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和巴林,為什麼退出阿聯?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中東太亂了!25個

阿聯的誕生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文明的發源地,半島中部是一片巨大的沙漠,人口主要集中在半島的沿海地區。

而半島東南部的阿曼國,由於扼守著荷姆茲海峽,19世紀曾經擁有過阿拉伯最強大的海軍。

▲阿拉伯半島

18世紀中期後,英國勢力進入波斯灣,與波斯灣南岸的9個阿拉伯部落籤訂保護協議,被納入英國的勢力範圍。20世紀60年代英國勢力撤走,這些阿拉伯部落沒有抱團併入周邊的沙特等大國,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

經過多年的談判,最終只有阿布達比、杜拜等7個部落願意留在阿聯,原本有意願加入阿聯的卡達和巴林卻最終則選擇了獨立建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退出了阿聯?

▲波斯灣國家分布(即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

一、波斯灣的殖民化

公元7世紀,包括阿曼在內的整個半島都屬於阿拉伯帝國的版圖。阿拉伯帝國在13世紀滅亡於奧斯曼帝國後,阿曼恢復了獨立。由於其處在半島的最南端,有沙漠的保護,又遠離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因而保留了自己的獨立地位。

阿曼的領土範圍包括阿曼灣沿岸,波斯灣南岸地區,和印度洋沿岸,哈賈爾山脈正好把這兩個區域分隔開。再加上阿曼本身是一個鬆散的酋長聯盟,統治中心在阿曼灣和印度洋沿岸,因此對波斯灣沿岸疏於管理,只要這裡的幾個酋長不反叛即可,他們向來只服從強者,無所謂真正的忠誠。

▲哈賈爾山脈把阿曼分割成兩個部分,波斯灣沿岸一直被忽視

荷姆茲海峽的另一側是波斯,為了控制整個海峽,進而控制波斯灣貿易通道,波斯一直覬覦著波斯灣南海岸,多次發動戰爭,奪取了阿曼的巴林等沿海島嶼。15世紀末,歐洲人開闢新航線,也開始加入到對波斯灣地區的爭奪。

▲荷姆茲海峽

最先來到波斯灣的歐洲殖民者是葡萄牙人,一度奪取了巴林島和卡達半島。不過葡萄牙人的各項實力都不強,波斯灣也不是其經營的重點。在阿曼的努力下,到18世紀後期便趕走了波斯灣沿岸的波斯人和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在16、17世紀佔據的地方(紫色)

與此同時,另一個更為強大的歐洲殖民者英國人登場了。進入18世紀後,英國人為了更好地殖民印度,控制與印度有較大貿易量的阿拉伯地區,同時也為了削弱奧斯曼帝國,開始向波斯灣擴張自己的勢力。

印度與波斯灣可以說是近在咫尺,以印度為依託,英國人很容易投入大量的兵力。而在波斯灣沿岸的阿拉伯世界仍然處於部落時代,各部落雖然分別依附於奧斯曼、阿曼等國家,但他們都擁有一定的自主權,甚至可以直接與外來勢力籤訂各類條約。

英國通過先籤貿易協議,再提供軍事保護的方式,使波斯灣沿岸的阿拉伯部落逐漸成為自己的殖民地。第一個被英國收入囊中的是科威科,此地位於兩河流域的入海口,又處在中東的核心位置,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然後英國人以科威特為中心,沿波斯灣海岸線擴展。

▲奧斯曼帝國沒有佔領過整個阿拉伯半島,大半歸功於沙漠

科威特在1775年與英國人籤訂貿易協議後,巴林在1820年緊隨其後,開始成為英國勢力範圍。此時的巴林不僅僅擁有幾個島嶼,卡達半島也屬於其管轄範圍。

▲卡達半島的位置

巴林一直是波斯灣的一個商貿中心,英國人來之前,巴林最早屬於阿拉伯帝國,又被波斯人和葡萄牙人先後統治過上百年。阿曼崛起後,被納入阿曼版圖,但還不足40年,而且在歷史上與阿曼也沒有過交集,因此對阿曼的歸屬感很弱,很容易便接受了英國人的殖民。

在阿曼,英國也是從貿易協議入手,再籤保護協議,使阿曼成為自己的保護國。不過,阿曼並沒有馬上屈從於英國人,反而藉助英國的先進技術,發展出一支強大的海軍,一度稱霸印度洋的亞丁灣,國土沿印度洋分布在亞非兩洲,並與英美等國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

