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楊炯
2020年2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很快,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也陷入了緊急防控的狀態中。村裡急需志願者在村裡巡邏、勸說人們不串門、不打堆、出門戴口罩等。四川省女攝影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毛曉初就是在這個時候以志願者的身份進入了村莊。
這也給她這次創作「隔離時期的全家福」帶來了便利。一直以來,攝影家毛曉初喜歡「用鏡頭記錄生活,從而讓自己懂得思考」。她去年就計劃拍攝寶勝村村民全家福,並未夙願。所以,這次「隔離時期的全家福」創作完成,無疑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自己給自己的一個禮物……
十三組鄧世烈一家
◇◇——————————————————
土生土長
她跟這個村「感情深厚」◇◇
在毛曉初的微信朋友圈,有關「寶勝村」話題的帖子佔據了很大比例。她總會隔三岔五地分享一些自己拍的關於寶勝村的風景和人文照片,還有很多進村採風過程中遇到的家長裡短,見聞趣事。
毛曉初是土生土長的洛帶人,她又很多跟攝影相關的「職業身份」。作為一名攝影家,最近這兩年,她想用相機記錄家鄉的人和事,便選擇了最能代表洛帶古鎮客家文化的寶勝村做記錄。
寶勝村的村民對毛曉初也是像親人一樣。田地裡的蔬菜,總挑最好的送給她。水果成熟的季節,也是摘最好最新鮮的給她送到家裡來。
寶勝村離洛帶3.5公裡、是個典型的客家人居住村。全村有十四個村民小組,3885人。2017年村裡享受生態移民政策,大部分人移民到了龍泉鎮和洛帶鎮,留下的村民們至今都保留著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並留存著許多客家人的生產生活工具。
2019年春節,毛曉初決定給寶勝村村民們拍全家福,並因此推掉了春節期間的所有應酬活動,幾乎天天往寶勝村跑,但是事與願違,她竟然沒有拍到五張全家福,村民們說他們太忙了,聚了餐擱下筷子有些人就要出去,去會友、去娛樂、去掙錢,哪有時間拍照呢?
十組楊光友一家
◇◇——————————————————
疫情嚴重
觸發「拍全家福」的想法◇◇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國各地也因此受到波及。很多地方開始了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洛帶也不例外,家家戶戶要求做好隔離,呆在家中,不能串門。
通過新聞報導,毛曉初了解到武漢疫情下的市民生活百態,新冠肺炎給家庭帶來的傷害也觸動了她的內心:家人的健康團聚是多麼的寶貴!
毛曉初想,自己去年在寶勝村花一個春節假期也沒能拍到幾張全家福,現在又是春節,很多家庭人都聚齊了,還不能串門,這應該是個拍全家福的好機會啊。
恰逢疫情防控宣傳動員和採取措施的關鍵時期,鎮上人手緊缺,毛曉初也主動申請加入了志願者隊伍。
毛曉初在做志願者的同時,也帶上了拍攝裝備,一邊宣傳防疫舉措,一邊利用合適的機會拍攝全家福。
七組村民劉靈賢一家
八組村民何棟良一家
在寶勝村八組村民何棟良大爺家,何大爺特別風趣的對毛曉初說:「不能出去,也不能聚會,這讓我少走好多人戶,這個春節起碼節約幾千元錢。」停了一會兒他又說:「不過我不想節約這個錢,還是你來我往熱鬧些。」
由於是農村,村民們在房屋附近都不帶口罩,看見志願者來了,站在門口的人就會摸出口罩戴上。毛曉初提出給他們拍張全家福,他們問:戴上口罩可以嗎?毛曉初說:「當然可以,這是特殊時期的紀念。」
十組賴米友一家
◇◇————————————————
拍攝艱難
不能靠近不敢太多交流◇◇
事實上,拍攝全家福的過程還是比想像中困難得多。
