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裡的一個「心」字 奧義無窮

2021-01-09 騰訊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心」字,是核心的意思。因為一部《大般若經》有六百卷之多,一卷經有一萬字左右,六百卷就有六百萬字。六百萬字的《大般若經》以這篇二百六十字的《心經》為核心、為綱領。所以這個「心」字的本意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核心,所以叫《心經》。

「經」字的意思和我們中國傳統的解釋有相同的地方,佛教講「經者,聖人被下之言」,聖人為了教化大眾所說的話,叫做經典。經典的本意有「經常」的意思,聖人所說的話有真理性,常恆不變,具有穩定持久的權威性。

這裡的「經」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心經》所顯示的文字、觀照、實相三種般若,這個道理不可改變,所以稱為「經」;依此道理修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能夠得成就,所以稱為「經」;而且,這本經所顯示的道理是一切持不同意見的人——佛教稱其為天魔外道,所無法駁倒的,所以稱為「經」。總的說起來,經就有這三個意思:一是真理性,二是實踐性,三是正確性。

剛才講到《心經》的「心」,在此主要是核心的意思。如果把這個「心」字引申來講,這個心就是講我們當下的心:怎樣來安頓此心,怎樣來認識此心。心在佛教思想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佛教整個修證法門就叫「心地法門」。心,能生萬法,所以把心比喻成為大地。由於佛教有諸多派系,對於心的分類有多種說法,有的分為四種心,有的分為五種心。南傳上座部有八十九心、百二十一心的區分,密宗有百六十世間心的分析。

分為四種心的,一是「肉團心」,就是心臟的心。二是「緣慮心」,具有思考問題的作用和功能。取一個對象加以思考,所以叫做「緣慮心」。三是「集起心」,指的是第八阿賴耶識,具有集聚諸法的種子,生起現行、發揮作用的功能。四是「堅實心」,指的是如來藏,自性清淨,不生不滅。通過般若的理解與修證,最後所證悟的境界、淨化的心靈,那就是「堅實心」。

分為五種心的,是從心的作用來區分。我們坐在這裡,每個人都在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叫做「率爾心」,就是一個念頭開始的那一刻。但是我們的思慮不會停留下來,接下來就是「尋求心」。起了這一念,就要去推理。率爾心相當於感覺,尋求心相當於推理。尋求以後,就要下判斷,所以就有「決定心」,對所思考的這個念頭進行判斷。

第四就是「染淨心」。因為只要有判斷,就一定有其性質,是善還是惡,是染還是淨。判斷總有個結果,結果不是善就是惡,所以叫做「染淨心」。第五是「等流心」。等流者,念念相續不斷。判斷了以後,不論是清淨心還是染汙心,都要等流下去,就是繼續不斷地指導行善或作惡。這五種心,是從心的作用來區分的。

《心經》的二百六十個字,有一個綱要,那就是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心經》的綱要,是修行的綱要,也是佛法的綱要。「觀自在菩薩」,可以從兩個意義來理解:一是,以這一位修行證果、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作為一個過來人,所謂「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

這位觀世音菩薩,是實踐了文字、觀照、實相三種般若的人,所以他能夠得到大自在。他的大自在是怎麼樣得到的呢?「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深般若」不是淺顯的智慧,不是小聰明,而是無漏的大智慧,所以叫「深般若」。深般若能夠照見五蘊皆空。二是指那些「行深般若」具有觀照功夫、能得自在的菩薩行者。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分享轉發 自利利他

