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桃農借力網際網路:賣桃像寄信一樣簡單

2020-12-1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平谷桃農借力網際網路 賣桃像寄信一樣簡單

7月,又到了平谷大桃成熟的季節。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峰臺村桃農張淑文盤算著,早油桃已經熟了,中旬早玉(90342)桃下樹,下旬大九保可以摘了。眼下正趕上疫情,外地客商進不來,他們也出不去。但張淑文並不擔心,大桃還沒成熟,她已收到了一些住在市區的客戶發來的訂單。「頭一天把訂單發給快遞員,第二天一早把摘好的桃送過去,賣桃跟寄一封信一樣簡單。」

新京報記者從平谷區商務局了解到,多年來,平谷大桃銷售主要通過坐等商販上門收購,常見「貨到地頭死」。2017年,平谷區啟動「網際網路+大桃」工程,拓寬銷售渠道,精品大桃實現「物有所值」。僅2019年,全區大桃電商銷售3500萬斤,銷售額2.8億元,促進農民增收1.23億元。

以前坐等商販上門 大桃「貨到地頭死」

今年59歲的張淑文,在鄰居眼裡算是「電商達人」。不少同齡人連微信都不會使,她卻不僅會在朋友圈賣桃,還會發抖音、快手引流。「拍照片、拍視頻、發朋友圈,都沒問題。」張淑文說,現在她有200多個微信好友,大多是慕名前來買桃的客戶。

張淑文一家9口人,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上有80多歲的老公公,下有外孫和孫子。她和老伴兒守著7畝桃園,平均畝產大幾千斤。

平谷大桃頗有名氣,是全區7萬桃農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前些年賣不上好價錢,桃農銷售大桃主要靠坐等商販上門收購,經常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缺乏銷售渠道,出現商販惡意壓價、大桃「隔夜愁」、「貨到地頭死」等狀況。

「以前一到這個季節,我們頭天夜裡兩點多就得起來,排著隊領筐、摘桃,然後把桃運到鎮裡的大桃市場上,坐等著大車來收桃。」張淑文回憶,車來了,多少錢人家說了算,一筐桃四十多斤,好的賣三四十塊錢,不好的時候10多塊錢就賣了。「起早忙一夜,能賣一百多塊錢。有些桃還沒人要,糟蹋了,一個收穫季下來,7畝大桃能賣一萬塊錢左右。」

村民走進課堂 學會發朋友圈賣桃

隨著電子商務興起,2017年平谷區啟動「網際網路+大桃」工程,以拓寬銷售渠道,促進桃農增收為總目標,讓平谷大桃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當年,平谷區首次與順豐、EMS兩家物流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在13個大桃主產鄉鎮設立66個攬收點,為桃農電商銷售大桃打通物流渠道。

張淑文還記得,當時電商培訓班開班,村裡的大喇叭喊人去大隊聽課。村民們並不認可,都忙著賣桃,覺得去聽課是「瞎胡鬧」。畢竟她們這一代60後的村民,「連微信都不會使。」

抱著「閒著也是閒著」的心態,張淑文去聽課了。當時去上課的不過幾人,全是50多歲的村民,聽著老師講「電商」,感覺就像聽天書。張淑文說,老師像教幼兒園的孩子一樣,手把手教他們怎麼用智慧型手機,加好友、拍照、發朋友圈,「回家發現忘了,趕緊給老師打電話,老師電話裡反覆教我們怎麼操作,比自家孩子還要有耐心。」

張淑文去上課,她的孩子們特別支持,專門給她買來智慧型手機。學會了拍照、發圈技巧,張淑文把大桃發到了朋友圈,沒想到還真賣出去了。

張淑文算了一筆帳,往常去市場上坐等商販收桃,一筐桃40斤賣30-40元,通過朋友圈賣桃,一盒六七斤賣50元。盤算大桃「上網」第一年,家裡大桃收入比往年多了三分之一。

嘗到了甜頭,張淑文有時間就去聽課,在朋友圈賣桃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培訓班上,來上課的村民也多了。「大會議室能坐40多人,去晚了就沒座位。」

