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有著午睡的習慣。但午睡了那麼多年,關於午睡的知識你可能並不了解。
一些習慣午睡的人們可能會覺得,午睡醒來神清氣爽,一下午都活力滿滿。而部分沒有午睡習慣的人可能會覺得每次睡醒都會非常難受,昏昏沉沉,所以就不午睡了。這是為什麼呢?
還有網友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午睡時間不要太久,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不然晚上的睡眠狀況會受影響。這種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一點是睡眠的規律與分期。世界睡眠組織普遍認為睡眠過程有3個主要的階段——淺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動眼期。而淺睡期和深睡期也稱非快速動眼期。
根據腦電圖特徵,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又可以被分為4個階段:入睡期,淺睡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
▲睡眠規律示意圖
從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睡眠是有規律的。如果在中度或深度睡眠期被喚醒的話,就可能出現比較強的「睡眠慣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昏昏沉沉,反應遲鈍 ,「沒睡飽」的狀態。
有研究顯示,那些沒有午睡習慣的人們相對於有午睡習慣的人們來說,淺睡期會更加的短,更容易進入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
舉例來說,同樣午睡35分鐘,習慣午睡的人可能剛剛進入中度睡眠期,而沒有午睡習慣的人可能已經進入了深度睡眠期。
這也就解釋了我們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不午睡。可能是因為沒有午睡習慣,從而容易進入深睡眠,從而醒來有不適感。
午睡時間多久比較合適呢?
一般來說,午睡時間不宜太久,控制在半小時左右較好。如果睡眠時間過長,如睡眠規律圖所示,就已經進入了難以喚醒的階段,醒來會因睡眠慣性而感到不適。
另外有研究顯示,午睡並不會對夜間的睡眠造成影響。
其實,午睡時間過久還有一些其他的危害。一項對我國12591名中老年人的調查顯示,午睡時間越長,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就會越高。午睡超過一個半小時,糖尿病的風險比半小時以下午睡時間的人們要高出三分之一。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說了,那既然午睡時間久,糖尿病風險會變高,乾脆就不午睡了。但短時的午睡還是很有益處的。
20-30分鐘的午睡有助於恢復午後的身心狀態。另外有研究顯示,午睡有助於降低血壓。
並且在你開始睡眠的時候,你的大腦啟動了對記憶的加工整合。也就是說,儘管你已經休息了,你的大腦仍然在鞏固記憶。
除了午睡的時長,時間和姿勢上也應該注意。
不要在吃過午飯後就馬上午睡,因為睡眠的狀態下,我們的身體會處於一個「待機」的狀態,不利於消化。
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可以躺下午睡。如果是趴在桌子上午睡的話,對於我們的眼睛、頸椎、手臂都是有一定損害的。而且可能導致面部神經受壓迫,引起神經麻痺或臉部變形。
(耿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