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20:04:45
6月已行至月末,港交所迎來了又一波「新股上市潮」。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6月29日,8家公司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主板上市,創下港交所上半年單日遞表公司數之最。榮昌生物便是其中一家,且是其中唯一一家生物創新藥公司。
榮昌生物成立於2008年,總部坐落於山東煙臺,是一家創新生物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和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生物藥,用於治療中國乃至全球多種醫療需求未被滿足的自身免疫、腫瘤科和眼科疾病。
目前,公司已建立一個全面一體化、端到端的醫療平臺,涵蓋了所有關鍵的生物藥開發功能,包括發現、臨床前藥理學、工藝及質量開發、臨床開發及GMP生產。
依託於其創新研發平臺,榮昌生物開發了超過十種候選藥物的完善產品線。其中五種為針對17種適應症的臨床開發階段候選藥物,及五種以上為IND準備階段的候選藥物。
泰它西普(RC18)和disitamabvedotin(RC48)是榮昌生物當前研發進度最快的兩種在研藥物,正於中國及美國進行針對六種適應症的註冊性臨床試驗。
其中,泰它西普在中國用於治療SLE的新藥申請(NDA)已於2019年11月被中國藥監局受理,並於次月被納入優先評審。預計將於今年第4季度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後,在國內進行商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榮昌生物的核心候選產品,泰它西普主要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於15歲至40歲女性,全球大約有500萬名患者。該病臨床表現複雜,可造成皮膚、關節、腎 髒等多個臟器損傷,但臨床上卻鮮有專門針對該適應症進行治療的藥物。
目前我國臨床治療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常規治療多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為主,其中常用激素類藥物有己曲安奈德、丙酸氯倍他索、倍他米松丁酸丙酸酯和潑尼松等,免疫抑制劑有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羥氯喹、環孢素、雷公藤總苷和環磷醯胺等。但以上藥物往往有較大的毒副反應,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中國生物藥市場預期由2019年的0.03億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2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82.4%。
在全球範圍內,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生物藥市場同樣需求廣泛。從市場規模來看,其銷售收益由2015年的約4億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2.1%。預期將進一步按複合年增長率29.3%增加至2030年的132億美元。
面對這一龐大的全球市場,泰它西普的市場開發前景較為可觀。原因在於其是國內在重大疾病領域,為數不多的完全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且有效的藥物。
在作用機理上,泰它西普可以通過抑制BLyS和APRIL兩個生物活性分子來阻斷B淋巴細胞的增生和T淋巴細胞的成熟,從而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達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目的。
泰它西普同時作用於兩個靶點,雖然有利於幫助機體自身免疫功能更趨向於正常化,但其研發難度較大。不過目前來看,榮昌生物已克服技術壁壘,並且其相關技術已獲多項發明專利,在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取得發明專利授權。
根據新藥上市時間表,泰它西普預計將於今年第4季度獲批上市。這意味著,截至目前榮昌生物仍處在未盈利狀態。
除了2018年提供臨床前開發獲得服務收益外,榮昌生物目前並未從其主營業務中獲取任何收益。並且由於RC-18和RC-48均進入了註冊性臨床試驗階段,因此在2019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增至3.52億元,同比去年的2.16億元增長62.7%。
與許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類似,在「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榮昌生物同樣面臨著短期的現金流短缺及負債問題。
招股書顯示,2019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454.5萬元。與此同時,截至去年年末,公司貿易應付款項和其他應付款合計7.87億元,其中公司應付榮昌製藥的借款及應付利息達到5.88億元。並且,在2018年和2019年,榮昌生物整體都處在淨資產虧損狀態。
直到今年一季度,公司獲得投資者按總代價1.05億美元認購股份,才將現金及銀行結餘增至3.11億元,從而緩解了公司財務壓力。
此外,在招股書風險因素中,公司曾提及其過往的貸款轉帳安排存在違規現象。榮昌生物曾將用於向關聯供應商付款的貸款所得款項用於包括與邁百瑞進行結算、 償付欠付榮昌製藥的關聯方貸款和應付款項等其他用途造成違規。
以上問題一定程度上從側面反映出榮昌生物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財務壓力,而這也是其選擇赴港上市,打開新的融資渠道的原因之一。
不過,作為國內少有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創新藥公司,市場對其的估值判斷並不會過多糾結於其存在的財務因素,而是更傾向於對其核心產品未來開發潛力的判斷。因此,基於榮昌生物核心產品泰它西普的上市時間表,以及國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市場潛力,港股市場或仍將給予榮昌生物較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