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你和孩子只差一份遊戲攻略

2021-01-11 唯媽養娃

我從沒想到,一套思維遊戲書,竟被我娃當睡前讀物,玩了半個多月。

這段時間,我和娃每晚最大樂趣就是抱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一起開發新玩法。

因為陪娃玩得太嗨,所以見到每一個想雞娃的媽,我都忍不住案例這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

但安利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媽媽雖買了這套書,但卻只是簡單帶孩子按書中內容玩了一遍,就把書束之高閣。遵循書中玩法當然沒錯,但這未免有點浪費大師五味太郎的心血,因為這套書雖只有5本,60個遊戲,但卻能變幻出108種玩法(可能比108種還要多)。

所以為幫大家更好利用這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我把陪玩攻略分享給大家,助大家把定價80的書玩出800的價值。下面我一冊一冊來分享:

第一冊《找一找,變聰明》

《找一找,變聰明》裡五味太郎通過12個遊戲,引導孩子多角度觀察,訓練孩子觀察力。我分享幾個典型遊戲的玩法:

遊戲一:從部分尋找整體

從部分推測整體的遊戲,不但培養孩子觀察力,還鍛鍊孩子利用日常知識進行配對的能力。

比如《我畫的是哪個房子?》這個遊戲,父母可這樣陪玩:

初級玩法是先引導孩子觀察畫板房子局部特徵,比如我最初帶娃玩時,這樣引導她:「我們先看畫板房子的門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然後讓她帶著局部特徵按順序觀察其他房子並一一對應,之後用排除法來找到答案。

一一對應時,教孩子有序觀察,可從上到下,也可從左到右,這樣才能挖掘出所有畫面信息。

對於大齡孩子,父母可換高級玩法,先讓孩子觀察畫板房子,並引導孩子用空間詞彙描述房子特徵,像這樣「畫板上的房子上面的屋頂是紅色三角形、屋頂右邊有個橙色煙囪、右下方有個橙色橢圓形門、左上方有個方形窗戶、窗戶上有兩種顏色,左邊是黑色,右邊是粉色。」

最開始孩子不會詳盡描述,所以父母多次引導,提示他們上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慢慢孩子就能學會用空間方位名詞來描述事物。

當孩子能完整用空間方位來描述畫板房子後,父母可直接蓋住畫板房子,讓孩子用特徵尋找答案。如果孩子記憶力觀察力足夠強,不用一一排除,他們也能很快找到答案。

除了這個遊戲,《誰藏在哪兒?》也是考察孩子利用部分尋找整體。

這個遊戲偏簡單,3歲孩子就可完成,因而大齡孩子可玩升級版。

父母直接蓋住左頁,讓孩子觀察右頁動物局部特徵,考察記憶力,讓他們說出藏起來的動物有哪些。

這種玩法不但考察孩子對應能力,還考察孩子記憶力。只有他們記住左頁所有動物特質,才能準確說出右頁隱藏動物。

而且這個遊戲父母可遷移到生活中,尋找一塊毯子,把玩具一部分藏到毯子裡,然後讓孩子說出藏起來的玩具是什麼,以此鍛鍊孩子觀察和推理能力。

遊戲二:影子朋友

第一冊有兩個影子遊戲《下一個是誰呢?》、《這是誰的影子?》。不過這兩個遊戲都是以影子為載體,實則考察觀察力。

《下一個是誰呢?》偏簡單,只要孩子能理解影子與實物的對應,他們就能做出來。

《這是誰的影子?》比較複雜,它需要孩子進一步理解實物與影子輪廓的對應關係,才能明白實物的鬍鬚和領帶跟答案沒關係。

我是這樣帶孩子理解實物與影子輪廓對應關係的:給孩子手背貼上貼紙,然後讓她做手影,她發現手影裡沒有貼紙。還引導她觀察自己影子,衣服扣子會不會出現。反覆多次後她把這種理解遷移到遊戲上,才意識到鬍鬚和領帶不會出現在影子裡。

