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久夢二】青山正青,青得那般寂寞

2021-02-19 煙若的小園兒

鳥飛了 
不知飛向何處 
青山正青 

青得那般寂寞 

竹久夢二(Takehisa Yomeji)本名竹久茂次郎,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著名的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和歌人。有著「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他不僅打通了所謂純藝術與設計、工藝等實用美術的邊界,而且開啟了東洋畫壇的新時代。

夢二的作品風靡於明治末葉,其創作領域包括日本畫、油畫、水彩畫、木版畫以及詩歌。繪畫多表現「旅行」、「聖經」和「女性」三大主題,技巧源於西方的寫實手法,但畫趣卻具有十足的東洋本土味。所畫的美女體態優雅,溫柔多情,均帶有一種朦朧的美,表現了無盡的鄉愁和漂泊的人生。後來出版的《夢二畫集·春》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國著名畫家豐子愷的漫畫,部分受到他的影響。 

夢二之前從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其作品也不帶有任何繪畫流派的斧鑿痕跡,完全屬於一位自學成才的大眾畫家。1934年(昭和9年)9月1日,始「知天命」的他在東京去世,落下了人生的帷幕。然而他的畫風在生前並未得到過公認。

除了繪畫外,夢二亦是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他寫有很多詩歌,代表作有《女十題》、《長崎十二景》和《宵待草》等,並出版有詩集《夢的故鄉》和《青青的小徑》。1918年,他的《宵待草》被譜成了歌曲,並在日本廣泛傳唱。

《宵待草》

等待,等待啊

天黑了

人也不來

夜幕下的宵待草,不安的等待

今晚的月亮

也不出來了

他的兒童詩寫得極有色彩,如《火爐前》裡這樣寫到:外面一片雪白,山也白了,路也白了,草也白了,樹也白了。而家裡卻通紅通紅,火爐和媽媽的臉,紅紅的,蘋果和糕點,也是紅紅的。 

原來,年輕時竹久夢二是更想當詩人的。他16歲來到城市,經歷過居無定所的窘迫生活,「我的詩稿無法取代麵包」。當他20歲左右,試著以繪畫代替文字寫的詩竟被雜誌發表了。後來,他的插圖、封面設計、明信片設計等接連獲獎,那些弱不禁風的大眼睛美人畫更是大受追捧。

《浮世繪》

春光如雲母刷

春信畫中女人的腿如白色的毒蘑

櫻花瓣出了懊惱的汗水

寺院的鐘傳來無奈的轟鳴

春信畫中的女人

似看非看地眯細眼睛

走得那麼忘情……

苗條的柳腰弱不禁風

無意搖擺也無意不搖擺……


竹久夢二的詩與畫恰好可以呼應,詩寫得有淺愁有鏡頭感,畫作則蘊涵詩意。他畫裡的美人們,都有纖細柔軟的身姿,還有含而不露的性感。《平戶懷古》那位高挑的紅衣女子,提著收攏的油紙傘,那靜中有動的儀態可不就是「無意搖擺也無意不搖擺」;《加茂川》《野火》《長崎十二景之放河燈》裡的女子或低頭獨倚樹幹,或牽著孩子,即便是側影甚至背影,也都各有一番「忘情」,身後似乎都有一段滋味繁複的故事。


又見黃昏

把悲傷藏進衣袖走近

木梨花撲簌簌落下

頭上淡淡的清芬……

等待啊  一心地等待  那人不再來

盼夜幕  宵待草煞是無奈

今晚的月亮  似乎也不願出來

既然說也無奈 

索性夜半歌吟

曖昧的語言總是讓人覺得是一種搪塞。人們總是會在差不多的時候就妥協了。

既然露水已消散不見

愛戀也該一忘杳然

河畔晨曦微露

那孩子憂思纏綿

而草 白天也將繼續夢幻

大地是樹葉的祖母

秋天的時候

她會召喚親人

回到自己的懷抱

可憐的風

害怕孤獨

常常用手捧起落葉

想把他們留住

《等待春天》

停下縫衣的手

 想一想吧

—— 五月清晨的森林小徑

 青花紛然擁袖

 停下縫衣的手

 想一想吧

——曾經羞赧地注視過

 夜晚搖曳的燈影

 停下寫字的手

 想一想吧

—— 為不刺激受傷的心

 切莫想過頭寫過頭

 停下寫字的手

 想一想吧

—— 如果寫道「我哭了」 是否真的滿臉淚痕

馬車停在亮燈的街頭 
談興正濃的女藝人、異鄉商人 
毫不留戀,下車分手 
各自消失在人流 
穿舊西服的男人最後離開馬車 
像被吸入一樣在街燈下急走 
不知是去旅館 
還是去青樓 
有人招攬就去旅館 
人力車呼喚就去青樓 
滿懷期待,腳步匆匆

