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一份研究顯示,76%的新冠患者在出院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個持續症狀。其中,疲勞或肌肉無力(63%)是最常見的症狀,睡眠障礙(26%)、焦慮和抑鬱(23%)也頻繁出現。
這一研究結果,來自對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之間出院的1733名新冠肺炎患者的跟蹤隨訪。這期間,金銀潭醫院共有2469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最終招募了1733名參加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測試和6分鐘的步行測試。患者的年齡中位數是57歲,其中男性897人(52%),女性836人(48%)。
該研究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共同完成,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張定宇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為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者同時發現,在發病6個月後,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更可能呈現肺功能下降和胸部影像學異常,這提示肺功能仍未完全恢復。
研究稱,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的疾病,才剛剛開始了解它對患者健康的長期影響。隨訪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後仍然會繼續受到該病毒的部分影響,因此出院後的醫療照護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對於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而言。
新冠肺炎對人體的傷害到底如何,目前研究的時間和樣本都不是很大,但這種研究無疑能夠更多了解該疾病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全面影響。
這一研究還發現了抗體的變化情況。研究人員對94名患者在感染急性期和發病6個月後的新冠抗體進行檢測,與急性期相比,在發病6個月後患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滴度下降超過一半(52.5%)。也就是說,與急性期相比,發病6個月時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水平下降明顯,這帶來了對患者愈後再次感染可能性的擔憂。
不過研究者也提出,由於在急性期和隨訪時都完成抗體檢測的患者數量有限,未來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來闡述抗體隨時間的動態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