謙德講堂直播及回放

關注佛學小Q:qqfoxue

相關焦點

  • 讀懂《心經》260字,直抵靈性的巔峰
    我們的心,困在了家、工作、財富、權力、愛恨等等一大堆東西構成的條條框框裡。活著,猶如在監獄裡,戴著鐐銬跳舞。我們都想著如何逃出這個監獄?不斷地尋找著答案,不斷地尋找著一個最終的出口,一把可以打開一切問題的鑰匙。活在世間,都很累,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困擾了我們一生:怎麼樣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呢?
  • 《心經》常識:心經一共有多少個字
    《心經》全文的字數一共是兩百六十個,這部經典是流傳非常廣泛的,即使是沒有修持過《心經》的人,對《心經》的一些話同樣會很熟悉,就像是大家經常聽到的「空不異色」等等。《心經》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和佛法的心要!
  • 「照見五蘊皆空」是《心經》的六字箴言!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開篇就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廿五個字是《心經》的總說,後面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分說。再後面的文字進一步解釋,都圍繞這廿五個字來展開解釋。而這廿五的字的核心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可謂是《心經》的六字箴言。若能明白「五蘊皆空」,就能滅除一切煩惱和苦厄,獲得自在解脫,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照見五蘊皆空」。
  • 《心經》解釋:什麼人不適合念心經
    念誦心經沒有任何限制,只要自己是真心想誦讀心經了,什麼人都可以。但是我們在讀誦心經的時候,要知道用什麼方法,這樣對我們自己才會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在讀誦心經的時候,想要體會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讀誦心經全文。
  • 念心經的力量(上篇)
    唐太宗時,有一位國師名玄奘法師,在家姓陳,十二歲時跟隨哥哥出家,出了家後,讀大量經典,有些經典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有些經典是別的法師翻譯,他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惟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
  • 念心經的力量(下篇)
    唐太宗時,有一位國師名玄奘法師,在家姓陳,十二歲時跟隨哥哥出家,出了家後,讀大量經典,有些經典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有些經典是別的法師翻譯,他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惟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
  • 周振華 | 吾書《心經》
    只要開筆,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這中間要三到五個小時不可停筆,不能間斷,不得間歇。書寫一旦達到最佳書寫狀態後,是停不下來的,跟本沒有停下來的意識。似乎有一種慣性驅使,寫好前一筆,跟著還要寫好後一筆;寫好前一個字,緊接著就是下面一個字,再後面的一個接一個的字。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會是這樣,是性子使然,還是已成習慣?或是因為敬畏與虔誠?我想應該是敬畏與虔誠。
  • 不一般 的心經
    《心的經典》這是聖嚴法師在他的《心的經典》一書的序言中對「心經」(班諾波羅蜜多心經)的 點評。全經260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該思想被認為是全部般若學說的核心,故稱《心經》。
  • 心經解釋:什麼時候讀心經最好
    只要師兄是用心的讀誦心經,那麼什麼時候都是可以讀心經的,但師兄一定不要打擾到其他人工作或者是休息,不然我們的修行還是沒有效果的,而且還會造成業障出現,接下來,我們也一起去了解一下讀心經的禁忌吧!念誦時要一邊看本子上的字一邊對著念。念誦心經前最好洗下手,這樣恭敬一些。念誦心經前念一遍開經偈。念誦時心要儘量靜下來,多動善念。因為一念善意即是菩薩。然後可以全文念誦,也可以每念9遍心經,加念21遍心咒。
  • 茶界為什麼熱衷抄心經?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名),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略稱《般若心經》或《觀音心經》。全經只有一卷,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七字。經名可解釋為:摩訶,大也。般若,智慧也。波羅蜜多,到彼岸也。心,自性、意識也。經,契機、路徑也。
  •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
    >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一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在位60年,加上三年多的太上皇帝,執政大 清帝國長達64年,不僅在滿清十位皇帝中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在中國4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也堪稱是「千古一帝」。
  • 《心經》解析
    《心經》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三、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為《心經》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來落實這些修行的理念。
  • 心經書法,用書法家寫的心經全文來誦讀更有味道
    導讀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但影響最大的一部經典著作。其中的「心」(梵文hrdaya ),指心臟,含精要、心髓之意。
  • 短短260個字的《心經》到底有多厲害?看完頓悟人生!
    《心經》說什麼?有四項內容:一、大智慧。《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二、破執著。《心經》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三、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為《心經》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
  • 心經,南無阿彌陀佛!
    》,要在三個字上下功夫 :「觀」、「行」、「空」。觀、行的結果,不但是煩惱空,想要空煩惱的心,也空掉了,那個時候,就是度一切苦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在《心經》裡面叫做眾生法。我們都是從眾生法開始修。《心經》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是觀五蘊,照見五蘊皆空。怎麼樣觀察到五蘊皆空呢?色法不會孤立的生起,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都是有條件的,不是孤立的,這是空的第一個含義。空的第二個含義,色法也好,受想行識也好,都有不穩定性。
  • 抄心經,有福報
    《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二、破執著。《心經》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三、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為《心經》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淺談常誦心經的好處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雨知心霏即可關注我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恩!
  • 心經的力量 我們為什麼需要心經?
    來,一起探尋心經的真諦!心經(篆刻拓片)/ 尺寸:39cm×39cm一般來說我們多看到的《心經》大多是書籍或者折頁的形式,那麼為什麼要把心經做成掛畫的形式呢回過頭來看心經,這部佛家經典,更是曾觸動了無數的人。心經很短,可同時,它也很「長」。它用260個字,講了佛家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為了這260個字,無數人去詮釋、去研讀,人們用很久的時間,甚至是一生歷練去感悟。心經很「長」,是因為它內涵之深。所以,我們把這個珍貴的拓片做成了掛畫。它可以立在桌子上,也可以掛在牆上。
  • 心經.直簡白話解
    【般若】二字是印度語到彼岸、【多】譯為「定」煩惱無儘是為多定心生起煩惱滅回歸為「定」所以古德將「多」譯為「定」 、【心】譯為「無」體內心臟是肉團心動念之思維是妄想心或說假心所以譯為「無」、【經】字譯為「詮」你將心經悟明白了心無掛礙了' 所以譯為「詮」才能達到究竟涅槃
  • 《心經》,到底厲害在哪裡?
    《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二、破執著。《心經》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三、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為《心經》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