▲阿曼帝國沿著海岸線擴張,一度佔領東非沿岸

波斯灣沿岸的那些阿曼小部落一向不被阿曼重視,阿曼更關注向印度洋和東非沿岸(如桑給巴爾)的擴張。造成波斯灣這裡海盜橫行,嚴重妨害了航運安全。

為了清除海盜,保障波斯灣貿易通道,英國人在1853年出兵佔領此處,直接與當地7個部落酋長籤訂貿易和保護協議。英國人將這片地區稱為「特魯希爾」,即阿聯的前身。

英國在全球的殖民勢力在19世紀後期達到了頂峰,其在中東地區也不僅僅局限于波斯灣,從埃及沿著蘇伊士運河-紅海-亞丁灣,一直到印度,沿途幾乎都成為英國殖民地。阿曼的老式海軍很快被英國的蒸汽艦船所淘汰,這條主要貿易航線完全落入了英國之手。

▲19世紀後期,英國在中東和北非的勢力範圍(紫色)

失去海軍支持的阿曼迅速衰落下去,其東非領地很快脫離出去並成為英國殖民地。於是,阿曼完全沒有了與英國抗衡的能力,不得不在1870年與英國籤訂保護協議。

二、巴林和卡達

英國人殖民波斯灣地區的最初意圖是與印度殖民地相呼應,控制中東與印度洋的貿易通道,並遏制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出於分而治之的原因,英國人同樣也不希望各殖民地過於強大,因此支持卡達脫離巴林。

卡達半島與巴林隔海相望,統治巴林的阿拉伯酋長家族原本起源於卡達半島,後來才把統治中心搬到富裕的巴林島上。留在卡達半島上的另一個酋長逐漸控制了這一地區。

統治卡達半島的酋長為了擺脫巴林,在1846年成立卡達酋長國。巴林自然不答應,企圖用武力阻止卡達獨立。而英國作為巴林的保護國,出面調停這場戰爭。

▲從國旗上就可以看出卡達和巴林的淵源

英國希望維持該地區小國林立的局面,以便於自己的控制,因而在1868年承認了卡達酋長國的獨立。當時英國與奧斯曼的關係因為共同對抗俄國而處在一段較好時期,只要卡達向英國開放貿易,英國便不幹涉卡達依附奧斯曼。

1908年,波斯灣發生了一件大事,這裡被發現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是一種比煤炭更加便於利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以電力和石油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在歐美各國展開,石油成為關係國家命脈的戰略性物資,波斯灣的戰略地位因為石油而陡然上升。

當時阿拉伯半島的波斯灣沿岸都已是英國殖民地,只有新獨立的卡達除外。卡達獨立後依附於奧斯曼帝國,以對抗英國保護下的巴林。波斯灣發現石油後,英國人不願意讓別人分享這份戰略性資源,便開始策動卡達脫離奧斯曼。

▲島國巴林的衛星圖,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

趁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打敗阿拉伯半島的奧斯曼駐軍,在1916年順理成章地迫使卡達與自己籤訂保護協定,補上了最後一個缺口,波斯灣南岸的阿拉伯世界都成為了英國殖民地。

不過,石油也給巴林和卡達帶來了更大的矛盾。兩者之間的海瓦爾群島在上世紀30年代因為被發現有油田,而成為兩國又一次衝突的導火索。英國作為共同的宗主國,將海瓦爾群島裁定給巴林,但兩國的關係一直因此而保持著緊張。

▲海瓦爾群島屬於卡達半島的延伸,卻被英國判給了巴林

三、擺不平的聯盟

英國通過與當地酋長們的合作,主導著波斯灣的石油開採,拿走大部分石油收益,並控制著石油的分配權,從而取得戰略上的優勢。但是兩次世界大戰耗盡了英國的國力,再加上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英國不得不放棄了所有的殖民地。

英國是從科威科開始對波斯灣的殖民,也是從科威科開始終結該地區的殖民。1961年,科威特首先脫離英國保護成立獨立國家。英國宣布開始從波斯灣撤出。

▲石油是波斯灣現代政治的核心問題之一

1968年,波斯灣南岸的特魯希爾7個酋長與巴林、卡達開始協商成立新的國家。特魯希爾雖然曾經是阿曼的一部分,但經過上百年的殖民統治,特魯希爾對阿曼的歸屬感早已消失。

