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怎麼更好地學習真理?聖經中庇哩亞人的榜樣值得學習

2020-12-18 北易的葡萄園

讀經:徒17:10-12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宅在家裡,特別的閒。這是神給我們有「得力在乎歸回安息」的機會。歸回安息不是什麼都不做的清閒,而是要更好地在靈性生命上提升自己,與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今天與弟兄姐妹分享的信息題目是:不可「閒」,而要「賢」。聖經中,有一群領受真道的人,被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肯定,稱讚他們為「賢」的人。賢就是優秀、賢能,有美好的樣式。讓我們透過這一段經文,學習庇哩亞人的表現,更好地領受神的道。

01甘心領受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徒17:11)

甘心領受就是心甘情願的領受,是自己有意願要接受的,而不是外在的壓力,或者其他的原因使人去領受。神的道臨到人的身上,人必須是甘心領受,才能真正得著。

事實上,庇哩亞人對真道的領受,不只是甘心樂意,從其他的聖經版本可以看到,他們是帶著極大的熱忱在領受。NRSV版本用「eagerly」一詞,意思是渴望地、熱切地領受。

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為:他們熱心地傾聽信息。熱心,代表著很強的興趣和渴慕;傾聽,意味著非常專心地聽。

為什麼庇哩亞這個地方的人,會賢於帖城的人,為什麼他們對於真道可以做到甘心領受,甚至非常渴慕和認真地領受呢?

有一點原因,是他們知道機會難得,所以更願意領受。

學習聖經地理可以了解到:帖撒羅尼迦位於交通要道上,庇哩亞則是在偏僻的路上。由此可見,帖城是大的城市,而庇哩亞相當於小鄉鎮。

資源越少,人越懂得珍惜;資源太多,有時就容易輕視,甚至無視。就像聖經中的哥林多在當時是很大的城市,所以哥林多人相對就比較驕傲,且不聽保羅的勸勉,又有紛爭結黨的現象。(參林前1章)

這給我們有很好的提醒。當下雖然教會不能線下聚會,但網上資源實在太豐富了。有時資源太多,人就容易挑三揀四,也不容易生出熱心。求神幫助我們,使我們效法庇哩亞人的賢者榜樣,面對真道要有甘心領受的態度,要有熱心,用心傾聽,而不是左耳進右耳出。

02天天考查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徒17:11)

這是殷勤追求神的道的美好表現。

1、時間上的付出。

天天,就是每一日都在追求。每一天都去做,說明對一件事情的重視。成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說的就是沒有專心,那樣便很難有真正的收穫。

天天學習神的話語,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人堅持去做。

人每天都要吃飯,因為吃飯才有力氣。同樣的,基督徒要有這樣的意識,人每天都要領受神的話語,作為屬靈的糧食,作為生命的糧食。如經上所記: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

手機微讀聖經的軟體上,有很多讀經計劃都很好用,可以提醒我們每天都讀幾章聖經。這段時間出門不方便,其實是神特別的恩典,更需要天天來領受神的話語。

2、用心去學習、考查。

要考查,而不是隨便看看聽聽。如何考查呢?我與弟兄姐妹分享四個「多」。

1)多讀。

英國解經王子摩根說:『解經的秘訣無他,乃是用功讀聖經,用功再用功。

20世紀華人最偉大的布道家宋尚節博士,他的講道之所以可以使那麼多的人感動,除了神給的恩賜和自己的禱告,還有一點就是他勤讀聖經。據說他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因著信仰的火熱而被關在精神病院中。他在裡面沒有浪費時間,而是在193天的時間裡將聖經通讀了40遍!這就如一首歌所唱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2)多聽

多參加聚會、查經,多聽上帝僕人的分享,多聽弟兄姐妹的分享,才會進步。

以前每周去一次教堂,聽一次道,了解一點神的話語。其實很有限。感謝神,特殊的環境有特殊的恩典。如今,可以更多地聽道學習,求主使我們願意花時間來聆聽、學習!