理解這點後,父母就可帶孩子按順序觀察,從帽子到鞋子一一對應,從而找出答案。

其實影子遊戲還有倒影、不規則比例影子等,但根據影子輪廓尋找對應實物是基礎,只有基礎牢固,孩子才能繼續下一步探索。

除上述4個遊戲,第一冊裡還有走迷宮、找規律遊戲,玩法都不止一種,父母可帶孩子發掘更多玩法。

第二冊《數一數,變聰明》

很多父母以為「數數就是教孩子數123」,但其實數數這件事大有乾坤,只有孩子真正建構數的概念,理解數字含義,才能繼續學習小學階段的數學。

所以第二冊五味太郎用不同種類遊戲,讓家長意識到,原來數數還能這麼教。

遊戲一:點數遊戲

《誰拋的球更多?》這個遊戲考察孩子的點數能力和計數能力。

很多家長會疑惑:「我讓孩子數數,明明數到了5,問他有幾個,他卻說不知道」,其實這就是孩子不會計數的典型表現。

美國埃裡克森兒童發展研究生院在《幼兒數學核心概念》裡,明確指出幼兒必須掌握數數的4大原則,才能真正學會有意義的數數。

其中一個原則就是基數原則:點數時,最後一個數字名稱是集合總數。只有孩子理解基數原則,他們才能數完後正確報出總數。

我第一次帶娃玩這個遊戲,我以為她數完就會得出答案,但沒想到,她數了幾遍都是錯,不是多數就是漏數,我這才意識到她還欠缺點數能力。

排列整齊的物品,孩子能點數清楚,但擺放混亂的物品,孩子很可能多數漏數。因而父母要教孩子2種點數方法:

1、擺整齊數:點數混亂實物時,可引導孩子先把物品擺放整齊,然後再點數,這樣能避免出錯。

2、做標記數:非實物需要點數的物品混亂時,可讓孩子點數時用筆標記號,這樣避免多數漏數。

當孩子數出總數後「左邊小丑10顆球、右邊小丑9顆球」,成人很快意識到左邊小丑拋的球多。但孩子要理解這點,必須懂得數量比較,理解數數固定順序原則。只有孩子認識到10永遠在9後面,比9大時,他們才能正確說出10顆球更多。

關於這點,我建議父母讓孩子用實物練習數數,相對抽象數字,孩子更能理解5個蘋果比4個蘋果多,8個糖果比6個糖果多,類似數數經驗內化後,孩子才能從具象實物理解到抽象數字。

《吃掉了幾個甜甜圈?》這個更複雜,因為除了數數,孩子還需了解加減法含義。

我家孩子4歲,我這樣帶她玩,用5根數數棒代替甜甜圈,找來5個玩偶,模仿書裡一一擺好,然後開始問她:

「他有5個甜甜圈,現在盤子裡還剩4個,他吃了幾個?」一邊問一邊引導她用數字棒操作,雖然孩子不太懂加減法,但也能給出答案。

此外,父母還可讓孩子比較多少「誰吃掉的甜甜圈最多、誰剩下的甜甜圈最少、男孩吃得多還是女孩吃得多?」

這個遊戲不但涉及數運算,還需孩子會分類、會逆向思維,才能完成。

遊戲二:簡單測量

其實孩子在生活裡經常能接觸到測量,比如比高低、比長短。而且簡單測量,不用藉助工具,通過目測就能完成。稍微複雜的,可通過重疊比較判斷,比如比玩具長短時,孩子會把兩個玩具對齊比較。

但這兩個遊戲《哪條蛇最長》、《哪條路更近呢?》,卻不是讓孩子測量,而是藉助數數來比較。

《哪條蛇最長》給了三個玩具蛇,每條蛇身上的節數不一樣,但每一節長度又一樣,所以這個遊戲,實際上是讓孩子數那條蛇節數最多,那條蛇節數最少,從而判斷長短。

但孩子不理解長度守恆,所以即使他們知道最下面的蛇有12節,他們也不會意識到這條蛇最長。

因而6歲以下的孩子玩這個遊戲,父母最好簡化成數量比較「讓孩子數每條蛇的節數,然後比較多少」。

《哪條路更近呢?》和《哪條蛇最長》是一樣的。

兩條平行路,孩子通過目測可知道遠近,但這個遊戲卻拐了幾個彎,增加了難度,所以父母也可簡化成數量比較。

讓孩子先觀察,從這裡到那裡總共有幾條路,然後再數每條路要經過幾個石塊,那條路的石塊最多,那條路的石塊最少。

其實單純靠幾個遊戲,孩子並不能深刻理解數字含義,所以父母要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出門數路上的車、數坐了幾站地等,讓孩子把數數經驗逐步內化,才能真正理解數字含義。

另外,五味太郎還有兩本專門教孩子數數的書《一起數數123》和《快來數數吧》,父母可一起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第三冊《想一想,變聰明》