而且英國當時並沒有放棄阿曼,阿曼要到1973年才脫離英國。再加上特魯希爾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自然不願意與缺乏石油的阿曼重新合併。

巴林和卡達雖然從來不屬於特魯希爾,但他們與特魯希爾相鄰,也是石油豐富的小國,具有合併的基礎。這個新國家計劃採用聯邦制,由9個酋長國共同組成。

▲阿布達比在特魯希爾佔絕對優勢,自然掌握著阿聯的主要權力

這些小國想合併成一個大國家,是出於國防、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考慮。除了科威特外,周邊的沙特、伊朗等國都是「龐然大物」,或多或少有著領土野心。國家太小,在國際事務和領土爭端上(尤其是海上油田的歸屬問題)很難有發言權,甚至自保都有問題。

既然是聯邦制國家,那麼最重要的是總統、總理、議員等聯邦政府高級職位的分配,這也關係到新國家政治和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特魯希爾內部比較容易達成共識,阿布達比無疑處於主導地位。

因為阿布達比是特魯希爾內部7個酋長國裡面,面積最大、石油最豐富的一個,其他酋長國都需要阿布達比的經濟援助。阿布達比酋長獲得特魯希爾的支持,直接出任新國家總統和議會主席,有權任免總理。對於這一點,巴林和卡達還能接受,畢竟阿布達比的實力最強。

▲巴林的金融和旅遊業已經超越了石油

但對於副總統的人選,巴林和卡達都想由自己的酋長擔任,特魯希爾則希望由杜拜酋長擔任,杜拜是特魯希爾中第二強的酋長國,除了石油外,還擁有發達的商業和旅遊業。

而巴林和卡達由於海瓦爾群島的歸屬問題沒有解決,關係始終不好,都不願意對方酋長擔任副總統。於是,這個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使建國談判陷入了僵局。

特魯希爾最終失去了耐心,索性自行成立了阿聯。1971年2月阿聯正式建國,首都在阿布達比。巴林和卡達則各自獨立建國,形成阿聯、巴林、卡達三國並立的局面。

▲半島電視臺是卡達的名片之一,在世界上都頗有影響力

副總統的人選只是巴林和卡達退出阿聯的表面原因,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他們在殖民地時代各方面都獨立於特魯希爾,跟特魯希爾又沒有歷史淵源,自然不甘心屈居特魯希爾之下。

巴林和卡達都有發達的石油產業,經濟富裕,也不需要依附特魯希爾,獨立建國並不會帶來損失。在國防上,只要奉行親西方政策,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戰後幾十年,石油資源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舉足輕重,阿聯與巴林、卡達作為石油輸出國,日子過得都挺滋潤,人均GDP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但其財富大都集中在酋長家族手裡,貧富差距巨大。

▲杜拜是中東乃至全球最摩登的城市之一

此外,卡達通過半島電視臺等媒體,在中東乃至全球都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經常充當中東調解人的角色。而巴林重點發展金融和旅遊,產值已經超越石油產業。

