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工人日報攝影部 工家視界
在北京東北部,距市區70公裡的平谷區,以「桃」聞名。獨特的環境和自然風景,使得這裡不僅成為北京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還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度假觀光。如今,平谷大桃,已經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農產品品牌。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加持下,農戶們正嘗試以「桃」為媒介,拓展一條新的致富路。
▲5月23日,北京市平谷區劉立成家的大棚裡,嶽巧雲(右一)正在直播賣桃。為了讓大家更直觀感受到桃子的品質,她摘下桃子為大家試吃。一旁的劉立成,拿著自家桃子在鏡頭前展示。
▲5月22日下午,平谷區江米洞村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揭牌儀式,嶽巧雲作為活動策劃,在現場指揮工作。
▲5月23日,劉立成在家的大棚外等待來直播的嶽巧雲。
▲直播結束後,嶽巧雲教劉立成家註冊直播帳號。
▲劉立成家大棚的油桃。
▲5月22日上午,北京綠農興雲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合作社的員工正在摘掉多餘的果子。
▲5月22日下午,北京綠農興雲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嶽巧雲給幫忙送來展架的村民礦泉水喝。
▲5月22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嶽巧雲在合作社的沙發上睡著了。
▲5月22日晚,嶽巧雲在合作社做飯。
▲5月23日上午,楊雨田檢查自家的桃樹上的果子。五一的倒春寒,讓今年的果子產量收到了影響。
▲5月23日上午,嶽巧雲給楊雨田拍短視頻賣桑葚。
▲楊雨田家山上的野生桑葚。
▲北京市平谷區銳E空間產業園,嶽巧雲正和員工討論桃子的包裝盒設計。
▲嶽巧雲正在工作,她的兒子(左一)在爺爺的陪伴下上網課。
▲5月23日中午,位於北京市平谷區丫髻山下的一處農家院迎來了不少客人,老闆娘宮素霞幫忙從廚房裡拉出推車,準備上菜。
▲5月26日上午,平谷區中胡家務村的一位農戶在給自家的桃樹套袋。
▲5月26日上午,平谷區中胡家務村的一位農戶在為桃子稱重,每個桃的重量不能小於4兩,這些桃子將直供北京華聯超市。
▲5月26日上午,平谷區中胡家務村,農戶將桃子裝箱準備運往北京市區。
▲嶽巧雲公司團隊設計的桃木文創產品。
▲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傍晚。
▲嶽巧雲的線上生鮮專營店。
京郊桃源的致富夢
「歡迎直播間的寶寶,這是我劉叔家的桃,你們看,又大又甜。」嶽巧雲站在掛滿紅油桃的大棚裡,叉著腰俯身吆喝著。為了給直播間的觀眾展示口感,半個小時的直播,嶽巧雲吃了六七個桃,她直言快吐了。5月23日上午,嶽巧雲專程驅車來到平谷區劉家店鎮農戶劉立成的大棚直播賣桃。前晚剛下完雨,空氣清新,藍天、白雲、青山、綠樹掩映如畫,儼然現實版的世外桃源。當天,在她的宣傳下劉立成賣掉了十幾箱油桃。
其實對於嶽巧雲和農戶來說,直播賣桃也是無奈之舉。往年,憑藉「平谷大桃」的品牌和口碑效應,大棚桃在這個時候早已銷售一空,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農戶家的桃都滯銷了。作為劉家店鎮少數返鄉創業的青年之一,嶽巧雲的做法很快得到了農戶們的認可。
兩天前,她聽說楊雨田家的桑葚熟了,就幫他錄了段視頻。楊雨田有些羞澀地面對鏡頭說:「這是我家的桑葚,山上自然生長的,不打農藥不施肥,大家快來買點吧。」「不能賣慘,咱們賣得是好東西,不能這樣。」嶽巧雲打斷了他,讓他自信點。跟催熟的果子相比,楊雨田家的桑葚屬於純野生,長得大小不一,識貨的人一眼就能識別出來。視頻發出去第二天,楊雨田家的桑葚就賣光了。
