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福州都市圈中的南平延平區面積為2659.7平方公裡,2019年底GDP為405.83億,名義增速12.82%,2019年底的常住人口為47.3萬。不過雖然延平區的面積很大,不過因為境內山多,可擴展空間有限,目前的建成區為28.5平方公裡,不及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裡的建陽區以及29.4平方公裡的武夷山市。
延平區歷史悠久,歷經不斷變遷,1988年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由建陽遷至南平,1995年撤南平地區改為地級南平市,而縣級南平市則改為延平區。 2014年後南平市府由延平區遷至建陽區,目前雖然不是市府所在地,但是延平區目前仍是南平各縣區中經濟最好,人口最多,教育醫療最強的。曾經的延平區有好幾個享譽省內的大企業,目前很多老福州人都可以說得出來,比如南平電機廠、南平造紙廠,還有馳名中外的南孚電池,可惜後來前2家倒閉,最後一家賣給了外國公司,著實令人惋惜。筆者30年前隨父親去延平下鄉的時候,也見識過彼時延平的輝煌,當時延平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完全不輸給福州,幸福指數比現在高。
延平區是南平市各縣區中離福州最近的,因而工業基礎好,產業紮實。同時延平區內的南平港也是全省最大的內陸港,延平區處於閩江幹流的交匯處,古代所有去上四府的貨物都要經由閩江到達延平後再轉運,而上四府的貨物也要通過南平港經閩江運抵馬尾後,再運往其他地方乃至國外。所以在水口電站未建成之前,延平的內河航運也是省內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目前正在疏通閩江航道以及治理閩江下遊水位下降的問題, 同時水口也在進行船閘改造,未來將重啟閩江航道運輸,以降低南平、三明到福州的貨運成本。 這也是延平區被納入福州都市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延平夏道也在興建省內最大的內河碼頭,也是貨櫃碼頭,可停靠1000噸以下的船舶,建成後,將可形成三明、南平、古田、閩清等閩江沿岸的內河航運體系,與閩江下遊的馬尾港乃至江陰港形成聯運體系,而延平則將成為內河航運的樞紐。
同時延平區也有鐵路及公路運輸的優勢,合福高鐵,南龍鐵路均經過延平,延平在區域內可算得上是一個鐵路小樞紐。 未來都市圈建立後,還有可能規劃福州經古田至延平的城鐵,縮短兩地間的距離,構建半小時生活圈。
讓我們再從熱力圖上來看一下延平的人口密度,目前人口主要集中在江濱公園附近的片區,還有一部公在水東片區。南平市府遷回建陽的最大原因就是延平山地眾多,而無擴容的空間,所以未來延平的建設只能向周邊儘可能的拓展。
未來福州都市圈建立後,可以形成省會福州向南輻射莆田,向北輻射蕉城、福安、霞浦,向內輻射古田、延平,進而實現以延平為核心的延平、古田、尤溪、閩清的抱團發展,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