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71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多吃「豆」比吃肉長壽

2021-01-14 澎湃新聞

●一項涉及71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攝入植物蛋白可使全因死亡風險降低8%,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2%

受訪專家:

□武漢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許淑芳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註冊營養師 王 曦 戴民慧

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三大能量營養素之一,我們身上的毛髮、皮膚、肌肉、骨骼等都由它組成。提到補充蛋白質,人們會直接想到牛肉、牛奶、雞蛋等動物蛋白,然而《英國醫學雜誌》近日刊登的一篇新研究指出,動物蛋白可能對於長壽沒什麼太大貢獻,每天多吃3%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卻可以降低5%的全因死亡風險。

植物蛋白利於降低多種慢病風險

蛋白質常見於肉類、牛奶和雞蛋中,但在大豆、豆製品、穀類和堅果等植物性食物中也存在。研究人員對32項評估全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風險的研究進行了綜述,總體隨訪時間長達32年,涉及71萬多名參與者。研究者使用數學模型比較蛋白質攝入量與死亡之間的關係,發現與吃低蛋白飲食的人相比,高蛋白質飲食與全因死亡風險低相關。但其中令人驚訝的是,根據評估,大量食用動物蛋白對全因死亡風險的降低沒有任何好處;而攝入植物蛋白可使全因死亡風險降低8%,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2%;每天多吃3%含有植物蛋白的食物可降低5%的全因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一種叫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蛋白質有關。動物蛋白的攝入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濃度的增加有關,而植物蛋白與之無關。研究證實,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水平的增加與癌症、心臟病,甚至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有關,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加也有關。研究還發現,無論體重如何,攝入動物蛋白都與高血膽固醇水平有關,攝入植物蛋白則與低血膽固醇水平有關。

其實,不少研究都發現了豆類等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更有益健康。近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針對41萬人的新研究發現,用豆類等植物蛋白取代部分動物蛋白,可顯著降低死亡率,例如取代雞蛋能降低22.5%,取代肉類則平均可降低14%。2019年,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上報導的一項研究稱,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和以乳品為主的飲食,帶來的患病風險幾乎是一樣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帶來的患病風險比前兩者都小。研究者特別強調,就長期健康而言,少吃肉類,尤其是紅肉,多吃豆腐等植物蛋白,有助長壽。

蛋白質好壞有個「金字塔」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註冊營養師王曦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蛋白質有「三六九等」之分,具體來說,動物蛋白和豆類食物中的大豆蛋白都是優質蛋白。國際血脂專家組發布的共識專門提出了「蛋白質來源金字塔」的概念:位於塔尖頂端的是植物蛋白,主要包括大豆、豆類、堅果。往下依次是魚肉;雞蛋和奶製品;禽肉;未加工紅肉;加工紅肉。豆類能「站」在塔尖,憑藉的是其諸多優勢,例如精氨酸利於舒張血管;甘氨酸有抗炎效果,還有助降血壓;大豆蛋白和異黃酮有降脂作用。

魚、禽、瘦肉、蛋、奶是「蛋白質來源金字塔」的中堅力量。魚類中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壓,生物活性肽能降血脂,還有抗氧化、減緩免疫細胞損傷、降血糖等益處;奶製品有抗炎作用,其中的亮氨酸能改善機體的糖耐量,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調節血脂,有助降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但是,並非所有肉類都是優質蛋白。長期攝入過多紅肉、加工肉類,會導致攝入的熱量和飽和脂肪超標、膽固醇異常及體重增加。同時,還會增加動脈硬化和胰島素抵抗等多種症狀的早期發生率,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接踵而至。

武漢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許淑芳表示,眾多研究之所以更「看好」豆類,除了蛋白質營養本身外,可能還與豆類食物的多個營養優勢相關。

飽和脂肪含量低。大豆、堅果等食物中雖然也含有脂肪,但多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對調節血脂、清理血栓、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等,都發揮著積極作用。

膳食纖維豐富。每百克大豆可提供15.5克膳食纖維,製作豆漿時產生的豆渣,主要成分就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緩食物吸收,改善腸道菌群,增加胃腸蠕動,讓人在較長時間內有飽腹感,並利於抑制血糖上升。

