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個英語不咋樣,但他數學好,昨天考完還挺高興……」
「難嗎?快走,車裡涼快。」
「怎麼還不出來?是不是走過了沒看到咱?」
人聲紛雜環繞周身,我努力伸長脖頸,試圖讓目光越過攢動的人頭探入十餘米外的警戒線裡;考生們迎著無數道像我這樣的目光一個個從警戒線裡走出,復而融進茫茫人海。疫情讓2020年的高考變得特殊,但在那幾天裡,萬千家長的殷切期盼乃至舉國上下的聚焦卻與過去幾十年無差。
今年,終於輪到了我們。進考場前,我對她說:「盡力了就好。」她笑著應答,揮一揮手裡的透明文具袋,轉身,馬尾甩出一道弧線,背影匆匆,很快消失不見。我想像此時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她正獨自在紅色橫幅下、金屬探測儀間穿行,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等到開考後半小時,我確定她沒有出現意外情況便回到旅館,準備晚餐。打點好後差不多就到點兒了,我又趕到考點,在一張張被口罩覆蓋的臉上尋找那雙熟悉的眼睛。
高考是命運向十八歲的少年們發起的第一次挑戰。高考很累,很苦。走過學生時代的人應當都明白,那些一個人、一盞燈、一桿筆、一堆題的夜晚,孤獨與清苦被無限放大,最是難熬。心疼她累,能做到的只有每周備好她愛吃的飯食,多說些鼓勵的話,讓她不因為家裡的事情分心;臨到考試,早早請好假包攬所有學習外的事務,每天送考,接考。儘管這已不輕鬆,儘管還想做得更好,卻也明白多做無益,剩下的,只能靠她自己。
不得不承認,高考在今天仍是最公平的考試。只要坐進考場,富貴與貧窮,美滿與孤苦,一切差別都被同樣的空白答題卡取代;在掃描儀與讀卡器面前,眾生平等。有了高考,山溝田野裡的孩子得以進入新天地,貧困家庭中的孩子得以叩開新大門,愛交朋友的孩子得以結識來自五湖四海的夥伴,熱衷學習的孩子得以暢遊知識之海……高考是進入社會的必修課,是實現階層躍遷的通道,是打破宿命的良機。一摞摞試卷,以最精密的保護措施遙遙運來,承負著多少人的希望;那一紙通知書,浸透多少血汗,又牽動著多少顆熾熱的心臟!
我看她背起書包,看她戴上眼鏡,看她今年十八。高考的重要性即使被外界強調億萬遍,十八歲懵懂的她也未必明白這場考試會怎樣書寫自己的命運。或者說,誰也不知道,這會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驚喜,還是一場永久的意難平。可憐天下父母心,不求孩子飛黃騰達,聲名顯赫,唯願其幸福快樂,少些遺憾,平安一生;高考不過是能實現更多可能、提供更多選擇的最有效渠道。身為人父,緊張忙碌,未能免俗,相信全國家長如出一轍。這一場高考,送別了孩子們單純美好的中學時代,也送別了家長們最後一段為孩子辛勞奔忙的日子;轟轟烈烈的高考過後,他們的漫漫人生路還得由自己來走。以後,要看她羽翼漸豐,要看她舒展翅膀,要看她飛向遠方。
盡人事,聽天命,祈願折桂步蟾宮。希望所有付出都有收穫,所有的努力皆有回報,「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