第三冊遊戲難度明顯更大,我家4歲孩子做起來開始覺得難。

遊戲一:尋找更多出口

這個遊戲類似走迷宮,但與走迷宮不同的是玩法更多樣。

初級玩法是找出口,讓孩子通過觀察,嘗試從不同路找出口,找到的路越多越好。

4歲的孩子,可跳過初級玩法,設置限制玩「你試試找到不經過藍色屋頂房子的那條路」,最開始先設置一個限制,玩熟後,可增加限制,比如「找一找經過兩個不同顏色屋頂的那條路。」

父母能想出多少遊戲規則,這個遊戲就有多少玩法。

這個遊戲也可遷移到家裡玩,利用現有物品,比如水果、文具用品、玩具等,隨意擺放,讓孩子根據遊戲規則找路。

父母可根據顏色設置規則「找出經過紅色物品的路」。也可根據物品屬性設置規則「找出經過水果的路」。既讓孩子學會分類,也鍛鍊了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遊戲二:找相同

《一樣的球有幾個?》和《哪兩個大方塊是完全一樣的?》這兩個遊戲看似在找相同,實則考察了孩子的匹配能力,讓孩子通過抓特徵的觀察方法,將物品按照不同屬性進行匹配。匹配可根據不同屬性,比如花紋、顏色、數量、大小等,這兩個遊戲是讓孩子按顏色進行匹配。

《一樣的球有幾個?》給了一個模板球,然後尋找一樣的球。

父母先引導孩子描述模板球的特徵,主要是顏色順序變化,然後讓孩子根據顏色特徵去觀察其他球,用排除法找出所有一模一樣的球。

因為模板球橙色在上面,黑色在下面,所以孩子很容易能找到「橙色在上面、黑色在下面」的球,卻會忽視「黑色在上面、橙色在下面」的球。

但實際上因為球是圓的,所以這兩個球一模一樣,只是放置位置有了變化。因而父母引導孩子觀察時,提醒孩子多角度觀察。

類似遊戲還有《我的火箭是哪艘?》和《黑黑的影子是哪個小幽靈的?》,它們都需孩子仔細觀察,認真比對,抓住局部特徵才能找出答案。

《一樣的球有幾個?》比較簡單,它只涉及上下維度顏色變化,但《哪兩個大方塊是完全一樣的?》卻涉及了上下、左右兩個維度的比較與匹配。

而且《哪兩個大方塊是完全一樣的?》裡沒有模板方塊,所以孩子只能一一對比排除。

父母陪玩時,注意引導孩子觀察顏色順序,可先觀察最左邊九宮格最上面的三個顏色「黑、紫、青」,再觀察最左邊的顏色「黑、粉、橙」,之後以黑色為起點,讓孩子逐一對照,找出相同方塊。

當然也可以中間「橙色」為起點尋找,這樣首先可排除中間「黑色、粉色」的方塊,然後再以「橙色」為基準,找準它上下左右的顏色,對比尋找即可。

這兩個遊戲操作起來都很簡單,父母可利用彩筆,畫出類似遊戲,讓孩子進行匹配尋找。

遊戲三:數物對應讀出暗號

其實數物對應遊戲,很多思維訓練書都會涉及,比如給一幅圖,左邊是實物,右邊是數字,讓孩子把數字與實物對應起來。

不過《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裡的兩個遊戲難度更高,不但有數字,還有圖形符號,孩子需理解代換,才能完成。

《用顏色和形狀讀出暗號》這個遊戲,父母先帶孩子看左邊,告訴他們「紅色圓形代表數字6,紅色星星代表加號,紅色方形代表5」,讓孩子運用邏輯推理能力,以此類推出其他符號代表的數字,然後才能開始右邊計算。

因為涉及到計算、等量代換及邏輯推理、觀察記憶能力,所以這個遊戲起碼也得6歲左右的孩子才能玩。

後面《誰的得分最多》和上面遊戲類似。需要孩子理解等量代換,認識紅色蘋果代表10分,橙色蘋果代表5分後,才能列出等式計算每個孩子手裡的蘋果有幾分。

年齡小的孩子,可進行簡單數量比較,看誰蘋果多,然後分類比較。

比如我帶孩子玩「誰的綠蘋果最多?」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必須先觀察出誰有綠色蘋果,然後再一一點數,之後才能比較多少。

玩法很多,關鍵是父母別局限書中玩法,才能和孩子一起挖掘更多新玩法。

第四冊《玩一玩,變聰明》

這一冊考察孩子數學力,所以裡面遊戲既涉及到整體部分、數運算,又涉及到測量、數分解等知識點。

關於整體部分遊戲,第一冊已經介紹過玩法,大家類推即可。下面分享其他種類遊戲的玩法:

遊戲一:數的分解

《我要拿10個麵包!》這個遊戲是典型的數分解,而且一點點進階。

我要拿10個麵包,只能拿2個鍋裡的麵包,怎麼選?

