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在星巴克「自打耳光」,為何買一杯「小杯」咖啡這麼難?

2020-12-12 市井覓食記

在前幾年的微電影《幸福59釐米之小馬》中有這麼一段劇情,羅永浩想在星巴克點一杯「小杯」的咖啡,但遭到了女服務員面帶微笑地拒絕,反覆用星巴克自己的標準,來教羅永浩識別中杯、大杯和特大杯的區別。羅永浩與其在爭執了數個來回後,無法說服最小的杯不是「中杯」而是「小杯」,內心非常不爽,最後用「自打耳光」的方式收場,表現得特別的無奈。

星巴克為什麼不賣給顧客「小杯」咖啡?這裡面其實套路挺多

其實星巴克按照當地的杯型的分法是一共分為4種的,分別為Short、Tall、Grande、Venti ,翻譯成中文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也就是說星巴克是有小杯的。在星巴克的《飲料資源手冊》、物料儲備、甚至收銀系統中,都是可以看到Short這種杯型的,但是你偏偏在菜單上看不到「小杯」的咖啡,根本不給你選擇的機會,這裡面其實都是有商業套路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多賺錢。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顧客喜歡中庸的

有營銷專家在曾經在一家專門賣啤酒的店裡做過統計,他們把8元一杯的高級啤酒、5元一杯的中檔啤酒和4元一杯的廉價啤酒放在一起出售,結果有80%的人會買5元一杯的中檔啤酒;然後他們撤掉4元一杯的廉價啤酒,換上了一檔10元一杯的更高級啤酒,結果選擇8元檔啤酒的佔了大多數。這就是顧客的中庸之道,不喜歡廉價的,也不想買太貴的浪費錢,潛意識裡就會避開過低或者過高價格的商品。

星巴克也是如此,本來是4檔杯型,選擇中杯和大杯的會差不多一樣多,撤掉一檔小杯變成3檔,大家就會不由自主的選擇夾在中杯和超大杯之間的「大杯」,自然也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從成本成本和利潤上來考慮

小杯的杯子、杯託、杯蓋等都需要開模製作,多生產一套不同的杯型會需要很多相關的配套設備,增加生產成本,利潤卻得不到相應的增加;另外從飲品自身的成本上來將,比如含有牛奶的飲品拿鐵、卡布奇諾等,其實它們小杯和中杯用到的咖啡量都是相等的,增加的無非是牛奶的量,多加那麼幾口牛奶,就能多賺好幾塊錢,何樂而不為呢?

《北京晨報》曾經報導過,到星巴克喝咖啡,員工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你杯型,這其實有一個利益鏈條在裡面的,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超過2000家,每天經過提醒杯型,讓顧客改變初衷升杯的成功比例達到10%,光這一項,一年預計就能給星巴克增加營業收入6570萬元。

所以,羅永浩在星巴克崩潰「扇臉」,並不是服務員的問題,而是星巴克自身的營銷策略造成的。不把「小杯」放入菜牌,大概你也明白了為什麼了吧。

——老井說——

星巴克這種玩「杯型」遊戲的行為,不單單是這種連鎖企業,其實在很多商品上都能看到,我記得最早開始的醬油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的,過了十多年後,名字就變成了高級、一級、二級,現在更好了,變成了特級、高級、一級,其實醬油還是那個醬油,只不過換了個稱呼罷了。


