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計劃」助民族婦女繡出富裕與自信

2020-12-11 身邊24小時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黔妹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8日,貴州衛視《貴州新聞聯播》欄目播出專題採訪《錦繡計劃助民族婦女繡出富裕與自信》,介紹了畢節市織金縣大力挖掘傳統蠟染刺繡技藝的商業價值,通過貴州省婦聯開展的「錦繡計劃」項目,加強對民族婦女的創業就業培訓,讓民族手工藝打開了脫貧致富路,也讓農村婦女從中收穫發展自信。

來源丨動靜貴州編輯丨李玉珠

責編丨李文娟

審核丨侯清華

往期回顧:

正安縣:大力發揚「300娘子軍」精神 圓滿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喜訊!貴州省婦聯榮獲「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一文帶您讀懂蘊藏的女性合法權益

本公眾號推文內容只為

傳播正能量、好內容,服務於廣大婦女群眾

如有標註來源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來源:貴州省婦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全國三八紅旗手張義瓊:「染」出富裕美好生活
    進而,公司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研發出了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2015年,張義瓊創辦了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亙」是久遠的意思,「藍」代表蠟染,「母」可以理解成母親的傳承。「我相信代際傳承的不應該是貧困,而是愛與技能。」她說。
  • 氈繡布繡合作:繡出自信 繡出幸福
    第六師紅旗農場哈薩克族氈繡布繡合作社手繡車間吉別克一邊繡著手裡的氈繡,一邊笑著說。今年,吉別克和婆婆比海恰在合作社裡掙了6萬多元。掙到錢的婦女們身份和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這項傳統的手工藝「繡」出了脫貧致富的新畫卷。12月4日,天空飄著雪花,記者走進紅旗農場氈繡布繡合作社手工車間,社員們忙的熱火朝天,合作社社長庫拉西正在教社員們繡花時針線的走向,社員們一手拿針,一手捧氈,一根根細針、一絲絲彩線在她們手中上下翻飛、自由穿梭。不一會兒,一朵朵色彩豔麗、栩栩如生的花朵就完成了。
  • 民族服飾、背帶、繡片……去貴州美術館感受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
  • 牽花繡匠人謝蓉:一根繡花針,繡出壩區好生活
    就在這時,謝蓉的心裡盤算起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牽花成非遺,文化有傳承  2012年,通過許家衝村所在的夷陵區就業局,謝蓉獲得專項支持婦女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她組織起跳廣場舞的姐妹們,成立了宜昌繡女工藝品專業合作社。
  • 「非遺」文化助扶貧:少數民族婦女繡出多彩生活
    平繡、辮繡、結繡、纏繡、貼花、抽花、堆花……幾十種針法都難不倒他們。 羅永皓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栩栩如生的花草鳥獸、粼粼的水波紋、起伏的山脈紋、太陽星芒紋等圖樣,隨他們的巧手任意勾勒,沒有一種花樣是固定不變的。 羅永皓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秀山發展苗繡「非遺」產業,讓少數民族婦女可以盡情的秀山、秀水、繡日月,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 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暨黃河流域刺繡藝術大展在...
    9月26日至28日,旨在「傳承文化根脈,錦繡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暨黃河流域刺繡藝術大展在青海西寧落下帷幕。活動由青海省創建辦、青海省民宗委、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共同主辦,包括「青繡」大賽、「青繡」服飾秀、黃河流域刺繡藝術大展、青海非遺展等系列活動。全省800名「青繡」藝人參加大賽,共產生114個獎項。
  • 民族特色+時尚元素 雲南非遺「拼布繡」獨步天下
    掌上春城訊 這兩天,盤龍區非遺傳承人王雲華正忙著趕交一批價值17萬元的貨,她的「拼布繡」被一家公司用在普洱茶的包裝禮盒上,中秋節前要發往全國各地。「拼布繡」是以棉麻布、花布為主要材料,通過剪、縫、繡、貼、補、扎等技法來製作的布藝作品。日常家居用品、手袋、產品包裝等都可以用來美化和裝飾。
  • 昌吉市阿什裡鄉哈薩克族婦女家門口繡出好生活(圖)
    昌吉日報記者 劉新新 攝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劉新新)在黨的惠民政策指引帶動下,近年來,昌吉市阿什裡鄉積極發展民族刺繡產業,通過開設培訓班和成立專業合作社,讓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族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創業就業,用一雙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 繡以民族大美,秀出中國時尚|「未來契約」全場大獎誕生記