只能拿3個鍋裡的麵包,怎麼選?

只能拿4個鍋裡的麵包,怎麼選?

通過遊戲,孩子根本不用背湊十法,就能輕鬆進行數分解。

三四歲的孩子,父母可利用實物讓他們進行分解。我用了數字棒,給娃10個數字棒,讓她分別分給2個人,3個人,4個人,看看有多少不同分法。

如果父母覺得遊戲還是難,可先讓孩子進行5的數分解。依舊實物操作,給孩子5個實物,讓孩子兩兩分組,或者三個分組,能想到多少分法,就鼓勵他們擺出多少。

當孩子具備實物分解經驗後,他們才能更好理解抽象的數字分解。

遊戲二:比長短

這一冊裡的《誰戴的帽子最長?》和《誰更長?》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測量。

說起測量,成年人會認為很簡單,拿個工具一測,不就知道誰長誰短、誰高誰低。

但孩子尚不具備測量知識,也缺乏抽象思維理解測量單位「釐米、公斤」等概念,所以我們引導孩子玩這兩個遊戲時,不能利用測量工具。

先讓孩子觀察這些比較對象是否站在同一起點上。通過觀察孩子會發現比較對象沒有站在同一起點,身高也不相同,這些都給比較帶來了難度。

這樣的觀察是為孩子以後利用測量工具進行比較打下基礎,當孩子意識到比較要在同一起點時,他們才能公平比較。

不過這個遊戲我帶著娃用白紙作為參照物來比較,一頭對齊然後標記上另一頭的長度,然後再進行比較,由此得知帽子長短。

在《誰更長?》的遊戲裡,我用了線作為參照物,把所有線段拼接起來,然後再進行比較。

能力限制,這個遊戲我方法比較笨,所以大家陪玩時,如果有更好辦法,可以一起交流。

第五冊《做一做,變聰明》

這五冊思維遊戲書的難度逐步遞增,而且到第五冊,連標準答案都沒了,完全需要孩子發散思維。

遊戲一:手指遊戲

兩個手指遊戲加一個手掌遊戲,是第五冊我家孩子最喜歡的三個遊戲。

先來看第一個手指遊戲《用手指在紙上散步吧!》,這個除了手指移動,還要理解AB式規律。

引導孩子觀察,他們會發現圓點有顏色變化:青色、紫色、青色、紫色。這個顏色變化就形成一個AB式規律,手指移動需按照這個規律。

AB式規律其實考查孩子推理能力,在觀察基礎上,孩子會慢慢理解周期意義,找出規律並表達出來。

還有一個手指遊戲是兩個手指同時前行,有點類似《射鵰英雄傳》裡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術,一心兩用雙手同時前行。大家可帶孩子一起嘗試,或者探討下如何才能讓兩個手指一起前進。

手掌遊戲是擋住怪物。用一個手掌擋住怪物,需要孩子理解中間方位,然後他才能意識到把手放在中間,就能擋住三個怪物。用兩隻手擋怪物,需孩子理解左右方位,左右手同時伸出,就能擋住怪物。

遊戲二:根據方位尋找

讓孩子根據描述「我的上面是粉紅色、下面是黑色,右邊是黃色,左邊是藍色」來找人。

在找之前,孩子要熟悉以自身為主體的上下左右方位,然後才能分辨抽象物體上的具體方位。

關於方位認知,父母可利用日常機會帶孩子多認知上下左右,並讓孩子認識到方位是相對的,這樣孩子才能實現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如果覺得四個方位尋找有難度,可以先玩單一方位尋找。比如父母可以問「頭頂是黑色的小朋友有幾個?左邊是藍色的小朋友有幾個?」

從單一方位慢慢擴展到四個方位,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空間感知能力會不斷增強。

講真,這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雖只有薄薄5本,但卻涵蓋了數、量、形狀、運算、比較、分類、等分、規則、排序和空間方位等10大數學概念。所以我們要帶孩子玩上幾十遍,挖掘出百十種玩法,才能發揮出這套書的最大價值啊。

我分享的玩法可能不是最佳玩法,所以歡迎各位家長發揮聰明才智,帶孩子把這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玩出更多花樣。

這套原價80的《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現在打7折僅需59元,比雙11、618還要划算。所以感興趣的父母快快下單吧!