與此同時,平谷區也在進一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與順豐合作建立物流中轉中心,減少了5個中轉環節,極大提高了平谷大桃物流效率;精準設立大桃公共攬收點、分揀中心擴容。除了順豐、EMS,京東和德邦也來了,引入了競爭機制,一些快遞公司還設立了先進的自動化分揀線。在大華山、前北宮、萬莊子、樂政務、峨眉山等10個大桃主產村試點配備貨櫃保溫庫,引導桃農在運輸大桃前進行預冷,提高大桃保鮮時效。

去年開始,電商培訓班增加了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培訓內容。張淑文通過發抖音、快手引流,微信加好友,認識了城裡一個小區的居民,前些日子,平谷區北寨紅杏上市了,張淑文給客戶寄過去一箱紅杏,對方一嘗味道不錯,馬上就來了4箱的訂單。

張淑文家並不產紅杏,但只要客戶需要,無論是紅杏還是早桃,她從其他村民手中都可以訂購到。這下,她不僅是桃農,還是電商。

參與電商銷售 賣桃像寄信一樣容易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外地客商進不來,平谷村民出不去。但張淑文並不擔心,這些天,大桃正不斷地快遞到城區居民家。「早熟桃下來了,我給客戶寄過去,客戶也很高興,坐在家中就能吃上正宗的平谷大桃。」

目前訂單不多,好在電商培訓班的講師團隊成立了幫助農產品銷售的公益平臺,「只要質量過關,都能到平臺上銷售。」張淑文說,今年春天,平谷滯銷的紅肖梨、紅果,上了平臺不到一個星期全都賣出去了。

張淑文告訴記者,這幾年網上賣桃,收入明顯增加。往年7畝桃園年收入1萬元左右。2019年,桃園的早桃樹全被砍掉換品種,大桃產量遠不及往年,通過朋友圈賣桃,收入3萬多元。

記者從平谷區商務局了解到,通過開展培訓,教會農民電商銷售技能,電商銷售大桃像「寄一封信」一樣容易。兒女接訂單,家中老人負責採摘和快遞發貨,讓更多的在外上學、工作的年輕人參與到電商銷售大桃中,成為平谷大桃的「宣傳員」。

連續3年,「網際網路+大桃」工程帶動桃農增收明顯。2017年,電商銷售大桃2060萬斤,銷售額1.7億元,促進農民增收5155萬元。其中,像張淑文這種自電商銷售大桃750萬斤,佔全區電商銷售大桃的36.4%。2019年,全區大桃電商銷售3500萬斤,銷售額2.8億元,促進農民增收1.23億元。

通過「網際網路+」,平谷大桃銷售範圍也擴大到30個省份、307個重點城市,遠及新疆、西藏。與大型超市合作,基地直供大桃進商超;同時組織盒馬鮮生、京客隆等新興電商平臺與區內專業合作社對接,採用O2O方式使平谷大桃走上百姓餐桌。

同題問答

新京報:過去五年,在你身上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張淑文:過去大桃按筐賣,現在按盒賣,以後我還會按個賣。

新京報:你覺得這五年來北京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淑文:我覺得現在惠農政策越來越多,我們果農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知足。

新京報:未來你最期待看到的變化是什麼?

張淑文:我們這代桃農年紀一年比一年大,孩子們覺得種桃不能養家,都在外邊上班。希望平谷大桃被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讓我們果農實實在在地用大桃養家,把平谷大桃這個招牌傳遞給下一代。

7月,又到了平谷大桃成熟的季節。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峰臺村桃農張淑文盤算著,早油桃已經熟了,中旬早玉(90342)桃下樹,下旬大九保可以摘了。眼下正趕上疫情,外地客商進不來,他們也出不去。但張淑文並不擔心,大桃還沒成熟,她已收到了一些住在市區的客戶發來的訂單。「頭一天把訂單發給快遞員,第二天一早把摘好的桃送過去,賣桃跟寄一封信一樣簡單。」

