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且被分割為了很多個大大小小的朝代,在這些不同的文明當中,服裝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方面。和現在崇尚簡潔、幹練、舒適的服裝不同,無論哪個朝代,古代人、特別是女子的服飾總是給人一種繁複而華麗的感覺,曳地的裙擺、長長的披帛、配上精緻的髮髻,怎麼看都有種仙氣飄飄的美感。
古人是講究含蓄的,衣服基本都會包裹得較為嚴實,不存在短衣短褲之類的東西,平日都是穿長裙活動。那些影視劇或者仕女圖中所出現的華麗的古代裙裝,讓人不禁生出嚮往之感,但看也看得出來這些長裙完全沒有如今的褲子或者短裙方便,還容易弄髒裙擺,那麼古人是如何解決這種煩惱的呢?
其實我們所熟悉的一些古代服飾大多都是達官貴人才穿得起的衣裙,普通百姓的衣服可能跟隨朝代的變化有一定的發展,但基本都是上衣下裙的制式,下裙也會製作成窄裙細褶的模樣,這樣勞動起來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最顯著的就是漢代的服飾,秦漢時國家統一,人們的服裝也頭一次出現了風格趨同的現象,於是就有了直到今天依舊有旺盛生命力的漢服。漢服中以曲裾最為聞名,但實際上普通百姓是穿不上曲裾的,那都是貴族的服飾,勞動人民通常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裙擺也比曳地的曲裾要小上很多。
到了唐朝時,服飾又發生了變化,貴族流行起了「石榴裙」,其中以楊貴妃最為典型。這種裙子染成石榴紅,襯得人的膚色嬌嫩白皙,唐代詩人萬楚就曾作詩道:「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而這時候的平民百姓呢?他們依舊是身著常服,很難穿上如此華麗的衣飾。不過唐代國力強盛,百姓生活大多富足,所以還是要比別的朝代在服飾上更豔麗一些,不僅僅囿於上衣下襦,平民女子也可以穿上連體的寬袖長裙,襖裙也在此時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宋代和明代女子基本上就是上身襖衫、下身馬面的服裝制式,馬面裙有點類似百褶裙,它款式簡單,裙內還會著長褲,在宋代和明清時期都很流行。到了清朝後期又出現了馬褂、旗裝,這時候曳地大長裙幾乎已經被淘汰了,即使是宮裡的格格或者娘娘,都沒再穿過唐宋時期的石榴裙和留仙裙等大裙擺服裝。
所以說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服裝的變化其實對他們影響不算很大,在生活中只要方便就好,而那些華麗繁複的長裙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貴族才有的裝扮,離平民的生活還是比較遠的。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平民百姓的服裝都是麻衣粗布,不像貴族身著綾羅綢緞,即使弄髒了也沒什麼大不了,拿去洗一洗就行。
當然了,要論舒適和方便,古代的服裝還是比不上現代服裝簡潔明了,所以也就漸漸被淘汰在了歷史的進程當中,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