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紅黃藍三原色,用水粉很難調出標準的其他的顏色...
紅+黃=橙色
紅+藍=紫色
藍+黃=綠色
紅+黃+藍=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藤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桔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 黃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 紅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 紅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 紅 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 石 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 藍 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 綠 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 藍 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 灰 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 綠 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 綠 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 綠 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 紫 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大紅+檸檬黃+湖藍——熟褐(其實幾乎可以是黑色)
大紅+檸檬黃——桔黃
檸檬黃+湖藍——草綠,加多了湖藍就是粉綠
大紅+湖藍——紫羅蘭,加多了大紅就是玫瑰紅
大紅+桔黃——中黃
大紅+草綠——熟褐
大紅+紫羅蘭——玫瑰紅
檸檬黃+紫羅蘭——熟褐
檸檬黃+草綠——淺綠
湖藍+紫羅蘭——青蓮
要注意調色的比例.很難的。.我畫畫的時候最少要10來種顏色....
顏色的品種變化無盡、絢麗多彩,但各種顏色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繫,每一種
顏色都可用3個參數來確定,即色調、明度和飽和度。色調是彩色彼此相互區別的特
徵,決定於光源的色譜組成和物體表面所發射的各波長對人眼產生的感覺,可區別
紅、黃、綠、藍、紫等特徵。明度,也稱為亮度,是表示物體表面明暗程度變化的特
徵值;通過比較各種顏色的明度,顏色就有了明這和深暗之分。飽和度,也稱為彩
度,是表示物體表面顏色濃淡的特徵值,使色彩有了鮮豔與陰晦之別。色調、明度和
飽和度構成了一個立體,用這三者建立標度,我們就能用數字來測量顏色。
自然界的顏色千變萬化,但最基本的是紅、黃、、藍三種,稱為原色。以這三種
原色按不同比例調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種顏色,稱為複色,從圖4-1中可知顏色的拼色
關係。例如紅+黃=橙;藍+黃=綠;橙色和綠色稱為複色。圖4-2顯示了色彩拼色的顏
色圈,三原色拼成的複色,其在顏色圈中與其對應的另一個色為補色。例如,黃與藍
拼成綠色,對應的紅色是綠色的補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將原色或複色衝淡,就可得到「飽和度」不同的顏色;加入
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種色彩。補色加入複色中會使顏色變暗、
甚至變為灰色或黑色。調色、成色與補色的關係,見表4-10。
表4-10 調色、成色與其補色關係
調色 成色 補色
紅與黃
藍與黃
黃與紅
紫與綠
綠與橙
橙與紫 紫
綠
橙
橄欖
檸檬
赤褐 黃
紅
藍
橙
紫、紅
綠
1 檸檬黃-檸檬黃-淡黃-中黃-土黃-桔黃-桔紅-赭石-熟褐
白-肉色-朱紅 玫瑰紅-大紅--深紅-紫羅蘭-青蓮
白-粉綠-淡綠-淺綠-草綠-翠綠-橄欖綠-墨綠
灰-天藍-鈷藍-群青-藍蓮-湖藍-普藍-黑
按調色盒相近的顏色排列(可以減輕顏色相混時對色純度的影響)
2 白、檸檬黃(冷調黃)
淡黃(暖調黃)、中黃(暖調黃)、土黃(暗調黃)
桔黃(或桔紅)、朱紅(暖調紅)、曙紅(冷調紅)
深紅(用來壓暗紅系的重色)、褚石(很常用的哦)、熟褐(髒髒的重色,不敢多用,但很好用)
玫瑰紅(美麗透明的顏色,爆炸力強,幹後反色,少用效果極好)、紫羅蘭(美麗的冷調色)、群青(偏暖的藍)
鈷藍(挺正的藍)、湖藍(冷豔的藍)、普藍(除黑之外最重的色,用來加重畫面的重色)
淡綠(偏暖的綠)、中綠(用得較多的綠,比較正)、深綠(或橄欖綠,用來壓暗綠色系)
粉綠(偏冷,畫蘋果的時候挺好用的)、草綠(不用說了,畫草的時候得勁)、黑(很少用到,但需要備著點)
3 藍色+黃色=白色(其實是帶有點肉色的顏色,因為調色調的很淡,所以說是白色)
其實純白色是調不出來的
藍色+黃色=綠 看是什麼黃
如果是檸檬黃那就是草綠
土黃是深綠
淡黃或中黃是淺綠