某些豆製品含豐富鈣質。大豆本身鈣含量達191毫克/100克。大豆加工成豆腐、豆腐乾、豆腐皮等豆製品時,還會加入含鈣的凝固劑,其鈣含量也較高,如每百克北豆腐(約含30克黃豆)含鈣量達138毫克;小香乾經壓制濃縮工藝後,含鈣量高達1019毫克/100克。對於不喜歡喝奶的人來說,豆製品就是很好的鈣來源。

適量多吃豆,控制動物性食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可保證優質蛋白質供應,推薦每日攝入魚蝦及禽肉類食物50~100克,蛋類25~50克,畜肉(瘦)40~50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註冊營養師戴民慧指出,每個人每天應攝入250~300克鮮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同時每日攝入30~50克的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以保證優質蛋白佔膳食總蛋白質供應量的50%及以上。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能儲存蛋白質,多餘的需要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足量攝入即可,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成長發育期的兒童、孕婦或哺乳期女性、消化能力減弱的老人、免疫力差或虛弱的人,要尤其重視蛋白質補充。如果日常飲食無法滿足,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相關補充劑。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群,應儘量選擇豆類、魚類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由於豆製品在消化過程中會產氣,可能引起腹脹,且大多富含嘌呤,痛風患者和腸胃不好的人群建議少吃或不吃。腎功能不全、肝功能損傷、蛋白質過敏等人群要在醫生指導下限制或減少蛋白質攝入量。

