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於一日三餐,相信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常態上。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卻總成為被犧牲的那一餐。而即使你每天都吃早餐,也不代表你的早餐達標了,有研究表明,我國居民早餐營養不充足的比例在80%以上。
除了不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均衡,國人還普遍存在早餐吃太快、早餐不衛生等幾大問題。
早餐吃不好,問題真不少
作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頓飯,早餐的作用絕不僅是「填飽肚子」。如果早餐不吃,或吃不好,各種問題都會找上你。
一、肥胖
在臺灣,有項涉及15340人的大型調查發現,那些每周吃早飯次數低於一次的人,肥胖的機率更高。日本學者對亞洲和太平洋的國家和地區裡的人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不吃早餐的人也更容易超重甚至肥胖。歐洲的研究分析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
不吃早餐,到吃午餐時飢腸轆轆,飢不擇食容易不知不覺飲食過量,或偏愛熱量高的食物,導致肥胖風險增加。
二、營養不良
長期不吃早餐,容易導致蛋白質、鈣、鐵、鋅、維生素A等營養素不足,出現營養缺乏,甚至導致營養不良。
三、消化不良
經常不吃早餐,會影響胃酸的分泌、膽汁的排出,減弱消化系統的功能。為了節約時間,很多人會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這樣會加重腸胃負擔,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四、增加肝臟負擔
肝臟是排毒和合成營養的器官,早餐吃不"好",對肝的傷害也是最大的。
高溫油炸食物,像油條;含亞硝酸鹽食物,如鹹菜,對肝臟都十分不友好,不僅會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長期食用還會損傷肝細胞,破壞肝臟組織。
五、學習工作效率低
在這特別強調下孩子的早餐營養問題。
吃得營養是孩子身體健康發育的基礎,尤其是一日三餐中的早餐,更是開啟全天滿滿能量的關鍵。可有些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繁忙或勞累,或營養意識不高等,早上總是習慣給孩子糊弄一口,不是豆漿油條,就是白粥小菜,或是煮個速凍餃子,要麼就炒個前一天的剩飯……
孩子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不足,造成的結果就是血糖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及時為大腦的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質,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另外,未到中午就飢腸轆轆,產生應激反應而導致大腦的興奮性降低,出現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使工作和學習效率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很多人都覺得學習成績只與孩子天賦、主觀能動性有關,殊不知,很多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就是營養不足造成的,尤其是早餐營養!
一份完美的營養早餐該是什麼樣的呢?
主食+ 蛋白質+ 蔬果+ 堅果
多樣性、多纖維、高蛋白、易消化
尤其是要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蛋白質是早餐營養中的關鍵,但往往也容易由於各種因素,成為最難以消化吸收的營養。蛋白質只有被分解成短肽、胺基酸時,才能被腸道直接吸收,繼而被人體有效利用。
因此,喝好每天第一碗湯——雞元湯!雞肉雞骨中萃取出的全營養,一小碗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肽營養(6.1~7.8g/100g),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膠原蛋白、鈣質、軟骨素及多種微量元素。
濃度高、無油脂、分子小、易吸收,3分鐘加熱即食,方便快捷,三兩口喝完,營養無負擔。全家人的營養早餐,怎能少了這碗湯?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