看自己加藍多還是黃多
美術有3原色:紅 藍 紫
紅+黃=橙
紅+藍=紫
藍+黃=綠
朱紅+譜藍=黑色
不想要黑色太黑,可以多加點藍或紅。當然在畫大面積的空間時比如大快布,背景等可以添加其他顏色,使黑色變的亮些,透出其色彩豐富
紅色+綠色=黃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品紅
4 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顏色。而原色則可以混合出許許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頓色相環中紅、黃、藍為三原色,他把這三種原色的標準定為:
紅:不帶藍也不帶黃味的紅色。
黃:不帶綠也不帶紅味的黃色。
藍:不帶綠也不帶紅味的藍色。
間色 由任意兩個原色混合後的色被稱為間色。那麼,三原色就可以調出三個間色來。它們的配合如下: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綠、紫既是我們所說的間色。
複色 由一種間色和另一種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稱為複色。複色的配合如下:
黃+橙=黃橙
紅+橙=紅橙
紅+紫=紅紫
藍+紫=藍紫
藍+綠=藍綠
黃+綠=黃綠
所得得六種複色為:黃橙、紅橙、紅紫、藍紫、藍綠、黃綠
玫紅色 + 黃色 = 大紅 ( 朱紅、桔黃、藤黃 )
朱紅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藍色 + 黃色 = 草綠、 嫩綠
天藍色 + 黑色 + 紫 = 淺藍紫
草綠色 + 少量黑色 = 墨綠
天藍色 + 黑色 = 淺灰藍
天藍色 + 草綠色 = 藍綠
白色 + 紅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紅
天藍色 + 黑色(少量) = 墨藍
白色 + 黃色 + 黑色 = 熟褐
玫紅色 + 黑色(少量) = 暗紅
紅色 + 黃 + 白 = 人物的皮膚顏色
玫紅色 + 白色 = 粉玫紅
藍色 + 白色 = 粉藍
黃色 + 白色 = 米黃
玫紅色 + 黃色 = 大紅 ( 朱紅、桔黃、藤黃 )
朱紅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藍色 + 黃色 = 草綠、嫩綠
天藍色 + 黑色 + 紫 = 淺藍紫
草綠色 + 少量黑色 = 墨綠
天藍色 + 黑色 = 淺灰藍
天藍色 + 草綠色 = 藍綠
白色 + 紅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紅
天藍色 + 黑色(少量) = 墨藍
白色 + 黃色 + 黑色 = 熟褐
玫紅色 + 黑色(少量) = 暗紅
紅色 + 黃 + 白 = 人物的皮膚顏色
玫紅色 + 白色 = 粉玫紅
藍色 + 白色 = 粉藍
黃色 + 白色 = 米黃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藤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桔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 黃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 紅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 紅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 紅 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 石 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 藍 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 綠 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 藍 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 灰 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 綠 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 綠 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 綠 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 紫 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據所看見的光的波長來識別顏色的。 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可以由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顏色就是紅(Red)、綠(Green)、 藍(Blue)三原色光。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 就呈現白色(白光);若三種光的強度均為零, 就是黑色(黑暗)。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於電視機、監視器等主動發光的產品中。