新京報記者從平谷區商務局了解到,多年來,平谷大桃銷售主要通過坐等商販上門收購,常見「貨到地頭死」。2017年,平谷區啟動「網際網路+大桃」工程,拓寬銷售渠道,精品大桃實現「物有所值」。僅2019年,全區大桃電商銷售3500萬斤,銷售額2.8億元,促進農民增收1.23億元。

以前坐等商販上門 大桃「貨到地頭死」

今年59歲的張淑文,在鄰居眼裡算是「電商達人」。不少同齡人連微信都不會使,她卻不僅會在朋友圈賣桃,還會發抖音、快手引流。「拍照片、拍視頻、發朋友圈,都沒問題。」張淑文說,現在她有200多個微信好友,大多是慕名前來買桃的客戶。

張淑文一家9口人,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上有80多歲的老公公,下有外孫和孫子。她和老伴兒守著7畝桃園,平均畝產大幾千斤。

平谷大桃頗有名氣,是全區7萬桃農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前些年賣不上好價錢,桃農銷售大桃主要靠坐等商販上門收購,經常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缺乏銷售渠道,出現商販惡意壓價、大桃「隔夜愁」、「貨到地頭死」等狀況。

「以前一到這個季節,我們頭天夜裡兩點多就得起來,排著隊領筐、摘桃,然後把桃運到鎮裡的大桃市場上,坐等著大車來收桃。」張淑文回憶,車來了,多少錢人家說了算,一筐桃四十多斤,好的賣三四十塊錢,不好的時候10多塊錢就賣了。「起早忙一夜,能賣一百多塊錢。有些桃還沒人要,糟蹋了,一個收穫季下來,7畝大桃能賣一萬塊錢左右。」

村民走進課堂 學會發朋友圈賣桃

隨著電子商務興起,2017年平谷區啟動「網際網路+大桃」工程,以拓寬銷售渠道,促進桃農增收為總目標,讓平谷大桃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當年,平谷區首次與順豐、EMS兩家物流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在13個大桃主產鄉鎮設立66個攬收點,為桃農電商銷售大桃打通物流渠道。

張淑文還記得,當時電商培訓班開班,村裡的大喇叭喊人去大隊聽課。村民們並不認可,都忙著賣桃,覺得去聽課是「瞎胡鬧」。畢竟她們這一代60後的村民,「連微信都不會使。」

抱著「閒著也是閒著」的心態,張淑文去聽課了。當時去上課的不過幾人,全是50多歲的村民,聽著老師講「電商」,感覺就像聽天書。張淑文說,老師像教幼兒園的孩子一樣,手把手教他們怎麼用智慧型手機,加好友、拍照、發朋友圈,「回家發現忘了,趕緊給老師打電話,老師電話裡反覆教我們怎麼操作,比自家孩子還要有耐心。」

張淑文去上課,她的孩子們特別支持,專門給她買來智慧型手機。學會了拍照、發圈技巧,張淑文把大桃發到了朋友圈,沒想到還真賣出去了。

張淑文算了一筆帳,往常去市場上坐等商販收桃,一筐桃40斤賣30-40元,通過朋友圈賣桃,一盒六七斤賣50元。盤算大桃「上網」第一年,家裡大桃收入比往年多了三分之一。

嘗到了甜頭,張淑文有時間就去聽課,在朋友圈賣桃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培訓班上,來上課的村民也多了。「大會議室能坐40多人,去晚了就沒座位。」

與此同時,平谷區也在進一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與順豐合作建立物流中轉中心,減少了5個中轉環節,極大提高了平谷大桃物流效率;精準設立大桃公共攬收點、分揀中心擴容。除了順豐、EMS,京東和德邦也來了,引入了競爭機制,一些快遞公司還設立了先進的自動化分揀線。在大華山、前北宮、萬莊子、樂政務、峨眉山等10個大桃主產村試點配備貨櫃保溫庫,引導桃農在運輸大桃前進行預冷,提高大桃保鮮時效。

去年開始,電商培訓班增加了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培訓內容。張淑文通過發抖音、快手引流,微信加好友,認識了城裡一個小區的居民,前些日子,平谷區北寨紅杏上市了,張淑文給客戶寄過去一箱紅杏,對方一嘗味道不錯,馬上就來了4箱的訂單。

