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大桃「西遊記」 桃農4000公裡赴新疆創業

2020-12-14 新京報

「甜度25。」

51歲的平谷桃農李廣富,在離家4千多公裡的新疆洛浦「創業」成功了。這個甜度超過了正宗的平谷大桃,達到了北京話的「齁甜齁甜」。

洛浦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土地是沙漠化的鹽鹼地。2018年起,北京市平谷區對口支援洛浦縣,對當地土壤進行改良,摸索出了一套「鹽鹼地種植法」。平谷大桃在歷經重重困難後成功「西遊」,當地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今年,洛浦「平谷大桃」基地收了一萬多斤桃。「我是當爺爺的人了,拋家舍業的,這一年多,真是把一輩子的活兒都幹了。」李廣富說。

大桃啟程西遷 首批遭夭折

北京平谷和新疆洛浦,這個扶貧「對子」橫跨了大半個中國。

令雙方一拍即合的是大桃種植。緊守北京「東大門」的平谷,是享譽中外的大桃之鄉,匯集白桃、蟠桃、油桃、黃桃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擁有積累了數十年的種植技術。洛浦擁有沙質土壤,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大桃生產。

洛浦也有桃樹,當地稱為「土桃」。用李廣富的話說,可能當地風沙比較大,「桃子外表一層土」。「土桃」口感沒問題,但賣相不佳,生長全靠順其自然。

2017年起,北京市平谷區和洛浦縣建立對口支援協作關係,平谷企業也參與了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平谷區6家大桃合作社和洛浦縣籤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3家合資企業。

「『送唐僧肉』式的扶貧,是搞應急工程。只有政策『搭臺』,市場『唱戲』,讓市場和需求結成對子,扶貧才能真正成為一泉活水。」平谷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史長利說。

李廣富所在的平洛森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首先在90個大棚裡,開始了大桃「西遷」的嘗試。

他記得,2018年底第一批桃苗長途跋涉運到洛浦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當地連給桃樹剪枝的工具都沒有。當地政府找來裁紙刀「救急」,但不出半個小時,10個桃農的手全劃破了。原來,這些當地桃農不掌握任何種植技術,竟用切羊肉的方式剜桃枝。

沒有技術、物資匱乏、語言不通,這些問題李廣富他們要一個個克服。

大桃種植技術負責人是「平谷桃王」屈海全,從剪枝、澆水、打藥到控制溫度,他一遍遍、手把手給當地桃農教授種桃技術。當地的沙漠化嚴重,地下有機質為零,「栽苗的時候天涼,沒發現別的問題,把肥料用足,果樹長勢良好。」屈海全說。

2019年3月份,李廣富計劃在露地種桃,需要連片的大面積土地,最後選擇了洛浦縣洛浦鎮多魯吐格曼貝西村一塊閒置土地。鏟車進到地裡平整土地,溝機一挖,50公分就出水了。當地協助的一個農業專家直說,「你們怎麼找到這塊地?白送都沒人要。」

隨著氣溫升高,大棚種的桃苗出問題了。

屈海全說,在平谷,大棚桃灌溉用噴淋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在洛浦,噴淋後的桃葉上出現「留白」,這是鹽鹼留下的痕跡。「氣溫越高,鹽鹼越大。桃苗都被燒死了。」屈海全心疼地說,第一批帶過去的桃苗是新品種,一棵要三四十元。4萬多棵桃苗,死了3萬多棵,幾乎是「全軍覆沒」。

「那個時候確實想過要放棄,太難了。」李廣富說。

李廣富在桃林裡。受訪者供圖

攻堅鹽鹼地 大桃紮根結果

但已經來了,就這麼放棄,李廣富心有不甘。

如何在鹼鹽地裡栽桃,洛浦縣沒有經驗,平谷區也沒有。基地在平整土地的同時,開始尋找土壤改良的方法。他們與當地協商,挖了一口深井,用地下水代替地表水;挖蓄水池物理沉澱減少鹽鹼含量;種植四翅濱藜等植物生物治鹼。

平谷區農委還聯合北京農科院,與洛浦林業局和當地的鄉土專家,聯合制定了綜合的土壤改良方案。他們聘請了洛浦縣農牧局原黨組書記木塔力普·阿布拉現場技術指導挖排鹼溝、修蓄水池,通過大水漫灌調整土壤PH值,並摸索出了一套「鹽鹼地種植法」——栽種時,在栽植坑內加入有機質,用來改良土壤;在每次澆水時,也要加入胺基酸肥,使根系能夠更好地吸收養分。

