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民生信託證券投資總部董事總經理徐正國做客21世紀經濟報導、21大學發起的《信託觀察》直播間。徐國正表達了對當下市場泡沫的憂慮,特別是創業板當下的估值存在泡沫,目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在70倍左右,位於長期創業板PE分布的90%高位,這表明創業板整體估值偏高,他建議投資者參與時要適當謹慎。
對於大熱的醫藥和科技板塊,徐正國表示:「醫藥板塊估值目前高達60倍,從歷史數據來看,醫藥板塊在50倍以上市盈率只有在2015年之前的那段時間。科技板塊的估值泡沫比醫藥板塊還大。半導體行業市盈率高達150倍。在下半年經濟復甦、周期板塊崛起過程中,對這種醫藥消費或科技泡沫要保持高度戒備。」
如何在「內循環經濟」中尋覓財富密碼?
「內循環政策決定了未來5-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內循環在需求側的抓手和著力點是提升收入,改善收入不平等現象,進一步則是擴大內需。」徐正國舉例說,中國百姓每百戶的冰箱保有量只有不到100臺,日本是130臺,澳大利亞是 170臺,中國僅在家電方面就有50%-100%以上的增長空間。汽車保有量的分化更大,與美國相比之下至少還有4倍以上的提升空間。
內循環經濟下,如何提升內需?徐正國提供了三個建議:一是讓海外消費回流,擴大免稅消費政策。2019年中國出境遊達1.5億人次,出境消費達1150億美元。二是讓老百姓手裡有錢,提升勞動者收入,讓勞動者分享資本增長的紅利。三是強化消費場景的構建。包括改善汽車的消費場景、強化以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構建的消費場景。
在供給側方面,徐正國建議要擴大投入,加強產業消費升級。包括:加強科技投入,做到核心零部件能夠自主可控,尤其在相關高端裝備,在創新藥,晶片以及網絡安全以及軟體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同時,加強新老基建的投入。根據徐正國團隊做的量化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的鐵路人均佔有相對於發達國家還有1-7倍的增長空間。中國每萬人的平均鐵路佔有量不足1公裡,美國是7公裡,相對於美國還有7倍增長空間;對比日本、德國等,至少還有2-3倍增長空間。
此外,徐正國認為中國最大增長動能是城市化空間,中國城市化還有20%以上的增長空間。中國每年還有1000萬人進城,這1000萬人拉動相應住房、汽車、家電等相關的消費,這是中國內需很重要的一個增長空間。未來新型城市化的建設保證了生產要素的流動,聚集效應能夠比較順暢的流動。所建設的城市群主要是環渤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以及大灣城市群以及四川的成都和重慶城市群。通過城市群的建設,能夠為未來中國經濟保證10年到20年以上的增長動能。
中國REITs市場規模高達5萬億
在中國率先將疫情控制好之後,由於中國的內需的增長潛力在這裡,「我們認為中國未來三年左右的複合經濟增長速度還在6%左右,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由於今年的基數比較低,可能明年的GDP增長速度在9%,那麼後面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預測是6%,總體來看,我們看好未來三年的一個經濟復甦的進程。」徐正國判斷。
在內循環過程中,要讓老百姓能夠賺到錢,也能夠讓企業融到錢,就要發展強大的資本市場才能做到。中概股加速回歸港股和A股市場,就為資本市場帶來很多可以投資的標的,像阿里巴巴、京東這些代表新經濟高速增長的標的,豐富了資本市場投資的選擇,加速資本市場轉型、為直接融資提供了很好的可行選擇。
其中,REITs在內循環發展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使基礎設施這種優質資產、存量資產得到盤活。徐正國解釋道,REITs在國外發展非常成熟,美國已有2萬億美元存量的REITs資產,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同時,信託公司在REITs的投資以及創設的過程中也是大有可為的。REITs市場的大發展有利於信託的非標資產轉標,盤活存量資產。
「未來中國REITs市場空間能高達5萬億左右規模。」據徐正國研究統計,1972年到2020年,全部REITs提供的年化回報達11%,這個回報率高於標普500,回撤波動性低於股票市場,REITs為基建融資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找到下一隻獨角獸,賺企業增長的錢
面對市場的諸多機會,徐正國表示:「A投資者不能賺B投資者的錢,要賺企業增長的錢。」
美國的汽車行業有長達50年的增長周期,包括美國的電力行業也有長期的增長空間。徐正國表示:「這種長期的行業,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能夠伴隨著經濟增長,伴隨著老百姓消費能力不斷的擴大,它能有一個持續增長的空間,可能每年的增長速度或者增長率不會太大,但是它的增長時間足夠長。」
徐正國分享了評價一個公司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三個考察維度。
一是公司所在的行業是不是具有好的生意模式。比如金融地產的消費這種類型的行業,在老百姓持續消費擴大的過程中,它是具有長期增長的一個行業。
二是這個企業是不是有好的管理,包含管理層是不是有長遠的視野,是不是有偉大的野心,企業的文化是不是足夠好,企業的管理層是不是與股東的利益一致等。
三是不是有好的價格。如果它的估值太貴的話,也不是一個好的價格投資,只有它的估值落到一個長期來看回報率足夠高,也就是估值足夠便宜的時候,這種時候介入才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
證券市場能夠長期為投資者提供的回報率,是與經濟體中實體企業創造的長期回報相適應的,從整體上來說它不會提供超額回報,如果能夠提供超額回報,一定意味著超額風險。
當下「資管新規」之後非標轉標壓力抬升,信託公司將部分業務重心轉移到權益市場,近年來,信託公司又不斷加強投研能力,提升主動管理水平,圍繞證券投資信託業務創新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諸如量化投資、股票打新、TOF等,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信託公司特色的業務體系。
針對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徐正國透露,民生信託會以打新、定增或其他量化對衝的產品形式,通過低風險或安全的形式參與創業板註冊制的成果。通過信託的產品設計及策略開發能力,能有效降低產品的參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