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噹噹聯合創始人,CRYSTO董事長、CEO李國慶在視頻節目中連曝新東方創業猛料,並提出了合夥創業的四個坑:爭權、分利、山頭林立、退出機制。在視頻中更是透露俞敏洪的母親當年為了分利,曾拎著菜刀從江蘇老家殺到公司。
眾所周知,新東方是由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合夥創立的,他們三人也被外界稱為新東方的「三駕馬車」,在2006年新東方成功上市後,三人的身價更是倍增,但最終因為經營理念不同,王強、徐小平選擇了離開。
從這些大佬的合夥創業經歷來看,如果你想合夥創業,最好清楚這三點。
合夥創業,合的不是錢
巨海成傑老師說過:創業,是人生最好的修行。但是很多人把創業當成是發財的道路,看到了馬雲、任正非、雷軍的成功,都想著自己能成為這樣「有錢」的人。
但這些大佬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發財,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是想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任正非創立華為就是為了「中華有為」;雷軍創立小米是為了「改變中國製造業」
創業並不是為了追求財富的多少,而是為了去完成自己的一個夢想,這是一種生命體驗的過程。
創業,創的不是錢,同樣的,合夥創業,合的也不是錢。而是激情、人品、格局和規則,只有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搭建出最出色的班子,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好產品。
合夥創業該找什麼樣的合伙人?
合夥創業找合伙人就得像找對象結婚一樣,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很多創業者在初期都會想當然用事,感情用事,三言兩語就跟別人「領證結婚」,過不了多久又「憤然離婚」,不但傷了感情,還反目成仇。
想要找人合夥創業,就得先弄清楚合伙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對於創業者找合伙人來說,要能想到一塊,目標、信念、價值觀一致,能力互補嗎,而且至少要保證能有3年左右的全職投入,才能算得上入夥,或者叫聯合創始人。
合夥創業,不能只看能力,也要看價值觀。找合伙人都會碰到這幾類:有好資源但是沒錢沒才能,有錢但是沒資源沒才能,有才能沒資源沒錢,但是不管是資源、才能、錢,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就像馬雲創業時候的18羅漢,他們的價值觀就驚人的一致,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帝國。
合夥創業,不能只要能力互補,也要性格互補。三觀契合,能力互補就一定能成為好的合伙人嗎?這個不一定,就像新東方的「三架馬車」,最終還是分崩離析,而從其中不難發現性格互補有時候比能力互補更重要。
如果決策人都是急性子,那麼做出的決定就容易草率,出現很多漏洞;如果決策人都是慢性子,做事情想問題雖然能全面,但是往往會因為思考太多而失去很多機會。
所以,合夥創業在選擇合伙人時考慮性格互補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西遊記裡,有急性子的孫悟空,有慢性子的豬八戒,再加上指明方向的唐僧與吃苦耐勞的沙和尚,最終才取得真經。
合夥創業應該避免什麼?
合夥創業,首先利益分配要合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企業開始沒錢,你還堅持跟朋友五五分,那朋友會覺得你講義氣,而如果企業賺錢了,你分得比合伙人多,那合伙人心裡反而不舒服。
所以在最終確立合伙人之前,一定要把利益分配製度講清楚,不要說等賺錢了再說或者誰出力大誰拿得多,一定要訂下具體的分配比例。
合夥創業,權力分配要合理。雖然是合夥創業,大家都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但總要有人說了算,權力還是得集中,如果一味地強調合夥商議,最後不是傷了感情,就是誤了商機。
別看阿里巴巴是合夥制,但是馬雲的話語權誰敢質疑?坐江山需要制衡,但打江山需要的是集權。對剛創業的公司而言,效率永遠排在第一位,因為合伙人意見不合而導致內耗,對創業公司是最致命的打擊。
合夥創業,要做到財務獨立,情帳分離。合夥創業不能是交朋友一樣,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雙方的帳目,一定要分清楚,是公是私要分明;同樣的不能將個人情感帶入公司,一碼歸一碼,在公司要利益一致,所有的決策對應該對事不對人。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創業成功就不簡單了,但如果一開始就找對了合伙人,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本文由「巨海成傑」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