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與巴林為什麼沒加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020-12-21 鴻鵠高飛翔九天

杜拜在世界範圍內都可以堪稱是網紅級的一個地方:這裡有高達828米的哈利法塔、有世界上最豪華的酒店——帆船酒店、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杜拜在外界看來簡直就是土豪的同義詞。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網紅級的地方卻常讓人搞不清究竟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城市。嚴格意義上杜拜並非聯合國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而是屬於阿伯聯合酋長國(簡稱阿聯)。

阿聯是由阿布達比、杜拜、沙迦、富查伊拉、烏姆蓋萬、阿治曼、哈伊馬角7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也就是說杜拜本來是一個獨立的酋長國,後來與其他6個酋長國合併組成今天的阿聯。儘管如此構成阿聯的各個酋長國依然保持著相當的自主性:各自有各自的酋長及政府班底。歷史上這幾個酋長國都曾屬於阿曼:曾幾何時阿曼是印度洋沿岸一個強大的帝國。

如今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建設的瓜達爾港在歷史上就曾一度屬於阿曼王國:1792年位於如今巴基斯坦西部的卡拉特汗國將瓜達爾周邊約800平方公裡的土地贈予前來避難的阿曼王子,直到1958年巴基斯坦才又以300萬英鎊的價格從阿曼購買回瓜達爾地區。全盛時期的阿曼王國統治著包括如今的阿曼、葉門、阿聯、卡達、巴林以及沙特部分地區在內的阿拉伯半島南部,甚至還曾一度統治過東非桑吉巴爾地區。

自從1870年阿曼淪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殖民者就在當地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原本臣服於阿曼王國的各部族酋長逐漸擺脫了對阿曼王室的臣屬地位。當時英國為了控制波斯灣的航運就把波斯灣突出部從阿曼殖民地劃了出來。1853年這一地區的幾個酋長國組成了特魯希爾聯盟。1892年特魯西爾聯盟同英國籤訂條約:接受英國的獨家保護,不與英國以外的任何國家發生獨立的外交往來,歸屬英國駐波斯灣總代表節制。

1948年英國向特魯西爾聯盟派出駐沙迦酋長國的專門官員。1953年英國派駐的專門官員遷居杜拜酋長國。1952年英國召集特魯西爾聯盟各國的埃米爾(酋長)召開會議。這一會議從此成為英國政治代表的諮詢機構。1958年阿布達比酋長國發現石油。1961年英國在阿布達比酋長國派駐另一名政治代表。從1967年特魯西爾聯盟各國的酋長們先後召開了幾次會議商討如何把聯盟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然而幾次協商均未能達成任何協議。1968年1月英國宣布從特魯西爾撤軍。英國殖民勢力的撤出為特魯西爾聯盟各國的進一步接觸創造了條件。1968年2月18日在阿布達比與杜拜邊界的沙漠中一座不起眼的帳篷裡阿布達比和杜拜兩國的酋長舉行了一次會晤。在這次會議上兩位酋長一致認為:各酋長國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在國際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分裂只能使各酋長國在互相傷害中走向毀滅。

就這樣阿布達比和杜拜率先統一成為一個新國家。消息傳開後的僅僅9天時間內巴林、卡達、沙迦、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這七個酋長國也相繼要求加入這個新國家。細心的人可能發現:這其中的巴林、卡達兩個酋長國至今仍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那麼為什麼這兩個酋長國最終沒能像其他酋長國一樣加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呢?

事實上巴林和卡達曾是一個部落家族統治:最開始最開始統治中心在卡達,後來酋長把大本營搬到了巴林。這樣一來各種資源就開始往巴林傾斜,那麼卡達的發展也就因此受到了影響。巴林王室臣服於英國之後卡達一琢磨:巴林認了英國當主子,那麼自己何必給英國的奴才當奴才呢?還不如自己直接和英國接觸就可以和巴林平起平坐了。對此英國方面自然是樂見其成。

英國的殖民政策向來都是分而治之:英國殖民印度時就大力扶持土邦王公的力量使其互相牽制。英國一看卡達想繞過巴林抱自己的大腿,那麼英國當然也就毫不猶豫就接受了。這下輪到巴林方面不幹了:統治巴林的阿勒哈利法家族聯合杜拜酋長國等入侵卡達,結果卡達方面在英國的支持下打敗了入侵者。巴林和卡達畢竟都是抱英國大腿的小弟,所以英國也不想兩邊一直打下去。

