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在斯諾克中很常見,因為斯諾克規則中有一條:當球桌上僅剩黑球時出現犯規,本局直接結束,除非此時雙方比分相同(則爭黑)。所以只要打完粉球後領先8分或以上,無論怎麼打這局都會結束,因為即使自己出現犯規,對方得7分,仍然無法反超,而球權不會像普通犯規一樣交換,而是會直接結束,還是領先一方勝利。因此打完粉球相當於從理論上確保這一局必然獲勝(萬一對方用粉球做十桿斯諾克呢?這是規則允許的),所以當難以走黑球或者就是不想打黑球時很多球員打完粉球就會回座位,不影響結果。而如果選擇打黑球,因為可以隨便打,所以大部分球員會秀一下杆法;有些球員會表演四庫黑球翻袋或一庫翻袋,如墨菲、馬叔、麥克馬努斯;有些球員會表演性地把黑白球同時打進袋,完成真·清臺,如奧沙利文;或者像丁這樣暴力把球打飛「清臺」,這一般是奪冠後的發洩。當然,輕輕把黑球正常打進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如果打進黑球剛好破百,或成為賽事最高分,甚至147,那麼黑球一般會選擇穩妥打進。
另外還得提一句,丁最後那杆似乎有沒在白球停下前出杆之嫌,也就是說這杆犯規可能是在粉球上的犯規而非在黑球上的犯規,這種情況下當然可以把粉球和黑球歸位,然後馬奎爾可以上來打……不過這種情況很特殊,因為全場觀眾、比賽雙方和裁判都已經默認丁已經獲勝,準備慶祝了,因此這杆究竟如何犯規已經不再有意義,裁判在白球停下前就已經報分了,最後一桿丁是站著打的,裁判一是被擋住,二是根本就沒看球,而是在忙著摘手套準備握手,根本沒看清是否在白球停下前擊球,他能在最後說一句「Foul, Ding Junhui 114, Stephen Maguire 7, frame and match, Ding Junhui」已經是極度敬業的表現了,也不可能再去查錄像看這杆到底是怎麼回事了。事實上,就連世界斯諾克官方都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如果丁是在粉球上犯規,其得分應為108,如果在黑球上犯規,則為114,但世界斯諾克官網上直到現在仍然顯示丁那一桿是103分……不過相信丁也不會計較。這種細節,大概就是斯諾克這項一向嚴謹的運動為數不多的具有人情味的時刻吧,管他多少分,牛逼就完事了!
有人說這局丁超了那麼多分,即使在粉球犯規馬奎爾也不可能上來。我當然認同這一點,但如果這麼說這問題就是廢話:人家超了那麼多分你還好意思上來打嗎?
我想解釋的不僅是這一局,而是更普遍的情況。在這一局中,嚴格來說當他打進貼庫那顆紅球以後馬奎爾就已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上來了,後面他可以隨時停下。尤其是破百後更是可以直接把藍球或粉球打飛,為什麼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打到黑球呢?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打到粉球結束。這也是一種慣例和習慣,這才是我想解釋的。在沒有單杆50+,只是單純地在纏鬥中獲勝的情況下一般都會打完粉就結束,甚至很多時候你不僅不能打粉走黑,反而在打進難度粉球超分的情況下必須盡力讓白球遠離黑球做打帶防,正是因為有這一條規則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慣例呢?按我的理解,打到粉球的原因就是不給對手選擇的機會,細心的球迷可以發現,只要不是超了五十分以上(英錦賽上蓋瑞威爾遜和老邦德的決勝局超了32分還上來打),裁判在進攻方球員結束進攻後報分時都會看向另一位球員,等待他點頭認輸,因為只要臺面不是只有白球和黑球,對手都有上場來打的權利。即使超了七八十分,球員也有這種權利,只不過需要快步上場以防裁判默認認輸,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比賽的開始,球員想在球檯上打幾球適應一下臺呢和庫邊。但只要你打到了粉球,即使只是超了1分,裁判也不會再徵求對手意見,而是直接擺球。所以打到粉球應該是意在把對手摁在座位上,杜絕他起來的可能性。雖然是紳士運動,但是萬一對手就不紳士呢(出租司機出來挨打)?
其他答案裡有許多人以為即使打完粉球超分仍然可以用黑球防守,或者在黑球上犯規後會擺回或繼續,這條規則就是這種情況不能發生的原因。這個規則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中國錦標賽丁對袁思俊的第八局,丁打進粉球後雙方平分,袁思俊打黑球白球摔袋,如果按正常邏輯,丁領先七分,只是延分,黑球應該擺回,如果袁思俊後面能打進黑球還可以重新爭黑,然而並沒有,這局直接結束,丁俊暉獲勝。如果不知道這條規則,肯定會看得一臉懵逼,這就是我囉囉嗦嗦說了這麼一大堆的原因。總而言之,我想解釋的是普遍現象而非丁這場球的個例。相信通過我的解釋,知友們在看斯諾克比賽時能看出更多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