木塔力普·阿布拉說,「在平谷區,大桃採用齊壟栽種,但這個方法不適合在鹽鹼地,」他建議在壟下栽樹,「壟上蒸發量高,鹽鹼在壟上比較集中。」採納他的建議後,大桃栽植成功。

夏天,和田地區中午高溫暴曬,導致鹽鹼量迅速上升,為了防止桃樹死亡,李廣富帶領工人加班加點,加快土質改良。當地村民阿爾孜古麗·麥提庫爾班說,「在挖排鹼溝的時候,他們連夜幹,都不休息,太辛苦了。李總來這裡時皮膚白皙,長得也好看。這一年他跟我們一起在七八月的高溫下連續幹,變得黑黝黝的,跟我們農民沒啥區別。」

經過一年的努力,平谷區累計投入400多萬元,對700餘畝鹽鹼地進行排鹼實驗、土壤改良和大桃種植設施改造,種植樹苗5.4萬棵,成活率超過80%,平谷大桃終於在多魯吐格曼貝西村紮根。

都說「三年桃,四年杏」。在「平谷大桃」洛浦基地,桃樹兩年就結果了。「樹苗剛種下時跟筷子一樣粗,我們還想著三年以後才可以吃到果子,實際上一年時間就開花結果了。」阿爾孜古麗說,大桃試種成功,也讓她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今年6月下旬以來,園區的「早黃蜜」「澳油」「中油蟠7號」等品種相繼成熟,專家對大桃進行甜度測試後,得出「甜度25」的結論。

平谷區競選甜桃王的標準之一是「含糖量不低於12度」,「甜度25」什麼概念?用北京話說,就是「齁甜齁甜」。

洛浦縣生產的大桃,甜度達到了25。受訪者供圖

一季桃兩千人就業 桃苗送上門

在多魯吐格曼貝西村,大桃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阿爾孜古麗的丈夫患強直性脊柱炎,喪失勞動能力,3個孩子和生病的丈夫全靠她務工掙錢維持生活。2019年,她看到「平谷大桃」洛浦基地的招工信息,也報了名。在這裡,她負責打藥、修剪、採摘,再幹些零活兒,每月能掙3000元左右。「我給家裡買了全自動洗衣機,還買了一輛電動摩託車。」 阿爾孜古麗說,現在她已經掌握了桃樹的修剪、灌溉、噴灑農藥等技術,「以後也可以獨立操作了。」

在桃苗的栽種、修剪等環節,基地不定期僱用當地村民,一季大桃能吸引當地村民就業達2000多人次。

技術人員把「平谷大桃」種到了鹽鹼地,也把種植技術送到了村民家中。去年春天,園區栽種果苗的同時,給當地的300餘戶村民發放桃苗,一家6棵左右,讓村民用以發展「庭院經濟」。阿爾孜古麗家也分到了桃樹苗,她欣喜地說:「夏剪、疏花疏果、套袋這些技術我都學會了,我要教會鄉親們,讓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如今,大桃種植初見成效,李廣富又醞釀著啟動「新計劃」。

今年,「平谷大桃」洛浦基地將繼續增加平整開荒土地的規模,到年底,開荒土地將達到1100餘畝。屆時,園區將常年安排60至70個就業崗位,預計能帶動3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我們還要進行品種篩選,讓種植技術本土化,選出適合當地溫差的品種,試種出最適合洛浦當地的大桃,推向市場,促進當地增收致富。」李廣富說,通過大棚、露地種植,讓當地一年四季都有大桃。

他還計劃著,進一步發展大桃文化、創意產品,文旅產業及深食品加工,一系列產業扶持帶動當地村民脫貧增收。

今年3月,李廣富接受了和田電視臺的採訪。

「他們問我,李總,桃花都開了,你怎麼不笑啊?開花不一定結果,我當時真的笑不出來。但現在我有信心了。這裡能種出比平谷大桃還甜的桃子。」李廣富說。

平谷援疆幹部與當地百姓品嘗大桃。受訪者供圖

幫扶日誌

這裡產的大桃 質量和口感甚至趕超平谷大桃

平谷掛職幹部、洛浦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甲上:

