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壺友詢問綠泥有關知識,說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所謂綠泥,都是加了化工料調出來的。尤其是很綠很綠的壺,都有毒,做壺的人自己都不用那種壺,專門賣給不懂的人。
可是,顧景舟也做過綠泥的壺,難道也是化工壺?拍賣場上動輒成百上千萬的綠泥壺,能買顧老壺的都是不懂的?
▲顧景舟 均玉壺
成交價:RMB517.5萬元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霧裡看花,朦朦朧朧,迷迷惑惑。當那層迷霧最終被撥開的時候,一切才恍然大悟。
▲顧景舟 均玉壺
一般來說市面上的綠泥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經調製的原礦綠泥,一種是加入氧化鈷調色的民國綠。傳說中有毒的,很綠很綠的即指民國綠(實際上有沒有毒呢,請看完全文)。
01
原礦綠泥
綠泥,屬粉砂質泥巖,是以礦料外觀呈色命名的一個大類。
綠泥因含鐵量較少,且以鐵離子為主,所以礦料基本上呈現深淺不一的綠色調。
▲綠泥原礦與燒制試片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氣氛中燒成後,除少量顆粒質點的變化外,綠泥基本呈現純正黃色調。
▲原礦本山綠泥 文心壺
根據開採礦區以及所屬礦層的區別,綠泥具有多種不同的外觀及燒成效果。
▲墨綠泥原礦與燒製紙片
墨綠泥,也是綠泥的一種,燒成顏色也成純正的黃色調。
之所以叫墨綠泥只是因為原礦的色澤如墨,方便與綠泥原礦區分,並不是某寶上面宣傳的壺燒制來墨綠色。
02
民國綠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民國綠是安全,不要把他簡單粗暴的歸類為化工泥,先了解清楚情況再下結論!
民國綠是將著色金屬氧化鈷適量加入本山綠泥或其他原礦泥料中配製而成的一種紫砂色泥。(注意:適量這個詞)
▲朱可心 雲龍壺套組
這種配製方法,始於民國時期宜興陶瓷職業學校王世傑老師,故稱「民國綠」。
▲青花
古人用蘇麻離青來製作青花瓷,蘇麻離青是原產于波斯的一種進口礦料,內含氧化鈷,燒制後呈現青綠色、藍綠色。民國綠的調配靈感就是來源於它。
國家安全飲用水標準(GB 5749-2006)中對鈷元素的飲用水標準限量為1000ng/ml。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宜興市茶文化促進會曾挑選了十款不同泥料不同年代的壺,對這些紫砂壺衝泡過程中金屬元素的溶出量是否安全進行研究。
研究表明,民國綠壺浸泡24小時,水中的鈷含量為1.252ng/ml,浸泡21天,水中的鈷元素含量為12.55 ng/ml。遠遠低於國家標準。
物理學的標準是,溶解度。氧化鈷,不溶於水。大可以放心使用。
▲王寅春 周盤套組
燒制完成後的民國綠壺,根據加入氧化鈷的比例和燒制溫度成不同的藍綠色調,色澤深沉,非常自然。
在正常溫度燒成條件下,氧化鈷的上限為2.5%,氧化錳的上限為2%。
▲汪寅仙 南瓜
這裡特別注意:
如果遇到賊亮的民國綠紫砂壺,又發色不正常,還是務必小心。
▲不正常的綠
第一有可能是泥料的拼配比例不對,第二則是使用了別的成分不明的添加劑,有無過量添加不明化學元素等無法保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