相關焦點

  • 羅永浩:給我一杯中杯拿鐵
    一說到羅永浩這個名字你會想到什麼?錘子科技?堅果手機?最近很火的帶貨直播?
  • 每日一詞FM: 星巴克的咖啡為什麼沒有小杯?
    難 度 指 數 級 別 第一次走進星巴克的人基本全都踩過一個坑,那就是「星巴克沒有小杯」。明明是「小、中、大」三個等級的杯子,結果最小的偏偏不叫小杯,叫中杯;然後另外兩個叫大杯和特大杯。grande 和 venti 其實是義大利語,畢竟星巴克是意式咖啡屋。grande 相當於英語裡的 large,表示「大」;venti 的意思是 20,是在形容杯子的容量——20盎司(20 ounces)。這三個杯型之間每個相差3元,多加3元也就是多了一份濃縮咖啡(espresso)。而他們決口不提小杯 small 則是為了讓人覺得這裡的東西分量足、划算。
  •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我平時沒有工作要做的話,就會呆在星巴克咖啡廳裡面,雖然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喝了這麼久的星巴克咖啡,對星巴克咖啡還是有些了解的,在很多段子和故事情節裡面,都出現過類似於這樣的畫面,就是去星巴克裡面點咖啡的時候,有中杯和大杯的選擇,卻沒有小杯咖啡,星巴克咖啡廳,也因此鬧過不少笑話。
  • 星巴克的小杯到底是個什麼杯?
    「大杯是中杯,中杯是小杯,我們沒有小杯。」「你要的小杯是這個中杯,還是中間這個杯?」每一個在星巴克點單的顧客都聽過類似的回答,像是一種禪,需要思索一陣才能參透,並且你最好不要問為什麼。花非花霧非霧,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 羅永浩開賣「星巴克」咖啡 5元一杯
    免費或者低價向員工提供飲品是很多公司的福利之一,錘子科技也無限量提供免費的袋裝速溶咖啡。為了懷念公司舊址(新中關大廈)樓下的星巴克,他們從本月初正式開始向員工提供專業級咖啡,據稱已經優化得無窮接近星巴克水平了,甚至杯子也是星巴克原廠出產。
  • 羅永浩在星巴克「自扇耳光」——《幸福59釐米之小馬》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根據劇情,羅永浩在星巴克想點一杯中杯咖啡,但是店裡把小杯、中杯、大杯依次叫做中杯、大杯、和特大杯,這樣老羅點的中杯其實是店裡的大杯,老羅的不解與店員不斷的糾正很早以前,羅永浩在個人微信號聊過這個話題,不禁發出疑問:這些弱智的手法真的管用嗎?以下是羅永浩原文:你走進星巴克,想點個小杯的咖啡,服務員會告訴你,對不起,先生,我們只有中杯、大杯、和特大杯。你不得不在心裡日上一句然後說,好吧,那就給我一個中杯的吧。
  • 去星巴克點咖啡,小杯不是「small」,大杯不是「large」,那是啥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羅老師在星巴克點中杯咖啡的視頻,大家都說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星爸爸」點咖啡,你想要的「小杯」不能說small,「大杯」也不能說成large,那應該怎麼說呢?>說這麼用,是因為星巴克創始人早期深受義大利文化影響,而這種杯型的叫法也是源於義大利語。
  • 為什麼星巴克沒有「小杯」咖啡?
    我經常去星巴克,星巴克對杯型設置很有意思,關於「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還引發了羅永浩的一次「較真兒」。不過在國內很少看到「小杯(Short)」星巴克,一個「隱藏的小杯」作為重要的「價格錨點」很容易把用戶的決策目標鎖定到中杯、大杯。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
    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選項?,只有中杯消費者:那我要一杯中杯店員:你好,是小杯嗎?最小杯對吧?消費者:???星巴克杯型圖其實呢……星巴克是有小杯的但是菜單欄上從不顯示(小杯: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把我逐出菜單?)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星巴克一定要把小杯/中杯/大杯叫成中杯/大杯/超大杯?
  • 星巴克中杯、大杯、特大杯的尷尬:小杯去哪了?
    那麼為什麼沒有「小杯」呢?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是個非常有直覺的商人,在創建星巴克的時候,他儘可能獨樹一幟,使星巴克與其他咖啡店不同——無論是價格上,還是從品味上。早期的店鋪裡散發著烤咖啡豆的香味,還銷售別致的法式咖啡壓榨機。櫥窗裡擺放著各式誘人的點心,,杏仁牛角麵包、義大利式餅乾、紅桑子蛋奶酥皮糕等。而競爭對手鄧肯甜甜圈店裡有小杯,中杯,大杯咖啡。
