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妝品的主要原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化妝品需求也日益增多,應用於製造化妝品的原料也更趨廣泛。
目前,世界上用作化妝品的原料已達350種,包括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
但為了保證人體皮膚的安全性,對化妝品的原料檢驗很嚴,如在日本,雖全國已有近250種化妝品原料,但允許使用的僅80多種。
在我國用於化妝品的原料主要有10大類:
①油脂、蠟類;②粉末類;③黏液質類;④色素;⑤溶劑類;⑥香精;⑦表面活性劑類;⑧藥劑類;⑨保溼劑類;⑩防腐劑和抗氧劑。
二、化妝品為什麼能被皮膚吸收
一般來說大部分物質都不會被皮膚吸收,如凡士林、矽油、液體石蠟等礦物油不容易被吸收。
但礦物油混合表面活性劑後,很容易滲透到皮膚中去,而成為化妝品美容的主要成分之一。
動物和植物油脂(如豬油羊毛脂、橄欖油)比較容易被皮膚吸收。油溶性激素類和脂溶性維生素A、B、E等容易被吸收。
化妝品中的珍珠粉如直接塗在皮膚上是不會被吸收的,只有將珍珠粉經水解反應成珍珠液,成為低分子量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才有可能隨乳劑(營養霜的膏體)被皮膚吸收。
三、哪些化妝品對皮膚最適合
人的皮膚表面覆蓋著一層天然的皮脂膜,醫學上稱為「乳化膜」。
健康皮膚的「乳化膜」是呈弱酸性的,即pH值為4.5~6.5,平均5.7,一般男性皮膚更偏酸性,所以皮膚本身具有一定的殺菌和自身淨化作用。皮脂膜還具有緩衝性,日本學者實驗表明:pH5.4的皮膚,接觸pH為10的肥皂水,皮膚的pH即接近8,30分鐘後pH為7,1小時後pH為6.3,幾乎恢復原來的狀態。
由於皮膚為弱酸性,故認為鹼性化妝品對皮膚是有害的,例如肥皂。
在皮膚緩衝性所及範圍中雖不存在這個問題,但皮膚的這種緩衝功能也因人而異,當緩衝功能弱的皮膚或當皮膚的緩衝功能減弱時,使用鹼性大的化妝品就容易使皮膚發炎或出斑疹。
研究結果表明,具有酸性而緩衝作用較強的化妝品對皮膚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