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有多長,有多寬?可以走到什麼高度?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其實人生是不能用時間、空間和距離來衡量的。正如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想過去,也回不去。你看現在,現在也在流失,你憧憬未來,其實未來就是現在的延續。
孔子晚年讀《周易》,韋編三絕,最後說出了重要的一句話來總結人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說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個階段:十五歲時要致力於學業,三十歲成家立業,四十歲的時候人生就不再有什麼困惑了,五十歲就知道自己的天命了。
孔子的這句話流傳了及掐你那,但你知道孔子為什麼說出這句話嗎?因為他的深層次含義在《易經》中。我們都知道易經有64卦。易經64卦第十五卦是什麼?謙卦。
人生十五當立謙道
孔子說自己十五歲而致於學,他學了什麼?學習了謙道。注意,是謙道,不是我們現在說的謙虛,現在人謙虛說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謙卦是謙道,上坤下艮,就是在說人生十五要懂得止,止於學,止於禮,止於內在的修行。說到根本就是足夠的內心心理建立。一個人只有把握了人生的謙,走上了人生的謙道,未來才是一條金光大道,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說: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大川就是易經的坎卦,只有懂得謙道,才能度過大川,走向輝煌。
三十而立重在立身與立心
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很多人不知道。易經第三十卦是離卦。是兩個八卦離卦的重疊,離在五行為火,離卦中解釋離者,麗也。世間美好的東西很多都離不開火,火是文明。但火需要依附,人生三十歲是就要建功立業,那麼這個功和業需要依附在一個載體之上。
說到根本就是平臺和事業。世上沒有無源之水,也沒有虛空之火。凡事都有根本,你依附的事業和平臺就是你這團生命之火的生命力,你能燃燒多長時間,在於你選擇的平臺多大。人生三十,要慎重考慮這個問題。
四十不惑重在寬恕
不惑就是不再迷惑,對過去,對當下,對未來,不再像以前那樣迷惑。易經第四十卦為解卦,雷水解,上震為雷為動,下坎為險為陷,動而免乎險,坎就是易經中常說的大川,走過了大川,經歷了人生前半生的各種風險,人就會明白一個道理:赦過宥罪。以往的恩怨都是過眼雲煙,人到四十要學會寬恕別人,寬恕自己,寬恕過去、未來。此生,便方得不惑。
五十知天命,自己今生該做什麼
人生五十對應易經第五十卦,鼎卦,上裡下巽,以木燃火,煮東西的器皿就是鼎。鼎在古代是王權的象徵。那麼人生五十為什麼會知天命呢?正如鼎卦卦辭所言:君子以正位凝命。人生以往的事情都已看透,人的一生不知會選擇多少職業,學習多少學問,但到了五十,才知道這輩子的使命,該是幹什麼終究爭不過命運的安排。
這就是孔子總結的4個重要階段,我們要清楚的是,這4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前兩個階段。如果錯過了,那麼人生的層次和境界基本會定格在平庸的階段。
這就是《易經》的博大精深,包羅萬象,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所以大家要讀,還是建議去讀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最好還帶有配圖,這樣圖文並茂更便於理解《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圖解版易經,名叫《圖解易經》。它採用圖文解讀的方式,一一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58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