巴林和卡達在英國的調停下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和解方案:巴林承認卡達獨立,但是卡達仍要向巴林納貢。事實上當時雙方都只是勉強接受這個方案而已,可實際上兩邊打心底都對這個方案不滿:巴林方面認為卡達本就是自己的屬地,然而實際上卡達的實力在後來已超過了巴林。時至今日卡達的國土面積已達到巴林的15倍、人口接近於巴林的2倍。

實力更強的卡達居然要認巴林當宗主國。一開始羽翼未豐的卡達勉強接受了向巴林稱臣納貢的條件,然而隨著卡達發展起來之後還會心甘情願臣服於巴林嗎?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僅75.2毫米不僅沒有地表天然水源,連地下水資源都非常匱乏。缺乏淡水資源的阿拉伯半島存在著工農業生產的天然嚴重劣勢。

因此歷史上阿拉伯半島沒能像美索不達米亞、伊朗高原、尼羅河谷地等地一樣形成歷史悠久的本土文明,在漫長的古代歷史長河之中這裡只生活著為數不多的遊牧部族。巴林、卡達、杜拜、阿布達比等酋長國事實上就是由各部落酋長所統治的。二戰前這些受制於惡劣自然環境的酋長國都不富裕,然而二戰後隨著這些國家相繼發現石油、天然氣資源使其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968年各酋長國商討統一問題時最牽動各方神經的就是油氣資源利益。卡達和巴林作為當時最富裕的兩個酋長國對財富和資源的分配高度重視。當時的卡達國王提出:由阿布達比、杜拜、卡達、巴林這四個當時最富裕的酋長國組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而其餘的各酋長國只需要派出一名代表就行。這樣的提議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倡議者、阿布達比國王扎耶德的願景是背道而馳的。

此外當時的卡達還與巴林就哈瓦爾群島的歸屬問題存在領土爭端。在聯合談判上各酋長國為了維持未來的聯合國家的穩定也是極力勸和,然而兩邊的態度都始終堅持不肯讓步。各酋長國考慮到了巴林和卡達作為兩個富裕國家與其他酋長國在財富、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考慮到巴林和卡達之間的領土爭端可能會給未來的聯合國家造成不穩定因素,所以最終一致決定不讓巴林和卡達加入未來的聯合國家。

巴林和卡達沒加入阿聯並沒對自己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還沒我國一個城市大的卡達卻創造了1676.05億美元的GDP總量,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55位,而人均GDP更是常年排名世界第一,早在2010年卡達的人均國民收入就已突破9萬美元,還實行著全國免費的醫療和教育。巴林如今也已成為海灣地區的銀行和金融中心。事實上杜拜有的旅遊項目在巴林和卡達也能找到同樣的項目。

其實杜拜只是名氣比較大的一個國際網紅而已,事實上卡達和巴林同樣有絲毫不差於杜拜的旅遊資源。2006年多哈亞運會、2011年亞洲杯足球賽的舉辦使卡特爾在國際體育界的影響力得到提升。2010年12月2日23時38分卡達獲得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權,這使卡達成為了中東首個獲得世界盃舉辦權的國家,也是繼2002年日韓世界盃後第三個獲得世界盃舉辦權的亞洲國家。

卡達王太后用158億美元投資倫敦地產、19億美元收購曼聯足球隊、10億美元收購義大利華倫天奴、9億美元收購倫敦奧運村.......她還找來世界頂尖設計師在卡達首都多哈興建藝術館。到2010年彈丸小國卡達就擁有了四座世界一流的藝術館。巴林同樣也有國際賽道、國王大橋等世界級景點。如今巴林、卡達、阿聯三國都已成為世人眼中富得流油的土豪國。

在今天的世界地圖上阿聯和卡達之間隔著一小塊沙特的領土,所以阿聯和卡達是隔海相望卻並不接壤的鄰國。然而在1974年之前如今阿聯和卡達之間隔著的這塊名為豪爾奧臺德地區的沙特領土是屬於阿聯的,所以阿聯與卡達曾一度是接壤的。如果當年卡達加入了阿聯,那麼現在的卡達將會成為一塊被沙特領土分隔開的阿聯飛地。

