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守衛管理工作,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威風凜凜。守衛日常極其枯燥,加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處宮中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內心難免會有孤膽和寂寞。
在這種情緒裡,人難免會有迷茫。所以現在的人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會變得壓抑,皇宮的守衛同樣如此。
紫禁城雄偉壯麗,在裡面當差可不是件容易事,各種突發事件,加上繁重的壓力,讓這些士兵失態的事情經常發生。
混入皇宮自殘
紫禁城宮門前如果發生突發事件,主管官員與守衛兵丁都有相應的責任,因此必須嚴加管理,保證安全。
但是突發事件常常出乎意外,據軍機處檔案記載:清同治十二年七月十六日,負責把守宮廷門禁的護軍統領興林奏報,鑲白旗蒙古桂榮佐領轄下的養育兵連喜,在七月十三日清晨趁機混入紫禁城西華門內。養育兵連喜混進午門後,突然拿刀抹傷自己,試圖在午門前尋死,希望藉此向官府衙門呈控親人遭奸人逼債而死的冤情。
連喜自殘抹傷失敗後,便在午門被宮中侍衛逮捕,審訊過程中,他詳細地供出為什麼要趁機混入宮中,以及抹傷自己的原因。原來連喜的弟弟松安因為替人作保,涉入了債務糾紛,並被債主四處逼債。 後來松安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自縊身亡,連喜覺得弟弟冤死,想要報仇,便攜帶呈告狀紙,趁著清晨混入西華門,試圖在午門內自行抹傷。
隨後,連喜被發交刑部審訊治罪,至於連喜狀紙上提到的無良債主等人,也都交由步軍統領衙門捉拿歸案,交由刑部審理治罪。把守西華門的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以及值班侍衛兵丁,也都受到了究責處罰。
同治皇帝針對此事,指示宮中各門值班官兵認真巡察。若再有此類事件,即從嚴查辦。
紫禁城的侍衛是由內務府從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中選出,由領侍衛內大臣統領,分成內、外兩班宿衛。內班宿守乾清門、神武門、寧壽門等處,多用滿人。
外班宿守太和門等外朝處所,兼用滿、蒙旗人。紫禁城宮門守衛是依照輪替交班進行,每次值班三日,第三日的早晨七點至九點進行換班。紫禁城外的大清門、天安門、正陽門等三門,依照看守紫禁城之例,進行輪值換班。
宮門禁衛交班輪替的時候,需由值班章京率領護軍前往接班,這是為了避免守衛兵丁間產生誤會發生事端。
乾隆三十年九月,大學士傅恆奏報,紫禁城進班官員正黃旗前鋒參領噶他布,因為沒有按照慣例率領護軍一同前往輪替,致使部下與守衛護軍德明等人發生糾紛。章京交班沒有依例帶領交班,眾人出入混亂才會引發糾紛事端。宮門之前,險些就發生不測之事。
嫁禍同事
除了偶發事件外,宮門值班兵士之間也時常有口角衝突發生。多數的事件起因是一時氣憤鬥毆傷人,但也有自殘身體企圖誣告對方的情況。
嘉慶二十五年前後,護軍倭克精額平時即患有氣逆心迷病,當時他正在西安門內的景山圍牆外值班,不巧同梯值班的護軍舒明哲,覺得倭克精額當天飯菜做得不好,隨口責罵了倭克精額幾句。
倭克精額一時氣憤難平,使得心迷病發作,於是自殘抹傷。護軍倭克精額因此依照「違制律」,予以加重處罰,處以杖刑100下的責罰。
嘉慶二十二年,紫禁城內箭亭的值班護軍烏勒希春,在值班中趁著購買物品的空檔機會,偷偷開小差跑去喝酒。當其回到值班處所後,烏勒希春酒醉行為失控,並在值衛處所高聲嚷罵。