上述研究還強調,雖然多吃豆類、少吃紅肉更有助長壽,但多數植物性食物中,都沒有完整的蛋白質,它們通常缺少一種或多種必需胺基酸。因此,將互補蛋白質搭配在一起才行。例如,大米配豆類;全麥麵包上塗花生醬。許淑芳表示,魚、禽、瘦肉和奶製品含有豆類中所沒有的營養素,所以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都要均衡攝入。只是如今國人的膳食結構中,動物性食物及脂肪攝入量迅速增加,我們希望大家將大豆蛋白重視起來,適當增加攝入,尤其是大豆及其豆製品,同時控制紅肉、加工肉類等的攝入量。平時可以將豆製品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彌補穀類食物中不足的胺基酸和礦物質,提升混合食物蛋白質的利用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豆類食物,蛋白質含量是有差別的。紅豆、豌豆等豆類屬於雜豆,還包括芸豆、綠豆等,主要含大量澱粉,是不錯的高蛋白主食;大豆則包括黃豆、黑豆、青豆等,其蛋白質含量比雜豆高很多,除了直接煮熟吃,還能加工成豆製品。豆腐經過加工後,營養更容易吸收,也是值得推薦的植物蛋白來源。用滷水點的北豆腐,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都很高,南豆腐稍差些,內酯豆腐營養相對最少。豆腐腦是北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其營養也很豐富,吸收程度高。但千葉豆腐、魚豆腐等雖名為豆腐,含有的大豆成分卻較少,營養價值也低很多。常吃的豆類及豆製品中,每百克蛋白質含量較高的依次有:黑豆36.1克,黃豆35.1克,綠豆21.6克,紅豆20.2克,北豆腐12.2克,南豆腐6.2克,豌豆2.9克,扁豆2.7克,豆漿1.8克。▲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老年人少吃主食,多吃肉和脂肪,更健康,長壽
    其實,很多疾病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最新的研究表明:少吃米麵糖,多吃點脂肪和蛋白質更健康。 研究人員還發現,低碳組的熱量攝入,會自然減少。 不過,這項研究再一次印證了:低碳飲食在減肥、脂肪量減少和代謝改善方面都要優於低脂飲食。
  • 體重與死亡的關係被發現,8萬人研究證實:這樣的體重最長壽
    肥胖對人體影響很大肥胖對人體的生命影響很大,在另外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17721人進行了35442次腦部掃描。結果發現,隨著BMI(體重指數)的增加,大腦所有區域的血流量幾乎都有逐漸減少的顯著趨勢。大腦顳葉和頂葉、海馬等與阿爾茨海默病高度相關的區域中,血流量減少與肥胖程度增加的關係尤為明顯。大腦的血液供應與腦功能障礙有著緊密的聯繫。
  • 夏天吃豆勝過吃肉
    更值得一提的是,嫩毛豆的膳食纖維含量高達4.0%,是蔬菜裡的纖維冠軍,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脂。  此外,夏季吃毛豆還能預防因為大量出汗和食欲不振造成的營養不良、中暑等情況。毛豆可直接帶皮煮著吃,也可用來炒著吃,如毛豆炒雞丁。  綠豆清熱解暑。  研究證明,綠豆皮裡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類黃酮、單寧、皂甙等。
  • 吃肉不如吃豆,五色雜豆湯最補女人心 !學習!
    ~~~~~~~~~~~~~~~~~~對於女人來說,吃魚吃肉不如吃豆:毛豆開胃消食、綠豆清熱消暑、紅豆消腫祛溼、黑豆補腎益氣……高營養低熱量,養顏瘦身兩不誤。小編為你推薦一款五色雜豆湯,最適合女人喝!毛豆是膳食纖維之王。
  • 研究發現:日本人長壽和常吃7類食物、不吃1類食物的秘訣有關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日本在全世界的國家中,長壽總體排名為第一,預期壽命達到83.7歲,女性壽命可達到86.8歲、男性達到80.5歲,接下來是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亞,而我國卻能排到第53名。
  • 41萬多人16年隨訪研究表明:常吃植物蛋白可以長壽
    7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與肉類蛋白質相比,吃更多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壽命更長。該小組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對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小組工作的資料庫彙編的分析。
  • 不吃晚飯真的好處多、會健康長壽?
    而有些人的晚餐習慣並不健康,因為有研究發現,晚上吃得過於油膩、過多,可能導致一些由於肥胖導致的脂質代謝紊亂、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脂肪肝等疾病,臨床上有很多脂肪肝等慢性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就存在晚餐吃得較晚,而且吃得過多、過油膩的現象。所以,通過一傳十,十傳百……就變成了「不吃晚餐好吃多,還能長壽」等版本。
  • 分析了9.2萬人的數據發現:日本人長壽,或與這7種食物有關!
    日本東北大學的學者分析了超過9.2萬人的數據後發現,日本人長壽的秘密可能與「常吃的七類食物」和「不常吃的肉類食物」有關。 「常吃的七類食物」包括:米飯、味噌湯、裙帶菜、漬物(即日本料理中的醃鹹菜)、黃綠色蔬菜、魚類、綠茶。
  • 9.2萬人研究:日本人能這麼長壽,真得多虧了這七類食物