相關焦點

  • 3-8歲兒童必讀《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輕鬆提升孩子7大能力
    哈嘍,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來推薦一套孩子超愛的思維遊戲書《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這套書,可以說,從孩子拿到的那一刻起,就會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它,我家的兩個女兒還會催著我這位老母親說,"媽媽,我還要再看一本……媽媽這個是怎麼玩的?"所以,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以我做教育多年以及做老媽多年的功力來說,我就知道,孩子一定會喜歡!
  • 「買一堆書孩子不愛看」:看「小孩也愛讀的書」,讓孩子愛上閱讀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適合(3-8歲)孩子閱讀的繪本——《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這一套書一共有五冊,分別是《找一找,變聰明》、《數一數,變聰明》、《想一想,變聰明》、《玩一玩、變聰明》、《做一做、變聰明》。這套書的可以鍛鍊孩子的,判斷力、觀察力、邏輯力、數學力和思維力。
  • 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帶你一起畫畫!
    這是五味太郎創作的第一本塗鴉書,當你一頁頁翻開它,會覺得像在和酷酷的五味太郎本人對話聊天,他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向你發出創作的邀請:一起來畫畫吧!五味太郎強調以孩子為中心的創作,並認為:「圖畫書要留下廣大的想像空間給孩子,而不是單向的趣味灌輸。」孩子總是能在他的書裡不斷找到閱讀的驚喜。
  • 幾張二年級考試試卷,你家孩子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能跟上嗎
    麗麗問我,到底幼兒園的小朋友需要怎樣培養他適應小學的能力,我給她推薦了很多科普類繪本、有意思的故事書,以及思維遊戲書。她說,花那麼多時間看這些書,真的有用嗎?到頭來古詩不會背,字認不了幾個,加減法也算得沒別人快。
  • 培養0~3歲娃想像力、觀察力和好習慣,五味太郎的書再適合不過
    他的作品不但主題和兒童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一貫洋溢著輕鬆幽默的遊戲感,有些還有種無釐頭的萌感。閱讀他的書,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場有趣到極點的遊戲,卻又能給孩子留下足夠的探索空間。「我從不說教,我理解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問題、自己做選擇。」
  • 孩子愛讀遊戲書怎麼辦?我的看法是這樣.
    另一種是親子之間的網下遊戲書,即指導父母怎麼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玩哪些遊戲,在遊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何將遊戲的教育效果最大化。例如《遊戲力》《培養右腦思維的33個親子遊戲》《親子打鬧遊戲的藝術》《和老爸一起動手酷發明》,以及帶著經典童書形象的、內容是一些找不同、走迷宮之類的圖書等。
  • 幼兒園不能教寫字、數數,孩子到底學什麼?學齡前思維訓練是關鍵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現在幼兒園不讓給孩子教知識,可是一上小學功課就馬上那麼難,孩子怎麼跟得上呢?在學齡前不建議給孩子教寫字、算加減法,主要是孩子的認知發展和專注力還沒到坐下來進行抽象學習的時候,強迫學習只會透支孩子的學習動力,但我們可以讓孩子在遊戲中滲透思維訓練,為高效學習知識做好準備。
  • 幼兒數學啟蒙,跟孩子讀透五味太郎這三本繪本就夠了
    從書中可以看出,除了數數之外,一定要在數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更深入地思考有關集合、數感、數運算方面的問題,而且從而啟發孩子的數學思維。為什麼推薦五味太郎如何全面又科學引導孩子有關數的數學啟蒙呢?《幼兒數學核心概念》提到,通過反覆閱讀數學啟蒙繪本,可以促進孩子數感等方面的發展。
  • 預告|五味太郎的數學邏輯思維書,3-8歲閉眼入
    粗粗地把這套書翻開,會覺得它內容很少。首先,它的文字不多,只有簡短的遊戲說明,有時甚至標題本身就是遊戲說明,沒有額外的提示。其次,這套書的畫面也非常簡潔。除了遊戲,幾乎沒有多餘的圖案。注意到了嗎?這些氣球不只有顏色上的差別,形狀也不同呢,非常考驗小朋友的觀察力。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到目前為止,買了有五套,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思維遊戲書》,日本國寶級繪畫大師——五味太郎的代表作。今天跟大家分享下,這套書是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越玩越聰明的《思維遊戲書》《五味太郎的思維遊戲書》全書共5冊,涵蓋了數感、概念、集合、空間想像力、規則、空間方位等10大數學能力訓練。比如,從一團亂碼的線路中,找出正確的線路,可以培養孩子的數感、耐心、專注力,還有尋找規律、觀察、分析和讀圖能力。