同處當班的護軍同僚看到他舉止失當,便向管理參領報告這件事。醉酒闖禍後的烏勒希春因為怕上司責罰,便自己動手砸破茶碗,劃傷身體,企圖誣賴同班護軍兵丁。
官方事後究責,認為此事是一件誣告事件。烏勒希春將自己的過錯轉移焦點,誣賴給同事。因此官方便依照處罰規定,將烏勒希春處以流放的刑責,後改判以杖刑100下,徒刑3年。
護軍烏勒希春雖為旗人,但因為在宮廷禁地值班處所行為失控,此不能任意減輕刑責。嘉慶皇帝更下旨加重處罰,處以枷號一個月的責罰,待徒刑的刑期服滿後將其發往青州府駐防八旗當差,作為後續的處罰。
值班開小差,私下出外飲酒,這是犯了大忌,在現代社會也是觸犯軍法的嚴重違紀事件。因此嘉慶皇帝在律例罰則外,特別指示要對烏勒希春加重處罰,這是為了整肅風紀。
道光十一年,景運門前有革職旗人前鋒德楞額,因為上班經常遲到,被他的長官管委侍衛達隆阿褫革開除,報為逃兵。失業後的德楞額陷入貧苦,窮極無聊,正巧在神武門外看到一人貌似他的長官達隆阿,於是追了上去。不巧這個人正好走進屋內,德楞額沒能追到。
難耐憤怒的德楞額索性便將神武門前的一桿長槍,用力扳折損壞,想要將這項過失誣賴嫁禍到上司達隆阿身上,結果沒有成功。依照條例,德楞額予以重罰,發配到邊地充軍。
嘉慶二十五年,發生在紫禁城西華門內造辦處的值班步甲兵丁傷人一事。當時守衛此處宮門的旗籍步軍甲士廣福不知為何,一時氣憤,突然隨手將造辦處附近的瓷器碎片當成武器,劃傷了一同守門的同僚蕯凌阿。由於事件發生在禁城重地,涉案人廣福被處以杖責一百,流放三千裡的刑罰。
守衛的無奈
紫禁城中起因於彼此口角而發生的鬥毆案件也不少。嘉慶二十五年,管理昭德門宮禁的值班大臣正在查勤時,值班的護軍賽沙布一時失察,手忙腳亂中,誤戴了同時值班護軍海昌的帽子。護軍海昌發覺帽子被戴後,便向賽沙布索回,兩人因此起了口角糾紛,後來出拳鬥毆。
官方在事後追究,驗明涉案雙方的受傷情況後,賽沙布被革除了護軍職務,判以流刑。不過由於賽沙布隸屬旗籍,因此先戴上枷號,再發往地方上的駐防八旗處當差。
護軍海昌雖被毆傷,可以說是事件中的被害人,但是因為他出言辱罵賽沙布,而且還用拳毆打對方,因此也被處以責罰,判杖刑100下,枷號1個月。
發生在紫禁城宮門附近的鬥毆事件大小不一,有起因於值班侍衛們酒醉吵鬧發生的糾紛。嘉慶二十二年元月十七日,奉派在管門差使的三等侍衛長達靈阿不服宮門出入時間的管理,竟在紫禁城內醉酒吵罵,還和副參領愛隆阿鬥毆扭打,撕破衣服。
達靈阿犯行重大,雖沒將副參領愛隆阿毆打成傷,但仍將他處以杖刑100,徒刑3年,並且從重議罪,將達靈阿發往新疆伊犁當差。
從上述各種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宮中守衛的人心中無奈之餘,各自有自己的寂寞辛苦。不時醉酒吵鬧糾紛,都反映出了侍衛兵士的辛苦與不穩定的情緒。
也正因此,清朝皇帝對於紫禁城守衛兵士們的待遇,都特別留意。嘉慶皇帝頒有旨意,希望在飲食上提高紫禁城內各門侍衛兵丁的條件與待遇。
北京夏季炎熱,而冬季霜雪苦寒,四季分明的生活條件下,值班宿衛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守衛宮廷的侍衛人生,有不少的無奈與辛酸,自然也會偶爾有開小差和失常的行為。
但細想一下,職場中的小人物不也是如此嗎?在日復一日的繁忙工作中,希望能夠略找到一些小確幸,緩解心中的煩悶氣惱。
所以說,有時候不要去羨慕那些光鮮靚麗的大公司和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崗位,背後的辛酸和苦楚,你沒有體會過,又怎麼能確定你可以忍受?
千千萬萬小人物,於自己是過好眼前的生活,於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