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2020-12-12 華益善

黃芩,又叫腐腸、黃文、印頭、元芩、山茶根、黃金條根、枝芩、子芩、條芩、空腸、片芩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乾燥根。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脾、膽、大腸、小腸經。《神農本草經》曰:「主諸熱黃疸,腸澼洩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名醫別錄》載:「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本草綱目》謂:「治風熱、溼熱、頭痛、奔豚熱痛、火咳肺疹、喉腥、諸失血。」可見,黃芩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之功效。主要用於肺熱咳嗽、咯痰、溼熱下痢、嘔吐、黃疸、熱淋、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胎熱不安等。

黃芩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人參黃芩豬肚

原料:豬肚500克,黃芩9克,人參、黃連、大棗各5克,炙甘草6克,乾薑15克,蔥、鹽、料酒各適量。

製法:將人參、黃芩、炙甘草、黃連、大棗、乾薑分別洗淨後裝入紗布袋內。豬肚用麵粉反覆搓洗乾淨。將藥袋放入豬肚內,用棉線紮緊口放入燉鍋內。向鍋內加適量清水及蔥段、料酒,用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燉50分鐘,加鹽攪勻。將豬肚撈出,除去藥包,切成細長條,再放入鍋內燒沸即可。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消腫塊。對幽門腫瘤效果尤佳。

二、黃芩蒸豬腰

原料:豬腰2個,黃芩12克,調料適量。

製法:將豬腰切開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將黃芩與豬腰一起放入瓷盤內,加調料,隔水用大火蒸至豬腰熟透,除去黃芩,分2-3次食用。

功效:清熱、補腎、安胎。適用於血熱之先兆胎動。

三、黃芩煮花生米

原料:花生米(生)500克,黃芩100克,冰糖250克。

製法:將花生米用開水泡脹,剝去皮,洗淨後放入開水中,上籠蒸爛取出。黃芩切片裝入碗中,放入開水,上籠蒸溶化。在一乾淨鍋內加1000毫升水,放入冰糖燒開溶化,將花生米和黃芩汁一起倒入,燒開後去泡沫,裝入湯盅內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對熱淋、吐衄便血效佳。

四、胡連黃芩粥

原料:胡黃連、黃芩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黃芩、胡黃適洗淨,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再將粳米洗淨後下入藥汁中煮粥,待粥熟時,調入白糖,再煮5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燥溼。對肝膽溼熱型的血脂異常有效。

此外,黃芩酒浸後與白芷粉用茶水送服,對眼眶疼痛有效;黃芩也可與剝殼的白果、冰糖一起燉服,能止咳平喘;黃芩還可與淡豆豉研末後,溫湯送服,對肝熱生翳有效;黃芩還可製成牙膏,對牙齦腫痛、出血效佳。

