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有人在豆瓣建了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小組,十年間,這個小組從單純的發牢騷漸漸變成了一個"很少人提建議,更多是洩私憤"的負能量場,親子關係中的創痛體驗被組員互相放大並且越積越多,吐槽變成了"主動選擇被過去奴役,拒絕其他可能"。
被這個小組成員口誅筆伐的父母,其實只是"父母"這片大海裡的一滴水,真正的大海是什麼樣子?看看各學校附近的小區就知道了。
每一年,都會有大批父母攜子搬入這樣的小區,全家草木皆兵一起備戰高考。新劇集《小歡喜》講得就是這個人群的故事。
▲"高考生家長",是絕大多數人
將會扮演的人生角色之一
不是「大」製作,也沒有「大」場面,但目前剛播了三分之一的《小歡喜》已經擁有大批"自來水",並因被為眾人打上#過於真實#的tag而頻頻登上熱搜。
這部由陶虹、黃磊、海清、詠梅和王硯輝等一眾演技派加持的群戲,想探討"怎樣為人父母"的問題。編劇把故事設置在「高考」這一極致環境中,人物性格和關係衝突於是愈發濃烈好看。
「高考家庭」中的家長,大多數到了遭遇中年危機的年齡,高考生們自己則逼近成年的邊緣,個性和世界觀的成型與確立都呈加速度,並堅信父母不理解自己....這一切,意味著除了高考成績,「高考家庭」中的親子關係也要面臨三天一小考半年一大考的檢驗,隨時得接受生活扔過來的提問。
▲黃磊除了主演,還是《小歡喜》的總編劇
《小歡喜》中的方家、喬家和季家,背景不同、性格各異,面對生活跑過來的問題,「解題思路」好哭又好笑,但雞飛狗跳、電閃雷鳴過後,一切最終春風化雨。
這種質感十足的輕鬆愉悅,正是我很欣賞《小歡喜》的原因,它就像最近讓我欲罷不能的芒果厚酸酪茶:酸奶質地醇厚,果香伴著茶香,甜而不膩、涼而不冰、敗火滋潤。
力道和甜度都把握得剛剛好。
━━━━━
控制 & 焦慮
▲兒子突然就高三了
突然就要蹲班了
在《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和海清飾演的童文潔是兩位風風火火、強勢、緊繃又焦慮的職場母親。
她們都是主流社會競爭的勝出者,在職場上的成功和地位正是通過經年不斷的要強、勤奮、嚴格要求自我才獲得的;所以她們明白從無權無勢無背景的普通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只有積極參與主流規則並在其中勝出,才是目力所及最穩妥保險的選項。
70後父母與00後兒女對命運、前途的不同理解,導致控制與反控制的戰役在一個個小家庭裡全面打響:"你可能會說媽媽總拿高考來綁架你的人生,可你要是連高考都考不好,哪兒還有什麼人生啊?"
▲不知所措的職場母親
二人的焦慮又各不相同。
公司財務主管童文潔(海清)「夫賢子皮」,在家做慣了被丈夫方圓和兒子方一凡"雙星拱月"的女王,直到兒子即將升入高三,她才被生活猛地一個耳刮子扇醒:方一凡不僅成績墊底還無心向學。突如其來的震驚和焦慮讓她的應對顯得毫無章法,只剩下一顆好強心支撐著各種病急亂投醫。
海清的表演做足了本分,童文潔被兒子升學問題搞懵圈的焦灼和刀子嘴豆腐心的善良,讓人對這個別人一句她diss回去十句的暴脾氣虎媽討厭不起來。
▲運籌帷幄的宋老師
相形之下,金牌補習老師宋倩(陶虹) 就遊刃有餘多了。她掙得了錢、買得了房、養得出學霸女兒,目標明確、效率奇高、理論聯繫實際、鐵腕不容置疑。她對和女兒喬英子(李庚希)高考有關的一切都把控得可謂堅壁清野,甚至令包括女兒在內的所有人心生畏懼。
然而閨蜜童文潔的直接與暴躁「晾在明處」,單身母親宋倩的焦慮卻是一股巨大的、不為人知的暗湧:她要向全世界以及該死的渣男前夫證明自己過得很好、女兒也養得超級棒。上清華,是必須的必。
這是一個要強的單身母親,對女兒既愛得深沉又期望殷切,無法抑制自己的控制欲卻又擔心女兒的情感天平倒向"什麼都依著她"的父親(自己的前夫)並因此患得患失....陶虹的表演自然細膩,說服力無懈可擊,真盼望在銀幕上多多看到如此真實而有魅力的中年女性角色和表演~
▲教育的問題,宋倩認為自己門兒清
━━━━━
親情 vs 親密
「個體意志」與「家人的期待」自古難兩全,如何求同存異是每個家庭都迴避不了的難題。一旦解題失敗,就可能極大地破壞父母兒女之間的親密感,即便親情一直都在。
《小歡喜》中,方家一對夫婦拖二子(兒子方一凡和外甥林磊兒),打打鬧鬧不斷、喬家的單親母女在「衝突-相互服軟討好-新衝突」中無限循環,但他們的互動一直都是親親密密的「窩裡鬥」。
