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是聯合國為保護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而設立的,能夠被選入其中之一的都是很牛掰的存在,而能被選為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更是少之又少,整個中國目前也只有四處,而位於福建南平的武夷山就是其中之一。
南平位於福建北部,是傳統意義上的閩北,南平的開發歷史較早,境內的建甌是福建最早建縣四個地方之一,古稱建州,福建省名中的「建」即來源於此。
南平是閩越文化的發源地,境內曾經建立過閩越古國,盛極一時,1958年發現的閩越王城是江南地區發現較為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遺址,也是武夷山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
南平地域遼闊,佔福建省總面積的五分之一,總共管轄2區3市5縣,那麼哪個地方是南平發展最好的地方呢?
本文通過衛星地圖實測建成區面積,來比較各地的發展水平,建成區面積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但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由於衛星地圖更新慢,誤差在所難免,一切以政府發布的數據為準,本文僅供參考。
建陽區
建陽區位於南平市中部,2014年由原縣級建陽市撤市設區而來,實測建成區面積19.9平方公裡。
建陽最早建縣於東漢時期,最初稱建平,此後幾經變更,元朝初期定名為建陽後沿用至今,2014年撤市設區後,南平市政府也被遷往建陽區,2020年1月,南平市政府正式搬遷至建陽區辦公。
建陽是閩學中心,歷史上人文薈萃,宋代著名哲學家朱熹長期在此講學,桃李滿天下,建陽區也是朱熹的安息之地,當地建有朱子墓,幾次損毀,都有後人為其重建,現在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平區
延平區位於南平市最南部,1995年由縣級南平市撤市設區而來,實測建成區面積13.2平方公裡。
延平區地理位置優越,地處西溪與建溪交匯處,西溪與建溪合流後稱閩江,閩江則是福建的母親河,通航條件好,因此,延平在水運時代閩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浦城縣
浦城縣位於福建省最北部的閩浙贛三省交界地帶,有福建「北大門」之稱,在古代,浦城是中原入閩第一站,實測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裡。
浦城縣是長江水系與閩江水系的分水嶺,物產豐富,是著名的「中國丹桂之鄉」,浦城的香樟也很有名,是中國十大香樟基地。
武夷山市
武夷山是一個以山命名的城市,原稱崇安縣,1989年撤縣設市,改稱武夷山市,是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旅遊城市,實測建成區面積14平方公裡。
武夷山擁有南平市唯一的國家5A級景區,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市,但武夷山的歷史非常悠久,文化發達,武夷山古漢城遺址(閩越王城)是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組成部分,紫陽書院則是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下梅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光澤縣
光澤縣位於南平市最西部,北宋年間建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實測建成區面積4.99平方公裡。
光澤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也是著名的鷹廈鐵路入閩第一站,光澤縣的烏君山較為出名,也稱「猴子山」,自然和人文資源都比較豐富。
松谿縣
松谿縣始建於五代南唐時期,因有「百裡松蔭碧長溪」而得名,實測建成區面積4.9平方公裡。
松谿縣最著名的是「松溪三寶」,分別是湛盧寶劍、九龍窯瓷器、松溪版畫,其中湛盧寶劍最為著名,為春秋鑄劍師歐冶子在松溪湛盧山所鑄,歐冶子也是著名鑄劍大師幹將的嶽父,莫邪的父親。
邵武市
邵武市位於南平市西部,1983年撤縣設市,實測建成區面積18.4平方公裡。
邵武擁有1700多年的建城史,是入閩的重要通道之一,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故有「鐵城」之稱,曾為福建八府之一。
政和縣
政和縣最早建縣於宋鹹平三年(1000年),由關隸鎮升級而來,宋政和五年(1115年)更名為政和縣,實測建成區面積2.7平方公裡。
政和縣的茶葉較為出名,政和工夫是福建三大功夫茶之一,白毫銀針則是有名的白茶品類,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其外觀特徵挺直似針,滿披白毫,如銀似雪。
建甌市
建甌歷史悠久,是福建省最早建縣的四地之一,現為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實測建成區面積11.4平方公裡。
建甌歷史上為建寧府的府城,以及建州的州治,人文薈萃,才子輩出,曾出過6名狀元,五代十國時期,王延政曾在此建立過殷國,建甌也成為了短暫的國都。
順昌縣
順昌縣始建於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因「縣有順陽鄉,水有順陽溪」的得名,實測建成區面積3.7平方公裡。
順昌是齊天大聖的祖地,當地的齊天大聖信仰由來已久,已發現最早的齊天大聖廟堂為元末明初時期所建,比《西遊記》成書還早,當地人也把齊天大聖叫做石魔空,每年農曆七月十七是石魔空的生日,順昌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祭拜活動。
總結:
南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全市多山,兩個市轄區也不相連,在全國範圍內來說也是少有的,建成區規模上來看,建陽區排名第一,邵武市排名第二,後面依次是武夷山市、延平區、建甌市、光澤縣、松谿縣、浦城縣、順昌縣、政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