  • 「中杯事件」發酵 只是星巴克的傲慢嗎?
    向星巴克發難的恰恰是星巴克的擁躉。上周,一名星巴克金卡會員給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寫公開信,信中表示他作為熟客在點單時被服務員連續兩次要求確認「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哦」,這讓他感覺很不舒服。這次吐槽迅速在社交網絡上發酵,網紅羅永浩也加入到吐槽星巴克的陣營中來。
  • 星巴克的杯型,為什麼被翻譯成中杯、大杯、超大杯?
    此外你拿手指著中間的杯子說:我要中杯。吧員會不厭其煩的告訴你:先生,這是大杯。(請腦補羅永浩)杯型展示是失敗無疑的。這不是給自己添堵麼?星巴克到底怎麼了?有人說,老顧客習慣了這樣的叫法。別忘了,星巴克連已經用了19年的logo都能修改。
  • 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
    去過星巴克的人都知道,星巴克沒有明確標註的小杯,而是將最小容量的杯型稱為中杯,再大點的叫大杯,最大的叫超大杯。這在點單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會引發誤解,我們來圖解一下:除非你要超大杯,不然肯定要跟店員就杯型的正確性討論一下。要是討論不出個結果可能就得像羅老師一樣,氣的自扇耳光了。
  • 星巴克沒告訴你的八件事:到底有沒有小杯這個尺寸?
    對於普通咖啡,咖啡杯的大小並不能代表咖啡因的多少。通常來說,大杯咖啡上面更多的是牛奶和泡沫,而不是濃縮咖啡。以最受歡迎的焦糖瑪奇朵為例,不管是中杯還是大杯,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只會放兩份濃縮咖啡。  2.在那家門店能學到最多?
  • 星巴克沒告訴你的秘密:到底有沒有小杯?網友:那都是套路
    今天我們從星巴克的杯型選擇中來了解一下。星巴克是國外的品牌,入駐中國已經很多年了,基本上每個城市都能找到它。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走進星巴克,都會遇到過這個坑,那就是「星巴克沒有小杯」。他們對杯型設置很有意思,最小的不叫小杯,叫中杯(tall),中杯叫大杯(grande),大杯叫特大杯(venti)。不過呢……星巴克其實是有小杯的,只不過是隱藏在菜單裡面了。
  • 在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中,究竟藏了哪些營銷秘密?
    馬克杯、保溫杯、吸管杯、玻璃杯……賣咖啡的星巴克不斷推出杯子,究竟星巴克的杯子裡蘊含了哪些營銷哲學?關於中杯/大杯/超大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老師「較真」畫面。星巴克杯型中常見的是中杯/大杯/超大杯,容量代號分別是:Tall(354ml)、Grande(437ml)、Venti(591ml),價格分別是27、30、33元。雖然還有一個Short(236ml)的小杯,據說此杯子是給星巴克的濃縮咖啡特定的。
  • 星巴克除了中杯/大杯/超大杯,在杯子上還有哪些奧秘?
    星巴克的周邊基本上包含:手機殼、鑰匙扣、卡套、杯子等。其中星巴克特別喜歡在杯子上做文章,比較火的杯子就有:貓爪杯、十二星座情侶杯,以及做了21年的聖誕杯等。在貓爪杯意外爆火後,隨後星巴克在其官微PO出一組「小熊星杯」。可見,貓爪杯的作用不容小窺,才使品牌這麼急切的再出杯子。
  • 「自扇耳光」還歷歷在目 羅永浩又搭檔沈騰拍起了新電影
    【手機中國新聞】在手機市場失利後,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為了還債「被迫」做起了直播帶貨,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已經還掉了一大半債務。除了電商直播外,羅永浩還順便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 做起了「領笑員」,獲得了不少關注。現在,羅永浩又與沈騰合作拍了個新電影!
  • 這才叫營銷:麥當勞的咖啡明明可以續杯,卻又設置了大杯小杯
    作為一個咖啡師,幾乎沒有想過在麥當勞、肯德基喝咖啡會是個什麼樣的體驗?今天暫且不談咖啡到底好不好喝,而是聊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麥當勞的早餐咖啡,儘管可以續杯,為什麼還要設置大杯小杯呢?麥當勞十點半之前供應早餐,早餐裡面有一樣鮮煮咖啡是可以續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