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抒彥
通訊員 徐海濱 呂毅
由「大學區」轉變為「共同體」改革,成立18個「初小共同體」,構建「學段無縫連接、學校縱向協作」的新型管理模式;組建8個教育集團,輻射著不同數量的新校與老校,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問題……市北區加快推進共同體改革和集團化辦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優質教育遍地開花。
縱向深入 成立「初小共同體」,學段無縫連接
今年,市北區全面梳理7年學區制改革的有益經驗,實施「初小共同體改革」,結合市北教育實際,由各初中牽頭帶領對口招生小學或周邊小學,組建起18個「初小共同體」,市北區57所公立小學全部參與其中。共同體的成立致力於解決小學和初中課程不銜接等問題,構建「學段無縫連接、學校縱向協作」新型管理模式。實現由「大學區」到「共同體」的過渡,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這無疑是給家長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初小共同體』構建的是『學段無縫連接、學校縱向協作』的新型管理模式,實施這項改革就是為了解決以往初中和小學之間課程缺少銜接,資源無法共享等問題。」據市北區教體局工作人員介紹。
18個「初小共同體」統籌使用內外教育教學資源,深化以課程融合推動初小銜接,組建專門銜接課程開發團隊,自啟動改革以來,各共同體基於初小銜接開發出的精品課程已達40餘門。
橫向拓展 集團化辦學,教育迎來新起點
在成立「初小共同體」的同時,為破解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難題,市北區橫向實施名校集團化戰略,先後成立8個義務教育集團,引進3個市優質教育集團,近期又有4所學校加入市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全區共有29所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組成名師團隊30餘個,培養名師50餘名,新增優質學位3萬餘個。
8個教育集團在成員校組合上輻射著不同數量的新校與老校。因此,為了更精確地幫扶不同學校的發展,各教育集團採取的方案也有所差別。
名校帶老校則更多以融合優質教育資源為主,為老校注入更優質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理念,盤活教育資源,讓「老樹發新芽」。2020年成立「上海路小學(青島市第五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將包頭路小學、重慶路第二小學兩所老校納入集團。通過優勢共享,激發老校辦學活力,迅速拉升老校辦學品質及辦學聲譽。
除此之外,市北區還跨區域引進名校,在全市率先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實現合作辦校的高質量、高起點、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