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100個村,100場直播,
100萬用戶,100位「村主播」,
100幅脫貧圖,
近4.8億元的訂單,
5.25億次的全網點擊量!
這是《走村直播看脫貧》大型融媒體行動的成績單!
這場超5億次點擊的融媒體行動
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距離11月1日《走村直播看脫貧》在革命聖地延安圓滿收官,已經過去1個月的時間,但是出發那天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2020年7月25日,我們帶著興奮與期待,從江蘇徐州出發,兩輛大篷車分南北兩線,走進一個個脫貧村,到田間地頭直播。
你印象中的走村直播是這樣的?
但還有這樣的!
在鏡頭面前尖叫:「啊!小龍蝦夾到我了!」
手抱烏金豬!
詞庫清零,直呼「正面暴擊!」
走進田間地頭,
我們看到了翻天覆地的鄉村巨變,
發掘出黃土地上生長的智慧,
記錄了攻堅克難的勇氣擔當,
我們將一幅幅脫貧的生動場景展示在觀眾面前
100天如何完成100場直播?
如何把16米長的大篷車開進田間地頭?
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
戳視頻,10分鐘帶你探秘行動背後↓
搭載5G+4K+AI技術的大篷車開進田間地頭直播
先來說說這輛16米長,吸睛無數的大篷車!首創裝載著5G+4K+AI技術的大篷車演播室,實現了央視財經頻道、央視財經新媒體、央廣經濟之聲、中國交通廣播四路信號同步直傳。車上配置了由貨櫃改裝而成的三訊演播區,箱體採用液壓自動展開結構,最大可以上翻120度,展開就成了「大舞臺」。
共有120多位多才多藝的村民走進大篷車演播室,當起村主播,以rap、快板、戲曲等特色方式,說出家鄉脫貧成果,唱出農村新變化!
另外,還有11位省、自治區領導走進大篷車,和我們分享脫貧攻堅的智慧與成果。
記者!記著!腳下有泥 心中有光
從盛夏到初冬,從平原到高原,行程30000多公裡,我們一路上遇過山體滑坡、塌方、下雪天,還有小夥伴中過暑,甚至遭遇氨氣中毒。趕上酷暑季節,有隊員的皮膚被曬成了醬色。
在安徽大管村的時候,記者易揚中暑,身體已經到極限了,但是,她喝完兩瓶藿香正氣水,就直接衝到了直播現場,順利完成直播。
在極度缺氧的地區,好多隊員都有特別嚴重的高原反應。從雲南香格裡拉開往西藏芒康納西村,現場導演王雪晴有嚴重的高原反應,不能說話,四肢不能動,在輸了兩個小時的氧後,選擇繼續堅持走到終點。
100天100場直播,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不是在直播,就是在開往直播地點的路上。
一場1小時的直播,對於記者來說,可能已經準備了10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從剛到一個陌生的村莊,到對這個村脫貧的每個細節、每個故事了如指掌,這其中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和準備。
看鄉村巨變與老鄉笑容撞個滿懷
到農村去,我們這個以「90後」為主的年輕團隊充滿了好奇,也做好了吃苦的準備。沒想到真正到了農村,看到的景象讓人出乎意料。
水泥路變瀝青路,從土坯房搬進小洋房,新學校裡響起了嘹亮的歌聲,村裡蓋起了新民房、新民宿,發展起了新經濟,很多村子變得特別漂亮。
更讓我們感動的是,這條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凝聚著無數的、平凡的、微小的努力。當地勤奮的致富帶頭人、全年無休的駐村幹部,他們是脫貧的中堅力量,帶動一個又一個村實現脫貧。
村民們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看到他們臉上抑制不住的笑容,覺得十分溫馨。
脫貧不是終點 是幸福生活的起點
通過「走村直播看脫貧」的形式,我們搭建平臺,為脫貧事業牽線搭橋,讓村裡的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在青海,我們的卡車司機幫助農民賣農產品賣了6000多單。每個參與走村行動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11月1日, 「走村直播看脫貧」在革命聖地延安圓滿收官,我們有許多的不舍與感慨。對於我們來說,這是走村直播的終點,但同時也是我們繼續扶貧和作為新聞記者踐行「四力」的一個新起點。
脫貧不是終點,是幸福生活的起點。
致敬脫貧攻堅路上的每個人!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龔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