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中醫方劑講解:HT-35 紫金丹(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

2021-02-07 宏五學堂

HT-35 紫金丹(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

(2006.11.29B  錄校:吳勇)

 

這堂課開始講到漢唐35號紫金丹。它是治療胸腔悶傷上升瘀血的方劑。是採用活血化瘀的辦法。我們看原文:

中醫將人體分為上下二部,下部身體是由小腸在主管,上部身體是由心臟在主導。

好,我經常強調心與小腸互為表裡,二者熱量基本等同。

心臟為人體十二官之主,人活著有這一口陽氣在就有心的熱量在,所以說其心火叫君火,人一日不可無此君火,一旦此君火不明,則百病全生,所以說,要養護好自己的心。這個膈膜分為上下兩部,其上者為清,裡面有心與肺,其有君火在主管。其在膈下者有脾肝腎,它的這個熱量來源,這一個環境就是小腸的熱量。小腸的火氣,是由心火傳導而來的,這是關鍵,同時小腸的火氣在下面形成的環境,在人體有陽化氣的功能,然後身體所吸收的營養再動用心臟,心臟再產生熱出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說其心熱之不足,君火之不明,溫其小腸之熱也可治療。而其小腸火力不足,去強其心火亦可治療,也就是說人的身體是一個循環,你要找這辦法出來,看病機是在什么地方,針對這個病機,直接去治療他,接著再看:

心臟司動脈的循環,其血行經方向是由左向右,逆時針方向。小腸主司靜脈的回流,是由右向左,呈順時針方向走,由於上體、下體、正好相反,故藥物的選用也完全不同。漢唐-35是針對上體而設計的。

倪海廈先生寫這一段稍微的在裡面用了一點小方法,這個小方法是不言而喻的。人體的全部由陰陽去分,其氣機的運行,左旋者為陽,右旋者為陰。同時,大家要注意另外一點,其左旋者是陽在左旋,其右旋者是陰在右旋,二者齊全,實際上看似方向相反,但是機理是一樣的,也就是這裡面說的道理,循環了都有其理。

舉凡胸腔內瘀血(由手術或車禍外傷引起),頭部出血,頸部拉傷、肩背痛、網球肘等,均可服用。

這是強其心火的,然後配帶活血化瘀。

其原理很簡單,中醫講究[瘀不去,新不生]的原則,

所謂叫做不破不立,找對了路,才能不破不立,找不對路,破過之後就立不起來。

其上體為陽,也就是水道系統在管,氣(水)行則血行,是故行氣之藥為主藥,並配合活血化瘀之藥如︰丹皮、桃仁等,用協助人體分解掉沉積的血塊,並導引到大便出,故服用此丸後,大便會呈現黑色。

人身體有多少個的運行系統,本門全歸為一個字,就是:精。這就是屬其體。其用者便為陰陽,陰陽所變現的部位不同,也就是相應的名相就產生了變化,如氣、血、津、液、水、痰、飲、水、火等等這些全是陰陽,都是由精氣的變現而出來的,也就是其精為本,陰陽為用。這個血之運行或者氣水之運行,一切稱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不可分。人身體血這個東西是由肝升後向南變化為赤,血這東西暫還沒有化氣,然後經過脾的陽化之後變為氣,又是身體運行的動力,而其血的運行又變化為氣的根源。所以二者不可相離,不能須臾之離也。氣它是來統血的。凡是要活血化瘀,一定要注意,單獨的使用活血化瘀藥必定它要傷人的氣,因為人身體不論是生血還是活血還是化瘀這些動力的源泉全是氣。我們現在看看目前的社會治療血栓的疾病,單獨開一點什么丹參注射液,或者用其它的活血化瘀藥,在人身體剛得病時,精氣沒過分衰時,用這些活血化瘀藥感覺有效,有效果了,繼續再使用病加重了,為什么?因為血的運行全部靠氣的推動,用這個活血化瘀而不去補氣,它就會使身體的氣減少,這氣是身體血的運行的動力,人身就生出更多的血栓出來。如此一來,這一些活血化瘀之藥沒有氣的推動也化不了這瘀塊。作一個比方來說,拿河流道路作比方,假如小河流河底有沉積了,只是單獨把瘀積攪起來,而水不流動,最後這沉渣還會繼續沉下去,又變成更多的血栓出來,它就會形成這樣的情況。如果這水是流動的水,如果把沉渣打攪起來的時候,這流動的水就能把沉渣帶走,帶走到什么地方?排出體外了,所以這個瘀血能化。若是不用流淌的水,就是說,人體的氣不足,照樣來說血栓還在那地方會加重病情。我們在擦東西的時候就可看到,桌子上的墨汁,黑塊就那么一點,用抹布擦,越擦黑塊越大,邊擦的時候邊用水衝就乾乾淨淨的,你如果只擦不用水衝,你看一看它這個黑點就會變大,這都是屬於同樣的道理。所以說無論是身體出現血栓還是中風症,單獨去活血化瘀這是極其錯誤的,但是這一條適合了老百姓的心裡,為什么?檢查說有血栓所以活血化瘀,沒錯,但是關於具體如何活血化瘀?不知道。這個活血化瘀藥,丹皮桃仁它是一組藥對。桂枝茯苓丸裡面要用到它。在桂本傷寒裡面,它治肝結之症就是肝硬化,肝脂肪過多,肝中血瘀,桂本傷寒論裡藥用得差不多,它要協助人分解掉沉積的血塊,三焦的道路,引入到大便裡面去。

