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黑暗的一百四十八年,誕生了四位超一流軍事名將

2020-12-11 史筆似塵鉤

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擁有自己的戰國時代,在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的大名紛紛崛起,其中以織田信長實力最為雄厚,一度將要統一整個日本,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被殺,豐臣秀吉趁勢而起,通過四國徵伐戰、九州徵伐戰等各項戰役後,重新將日本統一在天皇麾下,甚至入侵朝鮮,並佔領朝鮮王國首都,在與大明軍馬作戰時遭到失利,豐臣秀吉死後,日本重新陷入混亂當中,德川家康通過兩次大阪之戰消滅豐臣家的殘餘勢力,建立德川幕府,結束日本戰國時代。

「戰國謀神」毛利元就

日本戰國時代第一智將,謀神,大名。

毛利元就出生在1497年,早年曾跟隨父親前往猿掛城,父母死後,猿掛城城主之位被井上元盛霸佔,後井上身死,毛利元就才在眾位家臣的擁護下,坐上了猿掛城城主的位置。

20歲的時候,毛利元就與武田元繁展開了一場激戰,當時手握重兵的武田元繁在毛利元就連續的奇謀和戰術攻擊下,兵敗潛逃,被射殺在河中,此戰毛利元就初次展露頭角就已經凌駕在戰國初期無數軍事名將之上,威名遠播,還擴大了治下的領土面積。

毛利元就在繼承家督之後,遷往郡山城,用了十餘年的時間重新將毛利家凝聚在一起,在收到尼子晴久的入侵之後,果斷出擊,擊退尼子晴久,歸順到大內氏家族中,利用大內氏的內亂,控制整個安藝國,建立了兩川體制。

嚴島合戰中,毛利元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將大內家權臣陶晴賢一舉消滅,逼死大內義長,佔領了大內家原有封地,繼而攻滅了強大的尼子氏,威震整個關西,甚至在晚年的時候曾染指北九州。

1571年,毛利元就病逝,享年75歲。

「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

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大名。

武田信玄出生在甲斐武田氏,他的父親是甲斐武田家督,16歲時,武田信玄親自帶領三百兵馬攻克3000人鎮守的海野口城,俘虜守城大將,但遭到了他父親武田信虎的冷漠對待。

20歲時,武田信玄奪取了武田家的政權,自立為武田家督,將其父親流放,信濃國的諏訪賴重和小笠原長時聚集了一萬兵馬,打算趁武田家政權不穩的時機趁火打劫,遭到武田信玄的迎頭痛擊,斬殺2700餘人。

次年,諏訪賴重和小笠原長時拉攏了其餘兩家組成了「信濃四大將」率兵1800人向甲斐國進發,再次敗在了武田信玄手中,兩次作戰連續勝利的武田信玄成功的度過了奪權初期的不穩當時期,開始了向外擴張的步伐。

此後十餘年的時間,武田信玄連續擊敗諏訪賴重、大井貞隆、藤澤賴親、小笠原長時等信濃國的豪族,將信濃國統一到自己麾下,稱霸整個信濃。

平定信濃後,武田信玄與他的一生之敵上杉謙信爆發了五次川中島合戰,這也是日本戰國時期最慘烈的戰鬥,但並沒有分出勝負。

與上杉謙信不分上下後,武田信玄與德川家康平分了今元領地,隨後攻略遠江三河,與織田信長對峙,並以三萬兵馬大敗德康織田聯軍。

武田信玄從十六歲開始,一直到五十三歲時病逝,共參加了戰鬥八十餘場,在這八十場戰鬥當中,僅有三次是處於防守狀態,其餘全部在進攻,而在這七十七場進攻戰當中,就有四十八場是攻城戰,可見甲斐之虎絕非浪得虛名。

「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

日本戰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戰國三傑之一,大名。

織田信長是日本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也是現如今各大日本戰國時代遊戲當中的主角之一,其能力之強,在各類遊戲當中都有體現。

織田信長的成名之戰是在桶狹間之戰中擊敗今川義元,導致今川義元戰死,此戰後,織田信長在日本的名望迅速升高,其領地也擴張到了中日本以及京畿之地。

在通過足利義昭佔據京都之後,織田信長陸續將自己的兩個盟友消滅,並佔領了他們的領地,隨後掌控了整個京都,實行天下布武的戰略,開始統一日本的進程。

1570年,織田信成討伐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時,遭到淺井長政的背叛,討伐軍打敗,織田信成狼狽逃回京都,隨後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比睿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雜賀眾等勢力,組成了「信長包圍網」,開始對織田信長的第一輪進攻,但被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手擊敗。

第二次信長包圍戰中,各路兵馬取得相當大的勝利,但因武田信玄病逝,武田家退出,導致聯軍瓦解。武田信玄死後,織田信長開始了大規模的討伐戰,此時的日本已經沒有人能夠於與其匹敵,在連續攻克淺井長政等人後,最終將武田家完全消滅。