我是今年3月來到洛浦縣的,到了以後,就立即對洛浦縣特色林果業開展實地調研,發現平谷大桃在洛浦安了家,北京市平谷區平洛森濃有限公司改良種植「平洛大桃」300餘畝,通過與貧困戶分紅、發放桃苗、桃樹種植及管理方法指導等方式助力洛浦縣脫貧攻堅。

我積極了解平洛大桃基地實際情況,並與工作隊領隊、洛浦縣林業和草原局、平谷技術專家溝通,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實地指導、政策幫扶解決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各方努力,落戶在洛浦縣的北京平谷大桃初次成熟結果,大桃質量和口感甚至趕超了平谷大桃。新疆疫情期間,北京市平谷區平洛森濃有限公司也主動作為,向政府捐獻首次結果的「平洛大桃」3000餘斤,獲得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平谷大桃在洛浦開花結果,讓我有了更大的信心,林果業是洛浦縣的支柱產業之一,但與核桃、紅棗、葡萄等當地優質的特色林果相比,種植面積較小,僅3000餘畝,大桃產業的發展有待加強。我將持續圍繞「平洛大桃」的產業規模、果品質量、品牌建設和品種優化開展工作,也堅信北京平谷的資金、技術和優質大桃品種與洛浦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相結合,必能結出致富之果,為洛浦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平谷區扶貧大事記

2018年3月,平谷區大桃落戶新疆洛浦。

2018年8月,成立平谷區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8年9月,平谷-望都勞務對接協作實訓基地揭牌。