在服用時必須在飯後,

為什么必須在飯後?前幾節課我給大家說了服藥辦法,其病在上者,必須在飯後服用。

中藥並不傷胃,此丸要求飯後服用,只是希望令藥在上體行走,由於有食物的支撐,故會令藥力百分之百的發揮,由於是從跟本治療起,故服用到痛完全去除後再停藥,必然不再發作,除非再次受到傷害,才須要再服用。

本方延用古方之活血化瘀藥物,補瀉兼顧,任何人均可服用。

主要成份︰來自唐容川之血府逐瘀湯加減

血府逐瘀湯是從傷寒裡變化出來的,它由《傷寒論》裡面的四逆散方劑,就是柴胡白芍枳實甘草湯,加上四物湯,還有桃紅四物就是加桃仁紅花,然後再配上牛膝桔梗,形成這一個方子,稱為血府逐瘀。按唐容川自己的介紹,這是治胸腔內的瘀積,因為唐容川寫的《醫林改錯》,主要貢獻就是五個逐瘀的方子,血府逐瘀、膈下逐瘀、少腹逐瘀、心痛逐瘀、通竅活瘀,但是他的《醫林改錯》是越改越錯。不過唐容川自己的創新的心理還是比較值得讚揚的,但是有一條,他雖然有其創新精神他忘了本,本在《內經》。這實際上還是體用之學,只知其用而忘了本。他經常去一些亂葬崗,有些人死了之後沒錢埋,還有些小孩子不埋,全部扔在亂葬崗,他經常去解剖屍體,發現人的膈膜之上有黑血存在,實際上這是人死後自然形成的,他就把這黑血稱為是人的血府,就是在人的心膈之上。實際上用他的方子,在傷寒裡面是變化加減出來過的。這個血府活瘀,實際上的運用,不在於膈上,是治療其肝的升發與活血的功能,同時他定的方名也歪打正著,他認為人的血府就是在於心臟下膈之上有黑血塊,那地方就是人的血府。人的肝臟實際上是血府,肝是藏血的地方,肝才是真正的血府,而這方劑恰恰是治肝的,他是以四逆散加減來的,無論是其方劑上還是方名上都是歪打正著。但是血府逐瘀這方劑,不能單獨使用,特別是長期的使用,一定要注意,裡面的補氣的力量不足,這湯是很好用的,以前我把他治肝炎,治療效果很好,一般都能解決問題,但是關鍵問題是方子要加減,如果不加減,剛開始有效,然後越用越嚴重,就要特別注意,不能拿這個成方去用。