第三次信長包圍戰中,由於上杉謙信的加入,聯軍勢如破竹,多次擊敗織田信長的兵馬,但隨後不久,上杉謙信病逝,聯軍失去了主心骨,不戰自潰,被織田信長逐個擊破。

在隨後多年的徵戰中,織田信長最終將織田家推到了日本戰國時代的家族頂峰,成為此時勢力最強盛的大名,一度實現日本的再次統一。

可惜在統一前夕,織田信長遭到了最為信賴的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最終在本能寺被迫自殺。

「關白」豐臣秀吉

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出身比較低下,剛開始只是一個下級步兵,後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而逐漸被重用,在織田信長麾下效力多年,並立下許多戰功,兩次信長包圍戰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自殺,豐臣秀吉在織田家的內鬥中最終勝出,成為了織田信長的接班人,並控制了原有的織田信長的領地和人口。

在織田信長打下的基礎上,豐臣秀吉連續發動了四國徵伐站以及九州徵伐站,重新實現日本的統一,並將日本建立成了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

統一日本後,豐臣秀吉開始對朝鮮用兵,佔領朝鮮首都後,遭到朝鮮名將李舜臣的連續攻擊,損失不少戰艦,後大明王朝應朝鮮王朝的邀請,派遣李如松前往朝鮮作戰,豐臣秀吉在多次作戰下,損失慘重,被迫議和,撤回日本。

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死後德川家康趁機奪取了豐臣家的政權,建立了德川幕府,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

