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概括給定資料或者文章的重要信息是閱讀的目的之一,也是公務員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歸納概括能力(本質上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表現)成為申論考試的重點考查要素。歸納概括題,在申論中屬於客觀類的題目, 「歸納」 ,是指歸攏並使之有條理: 「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總括,其本質是對已有內容、事物的整合、加工。具體到申論考試中,我們可以將歸納概括理解為依據題目要求整合、提煉材料要點或各類信息,並進行全面、準確、簡潔、有條理地表達。
歸納概括題概述
歸納概括題是申論考試中最穩定且考試頻率極高的題型,其主要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歸納概括題的客觀性特徵決定了其答題要點都能夠從材料中找到依據,這一特點一方面給考生答題提供了捷徑,考生可以通過摘抄、提煉關鍵詞等途徑直接從材料中獲取答題信息,而無須進行分析、引申;另一方面也提醒考生,材料本身即是對答題內容的限制,考生不能脫離材料依據自己的主觀斷進行概括。
申論答題的基本要素就是五大要素,圍繞問題、影響、原因、對策、意義等方面展開。從歸納概括題的考查形式看,有的問題只涉及上述要素中的一個,有的則涉及多個。根據涉及的答題要素是一個還是多個,我們視情況而定。一般說來,歸納概括題主要分為概況主要原因、概況主要問題、概況主要內容三大類。但隨著申論考試的發展,近幾年出現的「情況綜述、情況匯報、供領導參閱材料」等新型概括題,實質上都屬於概括主要內容的範疇。
審題是關鍵——歸納概括的前提
不同的申論試題,對給定資料進行概括的要求是有區別的,歸納、概括材料必須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進行,否則,偏離了題目的主旨,勢必會影響成績。針對歸納概括題,考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以下要點。
識別題型:在申論考試中,一般題目中出現「概括」、「概述」、「簡述」..「歸納」、「總結」等詞時,考生可認定該題為歸納從材料中提取題目中的答題要點即可。
例如2017年4月13日聯考申論第一題:
請結合給定資料,對「給定資料1」中提到的新時代的「新工人」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歸納。根據題幹「歸納」一詞的提示,可判定本題為歸納概括題作答該題需要嚴格依據給定資料提取答案要點。
再如2018年國考(地市級)申論第二題:
「給定資料4」反映了轉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請指出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10分)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根據題幹「指出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這句話,可判定本題為歸納概括題,作答該題需要把轉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概括清楚即可。
(二)定位資料
歸納概括題的答案一定要緊緊圍繞給定資料,因此能夠在審題的過程中迅速定位給定資料,明確作答依據,有助於提升答題的準確度和速度。根據涉及材料範圍的不同,歸納概括題在具體的題目設置上一般分為「概括指定材料」和「概括全部材料」兩類。
1,概括指定材料:限定給定資料範圍,考生可以忽略其他資料,直接從這些資料中尋找答題信息。
例如2018年國考(副省級)申論第一題:
「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材料範圍主要依據「給定資料2" ,並明確了該資料的內容,考生據此進行概括即可。
概括全部資料:這類題目中通常要求「根據給定材料或資料」,考生需要從全部給定資料中篩選出與答題內容相關的材料。
例如2017年9月18日下半年聯考真題第一題:
請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幾種主要爭議。(15分)要求:簡潔,準確,200字以內。本題只說根據「給定資料」 ,需要從全部資料中篩選出與「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幾種主要爭議」有關的材料進行重點把握。
再如: 2019年浙江省申論真題第一題:
根據給定資料,概括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條件。(30分)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500字。本題同樣只說根據「給定資料」,需要從全部資料中篩選出與「浙江省海洋經濟」有關的材料進行重點把握即可。
3.其他:在歸納概括題中,還有一類題目中提到了「給定資,料×",但實際答題卻是需要從全部資料中歸納概括。
例如2017年山東省考申論真題(鄉鎮公務員)第一題:
認真閱讀「給定資料1」節選的2012年中央1號文件部分內容,結合材料全文,指出這部分內容傳遞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300字。該題題目中提到了「給定資料1" ,並要求認真閱讀其內容,有的考生據此認為本題的作答依據為「給定材料1」,從而忽略了後面的「結合材料全文」,導致答題依據錯誤。所以說明白材料的作答範圍非常重要,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情況,還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直奔主題,提高做題效率。
明確作答重點
通過審題明確題目的類型、涉及哪些給定資料、掌握答題要素是作答歸納概括題的關鍵。如果考試時把試卷要求的「概括....的主要原因」誤認為是「概括 的主要內容」,對「主要原因」卻涉及甚少,偏離答題重點,其成績可想而知。
例如2017年國考申論副省級第一題第2小題:
「給定資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後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給定資料5」的主要內容為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等,考生在作答此題時要弄清楚,題目的重點是「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 ,而非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考生在考場作答時無論多麼緊張,也要審好題,明確答題的重點要素。
再如2018年北京申論真題第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