相關焦點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35——紫金丹(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
    HT-35 紫金丹(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2006.11.29B
  • (連載)倪海廈漢唐中藥方劑-漢唐35號 紫金丹 (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
    上一篇:(連載)倪海廈漢唐中藥方劑-漢唐34號 補天丸 (掉頭髮 , 耳鳴)漢唐35號 紫金丹 (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中醫將人體分為上下二部,下部身體是由小腸在主管,上部身體是由心臟在主導漢唐-35是針對上體而設計的。
  • 漢唐中醫方劑講解:HT-22 奔豚湯
    今天主要是講藥,方劑講得比較多一點。這就是仲聖的用藥規律,裡面有很深的道理在這個後面。它不是說隨隨便便的藥物可以用上的,都有道理在裡面的。通過我這樣的一講,大家對於這個白朮與這個茯苓,它們兩個的關係看得更清楚了。也就是什么時候該用白朮,什么時間該用茯苓,什么時間兩種同時用,就可以比較 清楚了。
  • (連載)倪海廈漢唐中藥方劑-​漢唐‐85號 外用青春痘粉劑
    上一篇:(連載)倪海廈漢唐中藥方劑-HT-84 肝結石  沒有膽切除手術之前無此病(故可說是中醫新名稱-肝結石)漢唐85號HT‐85 外用青春痘粉劑本品是採用中藥中極滋潤皮膚的藥物,配製而成研發人∶美國佛州漢唐中醫學院,院長倪海廈醫師。著作權人∶同上。
  • 漢唐中醫方劑講解:HT-43 麻子仁丸
    中醫就是依據此症狀可以知道是小腸的問題,麻子仁丸可以排除脾臟溼氣,滋潤小腸中已經乾涸的津液,從而使大便恢復正常。
  • 漢唐中醫方劑講解:HT-87 中醫之九種心痛之一(可與西醫學之心臟肥大症做比較)
    HT-87  中醫之九種心痛之一(可與西醫學之心臟肥大症做比較)(2006.12.08B  錄校:周勝陵) 好,我們看心臟肥大的問題。心臟在中醫的理論中是屬於 "火"(也就是心陽) 也就是說因為心臟不斷的跳動 , 產生極高的熱量 , 本不應該有水在其中 , 依照黃帝內經的理論 "心為君主之官" 本身不受病 ,心受病都是心包帶其受病,主明身體就正常,主不明身體十二官就危,也就是說心臟根本就不會生病 , 是終生使用的器官 , 如果有病必然是外因造成的人從出生之後心臟就開始跳動
  • 中醫治療瘀血發熱的臨床驗案
    例二為瘀血阻滯於經絡而發熱,非關感冒外邪,故中西解表,消炎諸藥,不惟無益,反致引動瘀血,使病加甚。最終之診斷,側重脈象。日人丹波元簡於《脈學輯要》中曰:「今驗有癥瘕痃氣,壅遏隧道,而見遲脈者,是雜病亦不可以遲概為寒也。」瘀血發熱雖非癥瘕痃氣,而其機理,猶如前述癰疽,與瘀熱一證恰有互通之處。
  • (連載)倪海廈漢唐中藥方劑-HT4號-食物過敏症/魚蝦過敏 (皮膚紅癢)
    以下為紫極老師講解這節課講漢唐四號,食物過敏症。 今天的時候就是說把這兩個方劑講完它,基本上是每天講兩個,也很不錯,一節課講一個方劑,輕輕鬆鬆的,我再給大家引申。這漢唐方劑,我強調的,比較適用於現代社會各種疑難雜病,我教裡面的理,病的根源它的本源,象這樣的病症,你要認的清楚,認的清楚之後才有治療的可能,認不清楚才屬於亂治,還有的看別人的醫案,這方子對別人的病症效果比較好,直接拿來套用,一套用,效果不行,因為本源不清。
  • 倪海廈老師推薦——優質的中醫書籍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10年03月16日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人【推薦閱讀】請點擊 ↓學針灸、艾灸,一定要聽倪海廈老師講的針灸課倪海廈講解金匱要略全集——共77集轉發珍藏!倪海廈老師講解黃帝內經全集——共75集大愛!分享大型中醫紀錄片《黃帝內經》1-60全集,歡迎收藏!轉發珍藏!倪海廈講解神農本草經全集免費收藏!《溫病學》完整72全集視頻免費珍藏!感謝大醫倪海廈講解傷寒論共58集(高清全集)免費珍藏!
  • 瘀血是如何產生的?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衃音為pei,從字形上看,就是不是血的血,用指瘀血十分恰當。瘀血就是不是血的血,有血的名聲,卻沒有血的作用,是不能被人體利用的血,是對人體有害的血。瘀血的產生瘀血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都非常熟悉一個場景,運動時崴了腳,紅腫疼痛,瘀血就這麼悄悄的來了。骨折、手術等,都會導致瘀血的產生,這是血液離開了脈管,無法被利用,「離經之血」停留在體內不能及時消散謂之瘀血。這種瘀血的產生由於外傷。
  • 治療實熱崩漏的方劑