相關焦點

  • 看一看巴林和卡達當年為什麼不加入阿聯?
    大家都知道中東石油國家阿聯是由七個酋長國聯合組成的,分別是阿布達比、沙迦、杜拜、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但是實際上1968年籌建阿聯時,除了這七個酋長國外,巴林和卡達也是準備加入的。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巴林和卡達選擇了退出,沒有加入阿聯。
  • 卡達和巴林,為什麼退出阿聯?
    ▲阿拉伯半島18世紀中期後,英國勢力進入波斯灣,與波斯灣南岸的9個阿拉伯部落籤訂保護協議,被納入英國的勢力範圍。20世紀60年代英國勢力撤走,這些阿拉伯部落沒有抱團併入周邊的沙特等大國,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
  • 卡達和巴林,為什麼退出阿聯?_世界_澎湃新聞-The Paper
    ▲阿拉伯半島18世紀中期後,英國勢力進入波斯灣,與波斯灣南岸的9個阿拉伯部落籤訂保護協議,被納入英國的勢力範圍。20世紀60年代英國勢力撤走,這些阿拉伯部落沒有抱團併入周邊的沙特等大國,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
  • 卡達海岸巡邏隊再次攔截巴林船隻
    原標題:卡達海岸巡邏隊再次攔截巴林船隻卡達內政部12日發表聲明說,卡達海岸與邊境安全總局巡邏隊當天攔截了一艘進入卡達海域的巴林船隻。聲明說,被攔截船隻當時在卡達海域進行捕魚活動,船上3名船員中1人為巴林國籍。這3名船員已被轉交至卡達檢察機關,以完成針對他們的法律程序。11月25日,卡達海岸與邊境安全總局巡邏隊曾攔截了兩艘進入卡達海域的巴林船隻。經過卡達與巴林方面協商,兩艘船隻隨後被允許離開卡達水域。
  • 離卡達更近的海瓦爾群島,如何歸屬巴林?
    1.巴林與卡達的歷史淵源波斯灣地區的很多國家都是家族式統治的酋長國,巴林和卡達也不例外。兩國的歷史淵源和領土爭端要從巴林的哈利法家族和卡達的薩尼家族說起。巴林和卡達多次發生正面衝突。19世紀初,除了巴林和卡達,波斯灣的阿布達比、阿曼等各個酋長國之間也紛爭不斷。而在波斯灣各家族部落持續較量的同時,大英帝國也開始涉足波斯灣地區。
  • 阿拉伯之春「一地雞毛」:沙特阿聯卡達沒動亂,勢力超級強大
    「阿拉伯之春」改變了中東科威特大學歷史學教授巴德爾·賽義夫說:「由於阿拉伯之春,傳統阿拉伯權力中心的削弱,使海灣在現代歷史上首次成為阿拉伯影響力的中心。」阿拉伯世界在2011年的民眾起義中動搖,對幾個國家的政府進行街頭抗議。埃及和突尼西亞的總統被推翻,但革命浪潮演變成敘利亞,利比亞和葉門的血腥內戰。在埃及,軍隊於2013年重新掌權,隨後遭到殘酷鎮壓。埃及曾經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之都,已成為虐待和嚴重貧困的代名詞。
  • 小國卡達和巴林,為何沒有被波斯灣的沙特和伊朗兼併?
    卡達與巴林,曾是同一個國家,由巴林的阿勒哈利法家族統治,後來巴林人被趕出卡達。兩國的國旗如出一轍,只不過長寬比例不一樣,顏色一個暗紅一個鮮紅。1971年兩國從英國獨立時,本受阿布達比酋長國邀請加入阿聯。卡達與巴林不願和其他窮朋友一起拉低生活水平,也不願聽阿布達比號令,就獨立建國了。
  • 巴林外交大臣訪問以色列
    【新華社微特稿】巴林外交大臣阿卜杜勒·拉蒂夫·扎耶尼18日率代表團訪問以色列。這是巴林和以色列9月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以來,巴林高級官員首次訪問以色列。扎耶尼率團乘坐飛機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以色列外交部長加比·阿什克納齊在機場迎接。
  • 沙特呼籲巴林和卡達避免邊界問題升級 - 東方網-國際新聞
    東方網消息:新華社利雅得5月21日電沙烏地阿拉伯政府21日發表聲明,呼籲巴林和卡達以阿拉伯國家的最高利益為重,努力避免邊界問題升級,恢復相互諒解、合作與友好的氣氛。沙特電臺當天在播發這項聲明時說,有消息稱,巴林和卡達兩國有關邊界問題的談判已經中斷,而且由雙方組成的聯合最高委員會也已中止了活動,對此,沙特深感遺憾和不安。
  • 阿聯等國或一周內與卡達恢復部分往來
    【新華社微特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府高級官員7日說,先前與卡達斷交的阿拉伯國家可能在一周內恢復與卡方的交通往來和貿易。阿聯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安瓦爾·加爾賈什在一場視頻記者會上說,「實際措施將在一周內」落實,包括航班、海運往來和貿易。
