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愛是人類的天性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有這樣一句話: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小時候喜歡一個人,是像喜歡草莓、巧克力、氣球一樣的喜歡。
長大後喜歡一個人,是朦朧的心動與依戀,就像是萬千燈光,而你在光的中央。
後來,喜歡一個人,是細水長流,如果人生是永遠前往下一站的列車,希望每一站都有人陪在你身旁。
自此浮生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02、愛情的組成
愛情可堪稱是人類最複雜的情感,那麼愛情到底是什麼?
在眾多關於愛情的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論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斯特伯格,在1986年提出的著名「愛情三元論」。
他認為,雖然人類的愛情複雜多變,但基本上包含三個主要成分:激情、親密和承諾,並用三角形△來表示愛情的結構。
三角形的三條邊代表愛情的三個成分,三者合一便組成了圓滿的愛情。
1.激情
是愛情的生理層次,它來自人的生理欲望,是一種能把兩個人推進浪漫、想對戀人表達熱烈的情感和情緒的一種反應。
另一方面,受到激情促動的情侶會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欲,甚至無法忍受分離的地步。
單純的激情常常體現為以自我為中心。
2.親密
屬於愛情的情感層次,包括熱情、陪伴、交流、分享等。
在親密的作用下,兩個人交流日常,分享秘密,渴望陪伴,兩個人相互之間分享內心的秘密,渴望彼此親近。
如果沒有親密關係,即便雙方產生了激情,沒有相互了解,沒有陪伴,也不會產生愛情。
⒊承諾
屬於愛情的認知層次,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承諾自己愛對方,二是努力地愛護和維繫這份感情。
如果相戀的雙方彼此有了承諾,就會擔當起愛情的責任和義務,直面無法看見的未來,堅定不移地去愛對方,直到生命的結束。
如果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承諾就像湍急江水中的一座小島,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水勢,愛情或婚姻遇到何種困難和考驗,都有一個安全避險的港灣。
即便我們知道了愛情的三要素,但是遇到那個完整三角的人也是很難的,很多文學家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完美的愛情的伴侶,但是現實和文學之間的鴻溝也是不易被填平的。
03、如何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侶
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很短暫,歲月也不可回頭,那麼在人生最關鍵的10年中,我們該怎麼最優選擇那個陪伴我們一生的人?
其實這個問題在2500年就有人思考過;
2500年前,三個學生問了蘇格拉底一個一樣的問題:我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侶呢?
蘇格拉底於是帶著學生們來到一片麥田前,讓他們一直往前走,不能回頭,然後在途中摘一支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學生,看到一直自以為最大的麥穗,就摘下來,結果,往前走的時候,發現還有更大的麥穗,於是,便懊惱地走完全程。
第二個學生,吸取第一個學生的教訓,左顧右盼,總以為前面還有更大的麥穗,結果,走完全程,才發現自己已經錯過的最大的了。
第三個學生,走之前先把麥田的路程分為三段,走前三分之一的路程時,用心觀察,在麥穗分成大、中、小三類標準;把走中間三分之一的麥田時,也是只觀察,驗證自己的標準;走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他摘下他之前觀的「大」標準的麥穗,然後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是他滿意地走完全程。
這就是麥穗理論;
從麥穗理論中思考,我們可以用下面三個步驟找一個自己滿意的伴侶:
⑴.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期限,比如我現在22歲,我想在30歲前結婚,那麼我就還有8年的時間來尋找,然後把數字8分成2個階段。
⑵.前3年的時間用來觀察,儘量地多和男孩子接觸,觀察哪些特質是你喜歡,哪些是你討厭的,然後給每個標準打個分數,3年的時間一結束,那個打分最高的就是你的目標。
⑶.剩下的時間就是以一個最高標準為參考,只要過了這個標準,雙方拍和,那麼就可以下手了,不要在想著以後還有更好的了,大概率上,他就是最好的了。
所以,糾結的背後是你的選擇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看似在做選擇,其實是在找標準,如果我們內心能有對某件事的標準,那麼很多事就不用糾結了。
04、愛自己是愛他人的前提
最後我想說,不管是單身狀態、有了男/女朋友,或是已經結婚了,在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其中迷失了自我,為了所愛的人,一味地去迎合、去改變;
「你若是世界上最好的李子樹,而你所愛的人卻不喜歡李子,他/她喜歡杏,那時你可以選擇變成杏樹。
不過,經過改變結出的杏,是次等品質的杏。
而你愛的人只喜歡上等的杏,你可能就會被拋棄。
而只有做原來的李子樹,才能結出好的果子。」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與其為愛情變成另一個人,不如堅持自我;我們要相信和接納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無論是醜是美,是貧是富,我們都要正確地看待自己,要接納自己的外貌、性格、氣質、能力等,也要接納我們的原生家庭,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讓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與社會自我和諧統一。
人們普遍認為,愛別人是一種美德,而愛自己則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並把愛自己稱為自戀。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說:「自愛不是『自私',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可以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愛自己,你才會感觸到世界的存在,人間的美好,才會看得到陽光,然而,若失去了自我,那麼自己整個世界就會失去平衡。
愛自己,是讓生命持續下去的原動力,只有足夠愛自己,才有健康的心靈和能力去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