    想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請關注:正杰匯盈傳媒1、治療實熱崩漏的方劑治療實熱崩漏的方劑是清熱固經湯。血熱:素體陽盛血熱或陰虛內熱,或七情內傷,肝鬱化熱,或內蘊溼熱之邪,熱傷 衝任,迫血妄行,發為崩漏。血瘀:七情內傷,氣滯血瘀,或灼熱、寒凝、虛滯致瘀;或經期、產後餘血未淨而 合陰陽,內生瘀血、或崩漏日久,離經之血為瘀。瘀阻衝任、子宮,血不歸經而妄行,遂成崩漏。3、實熱崩漏的症狀陰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捫及腫塊者,多為石瘕。確診妊娠,陰道出血,可見於胎漏或異位妊娠。
  • 《佛州漢唐跟診日誌》作者林大棟見證倪海廈中醫傳承
    近日,倪海廈弟子林大棟撰寫的紀實作品《佛州漢唐跟診日誌—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正式出版。隨著圖書出版拉開帷幕的還有一項中醫界盛舉,以紀念經方大師倪海廈為主題的"見證倪師傳承"活動正式啟動,中醫同道可以通過關注"深圳問止中醫"公眾號,點擊"見證倪師傳承"頁面參與紀念活動,主辦方將每日隨機抽取10名傳承者贈送《佛州漢唐跟診日誌—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書籍,以網絡薪火相傳的形式讓更多中醫同仁見證倪海廈精神、了解倪海廈學術,感受源自倪海廈思想的中醫人工智慧技術,傳承中國中醫瑰寶。
  • (修正版)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57-58)
    內傷與五臟氣亂(8-02:03:05)若是胸腔內臟,如果肺受傷,如受到大力的撞擊,一般可下針肩井、足三裡活血化瘀。那肺本身是髒,藏的是魄,是魄之所在。我們在治癲癇的時候,病人在發癲癇的時候,我們下針,鳩尾、人中、湧泉。在發病時,在他嘴巴放個東西,不要用太硬的東西,如用軟毛巾,厚一點的毛巾,不要 讓他咬到自己舌頭,這是發病的時候下針。
  • 方劑選萃:溫經湯
    經驗參考    溫經湯是中醫婦科的一張調經良方,後世多用於月經病。如《備急千金要方》載「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斷,或月經來過多,或過期不來」。《古方藥囊》記載了溫經湯的運用範圍:婦人腹脹,手足發熱,唇燥或裂者;或因下利數日不止者;或有月經不凋,或閉經,或月經量過多者;或因寒症久不妊娠者;寒症頭痛,月經不調者.皆宜。
  • 辨外感內傷?拓展用經方
    因為本案屬內傷病,所用小青龍湯己非原方,而是劑量上作了加減,加減為可以較長時間服用的方劑。而上述小青龍湯使用注意和禁忌只適用於治療外感病時。那麼,什麼是外感、內傷?外感、內傷對經方的使用有什麼影響?外感、內傷,屬中醫病因學分類範疇。外感,即「感於外」,是指從外感受六淫、疫病之邪而發病;內傷,即「傷於內」,是指由於七情過極、勞逸過度、飲食失調等致病因素從內導致氣機紊亂、臟腑受損而發病。用中醫陰陽思維認識,凡病不出此外、內。
  • 瘀血被清除掉,身體會有什麼改變?
    而有瘀血的人又非常多,我每次講課,走到臺下給大家看舌頭,一看都會嚇一跳,這麼多人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啊! 所以,我一直在給大家介紹活血化瘀的方法。 其實中醫活血化瘀的方法很多,我經常會介紹簡單的比如口服三七粉,配合西洋參粉的方法,這樣,很多朋友跟著堅持服用。那麼,服用到什麼時候才算好呢?
  • 零基礎學中醫訓練營張景明辨證講透中藥講透方劑黃帝內經一病一講
    小編只是一枚想過上健康生活的美男子,所以沒事經常研究學習點中醫知識用來自己對身體保養,有一次我看了一個視頻,就是張景明黃帝內經,講解關於怎麼養生的?張教授講課非常的幽默風趣,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我。沒有中醫基礎知識,在面對臨床實踐才會束手無策,想請教老師也無法正確地描述自己的需求。中醫體系博大精深,單說《中醫基礎學》這門課程,學下來時日就不短,作為「中醫愛好者」不想非常刻板的學習,是否有途徑呢?那麼就來跟著杏林名師張景明教授學習中西吧!
  • 【中藥方劑】脫花煎
    【方劑名】脫花煎,出自明·《景嶽全書》。  【組成】當歸(15克),川芎(9克),牛膝(9克),車前子(6克),肉桂(3克),紅花(3~6克)。  【主治】主治胎漏、胎動不安、墮胎等辨證屬瘀血阻滯型,舌淡,苔白,脈沉細而遲或弦細澀。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不完全流產、流產後延遲出血、難產等病症。  1.不完全流產:脫花煎加減治療藥流後殘留患者80例,以臨床表現為療效評價指標。療程9日。結果:痊癒50例,顯效2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1.2%。
  • 尋找瘀血放血訣竅小白都能學會
    對前面講解的這些內容,只要進行簡單的思考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上面提到的各種症狀,從反面進行推理,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 只要保證血液循環暢通,這些症狀就會自然消失。只要我們正確理解了人類生命延續的道理,就能夠通過觀察血色,溫度,僵硬等狀態,尋找到人體內瘀血的部位。而且還能夠了解到人體內各種臟器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