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江水道重新通航,構建航運樞紐後,南平延平還能重續輝煌嗎

2020-12-22 福州城鄉建設

目前福州都市圈中的南平延平區面積為2659.7平方公裡,2019年底GDP為405.83億,名義增速12.82%,2019年底的常住人口為47.3萬。不過雖然延平區的面積很大,不過因為境內山多,可擴展空間有限,目前的建成區為28.5平方公裡,不及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裡的建陽區以及29.4平方公裡的武夷山市。

延平區歷史悠久,歷經不斷變遷,1988年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由建陽遷至南平,1995年撤南平地區改為地級南平市,而縣級南平市則改為延平區。 2014年後南平市府由延平區遷至建陽區,目前雖然不是市府所在地,但是延平區目前仍是南平各縣區中經濟最好,人口最多,教育醫療最強的。曾經的延平區有好幾個享譽省內的大企業,目前很多老福州人都可以說得出來,比如南平電機廠、南平造紙廠,還有馳名中外的南孚電池,可惜後來前2家倒閉,最後一家賣給了外國公司,著實令人惋惜。筆者30年前隨父親去延平下鄉的時候,也見識過彼時延平的輝煌,當時延平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完全不輸給福州,幸福指數比現在高。

延平區是南平市各縣區中離福州最近的,因而工業基礎好,產業紮實。同時延平區內的南平港也是全省最大的內陸港,延平區處於閩江幹流的交匯處,古代所有去上四府的貨物都要經由閩江到達延平後再轉運,而上四府的貨物也要通過南平港經閩江運抵馬尾後,再運往其他地方乃至國外。所以在水口電站未建成之前,延平的內河航運也是省內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目前正在疏通閩江航道以及治理閩江下遊水位下降的問題, 同時水口也在進行船閘改造,未來將重啟閩江航道運輸,以降低南平、三明到福州的貨運成本。 這也是延平區被納入福州都市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延平夏道也在興建省內最大的內河碼頭,也是貨櫃碼頭,可停靠1000噸以下的船舶,建成後,將可形成三明、南平、古田、閩清等閩江沿岸的內河航運體系,與閩江下遊的馬尾港乃至江陰港形成聯運體系,而延平則將成為內河航運的樞紐。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

同時延平區也有鐵路及公路運輸的優勢,合福高鐵,南龍鐵路均經過延平,延平在區域內可算得上是一個鐵路小樞紐。 未來都市圈建立後,還有可能規劃福州經古田至延平的城鐵,縮短兩地間的距離,構建半小時生活圈。

讓我們再從熱力圖上來看一下延平的人口密度,目前人口主要集中在江濱公園附近的片區,還有一部公在水東片區。南平市府遷回建陽的最大原因就是延平山地眾多,而無擴容的空間,所以未來延平的建設只能向周邊儘可能的拓展。

