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想必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還記得你那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嗎?想必很多人仍然記得,畢竟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那麼今年的作文題目已經出爐,請大家跟著音頻,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年的上海作文,以及它背後的含義。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今年上海卷的題目剛好符合了現在的狀況,向人發問,人類是否又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的能力。
那麼關於這一點,我想對於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繼承了古希臘的思想的西方人,和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他們的思想從來都是追求一種人造的完美。
例如,你去欣賞中國的古建築,私人園林,你會發現,設計它們的人,只是把全國各地的美景搬到一個院子裡而已,這就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自然和人是一體的,因此他們並不追求像古希臘的那種完美,而是追求一種自然美。
反觀西方,建築風格以及思想就是另一種形態了,古希臘人追求的東西是完美,黃金分割,以及各種各樣的圖形,這些圖形只是在人的頭腦中存在,在現實中做不到讓他們完全的顯示出來,這是一種徹底的完美主義,也是西方人改造自然的樸素哲學思想。
因此,在遇到轉折時,中國人常會說,「這就是命。」,而西方人會說,「願上帝祝福。」。
那麼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意想不到的轉折(意外),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的發展進程無能為力呢?我想並不會是這樣。
人類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也許對於一些不可抗力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但是整體來看,轉折不曾使人類群星停止閃耀。
每個人的一生能經歷到的改變整個人類的轉折是很少的,然而,當巨大轉折落到我們的身上,我們選擇與其戰鬥還是無為而治都是我們自願,但是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這種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旦發生,就會決定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進程。
就像避雷針的尖端匯聚了整個大氣層的電流一樣,那些不可勝數的事件也會擠在這最短的時間內發作。這些平時悠哉遊哉按順序發生或者並駕齊驅而來的事件,都壓縮在這電光火石般的一刻。這一刻可以決定一切:個人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這種極富戲劇性並且生死攸關的時刻。往往發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時,甚至常常只發生在某一分鐘。它們的決定性影響超越時間之上。
音頻是取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中的一部分,《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它講述的是1858年7月28日,在美國實業家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立志要鋪設一條連接歐美大陸的海底電報電纜,準備妥當後的首次鋪設便遭遇失敗,堅定的菲爾德終於在第三次鋪設時成功,人人奉菲爾德為英雄。但好景不長,電纜的失靈又使憤怒的人們反過來炮轟抨擊他。時隔六年,決心不減的菲爾德再次嘗試終於成功。
故事講述的,是人類同自然作鬥爭的一個例子,他的成功,讓人類成功跨越大西洋,讓美洲與歐洲聯結到一起。
這本書還講述了其他13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千年帝國拜佔庭的陷落、巴爾沃亞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爾奇蹟的精神復活、老年歌德熱戀的悲歌、滑鐵盧的一分鐘, 英雄的瞬間, 南極探險的鬥爭,西塞羅,威爾遜的夢想與失敗以及馬賽曲神佑般的創作。而這14個歷史瞬間神奇地降臨到14位傳主的身上,他們或是被命運高高舉起,送入英雄們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拋入千秋遺恨的行列。當強烈的個人意志與歷史宿命碰撞之際,火花閃爍,那樣的時刻從此照耀著人類文明的天空。
我們可以不經歷這些轉折,但是有必要知道世界上的巨大轉折,而茨威格的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14個這樣的歷史瞬間。雖然數量很少,也很局限,但是對於正在經歷人類命運轉折的我們來說,了解這些歷史瞬間是有必要的,我們要以史為鏡,方可知興替。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中國古代對於知識淵博者的評價。對於科學和技術如此發達的現在,人們缺乏『讀萬卷書』的時間,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事業,或者生活上。
我們強烈推薦,人們能多讀一些書,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人們讀這些偉大的著作的時間更少了,幾乎碎片時間都被小視頻和沒有營養的短文所覆蓋。當你推薦一個人來讀一本書的時候,人們的回答往往是,「哪有時間啊。」,這時就要引用魯迅的一句話了,「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去擠它,總會有的。」,是因為人們內心拒絕讀書,才會覺得沒有時間。
那麼為了彌補這一點,我們推出了《雲遊四方》這個欄目,通過方言來激起人們對與閱讀的興趣,即使毫無興趣,也可以從音頻中獲得一部分知識。
人類的命運不但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這是普遍上國人對於命運的看法。亦即向命運屈服,但是這樣真的是對的嗎?凡事都有第一次,在奴隸社會,如果你是一個奴隸,難道你就應該屈服嗎?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不向命運屈服的例子,像陳勝,吳廣起義,等等,我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屈服於命運,但是這同時導致了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人們對於法律的普遍不尊重,在國人的理解裡,法治仍然是人治,因為執掌法律的是人,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法律是上帝賜予人類的,因此法治的英語是rule of law(法的統治)而不是rule by law(人通過法統治),我國文化雖然並不倡導改造自然,逆天而行,但是實際上,我國的這種案例要比西方還要多,這和我國的歷史長於西方有關。對於國人來說,可能3000多年前的事情,就好像發生在昨天,因為我國的文化不曾中斷,即使語言變了,但是文字仍然在。
《雲遊四方》就是再次激起國人對文字的嚮往,通過方言這種更加新穎的方式,即保護了方言,又激發了人們的閱讀意願。
高考問我們,人類是否對命運無能為力,茨威格告訴我們,人類群星從不停止閃耀!人類會不斷向上走,直到世界的終結。我們並不能否定人類文化終結的可能性,因為例如尼安德特人,就消失在了地球上,因此也許有一個轉折,讓人類滅絕也說不定,但是,我想,群星的光芒消失時,會有另一些群星開始閃耀,來替代曾經的群星。
《人類群星閃耀時》人類閃耀的瞬間,是隕落,還是繼續閃耀呢?後來者是否會繼續閃耀?讓我們跟著音頻,一起來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