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娶女不嫁,江浙「兩頭婚」引數億人圍觀: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2021-01-07 一隻大萌象

離2020年還有一個星期就要閉幕了,很多人還在調侃春節如何「租」一個男/女朋友回家過年的時候

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

已上熱搜,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更是不計其數。

兩頭婚主要出現在在哪?又是怎麼一種婚姻方式呢?

如標題所述,兩頭婚出現在江浙地區,結婚的男女兩個人,約定好婚後新娘依然可以住娘家,也可以住公婆家,新郎也如此。

並且,小夫妻要生2個孩子,按照出生順序,一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

而雙方父母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沒有外公外婆。

除此之外,兩頭婚還有一個特點。

男不娶,女不嫁。

所以男方的彩禮,女方的陪嫁,也都沒有了,要麼小夫妻獨自住,要麼兩邊父母家輪流住,相對公平。

中國新聞網就此還做了一次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網友,支持這種婚姻形式。

錢有正反,事也有兩面性,有支持的,也不缺乏那些激烈反對的人,他們的理由是違背傳統、割裂家庭、損害親情。

其實也並沒有誇大其詞,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所謂兩頭婚,在明清時期江浙地區就有了。

現在我們經常講到的上門女婿,在古代稱為入贅,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是古人一向的認知,重男輕女是封建思想,這我們都懂,但實在是生不出閨女怎麼辦?

無兒的富裕家庭就可以選擇招上門女婿。

那普通家庭呢,想要延續香火,卻沒有那麼多錢,只能找個「門當戶對的」人,然後再打個折,婚後生育的一個孩子隨母姓,也算是為娘家也續上香火。

這種「打折」的嫁娶,打折的入贅,就是「兩家親」,其實跟今天的兩頭婚在本質上並無太大的差別。

現在孩子隨母姓的人著實不少,下到黎明百姓,上到明星高貴,舉個例子,商界領袖任正非,大女兒叫孟晚舟,老二叫任平,老三姚安娜。

任正非的妻子孟軍,再早是一方領導,而他只是一名通訊兵,只是婚姻開始時家庭地位的不對等而已

這些年,春節不變的熱搜除了春運就是今年過節在哪過,什麼瞞天過海,苦肉計為了能在己方過節,夫妻也是絞盡腦汁,煞費心思。

這個是時候,出現了「兩頭婚」,在仔細一看還挺好,各過各的,都有自己的孩子在身邊,能不受大家的關注嗎,兩頭婚的重點還有就是無彩禮,無嫁妝。

現在正常婚婚嫁也好,打折的也罷,其實也都是兩頭婚的縮影,因為能引起共鳴,才會引發爭論。

就差孩子隨母姓還沒普及,可眼下全面推廣二胎,我估摸著也不遠了。

針對這個網絡新詞我們也介紹完了 ,那接下來我們在認真在想想婚姻這個話題。

其實做婚禮主持人這麼多年,見證了無數的婚禮儀式,家境富裕點的,婚禮場地富麗堂皇,如詩如畫。家境一般的布置看上去很簡潔,很簡單。

站在我們這個角度來看,他們都一樣,都是持有合法的證件,組件新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花團錦簇,燈光舞美,還是紅毯鋪地,白衣為伴,都是在所有親朋好友的見證下,在父母的祝福下,兩家合一家的過程。

有人就問了,結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美國社會學家Andrew J. Cherlin提出過一種觀點,人類婚姻也分階段。

一是制度化婚姻。

兩個人結婚,組建住所、獲取食物,在一起組團生存抵禦外界侵害,不斷還有繁衍後代,提升種族實力。

漫長的封建社會時代,基本都是制度化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直到現在很多的80後的父母這個年齡裡,依然是媒婆介紹。先結婚再處生活,沒有什麼戀愛,只有磨合和接受