3)多想

詩篇第一篇的作者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2)

神賜人有一顆可以思考的腦袋,不是讓我們停止思考,天天斜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

在領受神的道的時候,同樣不能一味地聽,沒有自己的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中若沒有思考,則會迷惘沒有方向。

我們要常常思考:聖經為什麼會這樣寫?這段經文對我有什麼幫助?

希伯來書的作者勸勉說: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

初信的基督徒,只能先聽講臺的信息,領受神的話語。但信主時間長了,就不能只靠牧者的供應。牧者的供應當然非常好,畢竟受過專業的神學訓練。

但自己若追求,同樣會有很好的領受,因為聖經會對每個人說話。有時候牧者的感動,並不是我們的感動。

神會藉著聖經親自告訴我們他的旨意。但這需要我們敞開心,與神的話語面對面,多多思考經文的信息,對「我」有什麼幫助。

如經上所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119:97)

4)多問

不懂就問,這樣才會進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就是讓人要善於求問。

《使徒行傳》8:27-39記載了腓利與衣索比亞的太監的事跡。當中看到這位太監便懂得開口求問,之後得到了解答,領受了恩典,滿足地回家。

神的道關乎我們的生命,若不明白就應當問。

03認真分辨

「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

有時候,人有追求的態度,也很用心地學習,但是缺乏分辨的態度,也會出現問題。

不是盲目追求,不是隨波逐流,乃是用認真的態度去分辨。這樣才不會沒有立場,隨從異端。前面講了要多讀多聽多想多問,但是也需要有正確的方向,要懂得分辨。

保羅教導說:「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3-14)

弟兄姐妹若是只參加教堂的聚會,相對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因為教堂裡的牧者所分享的都是正統的信息。

但是這個時代異端非常猖狂。網絡上的信息則更加不容易分辨,一定要非常謹慎。在這裡提幾點建議。

1、認準公開、正統的教會

無論是平時生活中找教堂聚會,或是這段時間在網絡上聚會,都要謹慎。如果你不懂得分辨,那麼起碼可以想像,陽光下的教會相對比較不容易走偏,而如果不明底細的聚會場所,則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2、多諮詢本教會牧者的建議。

教會的牧者受過神學訓練,比較容易發現異端的問題。而弟兄姐妹有時不太容易發現,因此無論是線下或是網上,面對一些不易分辨的信息時,要記得尋求牧者的教導和建議。

3、加強自身裝備。

建議在平時,多參加教會除主日崇拜之外的其他聚會。如初信栽培的課程,小組聚會,團契查經等。「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有穩固的信仰根基,便可以很好地看穿異端的假面具。

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教導: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

當教會的弟兄姐妹可以如庇哩亞人一般學習神的道,教會自然會得到復興與發展。因為我們看到他們生發出美好的果效:「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臘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徒17:12)

多有相信——人數增長;希臘尊貴的婦女——社會地位高的人謙卑進入教會;男子也不少——很多弟兄的加入。這是神的道帶來的祝福!惟願我們的教會,藉著弟兄姐妹對神的道的渴慕,同樣可以經歷這美好的祝福!

