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了
不知飛向何處
青山正青
青得那般寂寞
竹久夢二(Takehisa Yomeji)本名竹久茂次郎,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著名的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和歌人。有著「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他不僅打通了所謂純藝術與設計、工藝等實用美術的邊界,而且開啟了東洋畫壇的新時代。
夢二的作品風靡於明治末葉,其創作領域包括日本畫、油畫、水彩畫、木版畫以及詩歌。繪畫多表現「旅行」、「聖經」和「女性」三大主題,技巧源於西方的寫實手法,但畫趣卻具有十足的東洋本土味。所畫的美女體態優雅,溫柔多情,均帶有一種朦朧的美,表現了無盡的鄉愁和漂泊的人生。後來出版的《夢二畫集·春》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國著名畫家豐子愷的漫畫,部分受到他的影響。
夢二之前從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其作品也不帶有任何繪畫流派的斧鑿痕跡,完全屬於一位自學成才的大眾畫家。1934年(昭和9年)9月1日,始「知天命」的他在東京去世,落下了人生的帷幕。然而他的畫風在生前並未得到過公認。
除了繪畫外,夢二亦是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他寫有很多詩歌,代表作有《女十題》、《長崎十二景》和《宵待草》等,並出版有詩集《夢的故鄉》和《青青的小徑》。1918年,他的《宵待草》被譜成了歌曲,並在日本廣泛傳唱。
《宵待草》
等待,等待啊
天黑了
人也不來
夜幕下的宵待草,不安的等待
今晚的月亮
也不出來了
他的兒童詩寫得極有色彩,如《火爐前》裡這樣寫到:外面一片雪白,山也白了,路也白了,草也白了,樹也白了。而家裡卻通紅通紅,火爐和媽媽的臉,紅紅的,蘋果和糕點,也是紅紅的。
原來,年輕時竹久夢二是更想當詩人的。他16歲來到城市,經歷過居無定所的窘迫生活,「我的詩稿無法取代麵包」。當他20歲左右,試著以繪畫代替文字寫的詩竟被雜誌發表了。後來,他的插圖、封面設計、明信片設計等接連獲獎,那些弱不禁風的大眼睛美人畫更是大受追捧。
《浮世繪》
春光如雲母刷
春信畫中女人的腿如白色的毒蘑
櫻花瓣出了懊惱的汗水
寺院的鐘傳來無奈的轟鳴
春信畫中的女人
似看非看地眯細眼睛
走得那麼忘情……
苗條的柳腰弱不禁風
無意搖擺也無意不搖擺……
竹久夢二的詩與畫恰好可以呼應,詩寫得有淺愁有鏡頭感,畫作則蘊涵詩意。他畫裡的美人們,都有纖細柔軟的身姿,還有含而不露的性感。《平戶懷古》那位高挑的紅衣女子,提著收攏的油紙傘,那靜中有動的儀態可不就是「無意搖擺也無意不搖擺」;《加茂川》《野火》《長崎十二景之放河燈》裡的女子或低頭獨倚樹幹,或牽著孩子,即便是側影甚至背影,也都各有一番「忘情」,身後似乎都有一段滋味繁複的故事。
又見黃昏
把悲傷藏進衣袖走近
木梨花撲簌簌落下
頭上淡淡的清芬……
等待啊 一心地等待 那人不再來
盼夜幕 宵待草煞是無奈
今晚的月亮 似乎也不願出來
既然說也無奈
索性夜半歌吟
曖昧的語言總是讓人覺得是一種搪塞。人們總是會在差不多的時候就妥協了。