用手一按,花兒成了蝴蝶 
飛來飛去不離「過家家」 
沒有死神,你該十六歲 

別抱月亮,別當海盜

悲痛的人獨自悲痛好了 
一直走到 
悲痛的天涯海角 

那裡再沒有製造悲痛的日子

教堂的鐘聲,清越、安謐,特拉伯苦修會的修女,靜靜奉上傍晚的祈願,悼念已逝的春天。柳屋的少女,身上的浴衣那麼鮮豔,急匆匆去買金鈴子——夏日的傍晚。

兩年過後 她嫣然一笑:「別看我這樣,過去也曾念詩來著!」

寫給城市的朋友,從帽子裡出來一張電車票。呃,那天夜裡從上野回來的路上和你撕開的那一半。好,去一次東京!

《小巷的雪》

小巷的雪

下了

化了

化了又下

一顆顆單純的心

翩然落下

夜復一夜

歌女的淚

落在膝頭的那個黃昏

《咖啡桌》

今天   今天同樣來到

河邊咖啡桌前

不能   不能和他相見

酒喝了 知道了

透明玻璃杯口的冷

但不知道我如何是好

川端康成在《臨終的眼》一文中寫道,他曾造訪畫家竹久夢二,「夢二不在家。有個女人端坐於鏡前,姿態跟夢二的畫中人簡直一模一樣,我懷疑起自己的眼睛來。不一會兒,她站起來,一邊抓著正門的拉門,一邊目送著我們。她的動作,一舉手一投足,簡直像是從夢二的畫中跳出來的,使我驚愕不已,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川端又說:「夢二描繪女性形體的畫最完善,這可能是藝術的勝利,也可能是一種失敗。」所謂「藝術的勝利」當指夢二所畫極其傳神,「失敗」則是無意中發現這竟來自於描摹現實而非創造。當然,對於與夢二的實在生活無涉的我們來說,其間的區別並不重要;只要欣賞到美,而且美到夢二那般極致,就只有「藝術的勝利」而無「失敗」。但是川端的話提示我們,夢二的藝術與其實在生活之間具有某種密切關係。

我們看夢二的畫作,特別是他最擅長而且最具魅力的女人畫,也能感覺到這一點。在夢二的大多數畫作裡,女人仍然活在自己的人生情境和經歷之中,甚至可以說她們就是現實生活本身,。在日本美術史上,夢二也曾影響過一批畫家,如高畠華宵、蕗谷虹兒、巖田專太郎和中原淳一等,他們所畫的「美少女」或健康,或浪漫,或妖豔,或嫵媚,美則美矣,卻存在於人生之外。相比之下,夢二畫得更厚重,更有味道。夢二筆下女人的幽怨,哀愁,悽婉,孤獨無告,顯然不僅屬於美,同樣屬於人生。

夢二有云:「繪畫已經不再只用眼睛來看,而是利用眼睛、耳朵、鼻子、嘴、皮膚以及第六感,也就是人的全身來感知。簡而言之,繪畫需要用心來看。」夢二又說:「在繪畫上,除去情緒,我們沒有可相信的了。……所謂情緒,是指我們內在生活的感覺。我們必須以此作為繪畫的基調。」

(文字圖片提供:百度、止庵博客等)