相關焦點

  • 每日默想丨學習聖經,用真理的光照亮生命
    基督徒學習聖經大有益處,使徒保羅說: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首先我們看一下聖經的主要內容:聖經雖然內容很多,但其實寫的就是神,神是怎樣的的神?除了寫神還寫耶穌,耶穌是誰?從大體上看,聖經有四個主題:創造,墮落,拯救,神的國度。
  • 「聖經筆記」兒子眼中的奇怪爸爸!不是基督徒卻每天看聖經
    聖經是對人有益的!它裡面包含了教訓、督責、教人行義、指引人回歸正途 。「媽!爸爸怎麼又在看聖經啊?」一個陽光帥氣年約十四五歲的少年問道。「誰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每天比我還積極,還認真。」「爸!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在《幸福365》中,他既把新舊約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全文「串起來」,每天一篇文章,而且從他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飽讀詩書、學養深厚,旁徵博引」(陝西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副主席李世崢牧師語)。這說明什麼?人非生而知之,讀書無疑是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一個信徒,神學再好、聖經讀得再熟練,如果不去再讀其它類的書籍,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那就是「單打一」,猶如一隻鳥只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
  • 基督徒感悟:真理可以爭辯,但不可在爭辯中失去真理
    對聖經真理的爭辯,應該是為了堅守這一真理,但結局卻讓教會遭遇了一場不該有的損失,使得對真理的爭辯損害了教會,絆倒了信徒,主的真理也隨風飄走。類似事情不僅在牧者與領袖之間發生,在信徒之間也是經常發生的。真理自然可以爭辯,爭辯的目的是讓人更加認清真理,得著生命的造就。
  • 《聖經》具有「護身符」的功能嗎?別把聖經當偶像拜
    很久以前,聽過一個基督徒的故事,當然這個見證是不能榮耀神名的。見證故事的主人公出生及生長在一個拜偶像極其興盛的地方,由於地區經濟落後,家裡面貧窮,他很早便加入了打工的隊伍,隨著鄰村的人到沿海發達地區去打工,謀生活。
  • 從聖經學習 基督徒如何正確的禱告
    基督徒的禱告基督徒從信主第一天起便經常向神禱告。基督教強調虔誠禱告,自從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教會便非常注重聖經真理教導。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他們不是單單躲在修道院研究神學,而是親自牧養信眾的牧者。
  • 基督徒靈修:聖經中的燈
    基督徒若是有主的話語在心,作我們生命的明燈,便可以照明我們前面當行的道路。有一個基督徒,他是做石雕工作的。但當他面臨要雕刻偶像時,他猶豫了。想到聖經中的話,他堅守立志,只雕刻非偶像類的石頭雕像。感謝神,恩典夠用。雖然不雕刻偶像,但公司知道他的情況,知道他手藝很好,便把非偶像類的單子都交給他。他的業務量並沒有減少,反面增多。2、神的話是燈,可以起到給人希望的作用。
  • 怎樣才能更好地閱讀、理解聖經?
    02前設準確,態度正確聖經是神的啟示——因此是真理;聖經是記錄成為肉身的道——因此是生命。這是任何基督徒打開聖經前必須有的前設(presupposition),它給我們一個正確的起點。我們不能妄想走到它的後面而用別的標準去衡量它的是與不是。聖經既是神的啟示,它就是神對人理性能力的一個審判,宣布了人理性的盲點和不逮。
  • 上海「信仰與工作」講座牧者分享:基督徒如何以聖經的觀點來對待工作
    工作中需要有明確的界限。很多人誤解了「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在真理當中的自由,而不是憑著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人做的工作就是和神的配搭,是神的管家。我們的工作、子女,看似是自己的,其實是屬於神的,我們只是神的管家。明白管家的身份對工作至關重要。為什麼神在第七天要歇了自己的工安息了呢?神是為了人而這樣做,因為人需要安息。
  • 如何閱讀《聖經》?
    《聖經》好比一顆掛滿各種各樣恩典果實的大樹,有人努力攀爬到樹上,去嘗那果實,而有的人來到樹下,站到樹下的影子裡,聽著樹上人分享的蘋果甜梨子酸,沒有親自品嘗到,還自以為得著了,這是可悲的。 正確解讀聖經,這對我們基督徒在真理的追求上尤為重要。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態度來讀經,這樣才能真正得著神的話語。
  • 唐崇榮牧師:怎樣區分聖經中間的「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