未來福州都市圈建立後,可以形成省會福州向南輻射莆田,向北輻射蕉城、福安、霞浦,向內輻射古田、延平,進而實現以延平為核心的延平、古田、尤溪、閩清的抱團發展,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公元379年,南平也曾改名叫延平
    1949年5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平,設南平專區。1956年析縣城等地設南平市,1958年裁縣入市。1971年後曾屬建陽地區、南平地區。早年福建交通不便,福州出省必經閩江逆流至延平府,而延平府亦為福州最為重要的門戶。由江西入閩,延平府若陷則福州順江可至,必不可守,故而有古語「鐵打延平府,紙糊福州城」。水口水電站建立後,延平區成為庫區,三江水位上漲,實際成為一人工湖,稱延平湖。
  • 數百專家學者齊聚南平 探討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趨勢與未來
    本屆峰會以「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為主題,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與閩江文化帶融合創新發展,探尋夜間經濟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城市治理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擦亮「綠色南平、水美城市、璀璨延平」的綠色發展名片,助推南平融入長江經濟帶,精準對接長三角,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新色彩,譜寫旅遊經濟發展新華章。
  • 2022年全線三級通航,信江航運前進一小步!江西航運邁進一大步!
    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聲,人們歡呼雀躍,只見一艘千噸級運輸船開進閘室又緩緩駛出,位於江西上饒餘干縣的信江八字嘴航電樞紐東大河項目正式建成。在經歷了913天的奮戰後,在中交一航局的努力下,信江航道信江全線具備三級通航條件,預計2022年底實現全線三級通航。
  • 通江達海、追夢「東方萊茵河」,它重燃湘江航道輝煌
    汪映紅說,湘江船舶要出省、出國,一路順流到嶽陽城陵磯後,因船舶噸位小達不到長江通航條件,貨物需在城陵磯碼頭重新裝卸換成大船,才能進入長江,時間和物流成本大幅增加。 汪映紅解釋說,只有進入長江的貨船,才能稱之為大船。此前湘江船隻噸位太小,不能進入長江,因此我們俗稱為小船。
  • 福建南平建成區排名 建陽第一 政和最後 你的家鄉呢?
    福建省主要公路南平地域遼闊,佔福建省總面積的五分之一,總共管轄2區3市5縣,那麼哪個地方是南平發展最好的地方呢?建陽最早建縣於東漢時期,最初稱建平,此後幾經變更,元朝初期定名為建陽後沿用至今,2014年撤市設區後,南平市政府也被遷往建陽區,2020年1月,南平市政府正式搬遷至建陽區辦公。
  • 北京從前叫「北平」,那你知道「南平」在哪嗎?
    「南平」與「北平」北京的前身是北平,一個「平」字,求一份平安順遂,而南平與北平雖然像是相對而立,各居南北,實則沒有什麼相關性。北平源自明朝,是明太祖遷都後取的「祥瑞」之名。借了古稱,順了吉時,祈願福運昌盛。北平是三朝國都,心臟之所,其歷史意義可以說不可比擬。
  • @南平人 請把南平的美傳遞到每個角落!
    @南平人 請把南平的美傳遞到每個角落!(來源:抖音@道南漢服)1南平:我是「人間仙境」南平地處閩江源頭山清水秀像鑲嵌在中國南方的一塊建盞——中國古代名瓷是宋朝皇室御用茶具燒制工藝如今重獲新生成為第九屆 「金磚會晤」的國禮
  • 《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公布 提出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前期工作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交通運輸部6月4日公布《內河航運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主要港口重點港區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內河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比重達到9%。
  • 廣州優化港航營商環境 推動航運樞紐建設開新局
    前言:廣州市嚴格按照《廣州市推動「四個出新出彩」行動方案》的要求,以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為中心,推進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切實抓好「六保」、「六穩」工作,統籌疫情防控與港口生產,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1-11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81億噸,完成貨櫃吞吐量2141.4萬標箱,兩項指標分別暫列全球第四、第五。
  • 官方答覆:南平行政中心搬遷後,延平列車不減、各家醫院不搬
    「近期南平市政府搬到了武夷新區,南平北站、南站、汽車站也都相繼改名,諮詢一下南平市搬走後延平區城市公交會不會因此漲價、車型會不會變差、經過延平的列車會不會因此減少?城市環境會不會有變化?醫院等場所會不會搬走?」近日,有網友通過福建南平市12345便民服務平臺發出多項疑問。
  • 我市航運發展迎來黃金時期
    蘭溪迎來水運復興時代根據《金華市內河航運發展規劃》,我市內河航道網絡的骨幹航道主要包括蘭江航道、衢江航道和金華江航道。支線航道主要包括義烏江航道、武義江航道和浦陽江航道。如今通航的航道主要位於蘭谿市和婺城區境內。蘭溪地處金華江、衢江、蘭江三江交匯之處,航運發達。
  • 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 黃金水道煥新彩 潮湧大江航運興
    高峽平湖,很多原來不能通航的支汊河升級為航道,川江成為長江上最繁忙的航段,660公裡庫區航道煥發出新的活力;2016年9月18日,三峽升船機試通航,三峽樞紐開啟完工驗收大幕,三峽河段「兩壩一峽」獨特區域真正開啟「一機五線船閘」通航期。2004年三峽船閘年貨運量為3430萬噸,2019達到1.46億噸,是通航之初的4倍多。
  • 綠色智慧航運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大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建設,為加快構建「八高四鐵二航」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為韶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升級擴能,北江航道變黃金水道記者了解到,北江航道擴能升級項目是我省水運史上最大的航道擴能升級工程,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水運建設項目。
  • 金華江大開發:蘭溪馬公灘經金華市區到義烏環城南路橋可通航
    為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開發,滿足通航需要,航道開發採用建設靈馬樞紐、石柱頭樞紐、河盤橋樞紐等七級梯級渠化開發方案。工程總投資約85億元,其中蘭溪馬公灘—杭金衢高速公路橋投資約12億元,杭金衢高速公路橋—金溫鐵路高鐵橋投資28.7億元,金溫鐵路高鐵橋—義烏環城南路橋投資約44.3億元。
  • 你知道福建延平是「理學名邦」嗎?「延平四賢」又是哪四位?
    站在現今的福建延平,放眼這座山城,地處閩江上遊,踞溪山之雄,當水陸之會,遙想延續千餘年的延平府,此乃「理學名邦」也,眼前不由緩緩翻啟一頁一頁的厚重史書。 元代《延平府志》始稱其為「延平四賢」,後又稱「閩學四賢」。 理學亦稱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也是理學各派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 由北宋周敦頤、張載肇始,北宋二程(程顥、程頤)兄弟奠基,其間經過弟子楊時、遊酢,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到南宋朱熹完成。
  •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
    11月,重慶交通大學慶祝建校69周年金秋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度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在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舉行。  唐伯明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研究的三峽水運新通道、葛洲壩樞紐通航擴容、兩壩間長江石牌急彎通航隧洞、長江涪陵-朝天門4.5米生態航道的建設等項目研究進度。
  • 江門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動工,建成後可供萬噸級船舶滿載單向...
    隨著船舶大型化發展不斷提升,萬噸級及以上船舶通航需求日益增加,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所處銀洲湖水域航道目前僅能滿足全潮單向通航5000噸級海輪、乘潮單向通航1萬噸級海輪。銀洲湖區域臨港企業所需原材料經水路運輸,需先從廣州南沙、深圳、珠海等沿海港口減載或轉駁小船後才能進入銀洲湖水域,貨物運輸成本大大增加,也制約了該地區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