  • 有了這套書,孩子在快樂遊戲中就能提升動手、動腦、動嘴能力
    還好,艾佳在網上發現了《腦發育訓練雙語遊戲書》,這套書是從腦科學的理論出發,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了剪貼遊戲、剪紙遊戲、摺紙遊戲、思維遊戲、塗色遊戲,鼓勵孩子自主參與到剪紙、貼紙、塗色和摺紙的手工遊戲當中。
  • 陪小孩玩什麼遊戲?這些鍛鍊思維的親子遊戲 又好玩又能訓練孩子
    表演一個小節目什麼的,可以縮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幫助孩子們不怕舞臺。3緊急剎車遊戲很多家庭都玩過這樣一個小遊戲,就是當孩子跑到自己身邊時,示意阻止孩子,或者在和孩子一起跑步時突然停止。這時,孩子也會學習大人的動作,馬上停止,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不會太差。
  • Minecraft替換思維——現實or遊戲?帶你玩轉整個物品欄
    很多在Minecraft中追逐現實的玩家,都曾為一些現實中不可或缺,但遊戲中卻莫得的東西煩惱。該有的還是得有,所以就需要我們有一個替換思維——將遊戲裡一些現成的東西加以改造,便能得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這套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可以讓孩子在遊戲中提高專注力
    之所以特別推薦這套《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是因為它非常適合2-8歲幼兒專注力培養遊戲書,讓娃在「玩樂」中鍛鍊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手指的動手能力。它是由英國Parragon公司的全新力作,是歐洲教育專家多年和孩子互動研究的成果。
  • 益智遊戲書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遊戲,遊戲讓他們快樂。遊戲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意識到了遊戲對孩子的意義,因此,各種各樣的有趣而有益的遊戲越發流行起來。
  • 公認的2個益智遊戲,孩子7歲開始玩,以後數理化不會差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鍛鍊孩子思維的小遊戲。都是我們小時候接觸過或者玩過的,只是沒有堅持下來而已。不然,可能你也是個學霸了。1、七巧板七巧板應該都聽過吧,應該都玩過吧。比如,孫弈東、胡宇軒……數獨是一種很「簡單」的邏輯遊戲,它源自18世紀的瑞士。每個數獨遊戲都包含1-9這幾個數,玩家只需要讓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個3*3的小正方形裡都有這9個數就可以了。不過,難就難在不能重複!
  • 與孩子共做神奇遊戲,學會設計思維,激發無限創造潛能
    最近在頭條上關注了一些大咖,發現他們不僅會工作,關鍵還會玩,還會變著花樣玩陪孩子玩,並製造各種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新奇的遊戲。因為他們知道遊戲除了能給孩子帶來樂趣、生機和活力,最重要的是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而設計遊戲更是能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激發人的無限潛能。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還會擔心他們沉迷於電子產品不能自拔嗎?
  • 玩一玩邏輯思維遊戲,激活孩子的5種思維方法,增智力
    更重要的是,每個遊戲接近現實、簡單易懂、步驟清晰,訓練目的明確,特別適合沒有教學經驗的家長和小孩子一起玩。《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主要是通過引導孩子玩遊戲,培養孩子理清思路的5種思考方法,即過濾式思維、創造式思維、逆向式思維、試探式思維、漸進式思維。這樣說起來太枯燥了,還是玩起來更有趣,更有用。
  • 教育路上,多和孩子做遊戲,有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
    前言:其實在孩子一歲之後,就已經具備了簡單的思維能力,所以這時家長的教育重心,也會轉移到培養孩子思維方面。因為在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喜歡摸索和好奇的年齡,因此很容易培養出更多的生活小技能。
  • 【兒童日語】日本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專題—小金魚逃走了
    從本期開始,會給大家帶來五味太郎繪本學習專題,每期學習一本經典日語繪本。為什麼選擇五味太郎的繪本①熟悉度高:作為中國繪本最暢銷的日本作家之一,相信我們的小朋友對五味太郎的作品,無論是畫風還是故事情節都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