毛曉初說,由於是非常時期,作為攝影師她還是有相當多的顧慮。不能太多交流,不能太多逗留。所以,每家人的拍攝往往是喊出家裡主人來交流。對方同意拍攝後,她就遠遠站在院子裡等待。主人家進屋或者到地裡把家人喊齊並在家裡選好合適的位置以及站的姿勢,毛曉初就站在稍遠的地方「咔嚓」閃幾張然後走人。
因為不敢靠近,跟主人家的對話每次都是象喊話一樣。
六組村民劉大仁一家
不過拍片過程中,寶勝村的老鄉扶老攜幼,夫妻和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照等諸多細節都讓毛曉初感動,「雖然戴起口罩但大家仍然想拍美點,所以大家也會精心的換衣打扮。」
九組村民楊遠斌一家
村民吳娟是個新媽媽,買不到口罩,就不敢再大路上走。只能抱著孩子轉田坎。毛曉初和志願者給了她一些口罩,她戴上後抱著娃娃走向田坎,請毛曉初給她拍張照片。留下了一張戴口罩的母子親情照片。
機組村民肖世清一家
在劉靈賢老人家,劉老漢對毛曉初說:「住到鄉下條件雖然差,但是每天都看得到自己的家人。我守到他們種菜、教他們做鹽菜的訣竅。別人的菜不好賣,我的不夠賣,我做的鹽菜就是和別人做的味道不一樣、價錢也賣得高。一年光是鹽菜也要賣幾萬元。今年過年兩個孫子在家呆得久,他們弄點好吃的都要喊我一起吃飯。災難見人心,我算是徹底清醒了,趁自己現在幹得動,多掙點錢,把自己的養老錢留夠,剩下的錢就給兩個孫子結婚用。」
五組村民謝方林一家
劉靈賢老人離開家太久,前妻和兒子與他顯得有些生分。說起拍全家福,當時的氛圍有些尷尬。毛曉初看到劉靈賢的兒子與他媽在用眼神交流,但沒有吱聲。遲疑了一會兒,兩個孫子解了圍,叫「爺爺,來,我們一起拍照。」劉靈賢老人立即應道「好!」便起身跑向房間。過了一會兒,他穿戴整齊出來了,象換了一個人。
十三組村民白德興一家
十二組村民曾品芳一家
毛曉初覺得,這張全家福特別有意義,讓家庭的親情變得更融洽了。
直到2月29日,村民鄧世烈的大兒子終於報經村上允許回老家看望父母。鄧世烈叫女兒給毛曉初打電話,一定要藉此機會拍張全家福。
十組謝慶芳一家
十組村民謝興國一家
鄧大爺說:「這個春節日子難熬。」他和唐淑吉兩老口都八十多歲了。四個兒女,除了大兒子一家在城裡外,其餘子女都在村上。但是村上規定不能聚餐。同村的子女也無法回家吃頓飯,只能偶爾站在家門口給爸爸媽媽說說話。兩位老人整個春節就在地裡挖啊,種啊,盼啊,盼家人早日團圓。
95歲的謝慶芳老人說:「過春節家家戶戶待屋裡,不能串門走動,這也好啊。不過,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陣仗」。謝婆婆說,她更喜歡毛曉初以前那樣不戴口罩和她說話。不過,現在特殊時期,大家都戴上,安全第一。
毛曉初在寶勝村留影
◇◇——————————————————
記錄真實
用鏡頭觀察讓自己思考◇◇
這些天,毛曉初大多數時間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裡,搗騰著自己在寶勝村拍攝的全家福照片。
拍攝這一組照片到底有何意義?毛曉初是這樣回答封面新聞記者的。
她說:「作為一個攝影師,是應該有社會責任的,這次全國性的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有所作為。我們處在全民攝影、手機攝影時代。各個地方都能拍到各種影像。我之所以去關注一個點,一個地方,就想記錄他們在疫情中的狀態,特別是生活狀態。看一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不會有變化?其實有和沒有都不重要,能用鏡頭真實的記錄下來,就有價值。他的價值在於我能通過攝影過程去了解和觀察社會,也可以從中反思一些有關社會、家庭等問題。這個,其實也有利於以後我在思考該為社會拍什麼是能很好的確定拍攝主題。」
毛曉初在寶勝村留影
(圖片由毛曉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