2018年11月,商都縣實現了結對鄉鎮和深度貧困村兩個全覆蓋,洛浦縣實現了結對深度貧困鄉鎮全覆蓋。

2019年1月,烏蘭察布市專賣店落戶平谷。

2019年2月,成立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平谷分中心。

2019年6月,平谷-望都共建軟硬鏡微創醫療中心成立。

2019年7月,平谷大桃在和田生根發芽。

2020年3月,商都縣摘帽。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暢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平谷大桃「西遊記」:昔日鹽鹼地竟種出甜度25的「甜桃王」
    遼闊的新疆,有個吐格曼貝希村,位於南疆的和田洛浦縣多魯鄉,村子鄰近縣城,本應是物阜民豐之地。可是,這裡白花花的鹽鹼地,成了脫貧致富產業發展的羈絆。2019年,剛跨進正月門,北京桃鄉平谷的李廣富帶領幾位桃農,不遠萬裡,冒冰雪嚴寒,頂漫捲風沙,抵達這裡破土拓荒,移苗栽植「國宴桃」,不辱「西遊送經」的神聖使命。「試驗示範田」的桃苗,當年紮根長葉,翌年開花結果。
  • 單日快遞大桃最高5萬單,平谷桃農做直播當網紅賣桃增收
    7月至10月,北京平谷大桃進入成熟採摘期,4億斤精鮮桃供應首都及全國市場。近年來,從「一鍋端」賣給批發商,到果品分級通過電商銷至全國,桃農的錢包鼓了起來,平谷大桃的「網際網路+」之路正越走越寬。2019年,電商銷售大桃帶動農民增收1.23億元。今年,電商銷售渠道避免了疫情影響,總量約5000萬斤的上市早桃銷售順暢,大桃價格不降反升,其中線上銷售價格同比增長20%。
  • 平谷桃農借力網際網路:賣桃像寄信一樣簡單
    來源標題:平谷桃農借力網際網路 賣桃像寄信一樣簡單 7月,又到了平谷大桃成熟的季節。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峰臺村桃農張淑文盤算著,早油桃已經熟了,中旬早玉(90342)桃下樹,下旬大九保可以摘了。
  • 桃農用上智能分桃機 平谷大桃借力百度AI技術
    藉助百度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的能力,建立大桃識別系統,準確率已達90%平谷大桃用上百度AI技術。今年的北京平谷大桃豐收季,桃農劉師傅用上了智能大桃分揀機。分揀機會根據大桃的大小、顏色、品相來自動分揀,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分揀效率。
  • 「北寨紅杏」「平谷大桃」領銜「平谷好物」直播帶貨季
    大賽將進一步挖掘鄉村領域具有成長性的人才和項目,聚合併引領金融資本發現創意、鼓勵創新、支持創業,有效促進鄉村振興。即日起啟動項目徵集,截止日期為7月21日。大賽的海選、初賽、複賽3個階段均採取線上評審方式,計劃於8月7日進行決賽,勝出的項目將代表平谷鄉創賽區直接晉級全國總決賽。   本次大賽的徵集方向再度創新,開設平谷好物、精品民宿、文化IP打造、短視頻、初創項目五個板塊。
  • 平谷區委書記王成國圍繞大桃經營銷售進行專題調研
    7月20日,區委書記王成國圍繞大桃經營銷售到山東莊鎮、南獨樂河鎮進行專題調研。王成國強調,要不斷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嚴把大桃質量,推動大桃產業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促進果農增收致富。王成國一行到山東莊鎮山東莊村大桃銷售市場,實地察看大桃交易情況,聽取大桃銷售總體情況匯報;到南獨樂河鎮北獨樂河村委會,實地察看村委會大桃攬收點工作情況,聽取大桃產業發展情況匯報;在北京桃花苑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實地察看合作社大桃產銷情況,聽取合作社經營管理情況匯報。
  • 鹽鹼地裡栽種「國宴桃」,幾位北京農民在新疆南疆的桃花源
    傳過來的聲音是:「老李哇,你眼裡不要只有鹽鹼,更要看到新疆洛浦全年冬季時間短,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的優勢。咱們不是去送『唐僧肉』,而是破土創業,為當地強心造血,釀出一眼活泉甜水。你我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發了誓的,就是要讓鹽鹼地長出大桃,見到真果真金。」李廣富聲音沙啞:「時節逼人,栽樹不等人。鹽鹼治理這一關怎麼過哇?」史長利說:「相信你老李,有這個信心有這個能力。」
  • 從樹尖到舌尖 平谷大桃可「朝摘夕至」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 通訊員 李嫣然)「平谷鮮桃季」各鄉鎮的直播帶貨活動打開了平谷大桃銷售新模式,也讓平谷果農看到了無限商機。同時,規模化的快捷運輸方式讓朝摘夕至成為可能。現如今,不只是京城居民,天南海北的客戶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嘗到平谷大桃。
  • 副區長直播帶貨 90分鐘售出2萬餘箱平谷大桃
    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平谷區黨政領導、果品技術專家、電商、果農以及「網紅平谷」志願者,共同推介優質安全的平谷大桃。嬌嫩多汁、香甜可口的平谷大桃藉助直播帶貨新熱潮,一上市就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今夏爆款時令水果,各地訂單紛至沓來。「平谷大桃怎麼培育得這麼甜?」「哪個品種更好吃?」
  • 小村莊浸潤桃香 80後閨女帶村民開直播賣桃