色料三原色
色料(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在列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 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後所剩餘的部分, 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 減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被動發光的場合。 在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顏料分別是青(Cyan)、品紅(Magenta)和黃(Yellow)。
美術三原色
美術色彩三原色:紅,黃,藍
紅、黃、藍 為人們加入了感覺實際,是實際上的三原色。
美術教科書講的是繪畫顏料的使用,色彩調色是紅、黃、藍為三原色。
美術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橙綠紫
美術色彩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紅黃藍
美術色彩三原色組成的六色體系 紅黃藍 橙綠紫 給人以實際色彩感受,符合客觀實際,
黃、品紅、青是科學上精確的三原色。
一般電視光色等光色是紅、綠、藍,在美術實踐中和生產操作中的情況說的是科學上精確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調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產、彩色印表機設計以及實際應用,都是黃、品紅、青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黃、品紅、青三種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機的印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層乳劑層分別為:底層為黃色、中層為品紅,上層為青色。各品牌彩色噴墨印表機也都是以黃、品紅、青加黑墨盒列印彩色圖片的。
三原色配色表
色光三原色
三原色圖冊
(紅)+(綠)=(黃)
(藍)+(綠)=(青)
(紅)+(藍)=(品紅)
(綠)+(藍)+(紅)=(白)
顏料三原色
(紅)+(黃)=(橙)
(藍)+(紅)=(紫)
(藍)+(黃)=(綠)
調色調色原則
顏色如同炒菜要掌握火候.顏色調配得不夠,會顯得「生」,「火氣」。
顏料的品種要儘量用得少,包括黑白在內,一般不超過四種色就能調配出所需要的顏色,第五種以上的顏色加進去,只能起到增加黑和灰的作用,顏色中的對比色成一起,就是黑灰色。有人認為加不同顏料可以使顏色豐富,其實只能降低純度,經驗豐富的畫家常常利用簡單的幾種顏色,取得優美雅致的效果。用淺黃加入少量的黑調配出一種沉著的綠色。當顏色調配合適的時候,會有一種滋潤的感覺,塗在畫布上色素滲入畫面,退到空間裡的感覺,相反顏色顯得乾枯、漂浮就不好。
根據顏料中所含的成分,顏色可以分為純色、清色、濁色。純色中不含白,清色中只含黑,或者只含白,濁色(「灰」顏色)中含有黑色也含有白色,也就是含有灰色。
我們作畫時口頭上講的「灰顏色」,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消色的灰色;另一個指的是濁色。是只由黑加白調出的灰色,而是指顏色微妙、沉著,含有一定灰色成分的某種顏色。畫面上使用大量「灰顏色」,其目的是為了使畫面色彩互相襯託得更為響亮
彩畫家應該熟練掌握調色技巧,明確所要調配的顏色是純色(灰顏色),然後根據不同種類顏色的調色原則分別進行調色。
清色
三原色圖冊
是指原色中只加白的亮清色,或者原色中只加黑的暗清色。清色的特點是顏色中不含灰色的成分,也就是說一塊清色不能同時既含黑又含白。一般的畫面中清色的面積不多,但卻常常是不可缺少的顏色。如果在亮清色中混入黑色,顏色就會顯得脹、發灰;如果在暗青色中混入白色,畫面會發灰、發粉。清色應該是很容易調配的,但是如果畫筆中混有髒顏色,或者畫板的顏弄髒了沒有及時清理,那就會怎麼努力也調不出清色來的。
濁色
三原色圖冊
繪畫中大量的顏色是純度偏低、色彩傾向不突出、色感比較微妙的濁色,通常稱為「灰顏色」。「灰顏色」不是指的簡單的黑色加白色而調成的灰色,要調得亮而不灰,難點是掌握濁色中灰色成分的含量,或者說黑色和白色成分的含量。適當則過則「髒」,不足則「生」。調濁色時掌握灰度的方法,歸納起來有三種:第一、加入適當的黑顏色,加黑多則純度低,加黑少則純度高.在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加入很步黑色.這需要細緻掌握。
第二、用對比色控制顏色純度。我們知道對比色相加成灰黑色,加入對比色就等於加入一定黑色。畫家吳作人談怎樣畫靜物時.曾經指出:畫紅花時要加進一點綠顏色.效果才好。我道綠正是紅的對比色,紅色中加進綠色,等於加進一定量的黑色.這會使顏色顯得柔和微妙。的如藍加橙,黃色加紫都有同樣作用。
第三、用複色調色。有些現成的顏料如土黃、生赭、熟褐、生褐、土紅、赭石、土綠等都是複色,原色,也不是間色,這幾種顏料本身就含有黑灰成分。調色時不用原色、間色?使用這樣一些互相調配,調和出米的顏色會顯得柔和又不容易髒。比如,調臉色用土紅和土黃加白,本身有一定的灰色成分,會比用淺黃加大紅加白顯得柔和、沉著。