注意:脾胃虛寒者、孕婦胎寒者忌用黃芩。清熱用生黃芩,安胎用炒黃芩,清上焦熱用酒黃芩,止血用黃芩炭。

相關焦點

  • 肉桂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廚房,是烹飪者的天堂,裡面除了具備各種食材和烹飪工具,還藏著許多藥食同源的好傢夥,如八角、花椒粉、生薑、大蒜、胡椒粉、乾薑、肉桂等。由於天氣越來越寒冷,下面先說說肉桂。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脾、心、腎、肝經。
  • 川貝母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可見,川貝母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之功效。既能清洩肺熱化痰,又味甘質潤而潤肺止咳,故尤宜於內傷久咳及燥痰、熱痰者,另對陰虛勞熱、痰鬱瘰癧、熱結乳癰、瘡癰有一定的作用。川貝母在廚房裡的運用。一、貝母燉雪梨原料:川貝母、陳皮各5克,雪梨2個,冬瓜30克,糯米50克。
  • 木瓜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它的養生功效為和胃化溼、舒筋通絡、平肝、豐胸生乳等。用於溼痺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吐瀉轉筋,腳氣水腫等。《本草經疏》載:「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木瓜在廚房裡的運用。
  • 蓮子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小編在「芡實,固腎澀精、健脾止瀉、補中益氣」一文中,提到蓮子和芡實的體形和養生功效都有些相似,常結伴同行為人們服務。下面再介紹一下蓮子。蓮子,又叫蓮米、藕實、水芝丹、蓮蓬子、蓮實、蓮肉、澤芝等。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蓮的成熟種子。
  • 花椒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可見,花椒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寒、寒凝中焦、脘腹冷痛、腹痛洩瀉、蛔蟲腹痛、嘔吐、溼疹瘙癢、婦女陰癢等。花椒在廚房裡的運用。一、花椒火腿湯原料:花椒6克,火腿肉150克,蔥、姜、鹽、醬油各適量。
  • 丹參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主要產於江蘇、安徽、四川、山西、河北、福建等地。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其功效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神農本草經》曰:「主心腹邪氣……破症除瘕,止煩滿。」《日華子本草》謂「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丹毒。」
  • 蒲公英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可見,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溼通淋之功效。常用於咽痛、目赤、乳癰、疔瘡腫毒、瘰癧、肺癰、腸癰、黃疸、熱淋澀痛等。蒲公英在廚房裡的運用。一、蒲公英瘦肉湯原料:蒲公英15克,豬瘦肉150克,大棗5枚,料酒、薑片、蔥段、鹽、上湯各適量。
  • 雞血藤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可見,雞血藤具有補血活血、舒經活絡、調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萎黃、手足麻木、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腰膝酸痛等。雞血藤在廚房裡的運用。一、黑大豆雞血藤粥原料:黑大豆、粳米各100克,雞血藤25克,蘇木10克,元胡面5克,紅糖適量。
  • 佛手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滇南本草》載:「補肝暖胃,止嘔吐,消胃寒痰,治胃氣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氣。」《本草再新》謂:「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瘕瘕、瘰癧。」《本草綱目》曰:「佛手柑,氣味辛、酸、無毒,煮酒飲,治痰氣咳嗽。煎湯,治心下氣痛。」可見,佛手有舒肝解鬱、理氣和中、燥溼化痰、和胃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及咳嗽日久痰多,兼胸悶作痛等。
  • 金銀花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可見,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常用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瘡瘍癰毒、熱毒瀉痢、紅腫熱痛、潮熱等。金銀花在廚房裡的運用。一、金銀花肉片湯原料:金銀花20克,豬瘦肉250克,小白菜100克,料酒、鹽、生薑片、植物油各適量。
  • 人參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可見,人參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寧神益智、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於氣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脫肛或臟腑下垂、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弱、驚悸失眠、陽痿宮冷等。人參在廚房裡的運用。
  •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炒黃芩的別名為山茶根,具有清熱燥熱、涼血安胎等功效,然而炒黃芩是有食用宜忌人群的。1、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人群;2、涼血安胎、治療胎動不安的孕婦們;3、治療溼溫、暑溼的人群;4、治療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的患者。
  • 黃芩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點 黃芩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點
    黃芩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點黃芪是一種中藥材,在很多中藥中都有黃芪的身影,屬於一種豆科植物,價格也不貴,但是其養生的功效是很多的呢,黃芪的功效與作用也是很多的呢,那麼,黃芪對女性的好處是什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桑葉的養生功效和運用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節,很多懂養生的人們便開始採收桑葉和桑枝。大家都知道桑樹是一身寶,桑葉清熱明目;桑枝袪風溼、利關節;桑葚補血滋陰;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腫等。下面先說說桑葉的養生功效和運用。功效有:疏散風熱、清肝養肝、清肺、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的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肺燥乾咳,口渴咽幹,目赤腫痛,肝陽上擾等。桑葉被《神農本草經》稱為「神仙草」,具有疏風、散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的功效。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可見,特別強調需要霜降後採收的桑葉。明末的名醫傅青主譽桑葉為「收汗之妙品」。
  • 蔥白的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蔥白有什麼功效?蔥白味辛,性溫。歸肺、胃經。《神農本草經》云:「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本草綱目》載:「所治之症,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名醫別錄》稱蔥白「主傷寒頭痛。」《本草經疏》則謂:「辛能發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可見,蔥白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結之功效。
  • 厲害了,我的黃芩!黃芩湯對癌症治療有功效,中藥成分黃芩苷和黃芩黃...
    近來,關於中醫中藥的研究成果與進步,也有推進,特別是在黃芩這味中藥上,最新的發現是:黃芩苷和黃芩黃素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今年1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研究《傷寒論》中黃芩湯對癌症治療的功效。
  • 中醫中藥,黃芩的功效及應用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曬乾,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
  • 側柏葉的功效和運用
    還有什麼功效?」。下面小編介紹一下側柏葉的別名、功效和運用。側柏葉是柏科植物的乾燥枝梢及葉。側柏為常綠喬木,高1-20米。(小編小時侯,冬季常爬上柏樹,用鐮刀將柏樹枝鋸下來,柏子仁換零錢,而柏樹枝葉只知道大人用來燻臘肉。)。樹皮薄,淡灰褐色;分枝密,小枝扁平,鱗形葉交互對生,扁平。常生於陰溼肥沃的山坡或栽培於園林,分布於全國各地。
  • 郭建輝主任運用黃芩清肺飲治療痤瘡驗案
    痤瘡俗稱「青春痘」,主要見於青春期男女,西醫認為其病因複雜,和多種因素有關。
  • 天冬的養生功效和食用方法
    小編在「麥冬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一文中提到過天冬,與同等份的麥冬一起煉蜜為膏,有清熱瀉火、滋陰潤肺之功效。因二者的功效和食用方法既相似又有區別,下面再介紹一下天冬。可見,天冬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滋腎生津之功效,常用於肺熱燥咳、勞嗽咯血、熱病傷津之口乾舌燥、陰虛消渴、腸燥便秘、腎陰虧虛之眩暈耳鳴、骨蒸潮熱等。天冬的食用方法。一、天冬燉冬瓜原料:天冬20克,冬瓜500克,鹽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