阿聯憑著雄厚的石油資本,積極參與中東、北非等地的政治角逐。杜拜更是崛起為世界著名的頂級摩登城市,現代化水平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拔尖的。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原標題:《卡達和巴林,為什麼退出阿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卡達和巴林,為什麼退出阿聯?_世界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世紀60年代英國勢力撤走,這些阿拉伯部落沒有抱團併入周邊的沙特等大國,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經過多年的談判,最終只有阿布達比、杜拜等7個部落願意留在阿聯,原本有意願加入阿聯的卡達和巴林卻最終則選擇了獨立建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退出了阿聯?
  • 看一看巴林和卡達當年為什麼不加入阿聯?
    大家都知道中東石油國家阿聯是由七個酋長國聯合組成的,分別是阿布達比、沙迦、杜拜、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但是實際上1968年籌建阿聯時,除了這七個酋長國外,巴林和卡達也是準備加入的。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巴林和卡達選擇了退出,沒有加入阿聯。
  • 卡達與巴林為什麼沒加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消息傳開後的僅僅9天時間內巴林、卡達、沙迦、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這七個酋長國也相繼要求加入這個新國家。細心的人可能發現:這其中的巴林、卡達兩個酋長國至今仍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那麼為什麼這兩個酋長國最終沒能像其他酋長國一樣加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呢?
  • 小國卡達和巴林,為何沒有被波斯灣的沙特和伊朗兼併?
    卡達與巴林,曾是同一個國家,由巴林的阿勒哈利法家族統治,後來巴林人被趕出卡達。兩國的國旗如出一轍,只不過長寬比例不一樣,顏色一個暗紅一個鮮紅。1971年兩國從英國獨立時,本受阿布達比酋長國邀請加入阿聯。卡達與巴林不願和其他窮朋友一起拉低生活水平,也不願聽阿布達比號令,就獨立建國了。
  • 沙特呼籲巴林和卡達避免邊界問題升級 - 東方網-國際新聞
    東方網消息:新華社利雅得5月21日電沙烏地阿拉伯政府21日發表聲明,呼籲巴林和卡達以阿拉伯國家的最高利益為重,努力避免邊界問題升級,恢復相互諒解、合作與友好的氣氛。沙特電臺當天在播發這項聲明時說,有消息稱,巴林和卡達兩國有關邊界問題的談判已經中斷,而且由雙方組成的聯合最高委員會也已中止了活動,對此,沙特深感遺憾和不安。
  • 阿聯:將重啟與卡達的貿易和旅行,恢復外交關係仍待時日
    阿聯官員7日表示,根據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國達成的《歐拉聲明》,或將在一周之內恢復與卡達的旅行和貿易聯繫,但兩國重建信任以及恢復外交關係仍有待時日。阿聯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安瓦爾·加爾賈什在線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根據已達成的聲明在一周內實施「包括航空、航運和貿易方面的實際措施」。「有些問題比較容易解決,有些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加爾賈什說,「我們(指阿聯與卡達)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但我們在重建信任方面仍存在問題。」據半島電視臺7日報導,加爾賈什表示,完全恢復阿聯與卡達的外交關係仍有待時日。
  • 阿聯宣布將與卡達重新開啟陸海空交通
    當地時間1月8日,阿聯外交和國際合作部副部長哈立德·阿卜杜拉·貝盧爾(Khalid Abdullah Belhoul)宣布,自1月9日起,阿聯對卡達重新開放陸、海、空港口,以恢復與卡達的交通聯繫。
  • 阿聯民航總局宣布重新開放與卡達之間的領空
    當地時間1月8日晚,阿聯民航總局(General Civil Aviation Authority)宣布,自1月9日起,重新開放阿聯與卡達之間的領空,以恢復兩國間的定期和不定期航班。當天早些時候,阿聯外交和國際合作部副部長哈立德·阿卜杜拉·貝盧爾宣布,阿聯將從本月9日開始對卡達重新開放陸、海、空邊境和港口,以恢復同卡達的交通聯繫。今年1月5日,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表示,根據《歐拉宣言》,沙特、巴林、阿聯和埃及與卡達同意將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 阿聯等國或一周內與卡達恢復部分往來
