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2020-12-21 水木然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精明不如厚道

《老子》中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做人不必太精明,太會算計的人,往往會失去很多東西。

左宗棠大概是晚清重臣中最不「精明」的一個。49歲創建楚軍,官至兩江總督。在清代高薪養廉的政策下,總督每年可獲得養廉銀2萬兩。

錢財與權勢聲望都握在手中,但左宗棠並沒有用錢權為自己家族謀利益,這樣看來他確實不夠精明,可以說有一股「傻氣」。

他的大部分俸祿都被他拿出來用於資助清王朝公共事業及解決他人困難。

老話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常懷寬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要計較一時得失,懂得讓利於人,才能收穫更好的未來。

計較不如坦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蕩是一種修養,做人坦坦蕩蕩,做事老老實實,坦率比虛偽更能收穫友誼。

把心放正、放寬,不要以狹隘、片面的觀點待他人、看世界,「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不要背後說人,搬弄是非。

左宗棠心直口快是出了名的,他做事向來不耐煩彎彎繞繞,追求有話直說。

在收復失地的準備過程中,左宗棠做了充分的考慮,提出了各種方略。

在選擇將領方面,他認為「選將核心為『求實心任事之人』」「平素氣類相投,而均知大局為 重」「彼此有話直說,有事實幹,庶期於西事有益」。

左宗棠認為與人相交,貴在坦誠。曾、左二人絕交後,左宗棠在寫給兒子的信中曾說自己與曾國藩間的爭論,沒有絲毫待人處事寓於心機的意思,更多的是政見上的不同罷了。

人生事情那麼多,沒必要件件放在心上。心寬,路才能寬。凡事斤斤計較,不過是在浪費自己的精力與時間給自己添堵。

要想人際和諧,就要坦誠相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永遠體會不到感情的美好。

強勢不如和善

春秋時期管仲有句名言「善人者,人亦善之」。和善是最大的武器,無論遇見怎樣難纏的人、怎樣難解的局面,和善總能釋放出神奇的魔力。

我們常說「水滴石穿」,強勢像石,和善則是水,硬碰硬會導致兩敗俱傷,以柔克剛則能不費吹灰之力達到想要的效果。

做事做人同樣是這個道理。與人相交,不要太過以自我為中心,太過強勢,要和善待人。

說到和善這個詞,似乎與左宗棠不太搭調,但其實左宗棠並非一直都是大家印象中那個驕傲自負的形象。

左宗棠在陶家擔任家庭教師期間,就注意到自己的脾氣問題。他那時已經意識到自己驕傲自負的性格,妨礙了自己的交友。他開始注意彌補這一缺陷,待人做到友好和善。

雖然此階段左宗棠的努力並未收到多少成效,但隨著左宗棠年齡的增長,強勢的脾氣也漸漸變的和善起來。

晚年左宗棠對待下屬和顏悅色,對待同僚彬彬有禮,就連對待家裡僕人的過錯也格外寬容,脾氣越來越軟。

生活不是比賽,無需事事爭個對錯輸贏。做一個和善的人,心態平和,懂得退讓與示弱。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與生活,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生活,懂得接受別人不同的觀點看法,尊重別人的選擇。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吞下了委屈,餵大了格局

做人

做人智商高不高沒關係,情商高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說白了,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但一定要大氣。

格局

如果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討厭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胸懷

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因為胸懷,才是成功者的標誌。

銘記

永遠要記住這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空杯

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懶惰,放下你的三分鐘熱度,放空你禁不住誘惑的大腦,放開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麼都想聊兩句八卦的嘴巴,靜下心來好好做你該做的事,該好好努力了!有時候真的努力後,你會發現自己要比想像的優秀很多。

希望

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不管遇到了什麼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無論今天發生多麼糟糕的事,都不要對生活失望,因為還有明天。

目標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因為不知道要去哪裡!有目標的人在感恩,沒目標的人在報怨,因為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

有目標的人睡不著,沒目標的人睡不醒,因為不知道起來去幹嘛!

生命

生命只有走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待出來的輝煌!

堅持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過去,你就一定會有進步。

努力

如果,你正在埋怨命運不眷顧,那請記住:命,是失敗者的藉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詞。命雖由天定,但埋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你的格局在哪裡?

"被罵是一種能力。"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做得了多大的事;受得了多大詆毀,就能承的住多大讚美;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如果能把每次的羞辱和傷害,視作你轉變所需的營養珍饈,絕對能餵大你的格局。否則事過境遷後,別人只會記得你爆發的情緒,卻不記得原因,徒留給別人你容忍力不夠的印象。

在職場上,我們都沒有避免受屈辱的選擇權;然而當屈辱來臨時,你也毋須懼怕。只要你能訓練自己,每次受傷害時,都有脫胎換骨的能力,就必定能在職場上破繭而出,而你所吞下的屈辱和傷害,也才值得。