結婚的意義在於生 , 活

二是陪伴式婚姻

隨著經濟文化的提高,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精神生活,科技的進步,提高的不僅是生活水平,還有的就是彌補精神的空缺,婚姻是為了能找到一個彼此陪伴,攜手人生,抵禦孤獨的人。

渴望有人與我立黃昏戀,有人問我粥可溫,期待晨起朝露攜手行,暮雪白頭伴終生的美好生活。

單身的存在只是一直在尋找屬於適合自己的人,無論是一次相遇都沒有的,還是錯過之後的,其最終的的結果是不想孤獨終老。

結婚的意義在於生活

三是個人化婚姻

男女平等,自從這個口號喊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管理崗位,企業老闆都由女性擔任。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僅體現在學位上,還體現在對社會對家庭的觀念上,她們像男人一樣外出工作、賺錢養家。

除了生孩子,倡導婚姻自由平等的男女雙方在經濟上,在處事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婚姻中的雙方,各自擁有自己的事業與朋友圈。

結婚考量的就建立在了是否能提高各自生活品質,當然這個生活品質不單指物質生活,還包括情感,精神,甚至方方面面。

誰也不會為了配偶或家庭,充當奉獻或犧牲的配角,時間太長,需要一輩子。

隨著大家的認知,更好的生活源於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彩禮,嫁妝,家庭條件統統納入婚姻的範疇。

各地的生活習俗又不同,但金錢的等價確是相同的,這也是當代年輕人恐婚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經歷過一段失敗感情的人尤為看重。

無論是經濟學節家也好,社會學家也好,各種理論都沒有錯,我們把情緒梳理一下,無論結婚與否,都是希望自己能更好的生活。

生活就是一場自我的修行,無論自身還是對待另一半,這就有了我們的結婚誓言,無論他/她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無論是健康還是疾病....

你,願意嗎?