既然露水已消散不見
愛戀也該一忘杳然
河畔晨曦微露
那孩子憂思纏綿
而草 白天也將繼續夢幻
大地是樹葉的祖母
秋天的時候
她會召喚親人
回到自己的懷抱
可憐的風
害怕孤獨
常常用手捧起落葉
想把他們留住
《等待春天》
停下縫衣的手
想一想吧
—— 五月清晨的森林小徑
青花紛然擁袖
停下縫衣的手
想一想吧
——曾經羞赧地注視過
夜晚搖曳的燈影
停下寫字的手
想一想吧
—— 為不刺激受傷的心
切莫想過頭寫過頭
停下寫字的手
想一想吧
—— 如果寫道「我哭了」 是否真的滿臉淚痕
馬車停在亮燈的街頭
談興正濃的女藝人、異鄉商人
毫不留戀,下車分手
各自消失在人流
穿舊西服的男人最後離開馬車
像被吸入一樣在街燈下急走
不知是去旅館
還是去青樓
有人招攬就去旅館
人力車呼喚就去青樓
滿懷期待,腳步匆匆
用手一按,花兒成了蝴蝶
飛來飛去不離「過家家」
沒有死神,你該十六歲
別抱月亮,別當海盜
悲痛的人獨自悲痛好了
一直走到
悲痛的天涯海角
那裡再沒有製造悲痛的日子
教堂的鐘聲,清越、安謐,特拉伯苦修會的修女,靜靜奉上傍晚的祈願,悼念已逝的春天。柳屋的少女,身上的浴衣那麼鮮豔,急匆匆去買金鈴子——夏日的傍晚。
兩年過後 她嫣然一笑:「別看我這樣,過去也曾念詩來著!」
寫給城市的朋友,從帽子裡出來一張電車票。呃,那天夜裡從上野回來的路上和你撕開的那一半。好,去一次東京!
《小巷的雪》
小巷的雪
下了
化了
化了又下
一顆顆單純的心
翩然落下
夜復一夜
歌女的淚
落在膝頭的那個黃昏
《咖啡桌》
今天 今天同樣來到
河邊咖啡桌前
不能 不能和他相見
酒喝了 知道了
透明玻璃杯口的冷
但不知道我如何是好
川端康成在《臨終的眼》一文中寫道,他曾造訪畫家竹久夢二,「夢二不在家。有個女人端坐於鏡前,姿態跟夢二的畫中人簡直一模一樣,我懷疑起自己的眼睛來。不一會兒,她站起來,一邊抓著正門的拉門,一邊目送著我們。她的動作,一舉手一投足,簡直像是從夢二的畫中跳出來的,使我驚愕不已,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川端又說:「夢二描繪女性形體的畫最完善,這可能是藝術的勝利,也可能是一種失敗。」所謂「藝術的勝利」當指夢二所畫極其傳神,「失敗」則是無意中發現這竟來自於描摹現實而非創造。當然,對於與夢二的實在生活無涉的我們來說,其間的區別並不重要;只要欣賞到美,而且美到夢二那般極致,就只有「藝術的勝利」而無「失敗」。但是川端的話提示我們,夢二的藝術與其實在生活之間具有某種密切關係。
我們看夢二的畫作,特別是他最擅長而且最具魅力的女人畫,也能感覺到這一點。在夢二的大多數畫作裡,女人仍然活在自己的人生情境和經歷之中,甚至可以說她們就是現實生活本身,。在日本美術史上,夢二也曾影響過一批畫家,如高畠華宵、蕗谷虹兒、巖田專太郎和中原淳一等,他們所畫的「美少女」或健康,或浪漫,或妖豔,或嫵媚,美則美矣,卻存在於人生之外。相比之下,夢二畫得更厚重,更有味道。夢二筆下女人的幽怨,哀愁,悽婉,孤獨無告,顯然不僅屬於美,同樣屬於人生。
夢二有云:「繪畫已經不再只用眼睛來看,而是利用眼睛、耳朵、鼻子、嘴、皮膚以及第六感,也就是人的全身來感知。簡而言之,繪畫需要用心來看。」夢二又說:「在繪畫上,除去情緒,我們沒有可相信的了。……所謂情緒,是指我們內在生活的感覺。我們必須以此作為繪畫的基調。」
(文字圖片提供:百度、止庵博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