誰能吞下更多委屈,誰就擁有說話權利。當你格局打開以後,便能承擔比別人更重要的任務,上司對你的信賴度提高,你所說的話也將更有分量。

水木然新書《深層認知》上市了!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認知的投資!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你!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作者:國文 做人,三分精明,是做人修心的最高境界。 做人,七分厚道,是為人待人的真誠之本。【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兩個人卻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讓利。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俗話說得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厚道,不是愚笨,而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大智慧。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這第一件事就是為人厚道「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這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俗話說得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厚道,並非愚笨,反而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大智慧。《易經》揭示: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這第一件事便是為人厚道「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夠有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夠讓他人信服於人,要是沒有好的德行,即便 你再有本事,也沒多少人能從心底真正瞧得起你。人活在世,做人要厚道。
  • 厚道(深度好文)
    厚道,是一種笨拙的智慧,更是一種深藏的遠見。聰明的人很常見,而厚道之人卻十分難得。常說聰明,卻不知最高級的聰明,是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因為他擁有最高級的聰明。佔小便宜之人,會吃大虧;吃小虧之人,會佔大便宜。心存厚道,才能懂得惜福,明白知足常樂,做到讓自己快樂。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深度)
    厚道與才能、學識無關,它是一種關乎人性的美德。具備這種美德的人,往往有著「至善」的本性。他們輕利益,重感情,少計較,多寬容,懂得切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說話、做事都讓人感到舒服,好似深藏在水底的湧流,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內心深處卻擁有一種強大的力量。
  • 知足即富人,厚道即好人,平淡即高人!
    古人常說:知足即富人,厚道即好人,平常即高人。這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厚道的人,老實本分,但是不笨,心裡有數但不揭穿,他們待人真實,不會欺騙。  厚道是安身立命之本,從古到今,厚道之人,都福祿深厚。  古城裡有位出了名的鎖匠,開鎖技術一流,人人稱讚不已,但鎖匠年紀大了,想從兩個徒弟選出一位繼承人,繼承他的衣缽。
  • 佛說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佛說:「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是啊,人生苦短,許多事情沒必要太過於看重利弊得失,也沒必要太過於計較。只要保持身心健康,懷揣一份淡泊的心態,那麼幸福定會將你圍繞。把一些事看淡了、心寬了,那些所謂的利益得失也就不再重要了。
  • 人生不要太計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空永遠蔚藍,ID:tkyywl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計較的越多,痛苦就越多,越是計較,越是貧窮。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若事事都過於計較,只會讓人身心俱疲。
  • 抱怨不如改變,埋怨不如奮鬥
    有句話說得:「有時間去抱怨,不如抓緊時間去奮鬥」。人生短暫,時光如梭,一個人的時間是最寶貴的,做人當珍惜時間,人只要抓住了時間,就抓住人生的根本,有了時間就可以幹自己喜歡幹的事,如此就能成就自己。人沒有了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 《姬和不如》——所有的不如,都不如陪著你
    《姬和不如》講的是一個歌姬的故事,因為不得自己心頭所愛,因此發愁而內心萬般孤獨。男主也是萬般無奈,面對自己的心上人,卻不能給與終身的陪護,實在是遺憾非常。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了你我不惜踏遍萬水千山,只為見你一面,聽你倚樓彈琴一曲。
  • 人厚道,天不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左宗棠說:「做人,精明不如厚道。」深以為然。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從不是精明的人,而是厚道的人。厚道的人,為人實誠不欺騙,待人誠懇不刻薄,做事坦坦蕩蕩。
  • 煩惱三千,不如淡然一笑
    煩惱三千,不如淡然一笑曾有一位哲人說過:正如豐子愷老先生在《豁然開朗》中說過的那句話:「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煩惱事三千,一笑可淡然。思慮多了,憂愁就多了;欲望多了,計較就多了;煩惱多了,負累就多了。殊不知,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 百般乖,不如一味痴;十分醒,不如三分醉
    做人乖巧,迎合別人,委屈自己,其實不如乾脆做個痴人,痴人不太關注複雜的人際關係,而是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白音格力在《痴》這篇文章中說,「羨慕那些痴的古人,對一叢菊,對一株梅,對一池蓮,對一杯酒,不需好言媚世,活得率真,更本真。所以一直學著,向草木借清香,向花月借深情,活在痴的世界裡。我只想,活得越來越簡單,最後活到一份痴裡。
  • 三分精明處世,七分厚道待人
    做人要厚道,但一味真心實意,不懂得防範,終究是要栽跟頭。人心難測,不得不防,留三分精明,可以看破不說破。用七分厚道待人,才能得到貴人相助,交下真正的朋友。三分精明處世,認清人心的險惡,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個善良的厚道人。曾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兩個站在凳子上的人,脖子上都吊著繩子。
  •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厚道的含義就是做人要不刻薄
  • 老實人老實是天性,與其想要變精明,不如變得更老實,至誠有大福
    老實人躲避欺壓的正道,不是讓自己變得精明狡猾,而是要讓自己更老實。老實不老實,這是一種天性。天性老實的人,你想讓他變得精明奸猾,也是不可能。因為這與他們本性相違。須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讓老實人變精明奸猾不現實。老實人最好改變命運的方式,是要變得更老實。老實到極致,就是誠。而誠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至誠者如神,可與天地同參。還用怕區區幾個惡人欺負?
  •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
    做女人要自尊、自愛,「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
  • 生一張好嘴,不如長一顆好心
    採取了萬般行動,比不上別人好話一句,事兒做得漂亮不如說得漂亮,累死自己也討不了好。 不管怎樣我始終相信:一張好嘴,不如一顆好心!話語說得再動聽,不如行動贏得人心!人活一世:走過了大風大浪,不如本本分分做人;看過了爾虞我詐,不如勤勤懇懇做事。 聽過了蜚短流長,不如安安靜靜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