相關焦點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的好處都在哪
    就在這幾年,在彩禮問題的反射下,浙江地區開始興起一種兩頭婚的新婚姻模式,這種婚姻模式不屬於傳統的男方娶女方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兩頭婚需不需要彩禮和嫁妝呢?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什麼是兩頭婚?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什麼是兩頭婚?我在網上看了一些關於兩頭婚的定義,也就是說這種婚姻不存在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女不嫁,3億人圍觀江浙地區「兩頭婚」:究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結婚?
    兩頭婚主要出現在江浙地區,報導的當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爭。男不娶,女不嫁。所以男方無需付彩禮,女方也不用陪嫁,雙方跟各自的原生家庭聯繫緊密,要麼小夫妻獨自住,要麼兩邊父母家輪流住,相對公平。中國新聞網就此還做了一次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網友,支持這種婚姻形式。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男不娶女不嫁?圍觀「兩頭婚」,究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結婚?
    01《中國婦女報》的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不計其數。兩頭婚主要出現在江浙地區,報導的當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除此之外,兩頭婚還有一個特點。男不娶,女不嫁。所以男方無需付彩禮,女方也不用陪嫁,雙方跟各自的原生家庭聯繫緊密,要麼小夫妻獨自住,要麼兩邊父母家輪流住,相對公平。
  • 「男不娶,女不嫁」?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受益的究竟是誰?
    在最近這幾年裡,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形式名叫「兩頭婚」,被當地人俗稱為「不來不去」、「不娶不嫁」、「不進不出」、「兩家拼拼」,那麼,這種婚姻是怎樣的呢?據了解,「兩頭婚」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夫妻在成家之後,仍會與雙方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通常都會各住各家,而且,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孩子,第一個隨父親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親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男不娶女不嫁,眼下這種「兩頭婚」興起,你贊同嗎?
    男不娶女不嫁,眼下這種「兩頭婚」興起,你贊同嗎?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相關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化名)和丈夫小爭(化名),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
  • 浙江流行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婚後依然「各住各家」!
    浙江流行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婚後依然「各住各家」!結婚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經歷的人生大事,但結婚後要面對更多的孩子這件事,現在我國獨生子女很多,每個家庭都有一兩個孩子,所以有了孩子後,要麼服從父親的姓,要麼服從母親的姓。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男不娶女不嫁?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網友大罵:昏了頭
    據中國婦女報近日報導,近年來,在江蘇省和浙江省周邊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被公眾稱為"兩頭婚"。該婚姻形式有別於傳統,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男方入贅。兩夫妻成家後可以各住各家,並且還會生育兩個小孩,按照生產順序由男女方分別撫養,姓氏上也會一個隨男方,一個隨女方,小孩管雙方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引熱議,女方:我為什麼給你生孩子?
    為了避免婚姻影響到自己的利益,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在婚姻中權衡利弊,所謂的愛情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純粹。於是江浙一帶就開始興起「兩頭婚」,即為男不娶女不嫁,孩子歲父姓也隨母姓。當一對情侶組成夫妻之後,他們不需要住在一起,可以各住各家。
  • 結婚:男不娶女不嫁,各回各家。聽律解讀「兩頭婚」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一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兩頭婚」興起:男不娶女不嫁,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孩子生兩個,一個隨一家姓。用當地人的話說就是「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邊蹲」「兩家拼一拼」。
  • 江浙一帶「兩頭婚」引熱議,女網友嫌棄男性:光買個精子不就行了
    說起結婚,我能想到的就是男方迎娶女方,或者男方入贅女方,做上門女婿。但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讓我感覺自己很是孤陋寡聞。屏幕前的小夥伴們可曾聽說呢?坦率地講,關於「兩頭婚」 這種婚姻形式,我是頭一次聽說,據說主要在江浙一帶流行。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也就是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 男不娶女不嫁,3億人圍觀江浙地區「兩頭婚」:究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結婚?
    《中國婦女報》的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不計其數。兩頭婚主要出現在江浙地區,報導的當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爭。兩個「85後」獨生子女,4年前結婚時,就約定好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娘家,也可以住公婆家,小爭也如此。
  • 不嫁不娶,兩個孩子兩個姓,這樣的「兩頭婚」,結果會如何?
    今天,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消息,說現在在江浙一帶流行著這麼一種婚姻,那就是兩頭婚。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所謂的兩頭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男人不需要付聘禮,女人不用出嫁妝,結婚之後雙方而已依然是以各自的原生家庭為主,大家還是主要生活在自己的家裡。雙方結婚之後呢,一般會生兩個孩子,並且協商好,將來兩個孩子老大跟爸爸的姓,而老二呢跟媽媽的姓。並且,孩子們叫自己的外公和外婆也是爺爺奶奶,不做區分。
  • 興起的江浙兩頭婚:受益的是兒媳,婆婆再也逃脫不了帶娃的責任!
    近日一則江浙兩頭婚的新聞刷爆網絡,據悉這兩頭婚乃是江浙一帶近幾年悄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俗稱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這樣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亦是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其具體的婚姻形式就是
小夫妻成家後,可以仍然和雙方原生家庭住在一起,在原有的基礎上保持一定黏」,也就是結婚後的夫妻各住各家。
  • 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這真的能改善女方處於弱勢的地位嗎?
    近年來,江浙一帶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俗稱為「兩頭婚」。與傳統婚姻不同,該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男方入贅,無需彩禮,兩夫妻成家後可以各住各家。一般會生育兩個孩子,按照生產順序由男女方分別撫養,姓氏上也會一個隨男方,一個隨女方,小孩管雙方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這種新婚姻形式上熱搜!是「兩頭...
    不同以往的形式:兩頭婚近日,《中國婦女報》刊載文章《江浙興起兩頭婚偶然還是必然?》,引發了網友們關於婚姻的討論。文中提到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 土生土長的江浙人,如何看待身邊的「兩頭婚」
    在江浙,越多越多的年輕人實行「兩頭婚」,簡單地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