張淑文家並不產紅杏,但只要客戶需要,無論是紅杏還是早桃,她從其他村民手中都可以訂購到。這下,她不僅是桃農,還是電商。

參與電商銷售 賣桃像寄信一樣容易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外地客商進不來,平谷村民出不去。但張淑文並不擔心,這些天,大桃正不斷地快遞到城區居民家。「早熟桃下來了,我給客戶寄過去,客戶也很高興,坐在家中就能吃上正宗的平谷大桃。」

目前訂單不多,好在電商培訓班的講師團隊成立了幫助農產品銷售的公益平臺,「只要質量過關,都能到平臺上銷售。」張淑文說,今年春天,平谷滯銷的紅肖梨、紅果,上了平臺不到一個星期全都賣出去了。

張淑文告訴記者,這幾年網上賣桃,收入明顯增加。往年7畝桃園年收入1萬元左右。2019年,桃園的早桃樹全被砍掉換品種,大桃產量遠不及往年,通過朋友圈賣桃,收入3萬多元。

記者從平谷區商務局了解到,通過開展培訓,教會農民電商銷售技能,電商銷售大桃像「寄一封信」一樣容易。兒女接訂單,家中老人負責採摘和快遞發貨,讓更多的在外上學、工作的年輕人參與到電商銷售大桃中,成為平谷大桃的「宣傳員」。

連續3年,「網際網路+大桃」工程帶動桃農增收明顯。2017年,電商銷售大桃2060萬斤,銷售額1.7億元,促進農民增收5155萬元。其中,像張淑文這種自電商銷售大桃750萬斤,佔全區電商銷售大桃的36.4%。2019年,全區大桃電商銷售3500萬斤,銷售額2.8億元,促進農民增收1.23億元。

通過「網際網路+」,平谷大桃銷售範圍也擴大到30個省份、307個重點城市,遠及新疆、西藏。與大型超市合作,基地直供大桃進商超;同時組織盒馬鮮生、京客隆等新興電商平臺與區內專業合作社對接,採用O2O方式使平谷大桃走上百姓餐桌。

同題問答

新京報:過去五年,在你身上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張淑文:過去大桃按筐賣,現在按盒賣,以後我還會按個賣。

新京報:你覺得這五年來北京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淑文:我覺得現在惠農政策越來越多,我們果農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知足。

新京報:未來你最期待看到的變化是什麼?

張淑文:我們這代桃農年紀一年比一年大,孩子們覺得種桃不能養家,都在外邊上班。希望平谷大桃被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讓我們果農實實在在地用大桃養家,把平谷大桃這個招牌傳遞給下一代。

