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一場雨夾雪過後,天氣愈發寒冷,在中牟縣雁鳴湖鎮朱固村的一家果園裡,落葉滿地,空曠寂寥。一間不大四面透風的簡易窩棚裡,住著一對老人——果農弓西恩夫婦,70歲高齡的他仍勤勤懇懇地種植他傾注青春和汗水的蘋果樹,35年日積月累的種植經驗,經年的苦心經營,靠自己的雙手為苦難的家庭撐起一片天。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弓西恩老人遇到一件最大的煩心事兒,天氣越來越冷,而他家裡仍還有近4萬斤蘋果沒有賣出去……
禍不單行,七旬老人撐起全家希望
提起弓西恩,村裡人很是同情,如果不是十年前的那場意外車禍,弓西恩老人應該和其他同齡老人一樣,兒孫繞膝、頤養天年。
然而,2009年的一場車禍,奪走了他唯一兒子的性命。
「母親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有事悶在心裡,一個人很孤獨,弟弟走後,我在這裡伺候父母大半年,但是我最擔心還是來了。」弓西恩的女兒弓淑娜回想起過去禁不住淚流滿面。經受不住「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悲痛,弓西恩的老伴整日以淚洗面,最終雙耳失聰、小腦萎縮,兩年後還患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弓淑娜說:「爸爸是個非常要強的人,他強忍悲傷,再苦再累也要把孫女養大,他說無論如何要給弟弟一個交代。」老兩口有倆孫女,兒子去世後,兒媳婦改嫁帶走了小孫女,撇下大孫女給老兩口撫養。弓西恩老人一度想放棄生活,但是看著可憐年幼的孫女和風燭殘年的老伴,他還是咬緊牙關重新站了起來。
心系桑梓,一腔深情紮根土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中牟縣第一代開拓型農民,弓西恩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率先在黃河大堤兩岸種植果樹,漸漸成長為一把種蘋果的好手,有著35年的種植蘋果經驗他,將5畝蘋果園打理的井井有條,風生水起,不僅如此,還手把手兒為家鄉種植戶提供種植經驗,三鄰五村,有口皆碑。現如今他家的果樹樹齡都在27年以上,結出來的蘋果皮薄、汁多、脆甜,含糖量高,咬上一口滿口甜香。蘋果,是他一家人現在生活全部的希望。雖然種植蘋果的成本越來越高,收益越來越少,但是弓西恩對蘋果樹有感情。
70歲的老人和27年樹齡的果樹,彼此溫暖著,誰也離不開誰。
現在他雖年已七旬,卻不得不挑起家庭全部的重擔,一個是因經受不住失去兒子巨大的刺激而患上老年痴呆症老伴,一個是還正在上學讀書的孫女,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老漢的肩上。
為了方便照顧老伴,同時又不耽誤打理蘋果樹,弓西恩老人就在蘋果園裡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平時吃飯,就下點麵條對付一下,累了就在棚子裡湊合著休息一下。
「我現在的腿腳也不方便,重活兒、力氣活兒也得覓人幹了,有時候街坊鄰居也會搭把手。」弓西恩老人眼角泛著淚光,「但是我最擔心的還是我老伴兒,她精神不正常,不認路、不認人,耳朵也聾了,我幹活時每隔幾分鐘就得看看她在哪兒。如果她走遠了,我還得騎電瓶車去找她,要不她連家都找不著。」弓氏家族弓丙旺告訴記者:「弓西恩家裡的困窘三鄰五村都知道,不論是誰只要是見到他老伴一個人在田間街頭遊蕩,都會主動打電話聯繫或者親自送她回家,鄉親們都很一致。」
一籌莫展,4萬斤蘋果亟待賣出
「雁鳴湖畔朱固村,黃河南岸景宜人;沙灘蘋果甲天下,有機生態好儲存。農大院所請專家,惠及十裡眾鄉親;剪枝施肥講科學,果大品優美名聞。」
今年,弓西恩家的蘋果園畝產1萬斤,一共收穫了5萬斤蘋果。由於弓西恩家裡的果樹樹齡長,再加上他平時管理得當且大量以施用農家肥為主,所以他家蘋果樹結出來的蘋果皮薄、汁多、脆甜,咬一口下去,滿口留香。「我這蘋果個個甜得很,果汁兒流到手上都是黏糊糊的。」雖說苦點累點,但只要說起自己的蘋果,這位歷經歲月滄桑的老人眼裡透著光亮,滿臉自豪。
但就是這樣優質的蘋果,卻窩在地裡無人問津。目前,弓西恩已經將果子全部採摘下來,並精心地打包裝袋,有些果子壞了,老人就一顆一顆地撿出來。「這些堆在樹根的蘋果也都長得可好,但有的磕碰爛了,有的開始腐壞了,都需要挑揀出來,咱不能糊弄買家。」弓西恩說,「我們家生活雖然艱難,但是糊弄買家的事兒我做不來。」
愛心接力 幫助老人度過難關
弓西恩老人的不幸遭遇得到了好心人的同情,大家被老人這種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靠雙手撐起家庭希望的精神所感動,紛紛慷慨解囊,購買弓西恩老人的蘋果,以解老人的燃眉之急。
「果農弓西恩, 雁鳴朱固村;灘裡有果園,蘋果五萬斤。 初冬枝頭掛, 糖心喜煞人;兒傷媳改嫁,撇下五歲孫。喪子晴天雷,妻癲病纏身; 吃住在窩棚,腰腿勞疾深。賣果恐妻丟, 守妻家愈貧;路過皆君子,驅將心頭雲?」中牟縣鄭庵鎮農民詩人張國儉得知弓西恩老人的遭遇後前去購買,並在自己的朋友圈和詩友群裡轉發裡轉發,得到眾多詩友的支持,紛紛響應前去消費扶貧,幾天時間,購買了2000多斤。
尤其是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弓姓委員會的弓氏宗親,連續多年在鄭州等地社區幫助弓西恩老人進行「愛心蘋果義賣」活動。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弓勝濤說:「生活還要繼續,作為宗親,我們大家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弓西恩老人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讓他一家人度過難關。」
鄭州晚報記者採訪報導後,中牟、登封等地的愛心人士紛紛加入愛心購買行動。同時呼籲,年關將至,當您已經開始計劃如何購置年貨時,記得還有這樣一位七旬老人,他無依無靠,每天睜開眼就得考慮如何讓智障的老伴兒和上學的孫女飽暖地度過一天。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中牟時報 徐少傑
【來源:鄭州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