純色
三原色圖冊
不含有黑和白的成分,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屬於色相環上的顏色,不能認為顏料袋中原封不動的顏色都是純色,像土黃、土紅、赭石、生赭、熟赭、生褐,本身就不純,相當於含有微量的黑色的暗清色。繪畫中直接使用擠出的純色較少,只有紅、黃、綠、青、藍、紫等幾種,繪畫中需要的大多是界乎兩個顏色中間的純色。純色大多是用色相環上鄰近的兩種顏色互相混合調配出來.如用橙和紅調配出偏橙的紅色;用或者用群青和紅調配出偏紫的紅色;用綠和黃調配出偏綠的黃色等純色。調純色時擠出自調色板和畫筆都要乾淨,不要使用被汙染,弄髒了的筆和顏色。不然就調配不出鮮明、純色。
色調明度色調以佔據畫面的大部分面積的色塊的明度為依據從而形成的不同色調。從明度上畫的色調,可以分為高調、中間調、低調三大類,高調以淺亮色為主;中間調以灰色明度色塊;低調以深灰、黑色色塊為主。
此外明度色調還可以區分為長調和短調。它們是在明度基調中,根據整個畫面全部明度色階運用的幅度區分出來的。如果把明度從白、灰白、淺灰、深灰、黑灰到黑.分為若干層次。在色調時.有選擇的擴展或限制所運用的幅度。就會形成長調和短調。使用明度色階寬闊的調.使用明度色階狹窄的是短調。應用時根據需要適當進行大小面積的搭配,這樣便可構同的長短調效果。
高長調大面積淺灰的底色配以小塊的黑和白,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高短調
大面積淺灰色的底色配以小面積的灰。造成微妙柔和的氣氛。
中間長調
在大面積中灰色的底色上配以白和黑的小塊,會給人以強烈而鮮明的感覺。
中間短調
在大面積中灰色的底色上,配以淺灰和深灰的小塊,給人的感覺就不鮮明。
低長調
在大面積深灰的底色上配以黑和白的小色塊。會造成強有力的效果。
低短調
在大面積深灰色的底色上配以中灰黑的小塊,會造成低沉濃重的氣氛。
中間高短調
在大面積中灰的底色上配以白和淺灰的小色塊,會造成一種明朗的氣氛。
中間低短調
在大面積中灰的底色上配以小塊的探灰和黑色,會形成一種暗淡的沉悶的氣氛。
冷暖三原色圖冊
三原色圖冊
配顏色的冷暖時,容易出現的偏向是拉不開冷色和暖色的距離,顏色發悶、單調。例如,出某種灰色,但是冷灰色與暖灰色區別不開,或者只能調出暖灰色.調不出冷灰色;只能種紅色,冷紅和暖紅分不開,或者只能調出暖紅色,而調不出冷紅色等等。如何解決這?首先要認識到.在每個主要色相當中都有著兩種冷暖不同的顏料。在紅色類中,暖的有紅,冷的有深紅、紫紅;在黃類顏料中,暖的有中黃、土黃,冷的有檸檬黃、淺黃;在綠色暖色類有中綠、草綠,冷色類有粉綠、翠綠;在藍色類顏料中,暖色有湖藍、普藍-冷色有調冷色時要用偏冷的顏料調配,如調配冷的灰紅色.要用深紅.如果用了暖的朱紅自調出偏暖的灰紅色。而在調配偏冷的灰紅色時就要用紫紅、深紅來調灰。總的來說,暖黃、暖藍調色,畫出的畫色調偏暖。用冷紅、冷黃、冷藍畫出的畫調子偏冷a所以通過擇可以控制色調的冷暖,但並不是調色盤(板)上擠出的顏料品種越多,畫面上的色彩就舊反不是增加而是要限制減步所使用的顏料的品種。控制顏料品種,可以促使你更認真泡。有人把所有能找到的顏料全都擠到畫板上,其結果常常由於顏料調和得過多而成顏色.或者造成畫面顏色龐雜,難於統一。一些色彩大師使用顏料的種類都不是很多,貴支只用六到七種顏色,但是他畫面上的色彩卻是極為豐富微妙的。調色的時候,要捨得在調色板上多花費一些時間,甚至調色的時間要多於在畫布上繪曲瞧後才會逐漸熟練.直到得心應手。調顏色有如彈鋼琴時鋼琴家的手指一樣?不假思索就能調配出所需要的顏色,這要經過一個相當的過程。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常常花上好幾個拜的時間在他的調色板上調配顏色,調好後再一塊塊的塗到畫布上,每種顏色是怎麼調成的,都作了詳細的記錄。如果開始不肯在調色上下工夫而急於在畫布上塗抹的人,到頭到常常不得不刮掉重來。學習調色是學習繪畫的一個重要過程,不能輕視或漫不經心。
暖色調系列的配色古典繪畫特別是人物畫,大多數是在暖色系列色的基礎上取得色彩的調和。經常使用的是金黃色調、棕色調,畫面以褐色、赭色、橙黃、紅色為主,給人以溫暖、熱烈的感覺。
另外一種情況是,有的畫家的畫面上雖然採用許多藍、綠色,但是都是暖藍(發綠味的藍)、暖漕昧的綠)。也能給人以暖色調的感覺)冷色調系列的配色關於冷色調有兩種說法,具有兩種不同含義。一種是指畫面以藍、綠、紫色為主組成的冷色造成的寧靜、雅致的氣氛,這是常用的具有比較單純的含義。
三原色圖冊
另外一種含義的冷色調是指有些畫儘管畫面使用了許多紅、黃類暖色,但是用的多是冷紅如傾向於玫瑰紅、紫紅的顏色)、冷黃(例如傾向於檸檬黃的顏色),這些顏色組成的畫面也能以冷靜的感覺,所以也稱之為冷色調,這是一種比較難以掌握和使用的色調。繪畫的色調從純度上可以區分為:濃豔的高純度調子、柔和的中間純度色組合的調子和樸素近黑白灰的低純度調子。
配料表(美術)紅+黃=橙
黃+藍=綠
紅+藍=紫
紅+綠=棕黑
紅+黃+白=膚色
深紅/大紅+黃+群青=黑
紅+綠+藍=白(當三原色都達到最高值R=255 G=255 B=255三原色重疊時調出來的才是白色。)
原色的加減性質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時,會產生其他顏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間系統中,有不同的原色組合。可以分為「疊加型」和「消減型」兩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