相關焦點

  • 大正浪漫代名詞:竹久夢二的畫與詩 | 大咖說
    ——豐子愷《繪畫與文學》 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日本著名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和歌人 鳥飛了不知飛向何處青山正青青得那般寂寞 作者簡介>竹久夢二,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著名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
  • 竹久夢二:現代鄉愁的寫照者
    畫面右下方是一個穿和服的少女的背影,她坐在河邊的船木上,眺望著秋水遠山。夢二似乎特別喜歡畫一個女子佇立在河邊或者港口遠眺的場景。後來,他甚至讓他的模特和情人之一葉跪在河邊拍了一張照片(夢二也是日本早期的攝影家),構圖很類似於他的畫作。我特意將《閃爍的水》畫到了一個小小的瓶子上。似乎是,那小小小瓶子上的海天茫茫更能比襯一個人壓抑在內心的洶湧的鄉愁。
  • 竹久夢二&美人繪
    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
  • 早櫻般的清冷美:竹久夢二帶你做一場溫柔到呼吸的視覺SPA | 畫事
    如果你以為她們是21世紀的產物,那可就錯了。追根溯源,日本的大眼萌妹出自1884年出生的竹久夢二筆下。竹久夢二畫的美人婀娜多姿,卻面帶幽怨,身姿輕巧得經不起風吹,她們好像就是亦舒說的「比煙花寂寞」。就是靜悄悄地走掉」,看畫的時候,我竟然生出這樣的疑問,夢二把她們畫得這樣好看,如此真實,一顰一笑像極了身邊的人,卻也畫出了抹不掉的疏離感。真是神了!竹久夢二不像豐子愷畫裡有種「苦,才是人生」的看透之意,他心疼畫裡的人,有人甚至認為他其實是代入自己畫的這些楚楚可憐的女孩子。
  • 豐子愷的偶像、大正浪漫的代名詞——竹久夢二
    本期介紹:竹久夢二說到竹久夢二,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
  • 西方藝術史:日本漂泊的抒情畫家「浪漫的代名詞」竹久夢二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年)本名竹久茂次郎,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的日本著名畫家《夢二畫集·長崎十二景》《夢二畫集·春之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稱為新浮世繪的代表之一。這本書展示了一種獨特的東洋人物風俗畫,畫中很多大眼細腰,滿懷哀愁的女性,即「夢二式美女」。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的自信豪放與灑脫不羈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紹熙五年的夏天,辛棄疾在經歷官場的起起落落之後,再一次被罷官,於是回到曾經居住的上饒,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著瓢泉莊園。「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 4月新番《鑽石王牌》續作開播,有青道二傻相伴,這個夏天不寂寞
    不止是因為頭盔護目鏡和髮型變化,主要是球場上的御幸一也莫名感覺很帥很高大,有時候一身正氣得讓人一瞬間忘了他是個腹黑眼鏡。澤村榮純和降谷曉就有些一言難盡了。他們剛進入青道的時候還是一年級,在名校強隊裡磨練一年,經歷過成功也經歷過失敗,升上二年級,他們也變成新生的前輩,應該是成熟了很多。不過青道二傻果然還是青道二傻!
  • 窗外是青山
    I 青山·和平立交穿過二環線立交下的羅家港便進入了青山的魔法結界青山地如其名I 不再鳴笛的綠皮火車如果你想在朋友圈C位出道那就來戴家湖公園吧綠意青蔥與工業藝術交相輝映突突突地小火車滿載著孩童遊園一圈,仿佛環球旅行般快樂無論你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童年的小火車和天鵝船就在那裡最好的時光,從未走遠
  • 千年渡口:相思湮滅,那一首幽怨、悽美而寂寞的歌
    沒有我在身邊,你是否依舊寒黛深鎖,你可寂寞?恍惚間,那道清麗人影似已出現,掙脫了奇異的束縛,在青石前駐足良久,遲疑著,仿佛有淚灑落。良久,她轉首凝眉,脫離人群,蓮花步輕踏著蒼豔的彼岸沙華,款款登筏而至。蓑衣男子憂悒的紫色眼眸陡然間綻出了色彩。
  • 青姐倜儻