    原創 Cookie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怪不得大家都跑去吃日料了! 本文提要日本人活得那麼久,秘訣到底是啥?如果想要健康長壽,飲食非常重要!多吃七種日本食物,長壽你也可以!圖 1.1 世界女性壽命地圖圖 1.2 世界男性壽命地圖飲食可能是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之一,之前的研究發現日本飲食習慣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關[3,4]。不過,究竟什麼才是日本飲食?每天遵循傳統的日本飲食就能健康長壽嗎?我沒法兒完全吃得像日本人,半「中」半「日」飲食能有用嗎?
  • 有人說長壽之道是:多吃肉多喝酒,多和異性交朋友!有道理嗎?
    在養生界,有一句比較有名的話:多吃肉多喝酒,多和異性交朋友!很多人把這句話奉為圭臬,也有人用這句話作為自己喝酒找異性朋友的藉口。這句話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說的。而且,文懷沙也是一位非常長壽的老人,他是1910生的,直到2018才去世,活了108歲。一個長壽的著名學者的話,當然是有人相信的。
  • 全球最長壽日本女性迎來118歲生日,日本長壽國的奧秘是?
    被金氏世界紀錄組織認定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和「全球在世最長壽女性」的日本老人田中力子,在2021的新年迎來了118歲生日。被問及長壽的秘訣時,田中力子表示就是「吃美食和學習」。她目前在福岡市一家養老院生活,據養老院的護理人員介紹,田中奶奶平時會做廣播體操、做數學計算題以及玩奧賽羅棋,精神頭特兒好。
  • 30年研究發現:少吃肉、多吃優質植物蛋白降低冠心病風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長期大量研究。 研究涉及美國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項目中43272名男性,平均年齡53歲,這些人在入選進入研究時都沒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 最新研究指出:植物性蛋白質比肉類更健康!
    這個問題很多次,當你告訴大家你是不吃肉的人,一般人的營養觀念就是認為吃素的人身體虛弱不健康。不過從植物性食物獲取的蛋白質真的比吃動物性的差嗎?新數據證實吃豆類還比吃牛肉更能獲得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到底什麼是蛋白質?
  • 5萬人超17年隨訪研究:不吃肉更容易骨折!
    先前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素食者的骨礦物質密度(BMD)比非素食者低。這可能是由於鈣和蛋白質的攝入與骨骼健康相關聯,而素食主義者中鈣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均較低引起的。雖然已有薈萃分析發現鈣補充劑可有效地引起BMD的小幅增加,但尚不清楚這種改善程度是否足以降低骨折風險以及素食飲食與骨折風險間的關係。
  • 71萬人研究證實:多吃一類蛋白,可降低死亡風險
    一、BMJ:常吃植物蛋白,延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0年7月,國際頂尖期刊《BMJ》雜誌發表了飲食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關研究,這項研究持續了32年,參與人數達到了715128人。
  • 健康長壽幸福食譜 第一輯 (熱菜) 71 (香蔬類)
    71、老乾媽豆豉醬燒南瓜(香蔬類)吃素「衛性」更長壽《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德意志民族有句諺語:「食物決定性格。」法國生理學博士利嘉士歐曾說過:「如果人能夠不吃肉或者少吃肉,自然不致感染畜牲兇殘之性,自然可以保持人性本質的良善。」
  • 迎接世界素食日 | 以色列最近推出的這則電視廣告,影響15萬人減少甚至停止吃肉!
    這裡生活著近4000位的純素者,他們不吃任何含肉、蛋、奶製品成份的動物產品,而且他們也傾向於遠離化學及加工食品幾乎完全食用全天然的植物性飲食。一位居民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知道,為了保持一種長久、健康、最佳、重要的生活方式,我們只能在身體裡放一些高貴的食物。」這個村莊的居民從不不抽菸,不喝酒的,並嚴格限制鹽和糖的攝入,每年至少吃四周的生食,每隔一天才吃鹽,每年最多只吃四周的糖。
  • 香港全民檢測逾71萬人登記檢測點爆滿,政府考慮延期
    據海外網消息 香港全民檢測計劃已有逾71萬人登記,負責統籌計劃的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會根據情況研究是否將計劃延長7天,不過可能只是延長個別社區檢測中心的檢測日期。據香港東網2日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表示,截至2日早上8時,已有逾71萬人在網上預約參與全民檢測計劃。聶德權在電臺節目上表示,首日運作順暢,已有12.6萬名市民接受檢測,而2日,82個檢測中心的名額已滿,3日起會增加名額。另外,政府暫時接獲101宗個案,稱個人資料被他人用作登記之用,當中52宗懷疑涉及盜用他人資料,已轉交警方跟進。
  • 10位不吃肉的老人,悄悄的活了100多歲,告訴你健康長壽的秘密...
    這意味著她永遠不會在一生中吃肉,布蘭奇一生見證了萊特兄弟發射的第一架飛機和兩次世界大戰,可謂現代歷史的親歷和見證者,如今,令人驚嘆的是,她仍然對幸福和生活充滿活力,並將她的長壽和幸福歸功於素食他是現存活於世上的年齡記錄最大的記錄,CSA研究中心的John Wilmoth博士曾撰寫了這位素食主義者極度長壽的研究報告,據了解,男性中百歲老人很少見,女性往往活得更久,這就是素食主義者莫頓森的成就如此驚人的原因。
  • 她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經歷3個世紀,一生從不喝熱水
    如今,很多60多歲-70多歲的老人看起來仍然十分的年輕,並且身體康健,這也得益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長壽也慢慢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