隨意排放,很有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山東德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利介紹,經過處理後,生活汙泥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
採訪團一行站在出水渠旁未聞見任何異味兒,處理過的汙水清澈見底,流進河道,匯入大海。
在招遠,中水水回用工程也同樣實現了「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招遠市中水水回用工程的日供水能力3萬噸,主要建設清水池、提升泵池、加氯間、配電室及機修間。」招遠市自來水公司副經理王克六指著不遠處的汙水處理廠介紹,自汙水處理廠流出的中水,經過加工處理之後,可為金寶電子、溫家選廠等提供生產用水,為濱河公園、金泉河景區提供景觀、生態綠化用水。項目投入運行後,既減少了自來水供應和地下水開採,擴大了水資源利用量,還補充了金泉河生態基流,進一步提升改善了金泉河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