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工人動不動就離職,而德國工人卻能把一份工作幹到退休?
推薦語:對於我國很多勞動者來說,從就業到轉行,這個現象是十分常見的。也就是說,在我國,跳槽似乎已經成為了職場人的「標配動作」。
特別是對於一些90後的年輕群體來說,跳槽的情況相當普遍。以至於不少人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間超過1年,就已經算是「老員工」了。
曾有業內人士解讀過此現象,稱原因是現代年輕人太過於「追求自我」,以至於受不了半點的委屈,所以就出現了動不動就辭職的情況。
然而,這種情況在德國卻形成了巨大反差,因為德國工人十分願意一份工作幹到退休,那麼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德國對工人十分尊重。
德國企業對員工的尊重,主要體現為關懷普通員工的身心健康,一些優質企業更是做到了行業標杆:
比如在寶馬德國丁戈爾芬工廠,對於一些年齡大的工人十分貼心,從廠房設置到醫療護理,都有一條龍服務。據寶馬的分析數據顯示:到2020年,德國工人的平均年齡50歲以上的比例將從15%增長到超過35%。
而在我國,情況就很不一樣了,如果工人年紀稍大一點,那麼就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而且目前在很多工廠的招聘中,已明確指出不要「年紀大」的工人,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內部分企業對員工比較強硬的態度。
此外,在德國解僱工人的成本十分高昂。
在德國,如果企業解僱某個工人,其需要付出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將非常高,因為工人背後還有強大的工會組織。如果一個企業出現隨便開除工人的情況,那麼相關的工會將協助僱員跟企業打官司,反過來不但會增加企業的其他支出成本,也會在聲譽上造成影響,所以很多德國企業是不敢隨便裁員的。
而國內的企業,裁員起來就顯得成本比較低了。有些企業甚至會給員工「穿小鞋」,讓其主動離職,對員工不夠友好。
最後,德國工人之所以選擇一份工作幹到退休,是因為他們十分樂意。
德國的領取退休金的法定年齡是65歲,繳納法定退休保險滿45年,到年齡就可以領取全額退休金。當然,員工也可以選擇提前跳槽不幹,但這樣做損失成本太高了。
所以德國工廠的工人在工作收入較好、薪資待遇不差的情況下,十分樂意將一份工作幹到退休,這樣就不必擔心退休之後的生活沒有保障了。
當然了除上述外,德國工人因為在工作收入、工作環境、工作強度(時長)、機械化等方面和我國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德國工人對自己的工作一般都不會產生抱怨情緒。而在這點上,我國的很多企業顯然提供不了像德國這樣優質的工作條件。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