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王鑫 盧祥勇
10月21日開盤,中潛股份(300526.SZ)一字跌停,跌幅20%,截至午間收盤封單5萬手。
20日晚間,熱衷「跨界收購」、股價一年間暴漲16倍的中潛股份連發數份公告,主要有兩個內容:1、公司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公司收購聯合創泰事項被終止。
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資料顯示,中潛股份是一家專業生產海洋潛水裝備的公司,主要產品為海洋潛水裝備和高性能複合材料,其中海洋潛水裝備包括乾式潛水衣、半乾式潛水衣、溼式潛水衣、漁獵服以及其他配套裝備。
此前的9月27日,中潛股份發布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停牌的公告,擬籌劃以發行股份/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聯合創泰100%股份。
據公告披露,經交易雙方初步溝通後對聯合創泰預估值區間為人民幣15億元至20億元。
中潛股份股票自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開市時起開始停牌。
公開資料顯示,聯合創泰於2013年成立,是一家電子元器件產品授權分銷商,主要代理SK海力士的數據存儲器和聯發科的主控晶片等產品。
10月20日,中潛股份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立案調查期間,公司不具備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條件,因此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經公司向深交所申請,公司股票自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開市起復牌。
對於聯合創泰15-20億元的高估值,中潛股份真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嗎?
通過查閱近6年財報可以發現,中潛股份6年間累計淨利潤僅2.03億元,6年累計營業收入23.45億元。也就是說,若以最高價20億出資購買聯合創泰,需要中潛股份用近6年的營業總收入,或者其60年的淨利潤才行。
中潛股份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0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4.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72萬元,同比大幅下降95.84%。
多次嘗試併購科技公司均「夢碎」
這不是中潛股份第一次籌劃跨界收購又宣告終止。
今年3月,中潛股份曾披露有關收購大唐存儲的《股權收購意向書》,擬通過現金購買合肥芯鵬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合肥大唐存儲科技有限公司9.05%股權。通過上述交易,公司謀求持有大唐存儲超過80%的控股權。
大唐存儲專注於存儲控制晶片的設計研發,主要經營為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及相關產品的研發、銷售,以及電子通信產品、網絡設備的研發等。
作為公司跨界布局5G、大數據、雲計算領域的一項收購,當初市場對中潛股份收購大唐存儲反映熱烈。自2020年3月13日至4月2日該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130%。
然而到了10月9日,中潛股份一紙公告稱,由於未能就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經審慎考慮並與友好協商,公司終止對合肥大唐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收購意向。
隨後,深交所向中潛股份下發關注函,要求中潛股份說明前期披露內容是否存在誇大宣傳及誤導投資者的情形,是否存在通過信息披露配合股價炒作等事項。
10月20日晚間,中潛股份披露了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公告。
針對公司披露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與終止收購大唐存儲的時間間隔僅3個交易日,且終止收購大唐存儲事項的披露時間處於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間內這一情況,深交所要求說明公司是否存在控制信息生成、發布的內容、時點以配合維護公司股價的情形。
中潛股份表示,《股權收購意向書》籤署後,公司與交易各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磋商,並對標的公司展開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相關工作。但在推進收購工作過程中,雖經多次協商溝通,最終未能與交易各方針對業績承諾與補償措施等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歷時逾半年仍未籤署股權轉讓正式協議。鑑於此,經審慎研究和友好協商,雙方籤署了《<股權收購意向書>之終止協議》,並在協議籤署日第二個交易日對外披露。不存在控制信息生成、發布的內容、時點以配合維護公司股價的情形。
基本面平平,股價卻一路「開掛」
在2019年間,中潛股份推動了一系列跨界動作,其中包括1元收購北海慧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投資1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北海中潛、以收購加增資的方式收購上海招信100%股權等。
截至目前,北海中潛業務停滯,上海招信股權已出售。但與此同時,該公司股價一度連續暴漲,從2019年5月9日算起,直到今年4月2日期間,中潛股份累計上漲1692.1%,股價最高一度摸至219.48元/股,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牛股。
再看中潛股份的業績,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每股淨資產只有3.37元,而今年股價一度暴漲至200元附近,市淨率超過56倍,這就是說,中潛股份的每1元資產,投資者要用56元的高價去購買,如果說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強,那也勉強能說得過去,但是2019年度中潛股份的每股收益只有0.18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10日,中潛股份的股東戶數為7755戶,較上一次7月20日披露股東人數時增加了2181戶。而在該時間段內,該公司股價未出現明顯變動。而自9月26日停牌,直至此番復牌一字跌停,上述多數股東或慘遭「悶殺」。
編輯|王鑫 盧祥勇 杜波
校對|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