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近些年國考題還是省考題,在申論做題過程中很多同學都發現,歸納概括、綜合分析、貫徹執行等題型見得越來越多,提出對策見得相對比較少,所以覺得是不是提出對策這個題型不重要,其實並不是,提出對策雖然直接考察比較少,但是其所對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滲透在其他題型考查,所以雖然考察頻率少,但是也很重要,因此,究竟提出對策題該符合哪些要求,如何做會更好,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便介紹一下這個題型的評分標準。
(1)常規標準
對於提出對策來說,和歸納概括一樣,「要點齊全」「表述準確」「條理清晰」仍然是需要遵循的要求和標準,要點齊全是說所有的要點要找全,題幹和材料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都解決;表述準確是說材料中有對策的儘量用原詞原句,需要自己概括,自己推導的要點也要表述準確;條理清晰是說要分條羅列,標註一二三。
(2)特殊標準
對於提出對策題來說也有這個題型所獨有的標準,也就是要點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所謂的「有針對性」也就是寫出來的要點、對策要切實能解決題幹和材料的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不能答非所問。
「可行性」也就是寫出來的建議、對策要切實可行,確實能夠實行。具體而言,第一,要符合「政治可行性」,即寫出的對策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第二,符合「經濟可行性」,也就是要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不能任何事都加大資金投入,此外,對策還需要符合實際情況,如果是貧困村、貧困縣便一般便很少說加大資金投入;第三,符合「技術可行性」,也就是提出來的對策當下的技術要能夠實行;第四,符合「倫理可行性」,也就是對策、建議不能違背社會倫理道德;第五,符合「法律可行性」,也就是不能違背國家法律。
「可操作性」指的是寫出的對策建議要具體詳實可操作,不能只是宏觀願景。比如要寫「加大宣傳」,如果只寫這一句話那仍然不知道如何具體實施,所以可以寫成「主體+對象+方式+內容+效果」的形式,比如「交通部門、媒體等對全體群眾,通過抖音、廣告、海報、宣傳手冊、廣播等方式,宣傳闖紅燈的危害,以讓大家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提高意識,減少闖紅燈現象。」
以上便是中公教育專家總結的提出對策題的評分標準,各位同學在做題時還需儘量符合標準和要求,才可能更準確理解題目,書寫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