  • 沙特等國和卡達復交 三年危機何以化解?
    1月5日,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了《歐拉宣言》。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在峰會閉幕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歐拉宣言》見證了各國強烈的政治意願和誠意,沙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埃及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此舉翻開了促進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新篇章」。
  • 海灣斷交危機傳出破冰信號 卡達稱「非常樂觀」
    海灣斷交危機傳出破冰信號 卡達稱「非常樂觀」 央視網消息:持續
  • 100集《中國夢365個故事》微紀錄片在阿拉伯國家播出
    該系列紀錄片將通過尼羅河衛星,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葉門、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埃及、吉布地、索馬利亞、葛摩、茅利塔尼亞),受眾近5億人口。
  • 看一看阿聯為什麼既有總統又有國王?
    阿聯地處阿拉伯半島東南部,波斯灣東南岸,和沙烏地阿拉伯相鄰。面積只有八萬多平方公裡,絕大部分都是沙漠,人口只有一百多萬,是典型的伊斯蘭教國家。阿聯雖然小,卻是由七個酋長國聯合組成,分別是阿布達比、杜拜、沙迦、富查伊拉、烏姆蓋萬、阿治曼和哈伊馬角。這七個酋長國在二戰以前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這些地方還沒有發現石油,除了沙漠,啥也沒有,荒涼無比。
  • 阿布達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第二大城市
    阿布達比市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為杜拜),其所在的阿布達比酋長國面積佔阿聯國土面積的86.68%,其中包括大約200個島嶼。阿布達比市就坐落在其中一個島嶼上,擁有一切作為一個首都的魅力和激情。
  • 卡達航向阿聯等國家發起50億美元投資仲裁
    ,以下統稱「卡達航空」),卡達國的載旗航空公司——卡達航空的母公司及經營方,已分別向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王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及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在內的四個國家發起國際投資仲裁申請。30多年來,卡達航空在四個封鎖國家進行了大量投資,以便為數十萬乘客提供服務,並每年為這些國家往返運送數萬噸貨物。自2017年6月5日起,阿聯、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在沒有事先警告的情況下,集體採取了打擊卡達航空及其業務的非法措施。
  • 以色列F-35優勢不在,阿聯卡達要買,會否引爆中東火藥桶
    卡達駐華盛頓特區大使館沒有立即回應外界求證的訊息。美國熱衷於對付伊朗在該地區的行動,幫助包括沙特、阿聯在內的盟國武裝起來,卡達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設施的所在地,並擁有8,000名美國服務人員和國防部文職人員,並且美軍大量F-22、F-35隱身戰鬥機部署在卡達。
  • 約旦歡迎海牙國際法庭裁決巴林和卡達兩國領土糾紛
    新華網安曼3月17日專電(記者魯紹明王丙飛)約旦外交大臣哈提卜17日在安曼發表聲明,對巴林和卡達接受海牙國際法庭對兩國領土糾紛的裁決表示歡迎。  據約旦媒體報導,哈提卜在聲明中說,巴林和卡達兩國以負責任的態度將兩國的國際糾紛訴諸國際法庭,並接受其裁決,這表明兩國明確恪守國際法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