相關焦點

  • 單日快遞大桃最高5萬單,平谷桃農做直播當網紅賣桃增收
    來源標題:單日快遞大桃最高5萬單,平谷桃農做直播當網紅賣桃增收 夏日午後,平谷區劉家店鎮北店村的教室裡座無虛席,捧著手機學習「引流」「吸粉」「客戶裂變」「微信營銷技巧」的不是網紅,而是平谷區的桃農。
  • 平谷大桃「西遊記」 桃農4000公裡赴新疆創業
    51歲的平谷桃農李廣富,在離家4千多公裡的新疆洛浦「創業」成功了。這個甜度超過了正宗的平谷大桃,達到了北京話的「齁甜齁甜」。洛浦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土地是沙漠化的鹽鹼地。2018年起,北京市平谷區對口支援洛浦縣,對當地土壤進行改良,摸索出了一套「鹽鹼地種植法」。
  • 桃農用上智能分桃機 平谷大桃借力百度AI技術
    藉助百度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的能力,建立大桃識別系統,準確率已達90%平谷大桃用上百度AI技術。今年的北京平谷大桃豐收季,桃農劉師傅用上了智能大桃分揀機。分揀機會根據大桃的大小、顏色、品相來自動分揀,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分揀效率。
  • 小村莊浸潤桃香 80後閨女帶村民開直播賣桃
    原標題:80後閨女帶村民開直播賣桃 嶽巧雲是「80後」,土生土長的平谷北店村閨女。幾年前,她辭去城裡的高薪白領工作,成為綠雲興農果品合作社的社長,帶著方圓幾個村的200多戶桃農一起種桃賣桃,讓平谷大桃走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道。
  • 「北寨紅杏」「平谷大桃」領銜「平谷好物」直播帶貨季
    三年來,平谷鄉創大賽吸引全國各地數百個機構、創客參賽,數十個項目在平谷落地,特別是民宿體驗項目,市場發展前景良好。   「雲端模式」海納創客人才——打造永不落幕的大賽   平谷區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平谷第三屆鄉創文旅大賽的賽程賽制以「雲端」模式進行,海納創客作品,吸引優秀創客關注平谷,挖掘平谷「鄉創文旅」內涵,打造永不落幕的大賽。
  • 從樹尖到舌尖 平谷大桃可「朝摘夕至」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 通訊員 李嫣然)「平谷鮮桃季」各鄉鎮的直播帶貨活動打開了平谷大桃銷售新模式,也讓平谷果農看到了無限商機。同時,規模化的快捷運輸方式讓朝摘夕至成為可能。現如今,不只是京城居民,天南海北的客戶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嘗到平谷大桃。
  • 清晨下樹,傍晚上桌,帶您看平谷大桃的一天
    平谷各鄉鎮的直播帶貨活動打開了平谷大桃銷售新模式,規模化、快捷式的運輸方式讓朝摘夕至成為可能。從清晨帶著露水下樹,到傍晚端上餐桌,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記錄下一顆平谷大桃的芳香之旅。「今年的黃油桃特別受歡迎,每天都要趕早摘樹尖上的桃,晚了趕不上中午之前郵寄。」迎著山中陣陣涼風,62歲的劉大爺已在果園裡忙活起來了,他提著竹筐,隔著果袋仔細判別著大桃的個頭大小。陽光、溫度、水量、土壤等因素的微小變化,都會影響大桃的口味,即使同一棵樹長出的大桃也會不一樣。果農會根據大桃的成熟度,分批次採摘。
  • 副區長直播帶貨 90分鐘售出2萬餘箱平谷大桃
    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平谷區黨政領導、果品技術專家、電商、果農以及「網紅平谷」志願者,共同推介優質安全的平谷大桃。嬌嫩多汁、香甜可口的平谷大桃藉助直播帶貨新熱潮,一上市就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今夏爆款時令水果,各地訂單紛至沓來。「平谷大桃怎麼培育得這麼甜?」「哪個品種更好吃?」
  • 平谷區委書記王成國圍繞大桃經營銷售進行專題調研
    7月20日,區委書記王成國圍繞大桃經營銷售到山東莊鎮、南獨樂河鎮進行專題調研。王成國強調,要不斷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嚴把大桃質量,推動大桃產業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促進果農增收致富。王成國一行到山東莊鎮山東莊村大桃銷售市場,實地察看大桃交易情況,聽取大桃銷售總體情況匯報;到南獨樂河鎮北獨樂河村委會,實地察看村委會大桃攬收點工作情況,聽取大桃產業發展情況匯報;在北京桃花苑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實地察看合作社大桃產銷情況,聽取合作社經營管理情況匯報。