    嶽巧雲是「80後」,土生土長的平谷北店村閨女。幾年前,她辭去城裡的高薪白領工作,成為綠雲興農果品合作社的社長,帶著方圓幾個村的200多戶桃農一起種桃賣桃,讓平谷大桃走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道。   往昔   村裡老人多 種不動的桃林撂了荒   平谷大桃雖然遠近聞名,但北店村桃農以前只顧埋頭種桃,沒掌握定價權。好桃子有時卻賣不出好價,利太薄。對此,剛「脫低」的種桃老把式楊玉田深有感觸。凌晨3時,他就要披上外套出門了。
  • 清晨下樹,傍晚上桌,帶您看平谷大桃的一天
    平谷各鄉鎮的直播帶貨活動打開了平谷大桃銷售新模式,規模化、快捷式的運輸方式讓朝摘夕至成為可能。從清晨帶著露水下樹,到傍晚端上餐桌,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記錄下一顆平谷大桃的芳香之旅。迎著山中陣陣涼風,62歲的劉大爺已在果園裡忙活起來了,他提著竹筐,隔著果袋仔細判別著大桃的個頭大小。陽光、溫度、水量、土壤等因素的微小變化,都會影響大桃的口味,即使同一棵樹長出的大桃也會不一樣。果農會根據大桃的成熟度,分批次採摘。
  • 平谷開啟丫髻山「蟠桃會」 向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捐贈600箱精品大桃
    活動現場,劉家店鎮鎮長馬超鷹也上臺「直播帶貨」,9.9元四斤正宗的平谷蟠桃,通過多家網絡平臺現場直播秒殺售罄。據悉,今年平谷聯合北京時間、京東直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抖音等30家網絡平臺同時對「丫髻蟠桃」進行直播帶貨活動。今年「蟠桃會」上,甜桃王擂臺賽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 京郊桃花源 | 夏天,就去這裡吃桃吧
    原創 工人日報攝影部 工家視界在北京東北部,距市區70公裡的平谷區,以「桃」聞名。獨特的環境和自然風景,使得這裡不僅成為北京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還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度假觀光。如今,平谷大桃,已經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農產品品牌。
  • 22萬畝平谷大桃陸續成熟 採摘期持續至10月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尹星雲)進入盛夏時節,京平谷22萬畝世界最大桃園進入成熟採摘期,2020年「平谷鮮桃季」也正式開啟。白桃、油桃、黃桃、蟠桃4大類200多個品種的精品鮮桃,開始供應首都及全國市場。據悉,平谷大桃採摘期將持續至10月。
  • 北京桃園等你採摘 資深驢友告訴你這裡大桃鮮美多汁
    平谷區位於北京東北方向,距離北京市區70公裡,2018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擁有眾多旅遊資源,自然風光獨特。金海湖,京東大峽谷,青龍山每年都吸引眾多遊客。種桃是平谷的一大特色,很多人都知道平谷每年春天的百裡桃花像,粉紅的花海,一眼望不到頭,非常漂亮壯觀。桃花之後,桃子成熟,7到9月正是採摘桃子的時節。
  • 158元秒殺丨5斤平谷大桃水蜜蟠桃包郵,售完即止!
    一個個果實圓潤、粉紅色的外包,讓人忍不住想pick它們讓人忍不住就想咬上一口全國大桃盛產第一區「中國桃鄉—平谷」,這裡的桃子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歷史悠久,大北京平谷是億年前形成的古火山口,火山口至今仍保持原貌,火山周邊土壤肥沃,為平谷大桃的生長提供了獨特的微量元素。
  • 一位80後桃農的酸甜苦辣 凌晨3:20就得起床摘桃
    第一年成熟的黃金桃、寒露蜜桃總共不到4000斤,在宋丙武看來卻是沉甸甸的「幸福」。為了收穫「金果子」,宋丙武在清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起床裝桃,一個單薄的身軀、一輛笨重的自行車,馱著百十斤桃,去往20公裡外的小縣城賣桃。「在我的記憶裡,父親總是踏著夜色才能回來。」
  • 粉撲撲の平谷大桃,水水嫩嫩,一口爆汁,甜到靈魂!!
    大名鼎鼎的平谷水蜜桃來咯!🍑平谷大桃產於「中國桃鄉」北京市平谷區個大、色豔、甜度高、無公害是它們的招牌從而一直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特惠活動不可同時享受商家其他優惠,超出套餐內容費用自理◆ 務必預留正確收貨地址及電話信息,下單後48小時內發貨,小區大門口自提◆ 如有損壞需當面開箱驗收並拍照確認◆購買此產品視為認同以上規則及特別說明搶購期間如有任何問題,請撥打客服電話:028-63138439(工作時間:9:30-20:30)或聯繫頁面下方在線客服(工作時間:9:00-22:00)平谷大桃經過
  • 平谷丫髻山下今開「蟠桃會」,600箱大桃贈送一線醫護
    桃農還精挑細選了600箱大桃贈送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劉家店鎮大桃種植面積1.8萬畝,其中蟠桃8000畝,年產量3500萬公斤,每年從6月下旬到10月上旬,都有不同品種的桃子上市,蟠桃最為盛名,是果品生產專業鎮,享有「中國蟠桃第一鎮」之美譽。在「蟠桃會」上,甜桃王擂臺賽同樣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 「桃」不過的誘惑!梅州五華潭下鷹嘴桃實現開園紅
    如今,五華縣潭下鎮鷹嘴桃到了最佳採摘期,7月4日,開園首日吸引了來自五華本地及周邊縣市遊客前來體驗採摘和感受鄉村美景,實現開園紅。此外,活動現場還同步開展了農特產品網絡直播,把高山紅薯、無花果、潭下菩米、鴨蛋等五華農特產品向廣大網友推介。記者來到潭下鎮鷹嘴桃種植基地,只見整片山頭鬱鬱蔥蔥、紅肥綠瘦,碩大飽滿的鷹嘴桃泛起紅暈,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