    扶貧先扶志,想要帶動東鄉繡產業發展,需要先樹立東鄉婦女的文化自信。當擁有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她們就不再是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美好生活的設計師。」劉藝璇手持獎盃,熱淚盈眶。(繡娘創作東鄉繡品)經過實地調研,青年設計師們決定選當地常用的杏花、蝴蝶等圖案,結合現代感十足的金屬元素,打造出一整套首飾作品;以知名的東鄉羊形象結合現代蒙德裡安設計風格,賦予東鄉繡全新生命力,也讓繡娘們看到繡品更多的可能性。
  • 【我的脫貧故事】魏光美:傳承民族文化,「繡」出美好生活
    【我的脫貧故事】魏光美:傳承民族文化,「繡」出美好生活 2020-12-14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刺繡「繡」出美好新生活
    「對於完全沒有刺繡基礎的婦女,我們主要是進行一周的集中培訓。怎麼選布、如何理線、怎麼起針、如何打結,這些最基礎的小細節,合作社的老師們都是手把手教學。」 53歲的繡娘高娃說,刺繡是自己的愛好,從小就喜歡。不過以前是自己繡了自己用,現在是不僅可以自己用,還能賺錢,每月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
  • 惠苑路社區婦女巧手繡香囊
    惠苑路社區婦女巧手繡香囊 2020-06-25 0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
    (新春見聞)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中新社甘孜1月14日電 題: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作者 王鵬這位53歲的藏族繡娘繡了多年「花花」,直到3年前加入合作社,她才發現了藏繡更大的價值。羅金蓮的家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二郎村,屬大渡河流域。這裡高山林立,峽谷幽深,世代居住在此的藏族人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尤其是獨特的貴瓊藏繡,古樸自然,顏色豔麗,被譽為「指尖藏花」。
  • 融民族基因彰顯特色 注時尚元素更領風騷 雲南非遺拼布繡獨步天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融民族基因彰顯特色 注時尚元素更領風騷雲南非遺拼布繡獨步天下&nbsp&nbsp&nbsp&nbsp「拼布繡」工藝品。
  •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活動主辦方 供圖黎錦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凝集著黎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體現民族精神。黎族製作服飾使用的紡、染、織、繡方法,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紡織染繡技藝之一,被稱為紡織業的「活化石」。
  • 我的脫貧故事丨楊春妹:指尖繡出「美好生活」
    由於從12歲就跟著母親接觸繡花,這幾年,我就憑著一根針、一把剪刀、一臺織布機,在九嶺村織著布、剪著紙、繡著花,把「指尖技藝」變為「指尖經濟」,不但自己脫了貧,還帶領村裡的婦女繡出了「致富路」。楊春妹用雙語給繡娘培訓2014年,省法制辦聯繫幫扶九嶺村,在駐村幹部馮小山的幫助下,我製作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刺繡賣出了山外,馮小山還資助我一萬元啟動資金,鼓勵我發展刺繡業。於是,我開始在村裡收購農戶家自己手工繡的床單、衣服、花紋圖案,再由馮小山銷售。漸漸地,我開始自己帶領村裡的婦女製作床單,並豐富產品類型。
  • 脫貧她力量 | 劉茂菲:帶領貧困婦女繡出一條「五彩斑斕」致富路
    脫貧她力量 | 劉茂菲:帶領貧困婦女繡出一條「五彩斑斕」致富路 2020-08-12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繡,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夯實發展基礎做強「青繡」品牌從近幾年可以看出,無論是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土族盤繡,還是堪與彩繪唐卡媲美的藏繡藝術,抑或是能與蘇繡、湘繡相提並論的河湟刺繡,還是具有較高實用和收藏價值的三川土繡,以及被稱為「高原民間藝術奇葩」的丹噶爾皮繡,都被各民族婦女們口口相授、代代相傳,傳承至今。
  • 嶺南粵色丨 潮繡,方寸之間的綺夢,針筆線墨繡出廣東故事
    潮繡,是粵繡的主要流派,主要產自潮州、汕頭及揭陽等地,與蘇繡、湘繡、蜀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以立體生動、金碧輝煌、構圖飽滿和富有浮雕效果的金絲絨線墊高繡法獨異於其他繡種,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潮州珠娘免落田,銀針繡出半年糧。
  • 絲線有情,繡出世界的溫度
    她的家鄉阿壩州小金縣,世代生活著藏族和羌族的人民,這裡的婦女們個個心靈手巧,她們在衣服和鞋子上繡上自己民族的信仰和圖騰,並以敏銳的感受和浪漫的情懷把自然界的美,一一訴諸雙手和針線,表達著對生活的憧憬和對他人的情與愛。雲、水、火、花、動物,都在她們的意念中被提煉、概括、變形為或神秘誇張,或飽滿熱烈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