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最扎心的話莫過於「不是經濟不行,而是你的經濟不行」
為什麼這麼說?看看樓市就知道,都說經濟難、賺錢難,但大批人都在搶房,房價猛漲。尤其是下半年,突發事件對房地產的影響已經過去:購房者方面,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增走出一個「深V」線,個人按揭同比增長從6月份開始轉正,下半年一路高漲。
開發商方面,2020年全年,50大房企拿地超過2.59萬億,同比2019年全年上漲13.4%,30家企業拿地超過300億,部分城市的地價來到歷史高點。同時抬升銷售價格,全國住房均價不斷上行。這說明手中有大量現金才敢去做這個事情。
說到底,無論是房企還是購房者,他們在身上沒有資金時,都需要依託銀行、信託等機構。對於房企而言,他們拿地進行房地產項目開發,要通過銀行、信託機構借錢,而對購房者來說,他們向銀行申請房貸,同時,炒房者也通過抵押、消費貸的形式獲得首付資金,用高槓桿撬動千萬價格的房子。
對此,有人就「控房價」問題,提出了「停止房貸,買房需全款」的建議
這個想法理所當然是最完美的,但高層肯定不會這樣做。一旦這麼做,不僅整個行業就廢了,銀行爛帳頻發,金融體系被破壞,到時候,樓市購買力降至冰點,剛需也不會好過,特別是房價方面,因為考慮人工成本、建築材料,價格也不會降得很低。更何況不是房價降不降的問題,就算減去一半價格,大部分人也會因為要求全款而買不起。
鑑於此,高層對樓市的管控都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就是不貿然刺破,而是選擇溫和的做法,但是見效慢,容易出現反效果,以至於樓市「騷操作」不斷,房價越調越漲。去年,以深圳715為轉折點,各地先後收緊調控。比如7月24日的房地產座談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瀋陽、成都、寧波、長沙等10城參加會議。緊接著下半年,共30城發布超46次調控政策。
但購房者也很精明,鑽政策的空子去「搶新房」
一時間,深圳、杭州為首的「打新戰役」就打響了,搶到一套房,淨賺500萬的購房者並不在少數。千人搶房、萬人打新的操作,比買彩票還刺激。相比深杭,廣州更加激進。二手房業主專門建立一個群,旨在提高小區房價,盈彩美居某房源,不到2個月時間漲價25萬。新房也有「騷操作」,房企為了營造緊張氣氛,80元一天請房託誤導購房者下單。
所以,為了管控樓市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平衡,2021年剛開局,高層就端上一劑中醫療方:在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出《建立銀行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文件,文件涉及了2方面: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和房地產貸款佔比,文件一經發出,不留時間給人喘息,馬上在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2021年開局,樓市貸款管控「新禁令」發出!央行一紙文件定調,別再亂買了
說白了,央行銀保監會的一紙文件,直接定調了兩個領域的涉房貸款上限,分別是房地產貸款上限和個人房貸上限,給出了具體管理要求和口徑。
第一檔為六大國有大行(工農中建、郵政、交通)、國家開發銀行,兩個上限分別為40%和32.5%;第二檔為招行、農發銀行、浦發、中信、興業等17家中型銀行,上限分別為27.5%和20%。第三檔包含了城商行、民營銀行、大中城市和城區農合機構等,分別為22.5%和17.5%。第四檔為縣域農合機構,上限17.5%和12.5%。最後一檔村鎮銀行為12.5%和7.5%。
雖然這並不算什麼新消息,去年9月早有風聲,說是高層要求銀行涉房貸款降至30%以下,不過當時還沒正式出臺,如今,房地產形成「3+2」的貸款格局,前者為房企的融資,嚴控負債,後者為房貸規模,降低涉房槓桿。為什麼央行此時會對房地產貸款出手?到底防什麼?
答案很簡單:房地產貸款的規模越來越大,出現了「樹大招風」現象,如果繼續松著,難免會捆綁整個金融系統。資料統計,2008-2019年間,商業銀行貸款增長約為50萬億元,個人房貸就佔了其中的55%,增長了29萬億,不誇張地說,房地產快速發展20年,佔用了太多的金融資源。
大到房企拍地建項目,小到老百姓貸款買房,爛尾樓、延遲交房、棄房斷供、買不起房等現象,都預示著金融風險、市場泡沫已經來到了邊緣地帶。尤其房地產又是經濟穩固的壓艙石,百姓資產與房地產密不可分,所以此時出臺調控防範風險,直接限制房貸額度,限制銀行信貸,標誌著樓市調控的轉向。更重要的是,一旦失去了信貸的支持,高房價也就難成氣候。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2021年的樓市新禁令,將對我們的房市產生深遠影響,更加有利於長期的市場穩健發展。例如,銀行年度的房貸佔比為30%,額度達到4億,現管理要求房貸上限為20%,等於說需要下降1.3億額度至2.7億。
少了這1.3億,意味著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會亂買房了,讓銀行謹慎對待每一個貸款人。畢竟高房價讓普通家庭背著沉重的購房壓力,跟沒錢消費,不會亂買房的同時,購房需求減少,房企也不能有大量資金拿地,推高價格賣房了。
如此一來,無房者既有了更多的房源選擇,也能降低成本,但2類人或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一類,企望靠快速轉手獲得收益的炒房者。自從房主不炒以來,國家對炒房群體的調控都有針對性,尤其是2021年的新禁令,以後審核貸款業務時,對於用途和流水會比以往更嚴格一些,很難會有消費貸經驗貸違規流入樓市的情況。
第二類,手拿多套房盼升值的囤房者。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房價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在早期買房的人,手裡拿著多套房者盼升值,但是隨著市場調控,以及今年的新禁令,囤房者無疑是虧錢的,大家可以算一筆帳,現在二套房貸利率普遍在5.5%左右,加之越來越近的房地產稅,這個時候還拿著多套房,等於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房說君有話說,隨著2021年的新禁令發出,逐步發揮作用,不管開發商找錢的本事多高,購房者鑽漏洞買房的手段多強,沒了銀行的「票子」支撐,什麼都是徒勞,這樣有利於我們形成健康平穩的市場,我們的剛需群體也會越來越有信心。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小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