    因為她別樣的氣質與著裝,她在人群裡有別致的識別度。那是喧囂現世裡迤邐飄過的一副水墨畫,你必須佇足,注視,才知道這幅畫的內在氣韻。這幅畫名叫:盧青。 *交往漸深,這副畫便立體了起來。從青姐的雁湖木屋到她的服飾再到她的生活,處處滲透著一種詩情畫意的底色。喜好青花瓷,剪藍印花布為旗袍。懷念舊日紅,裁鳳凰牡丹棉布為裙。 讀書,畫竹,作文,養花,喝酒,吹牛,樣樣喜而通。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唐代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但我的看法,詩人或許有另一種的心境。同樣是看山,並與山孤獨寂寞地相對。同樣的境物有著不同的心情,這也許就是詩詞的魅力!例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卻便是如此。原兩句出自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詞。令我想到與唐代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有「情與貌,略相似」之感。更令我深有感觸的是該詞的下闕:「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李青魚詩選:青山遙望溼誰眼,黃葉飄飛憶那人
    幾度難能成好句,自然未敢賦青山。身如駑馬生涯苦,路到窮途涕淚潸。還記當年誠教誨,至今回憶不能刪。七律/有感漠漠清寒霜滿城,是誰獨立在三更。寂寞空庭翻錦字,思量南國聽蛩聲。可憐輾轉留形跡,亂我心扉總是卿。七律/寄人回眸往事黯銷魂,如此真情何必論。檢點相思應勝昔,催生寂寞不能陳。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罷職後的傾情於自然
    這句詞就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初聞這句詞就讓我驚嘆,特別有一種意境美。這句詞的意思是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直白的翻譯過來就沒有了詞的美感,但依舊能體會到詞人心中的閒適,再略帶一點苦悶,也有種自嘲的意味在裡面。這句詞出自辛棄疾的《賀新郎》。
  • 古龍筆下的寂寞之人
    劍,依然如雪般閃亮,映出一張蒼白落寞的臉。那血,是葉孤城的?還是別人的?不記得有多少次這樣吹下劍上的血珠,甚至那號稱「天外飛仙」「天下第一劍」的白雲城主葉孤城,也只在劍下這一粒血珠。吹雪,明明吹的是血,鮮紅的血。白的是雪,是劍,是如雪的白衣,是如雪的寂寞。
  • 青鳥來傳雲外信—中國青專題
    (蒼頭燕雀)▼(枯黃之葉)▼年輕人的眼白是淺藍色的,人老了,眼白變渾濁而偏黃,所以有個詞叫人老珠黃。眼睛黃,像枯萎的黃葉;髮鬢斑白,像秋草蒙霜。植物怕黃也怕霜,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而身在蠻夷肆虐、陰陽顛倒的今天,還能不顧外在名利,不求世俗理解,堅持在傳統文化裡尋根的才是人中松竹,才可以稱為忠貞之士。青是大道之名忠是忠於天道。道是道的字,這句話可能我這麼一說,大家覺得莫名其妙。沒錯,道是道的字。道還有不為人所知的名。古人有名有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李白名白字太白,杜甫名甫字子美。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談稼軒的人生曲線
    出自《賀新郎·吾已甚衰矣》的一句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我看見青山是多麼的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的吧。這裡的辛棄疾是多麼的寂寞,遇山見山話山。辛棄疾至於說辛棄疾晚年是否真的平平淡淡,真真正正放下呢?我認為是沒有的。
  • 《步步驚心》:若蘭若是主角,若蘭和青山也是悽美的刻骨銘心
    小編覺得若是若蘭為主角,其實她與青山的愛情也是足夠悽美與刻骨銘心的。可是之前的她卻也是明媚陽光的人,與青山騎馬馳騁,有著銀鈴般笑聲。也正因為此吸引了八爺,若蘭為了家族嫁給了八爺,她與青山從此也天各一方。八爺喜歡若蘭,但對於若蘭而言,貝勒府是牢籠束縛,與愛人分離後的她鬱鬱寡歡,也許若蘭認了命就這樣一輩子吧,之後懷了八爺的孩子。可是八爺覺得不對勁,就去若蘭的家鄉打聽了緣故,青山也因此而故。
  • 茶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
    荼蘼花,一種白色柔軟的小花,綠葉青條,品字形的三片花瓣素麵朝天,配上線條簡潔的淡黃色花蕊,優美純潔,香味悠遠。
  • 蒸餅猶能十字裂 餛飩那得五般來
    一剎那,湯白,蛋黃,蔥青,蝦紅,紫菜的韌,骨湯的鮮,豬油的香以及餛飩的小巧,生活的精緻與講究在這一碗餛飩中盡顯。而站在旁邊等吃的我,早已垂涎欲滴。一碗在手,看著那餛飩朵朵如花似玉,精緻得如夢幻一般。迫不及待地用調羹撈了一朵,邊吹邊放入嘴裡,鮮美香嫩,柔潤滑口,捨不得咬下。不一會兒就夾卵吞起來,一碗餛飩一咕嚕進肚子,又把碗底掀了個朝天,連湯也消滅得乾乾淨淨,一滴不留,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