嶽巧雲的合作社有社員158人,帶動農戶近2000戶,還為30多名殘障人士提供了工作崗位。「巧雲是我們從小看著長大的,性格像個男孩子。」劉立成笑著說,這幾天,聽說哪家桃不好賣了,嶽巧雲就會開車過去拍幾段小視頻,直接附上農戶電話,再發到多個網絡平臺幫著賣。
雖然通過短視頻和直播賣貨能夠幫農戶打開銷路,但對於合作社裡平均年齡在65歲的農戶來說,他們還是很難學會這種銷售方式。為此,嶽巧雲把農戶定期組織起來在電教室學習交流。「剛開始我們為了吸引大家來學習,會發一些十字繡作為鼓勵。但是他們學起來還是有些費勁,這些新的銷售模式,還是需要農二代來做。」嶽巧雲略帶失望地說。
今年37歲的嶽巧雲,原來在北京一家傳媒公司上班。2016年,一心想在家鄉幹一番事業的她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劉家店鎮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她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小時候父母常在外做生意,嶽巧雲和弟弟妹妹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她認為,憑藉平谷大桃的產品優勢是不愁銷路的,就是缺少宣傳。她說:「宣傳可以帶動生產,桃好賣了,老百姓種桃才更有幹勁。」這種認識一方面和自己的從業經歷有關,另一方面則是源於去年的一次活動。2019年8月份,平谷區聯合僑福芳草地商區,舉辦了「桃源芳草地」周末市集活動。活動上,明星級的桃賣出了88元一個的高價。
然而,就在嶽巧雲希望大幹一場時。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的許多想法都難以付諸行動。不過,疫情期間的直播帶貨,卻讓她又看到了新的出路。
4月份的平谷區丫髻山廟會,她就參與策劃了直播「雲遊丫髻山」活動。這次經歷,讓她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她打算在7月份,策劃一個百名網紅直播賣桃的活動,把平谷大桃銷到更多地方。
線上賣農產品,線下做農家樂。農村旅遊已成為平谷近年來火熱的發展項目。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五一假期後,平谷區的農家樂生意也開始恢復。5月23日中午,正值周六,在丫髻山下的農家院裡,宮素霞正忙著用小車把炒好的菜從廚房裡推出來,人太多忙不來的時候,她就上去搭把手。宮素霞和老公從2007年開始響應政府號召做農家樂,如今生意越做越大,收入比原先只種桃時翻了好幾倍。
而這一切還要依託「平谷大桃」這一地域品牌特色來帶動。為了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去年,平谷區實施了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創建了全市首個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成功舉辦了「農民豐收節」「情定桃花」等系列活動,平谷大桃品牌價值接近百億元。
隨著品牌價值越來越高,旅遊服務也亟待升級。做高端民宿,給遊客提供採摘、吃飯、遊玩、住宿等一條龍服務,這也是嶽巧雲接下來想做的事。她說:「農一代慢慢就不能種地了,要發展智慧農業,把人從田裡解放出來去做服務,不能這麼辛苦了,農二代也可以回來一起做休閒旅遊,利用網際網路賣貨。」2019年,平谷通過「網際網路+大桃」實現電商銷售3000萬斤的業績,促農增收1.2億元。面對今年嚴峻的銷售形勢,嶽巧雲更加堅定了做電商銷售的想法。
今年平谷的露地桃,就快成熟了,嶽巧雲這段時間每天奔波於合作社、公司、田間地頭,將產品發布在朋友圈、抖音、電商店鋪。作為一名創業者的她不僅是有著建設家鄉的夢想,也承載著父老鄉親的致富夢。
《工人日報》2020年5月30日 四版
作者:劉金夢
編輯:王偉偉 劉金夢
工人日報攝影部微信號 第158次推送
原標題:《京郊桃花源 | 夏天,就去這裡吃桃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