季家就不同了。季勝利(王硯輝)帶著妻子劉靜(詠梅)常年在外為官,兒子季楊楊(郭子凡)由外公外婆和舅舅帶大,相互了解趨近於零,想交流都不知道說什麼。
▲低調的高級公務員之家
季楊楊在父母面前渾身是刺,摸不得碰不得;他無法確定父親更在意官位與面子還是更在意自己,只好一面假裝自己不需要關心,一面又暗暗等著盼著父母來了解、在意自己。
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擰巴小孩卻偏遇上季勝利這樣一個慣於打官腔又急於在兒子面前立威的爹。
其實現實中像季家父子這樣「有親情卻不親密」的關係不要太常見,但不是每個這樣家庭的父母都能季勝利和劉靜一樣,願意拿出足夠的時間和誠意修補關係,最終只能眼看著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
▲王硯輝演活了"官腔",
詠梅的溫婉則是本色流露
━━━━━
成全孩子 vs 成全自我
童文潔的寶貝兒子方一凡好動又鬼精,常在無意中給別人添麻煩;他的這種熱情自信沒心沒肺,恰恰來自於那個給予他充分的愛與自由的家庭。
但方一凡和季楊楊這種自我意志極強的小孩很難在主流遊戲規則中按部就班,能不能走上為自己量身定製的"專才"或者"跨界發展"之路,將是決定他們一生幸福的的關鍵。
▲在高考問題上總無法和
母親達成一致意見的方一凡
宋倩的學霸女兒喬英子在自己與母親對相互的愛與愧疚中長大,格外乖巧懂事。這樣的小孩一方面感激單親家長為自己做出的付出和犧牲,另一方面則要獨自面對更大的"出人頭地"的壓力以及單親家長的情緒問題。
所以這對母女之間的關係來的遠不如童文潔和方一凡那對母子直白,一言不合就上演學校操場追打大戲,而是埋著很多相互討好的小心翼翼與無法言說的複雜期待。
女兒對媽媽吼出的那句"那我也是為了你高興啊"卻換來母親一句更加憤怒的"我不用!"特別能展現中國親子關係裡微妙的矛盾心理:過於強調父母要對子女奉獻而忽略和壓抑了父母身而為人必然也會有的私慾,對親子關係反而有害;而我們的文化看重「內斂、含蓄」,總要等到不表達就要爆炸的時候才表達,才說出心中真實的需要。
結果就是雙方情緒瞬間崩塌。
▲"相愛相殺"的母女宋倩與喬英子
━━━━━
大道理 vs 小歡喜
《小歡喜》中虎媽虎爸童文潔、宋倩和季勝利付出無悔,是傳統主流教育觀念的傑出代表,但其爆棚的控制欲和隨時追隨著兒女的殷切目光輕則讓人哭笑不得,重則幾乎令人感到窒息~
但是他們非常幸運,擁有智慧的另一半,能夠隨時啟動做親子關係的潤滑劑。童文潔的丈夫方圓、宋倩的前夫喬衛東、季勝利的妻子劉靜對兒女的愛,程度一點兒不比虎媽虎爸們差,育兒觀念卻高明得多:他們更願意嘗試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更關注彼此的溝通是否良性,也更懂得享受與孩子之間相處的寶貴時光。
"我認為孩子把他更美好的一部分給了你,其實你是更大的獲得者", 方圓的扮演者黃磊說,黃老師這次也是《小歡喜》的總編劇。
▲方家的虎媽貓爸
季楊楊的母親劉靜租學區房時在牆上看到了一大片手寫的"我恨",雖然寫下這兩個字的少年後來考上了清華,但那些力透紙背的"我恨"在溫婉嫻靜的劉靜內心掀起波瀾。
之後雖然她做主搬進了這套公寓,卻對兒子的"不服管教"始終抱以巨大的耐心並用很多細膩的小手腕來幫助父子解決溝通難題。
喬英子的爸爸喬衛東瘋狂輸出「天大地大閨女最大」的為父理念,貌似搞笑,卻給身處母親宋倩鐵腕高壓中的女兒提供了求之不得的情緒紓解。
方一凡的爸爸方圓看似"不求上進、玩物喪志",其實極懂得如何幫人打開思路。他勸老婆不要被兒子的"失敗"和"成績下滑"所束縛,學會"豎著看"兒子的人生成長;同時又勸兒子要"橫著看"媽媽,通過和別人家的媽媽橫向對比發現童文潔的可愛與可貴。這樣的丈夫和父親,才是有能力維護家庭長久幸福的"定海神針"。
▲喬衛東,宋倩的歡喜冤家
同為父母,有些人喜歡給孩子講「大」道理,另一些卻更樂於也善於為孩子與家庭成員製造「小」歡喜。
「製造小歡喜」是無數困於中國式親子關係的人們一直忽略的問題,但它卻是家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家人的要義,也是這部在豆瓣拿下8.0高分的新劇能夠被冠以「溫暖現實主義」的原因。
家庭是什麼? 就是不講大道理,只有《小歡喜》。趁劇正鮮,強烈推薦~
▲《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