    答:聖經的真理是從絕對的神賜下來的,而聖經的話是絕對沒有錯誤的,所以聖經的真理是絕對的。那你說:「聖經的真理又有相對真理、絕對真理」,我不這樣分。我說在聖經裡面有一些論到相對的事情,有一些論到絕對的事情。所以不是聖經有「相對真理」,聖經有「絕對真理」。
  • 聖經|基督徒當做的二三事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處的。」打開聖經的以弗所書四章看看兩節經文,發現聖經對於基督徒的生活有明確的實際的指導。於二十五節相對應的就是24節裡面所提到的真理,所以基督徒應該棄絕日常的謊言。我們不要說那些很嚴重的謊言。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棄絕謊言。作為一個平民老百姓,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最起碼和我們身邊的人應當怎麼樣說誠實話,以誠相待。互相為肢體能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動機,對不對?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處世為人的動機是什麼?
  • 中美媒體輿論戰互撕……基督徒如何清醒地討論問題?
    網友們也紛紛站隊,群情激憤,真相在各色媒體的渲染中變得越來越光暗難辨。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
  • 從聖經路得學習跟隨之美
    耶穌和小羊從聖經路得記學習路得之美!(第一部分)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她了。(路得記 1:16-18 和合本) 路得是美麗的意思!路得外在顏值聖經並沒有記載,名字往往是父母的寄許!在聖經中有兩卷書分別是以女性命名的!《路得記》和《以斯帖記》。以斯帖是記載了一位猶太女子嫁到外邦的事件!而路得則是記載一位外邦女子嫁入猶太家族的事件!
  • 每天如何讀聖經?
    讀聖經就如吃飯一樣,讀聖經能餵養我們屬靈的生命,如同食物餵養我們肉體的需要一樣;忽略讀聖經會使我們成為一個軟弱的基督徒!讀經如同進食一樣,一旦我們忽略了,肉體自動會提醒我們,因此我們應該定時供應靈糧給我們屬靈的生命。有個愛主的基督徒提出了個好主意,建議基督徒如何確保自己每天都閱讀聖經。他的座右銘便是『不讀經,就別吃早飯!』這雖然不容易辦到,不過卻是值得我們去學習。
  • 「聖經」基督徒在神眼中的地位
    #每天一節聖經使徒保羅說,那些聽了福音,又選擇相信基督耶穌的,神會賜他們(基督徒)真理的聖靈為印記,作為他們(基督徒)在基督耶穌裡得基業的憑據(參:以弗所書1:13/14)。使徒保羅告訴那些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基督徒,他(使徒保羅)聽聞他們(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相信了耶穌基督,就為他們(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不住地感謝神。
  • 你知道,你在錯誤地讀聖經嗎?當反思
    我相信大多基督徒都會帶聖經,大多基督徒在疫情期間都有讀聖經。聖經是每個基督徒每日必讀書籍,是我們生活、居家、旅行必備書籍。就像聖經說:「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每日需要吃飯讓身體得到供應;同樣屬靈的生命也需要供給,那就是讀聖經。
  • 聖經中的家庭—哈拿:禱告的能力
    今天請張老師談聖經中一個重要人物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哈拿的先生以利加拿,他娶了兩個妻子,一個是哈拿,另一個叫毗尼拿。哈拿一直都沒有生孩子,毗尼拿生了兩個孩子。每一年他們都會從他們的城裡去示羅,示羅是當時會慕所到的地方,每一年他們都會在那邊獻祭,以利加拿是非常疼哈拿,雖然哈拿沒有生兒子,每一次都會給哈拿雙份的祭品。
  • 「聖經」基督徒在基督耶穌裡所受的是兒子的名分,不是奴僕的名分
    #主導經文:加拉太書第3章回顧我昨天給大家所分享的是加拉太書第2章的內容「聖經」我們(基督徒)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文中主要講述的是耶路撒冷教會對於使徒保羅的接納和使徒保羅在福音真理上的堅持。>今天的內容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加拉太書第3章的內容「聖經」奴僕的名分與兒子的名分(基督徒所受的是兒子的名分)。
  • 原創:基督徒應當如何說祝福人的話(含音頻)
    基督徒不能用謊言和虛假的盼望祝福別人。所有與聖經真理相違背的都是謊言,所有上帝沒有應許,無法保證會實現的願望都是虛假的盼望。比如,聖經不但從來沒有應許人今生可以無災無病、無憂無慮、心想事成,而且主耶穌清楚的告訴我們,我們在今生一定會有苦難,不可能沒有痛苦和災難。神也沒有應許人可以夫妻恩愛,家庭美滿、事業有成,身體健康,神沒有應許我們在今世享受富貴,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