  • 北京平谷鮮桃上市 「網紅」果催長產業鏈
    2個小時的直播帶貨,以每斤8元左右價格起賣,在「京東商城·平谷館」累計銷售平谷大桃近3萬斤,是2019年全年銷售量的50%。而在平谷大桃熱賣的背後,記者看到的卻是平谷人精準發展桃產業的一系列努力。大數據精準賣桃「目前,『北京平谷大桃』已正式上線。
  • 京郊桃花源 | 夏天,就去這裡吃桃吧
    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加持下,農戶們正嘗試以「桃」為媒介,拓展一條新的致富路。▲5月23日,北京市平谷區劉立成家的大棚裡,嶽巧雲(右一)正在直播賣桃。為了讓大家更直觀感受到桃子的品質,她摘下桃子為大家試吃。一旁的劉立成,拿著自家桃子在鏡頭前展示。▲5月22日下午,平谷區江米洞村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揭牌儀式,嶽巧雲作為活動策劃,在現場指揮工作。
  • 平谷大桃「西遊記」:昔日鹽鹼地竟種出甜度25的「甜桃王」
    2019年,剛跨進正月門,北京桃鄉平谷的李廣富帶領幾位桃農,不遠萬裡,冒冰雪嚴寒,頂漫捲風沙,抵達這裡破土拓荒,移苗栽植「國宴桃」,不辱「西遊送經」的神聖使命。「試驗示範田」的桃苗,當年紮根長葉,翌年開花結果。終於使昔日白茫茫的鹽鹼地,蝶變成了壯美的桃花源,帶動一方鄉親以大桃產業致富,為洛浦這個曾經的全國重點深度貧困縣擺脫貧困創出了一條新路。
  • 22萬畝平谷大桃陸續成熟 採摘期持續至10月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尹星雲)進入盛夏時節,京平谷22萬畝世界最大桃園進入成熟採摘期,2020年「平谷鮮桃季」也正式開啟。白桃、油桃、黃桃、蟠桃4大類200多個品種的精品鮮桃,開始供應首都及全國市場。據悉,平谷大桃採摘期將持續至10月。
  • 平谷開啟丫髻山「蟠桃會」 向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捐贈600箱精品大桃
    活動現場,劉家店鎮鎮長馬超鷹也上臺「直播帶貨」,9.9元四斤正宗的平谷蟠桃,通過多家網絡平臺現場直播秒殺售罄。據悉,今年平谷聯合北京時間、京東直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抖音等30家網絡平臺同時對「丫髻蟠桃」進行直播帶貨活動。今年「蟠桃會」上,甜桃王擂臺賽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 農戶年會上「直播賣貨」 土特產上架成年貨
    除了文藝表演外,平谷新農人巾幗講師團在會上帶著學員們理清新年網絡銷售思路,傳授拍視頻的經驗,學員們現場拿出手機直播,平谷區的大桃、紅杏、黑棗、醜蘋果都有了更寬的銷售渠道。針對這個情況,講師團商議決定,借年會名義給大家上一堂公益的公開培訓實操課,「冬閒季節,也要繼續輸出短視頻內容,不賣大桃,可以銷售平谷本地的其他農產品,冬天也要維護、增加粉絲量,提高收入的同時也為來年賣桃累積粉絲。」 網友最愛看做飯直播 在年會現場,不少學員舉起手機進行現場直播。
  • 平谷區委書記王成國專題調研果品產業及休閒民宿旅遊發展情況
    王成國強調,要總結借鑑早桃銷售經驗,發揮「新農人」、合作組織作用,全力做好大桃銷售工作,促進果農增收致富。要結合自然資源優勢,找準定位,做出「本土」特色,推動高端民宿發展。王成國一行來到王辛莊鎮許家務村,實地察看果農生產經營情況,聽取果品發展情況匯報。在樂政務供銷社,實地察看鎮供銷社攬收點運營情況。在北辛莊大桃市場,實地察看電商攬收和客商批發銷售情況。
  • 158元秒殺丨5斤平谷大桃水蜜蟠桃包郵,售完即止!
    一個個果實圓潤、粉紅色的外包,讓人忍不住想pick它們讓人忍不住就想咬上一口全國大桃盛產第一區「中國桃鄉—平谷」,這裡的桃子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歷史悠久,大北京平谷是億年前形成的古火山口,火山口至今仍保持原貌,火山周邊土壤肥沃,為平谷大桃的生長提供了獨特的微量元素。
  • 桃農太難了!一毛五一斤賣不掉,桃子被大量傾倒
    200斤的桃賣30塊錢客商都不要!望著滿地剛採摘的桃子,老人傷心地流下眼淚。這一幕發生在陝西省大荔縣的桃園裡,這位老人種了兩畝桃樹,一年中光投資化肥、農藥就花了一千塊錢,好不容易等到客商收購,結果一毛五一斤都賣不出去,辛勤勞動了幾個月,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