相關焦點

  • 二戰十大名將,同盟國有六位將領入選,法西斯陣營也有四位上榜
    在二戰時期同盟國盟軍出了六位優秀名將。就連當時的,巴頓,蒙哥馬利,範佛裡特等一大批名將,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可見他的過人之處。第四位是;麥克阿瑟(美國)麥克阿瑟,可能他在美軍中並不是最出色的指揮員,但他確實美國民眾的心中偶像,很有煽動力,感染力。
  • 內戰時期,有四位抗戰名將被老蔣派往東北戰場,後來他們結局如何
    其中最有名的新一軍,新六軍,第52軍這樣的王牌部隊都被派往東北戰場。更為主要的是,蔣介石還向東北戰場空調四大名將。這四位將領在抗戰時期,都擁有抗日名將之稱,也是從戰場上打出來的,個個是身經百戰。然而,後來我們都知道,搶佔東北,最終以蔣介石的失敗而結束。那麼,蔣介石派往東北戰場上的四位抗戰名將,在國軍失敗後,他們的結局如何?
  • 二戰十大名將的上榜名單,應參考主要軍事強國的軍隊整體戰力
    個人覺著既然時間設定為二戰時期,那麼再把我軍若干名將算進名單裡去,已經未必是讚美而是有意嘲諷了,因為在日本投降之前,八路軍和新四軍都不具備跟敵人進行大兵團作戰的實力和能力,還不能產生世界聞名的戰將。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和抗美援朝雖然打得非常出色,可那畢竟是1945年以後發生的戰爭,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無關。
  • 日本人眼中的8位抗日名將,劉伯承排最末尾,第一我們想不到
    1938年,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這讓我們民族陷入到了危機之中,危難之時,祖國兒女挺身而出奮力抗敵,最終經過八年艱苦抗戰,我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我國國土。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湧現出了很多的抗日名將,其中這8位名將,給對手日本留下了深刻影響。
  • 懷舊經典街機《名將》:打擊改造人犯罪集團,四兄弟拯救銀河系!
    中文譯名學問大《名將》只能算是咱們國內的一個很有國風特色的中文譯名,本作的英文全名為《CAPTAIN COMMANDO》,字面直譯應該叫"突擊隊隊長"才對,但是本作是一個多人合作闖關遊戲,突擊隊共有4位成員,玩家是都可以自由選擇操作扮演的,那這個"突擊隊隊長"的名字,就很有爭議了。
  • 中國歷史上真正頂級的軍事統帥,只有八位,其餘都是浮雲
    縱觀中國古代軍事史,傑出名將數不勝數,猛將更是不計其數。然而,頂級的軍事統帥卻是屈指可數。在小編看來,要想成為頂級的軍事統帥,必須具備三個核心要素,即:一是需要頂級的戰略眼光;二是需要頂級的輝煌戰績;三是需要頂級的統軍能力。
  • 國軍中的3位一流名將,抗戰時名震天下,解放戰爭中發揮大失水準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對抗入侵的日軍,中國湧現出了很多抗日名將,有出自八路軍,新四軍的將領,也有從國民黨中走出來的名將。不過到了解放戰爭,這些抗日名將,有些失去了應有的水準,打得一塌糊塗。今天盤點三位,在抗戰時期名震天下,但是在解放戰爭中,大失水準的國民黨一流將領。
  • 盤點日本戰國名將第一彈
    各位看客好,今天給各位盤點日本戰國時期著名武將,第一彈說盤點一下織田、德川、武田和豐臣家的名將組合。織田家徽,木瓜。織田信長推行「天下布武」意圖統一日本,在織田家巔峰時期曾設置了六大軍團。北陸道軍團,柴田勝家。在越中地區負責與上杉氏對抗。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 我國的一位名將,感染伊達政宗成為日本戰國的大大名!
    在日本的戰國時期,有一位獨眼龍名將--伊達政宗。伊達政宗出身於奧羽州的名門,但因小時候罹患天花,而致右眼失明。伊達政宗年僅18歲就繼承家督之位,相繼吞滅周邊的大名,而擴張伊達氏的勢力範圍。在其23歲時,就徹底擊敗了最大的對手---會津蘆名氏,而將日本東北陸的南部地區全部收入囊中。
  • 戰國四名將裡,為什麼只有他活得最好
    在這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活得好的人真不多。當你了解了一個人的經歷,就會知道有些人活得好並不是完全是因為命運。但通常而言,一般把戰國後期的四個將領並稱為「戰國四名將」。他們是: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四位名將中,白起、王翦是秦國人,李牧、廉頗是趙國人。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到了戰國後期,趙國從軍事上來說應該是僅次於秦、楚兩個強國的。這一點從蘇秦遊說趙國與遊說他國的辭令上都可以看得出來。
  •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30萬,誕生了一位三國名將!
    其中,就渠縣來說,人口超130萬,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部、達州市西南部,地處渠江流域核心區,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總面積2018平方千米。 渠縣早在新石器時期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都城,周赧王元年(前314年)設置宕渠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縣。在漢末三國時期,名將王平就出自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一帶。
  •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四位出身老秦人的秦國名將,你都認識嗎?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嬴疾曾擔任秦國右更、左庶長、上將軍等職,率領秦軍取得了修魚之戰、藍田之戰等戰役的大捷,為秦國取得了包括了重鎮曲沃、藺邑以及漢中在內的大片土地。秦武王即位之後,隨著張儀的被迫離秦,秦武王將秦相權力分割,改設左右丞相,嬴疾被拜為右丞相,總領朝政,積極對外用兵,為秦國開疆拓土。
  • 為何那麼多名將拿不下龐德?
    龐德先是馬超手下部將,潼關之戰雖然表現不如馬超亮眼,但是卻能秒殺鍾繇之弟鍾進,秒殺曹永,表現也不錯;曹操攻漢中收龐德,讓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將車輪戰,疲憊龐德;漢中之戰,魏延追殺曹操,被龐德奮力戰退;濡須之戰,龐德殺死東吳悍將,被樹枝勾住袍子的陳武;襄樊之戰,龐德三十回合平手關平;抬棺戰關羽一百五十回合平手,隨後射傷關羽手臂;所以,龐德交過手的名將共有八位
  • 麥克阿瑟:最崇敬中國一位軍事天才,他的兵法讓美國軍官黯然失色
    譬如蘇聯的朱可夫,帶領蘇聯紅軍拿下了二戰最關鍵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還有美國的艾森豪,諾曼第登陸戰役的總指揮官。還有當時美國海軍的最高統帥尼米茲,後來還成了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名字。
  • 劉邦、劉秀和劉備三位帝王,誰的軍事才能最厲害?
    【劉邦像】漢高祖劉邦:長於政治,短於軍事劉邦、劉秀、劉備三位帝王不僅有血緣關係,而且都是有能力、有作為之君,但單論誰的軍事才能最出眾,我看非東漢的開基帝王漢光武劉秀莫屬。由此可見,劉備的軍事才能只能算一般般,甚至被曹丕認為根本不曉軍事。【劉備像】劉邦、劉秀、劉備三位劉姓帝王中,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軍事才能最出色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彼時劉邦的子孫已經繁衍至十餘萬人,而且劉秀這一脈世居南陽,地位不高,基本以務農為業。
  • 起剪頗牧良莠不齊,戰國四大名將難以服人,只是文人自以為是而已
    因此在熟知戰國歷史的人眼裡,這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就是笑話。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並非中國古代歷史典籍中延續的,而是在近代百年之間的民間百姓中流傳。「起剪頗牧」說法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啟蒙讀物《千字文》,在這裡面有著「起剪頗牧,用軍最精」的說法。而後在一些文人的讀書筆記中也沿用了這種說法,使得他們在戰國名將中頗具名聲。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人最頭痛的抗日名將,傅作義劉伯承上榜,第一名名字聽著耳熟
    近代以來的抗日英雄在我國人民眼中都是可歌可泣的,那麼在日本人眼中,又有哪些厲害的抗日名將呢?第6位是劉伯承,劉伯承出生於1892年12月4日,是四川開縣人,關於劉伯承的故事,還要從1911年開始,辛亥革命時期,劉伯承選擇了投身軍營,此後參加了多場抗日戰役,由於表現出色,劉伯承很快就成為了戰場上的指揮者,可以說,他是抗日戰爭期間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 日本歷史上,被評出的四位從無敗績的最強武士,第五位遲遲成迷
    日本歷史最具特色的特點就是曾經出現了武士階層,而在西歐則出現了騎士階層,中國則是士大夫階層。而真正讓人感興趣的卻是日本的武士階層。縱觀日本的武士,則有五位武士,站在所有武士之巔。他們也是令人生畏的最強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