    【新華社微特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府高級官員7日說,先前與卡達斷交的阿拉伯國家可能在一周內恢復與卡方的交通往來和貿易。阿聯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安瓦爾·加爾賈什在一場視頻記者會上說,「實際措施將在一周內」落實,包括航班、海運往來和貿易。
  •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以色列和阿聯、巴林關係正常化
    而敘利亞和黎巴嫩又與以色列接壤。此次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巴林,距離伊朗邊境僅60公裡,除了「阿拉伯之春」時期,國內什葉派遊行示威引發沙特派兵鎮壓,再往前追溯,1981年的一場軍事政變,90年代巴林國內的武裝組織,都被認為與伊朗有關。對於阿聯來說,雖然敵對和遏制的意味並不那麼濃厚,但尋求平衡的動機也足夠明顯。
  • 卡達航向阿聯等國家發起50億美元投資仲裁
    卡達航向阿聯等國家發起50億美元投資仲裁 2020-07-24 10:37: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 看一看阿聯為什麼既有總統又有國王?
    阿聯這個國家,相信大家都聽過,中東著名的石油國家和旅遊勝地。阿聯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這個國家既有總統,又有國王。我們都知道國王是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才會有的,而總統是共和制國家才會出現的。那麼為何國王和總統這兩種完全對立衝突的職務會同時出現在阿聯呢?
  • 沙特、科威特、卡達、阿聯、阿曼原油依賴排行榜?
    歷史性的油價暴跌和大流行病使原油的主要生產國深陷經濟危機。歐佩克+大幅減產使嚴重依賴石油美元的經濟體的出口流入量進一步減少,從而加劇了這一局面。一些國家,如阿聯,試圖裝出一副勇敢的樣子,宣傳其銀行系統的實力,並聲稱它們可以抵禦任何規模的衝擊。
  • 卡達海岸巡邏隊再次攔截巴林船隻
    原標題:卡達海岸巡邏隊再次攔截巴林船隻卡達內政部12日發表聲明說,卡達海岸與邊境安全總局巡邏隊當天攔截了一艘進入卡達海域的巴林船隻。聲明說,被攔截船隻當時在卡達海域進行捕魚活動,船上3名船員中1人為巴林國籍。這3名船員已被轉交至卡達檢察機關,以完成針對他們的法律程序。11月25日,卡達海岸與邊境安全總局巡邏隊曾攔截了兩艘進入卡達海域的巴林船隻。經過卡達與巴林方面協商,兩艘船隻隨後被允許離開卡達水域。
  • 巴林:從窮苦漁民如何變為石油富豪?從巴林看小國的生存之道
    2012年,因抗爭而暫時停止的F1賽車,又再度返回巴林,使巴林再度回到歌舞昇平。2015年1-2月,滿街的巴林國旗都降下半旗。為什麼巴林要降半旗?答案是,沙烏地阿拉伯前國王阿布杜拉駕崩,而且一降要降一個月(阿布杜拉國王是1月23日駕崩)。因為巴林人認為沙烏地阿拉伯是老大。
  • 以色列F-35優勢不在,阿聯卡達要買,會否引爆中東火藥桶
    卡達駐華盛頓特區大使館沒有立即回應外界求證的訊息。美國熱衷於對付伊朗在該地區的行動,幫助包括沙特、阿聯在內的盟國武裝起來,卡達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設施的所在地,並擁有8,000名美國服務人員和國防部文職人員,並且美軍大量F-22、F-35隱身戰鬥機部署在卡達。
  • 離卡達更近的海瓦爾群島,如何歸屬巴林?
    1.巴林與卡達的歷史淵源波斯灣地區的很多國家都是家族式統治的酋長國,巴林和卡達也不例外。兩國的歷史淵源和領土爭端要從巴林的哈利法家族和卡達的薩尼家族說起。巴林和卡達多次發生正面衝突。19世紀初,除了巴林和卡達,波斯灣的阿布達比、阿曼等各個酋長國之間也紛爭不斷。而在波斯灣各家族部落持續較量的同時,大英帝國也開始涉足波斯灣地區。
  • 三年封鎖後,卡達斷交危機終現轉機
    記者 | 安晶被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埃及、巴林封鎖三年後,卡達的斷交危機終於出現轉機:沙特外交大臣稱達成協議已經「近在咫尺」,卡達外交大臣對化解危機持樂觀態度。本周,川普女婿庫什納前往沙特和卡達進行會談。目前,雖然沙特帶頭表態,但阿聯等三國尚未置評。卡達被控支持穆斯林兄弟會,而穆兄會被阿聯視為眼中釘。在封鎖卡達的行動中,阿聯一直走在前列。
  • 國慶專題|阿聯是如何建成的?
    此時聯邦協議還包含卡達和巴林。 看來卡達當時還是重要的小夥伴呢~ 然而由於一些意見不和,9大國中的卡達和巴林未達成加入聯邦政府的協議,轉而自己獨立創國,巴林在1971年8月獨立,卡達則在1971年9月獨立。
  • 陳亦明:卡達將勝阿曼隊 阿聯難奈中亞狼
    B組:  卡達對阿曼:2比0勝。  理由:很簡單,卡達的實力在亞洲本來就屬準一流,打瘋了有見誰滅誰的能力,特別是鋒線上的兩把「快刀」恩納濟和穆斯塔法,攻擊力極強。他們在熱身賽上贏伊朗、挫沙特,表現出很強的實力,狀態也調整得不錯,加之有主場優勢,首戰拿下當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