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

2020-12-21 中國科學院

  近日,Science Bulletin 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了題為Discovery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in a hydrothermal system 的文章,報導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科學」號科考船的2016年深海熱液航次中,研究人員利用「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上搭載的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在深海熱液區(1400 m)發現了具有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噴發的熱液噴口,利用自主研發的深海熱液溫度探針測定超臨界二氧化碳噴口溫度約為95°C,進而使用RiP探針直接在深海原位探測了噴發狀態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發現深海超臨界二氧化碳拉曼譜峰在頻移、半峰寬等光譜參數上與實驗室內模擬獲得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是完全一致的。同時,原位超臨界二氧化碳拉曼光譜中不僅含有甲烷、硫化氫、硫酸根等組分的拉曼特徵峰,還含有大量的氮氣以及多個未知組分的拉曼峰,遠遠高於周圍海水。雖然單從拉曼光譜信息上很難確定未知峰對應的化學物質,但是拉曼特徵峰的峰位可以反映化學鍵的信息。對拉曼特徵峰的歸屬表明,這些未知峰大多與C-HC-CC-NN-H有關,這證明深海熱液區噴發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中很可能含有大量有機物質。考慮到超臨界二氧化碳在甲酸、胺基酸等有機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推測這些未知的有機物很有可能與胺基酸合成相關。

  地球生命起源與初始有機質形成一直廣受關注。生物學研究表明超嗜熱菌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共同祖先,因此熱液系統一直被認為與生命起源密切相關。但是熱液流體中缺少合成胺基酸的關鍵元素——氮,這是早期生命起源於熱液假說最致命的問題。而此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大量富集氮氣,為早期地球從無機到有機的過程提供了絕佳的反應介質。近期有實驗表明在超臨界二氧化碳和礦物的參與下,從H2O-CO2-N2體系中可以合成四種胺基酸包括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由此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早期地球生命起源模型。月球形成後的幾百萬年間原始大氣逐步形成,此時的原始大氣中含有數百大氣壓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及氮氣等。在原始海洋形成後,當溫壓條件大於31°C7.3MPa時,二氧化碳將以超臨界流體相態存在,因此在地球表面存在超臨界態的二氧化碳層。在水圈與大氣圈的交界面上,氮氣和礦物微粒可以被稠密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所吸附。超臨界二氧化碳、水、氮氣在礦物顆粒的催化下,形成了初始的有機物胺基酸等物質,從而完成了從無機到有機的轉化,並產生了生命體必須的胺基酸等有機大分子。

Science Bulletin2020年第11期封面文章

深海雷射拉曼探針(RiP)在深海熱液區原位探測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

早期地球初始有機質形成模型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倒置湖充滿大量閃閃發光水體
    結果表明,該區域倒置湖內水體,從頂部至底部依次為高溫蒸汽相、熱液流體與海水混合相以及底層的正常海水相。頂部流體的溫度最高可達383.3℃。據專家介紹,氣態水能夠在該區域的海底之上存留,得益於該區域獨特的熱液煙囪構造。而此次新發現有助於揭示此類低密度氣象,熱液噴發系統的熱液硫化物礦化過程,以及對深海環境的影響,該成果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網友評論有網友 表示:深海裡有太多奧秘值得探索。
  • 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的壓縮機低壓部分結霜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的壓縮機低壓部分結霜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2vugqc」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超臨界流體能源系統方面英文專著出版
    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以布雷頓循環為代表的超臨界動力循環及高溫熱利用等技術近年來在國際上已成為前沿熱點,並逐步從基礎數據積累進入到兆瓦級商業系統開發階段。不僅如此,流體在跨越臨界區域時的相變過程和機理研究對許多關鍵領域的突破十分重要,如超臨界發電、太陽能熱利用、新一代核能系統、航空航天工程、規模化儲能、精細化工及材料工程等。
  •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什麼狀態表示正常運行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什麼狀態表示正常運行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探索神秘「蔚藍」的「利器」——世界海洋日看我國自主研發深海...
    新華社發  「一照」即知「何方神聖」  熱液、冷泉是近年來深海研究熱點,但要想知道這些流體的準確組分卻異常困難。因為如果將熱液樣品帶回實驗室分析,受溫度、壓力變化及海水混入影響,熱液噴口流體的化學成分或濃度會明顯改變。
  • 自然界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舒蘭市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自然界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舒蘭市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2020-05-12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火山噴發能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呢?看完之後才明白其實人類並不渺小
    數十億年來, 火山噴發這樣的地質過程控制了大氣中碳的濃度, 因為火山活動是碳元素從地幔進入到大氣層的主要方式。地幔中的碳元素大部分是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 但也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幔深處, 溶解於液態巖石中。
  • 超臨界流體是什麼?
    濃霧之下的天王星模糊不清,甚至天王星的雲層只有用一些特殊手段才能觀測到。哈勃太空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美國宇航局著名的旅行者2號和哈勃望遠鏡僅觀測到小部分的天王星結構。天王星大氣的頂層是由纖細氣體組成。在這顆行星的深層,溫度和壓力總體上升。
  • 從姜精油談蒸餾法&超臨界的優缺點
    液態二氧化碳然後充當溶劑取得天然植物物質和揮髮油含量,溶解到液體中的二氧化碳。然後,CO 2被帶回到自然加壓,二氧化碳蒸發返回到其氣態和剩下的是所得到的油狀物。上圖展示的這一套運用」高壓、低溫」的萃取方式的設備與設備非常複雜且昂貴,其精油標示為「CO2 Extraction」。
  • 從姜精油談精油萃取/水蒸餾&超臨界
    ▼現代的生薑精油採用超臨界CO2萃取法萃取生薑精油,是以CO2為溶劑,在超臨界狀態下把生薑中的生薑精油萃取出來,由於CO2的特性和常溫超臨界萃取的生薑精油在採用氣相、液相色譜處理系統,用面積歸一化法測得生薑精油各組分相對含量,並確定了以特徵成分6-姜辣素的含量做為產品標準,使得生薑精油產品標準化,所得到的生薑精油香氣純正自然、風味完整、品質穩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薑風味成分,是原汁原味的高濃縮產品。
  •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高品質是產品的重要選購標準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高品質是產品的重要選購標準 ,「12vugqc」二氧化碳萃取,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萃取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地學前沿|《Geology》2020年第12期論文導讀(下)
    通過對地貌的研究、化學蝕變的觀測以及數值氣候模型,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地表水和降水是以固態還是液態的形式存在。該文研究了共96個開放型及封閉型湖泊,並通過簡單的平衡水文模型來約束火星早期的一定時間範圍內流域盆地的降水量。並且這些湖泊系統中還包含13個由封閉湖泊和開放型湖泊所構成的水文系統,從而使得對降水的估算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