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陸遊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豐子愷說,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哪有那麼多順心遂意。
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擁有一份積極樂觀的心態,那麼,即便是風雨如磐又能奈我何?!
常把逆境作順境,風雨之後見彩虹。
南宋詞人張孝祥就把這種坦然的心境寫在了詞中,給人以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之感。
宋孝宗乾道三年,張孝祥乘舟途經洞庭湖畔的黃陵山下時天氣突變,船行受阻,那個夜晚不得不滯留湖中。
面對突發狀況,詩人沒有惴惴不安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把那驚濤駭浪當作優美的樂曲來品味和欣賞,並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西江月·阻風三峰下》詞。
01
賞析: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宋.張孝祥《西江月·阻風三峰下》(上闋)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詩人的行船遇風阻,泊舟黃陵山下的所見和所感。
第一、二句是描寫起風之前洞庭湖上的湖光山色。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
秋天的洞庭湖,周圍山色濃鬱蒼翠,坐在船上放眼望去,美麗的秋景盡收眼底。
風平浪靜的洞庭湖廣闊無垠,一望無際,湖水平穩,遠遠望去就像平鋪在那裡一樣。
「滿載」和「平鋪"兩組詞語,真可謂是神來之筆,詩人把秋日洞庭湖的壯美和恬靜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那一刻,美麗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置身如此美輪美奐的湖光山色中,船上的詩人怎麼不會心曠神怡心生欣喜呢?!
第三、四句寫風剛剛要起時的洞庭湖景色。
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微風拂過灑滿夕陽的水面,洞庭湖立刻泛起粼粼波光。
如此美麗的景色,應該是水神留客,故意製作出來的吧。
夕陽西下,天色近晚,微風初起,天氣乍變,這是要變天的前奏,船家只好拋錨停舟以待晴好。
風起船停,前行受阻,可詩人並未抱怨,還說眼前的美景是水神為了留他欣賞夕陽而故意放出來的。
可見,此刻,詩人的心境是多麼的安閒自在,這同時也是他心胸豁達的體現。
原來,不抱怨,也是一種人生境界,而且還會看到與別人眼中不一樣的景致,多好。
02
賞析: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嶽陽樓上。——宋.張孝祥《西江月·阻風三峰下》(下闋)
這首詞的下闋,主要寫停船後詩人的心理活動。
第一、二句是寫詩人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所思所想。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詩人盼望著明天風向回好,自己的旅程就可以繼續了,如果是這樣,那麼今晚露宿洞庭湖又有什麼關係呢?!
對於不能及時起程,詩人雖然內心有隱隱的焦灼之感,但又不失其樂觀曠達的心境。
第三、四句寫詩人對驚濤駭浪的想像和對明日天氣晴好的憧憬。
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嶽陽樓上。
風浪湧起時,洞庭湖上那陣陣波濤聲就好似龍宮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
既然龍宮都奏響了這麼歡慶的樂曲,明日準是個好天氣,航船就能正常行進。
那麼,明天就一定能到達嶽陽樓並可以在上面欣賞洞庭湖的美景勝狀了。
風雨的前方,是彩虹的方向。
既然不能改變眼前的境遇,那麼何不就順其自然呢,保持一個好心態,靜待峰迴路轉,這也是彼時船中詩人的心態。
縱觀整首詞,雖然是旅途遇險,可不見詩人一絲一毫的抱怨和頹廢之情。
相反,面對突發狀況,他卻抱著一份積極樂觀的心態,著筆輕鬆,沒有懊惱,更無半點沮喪之心,對明日,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美好和希望。
結束語:
張孝祥,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是南宋著名詞人和書法家。
他是唐代詩人張籍的第七世孫,才華卓越,善詩文,詞尤佳。
張孝祥的詞,世人如此評價:「上承蘇軾下開辛棄疾愛國詞派之先河」,風格宏偉豪放,他是「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於湖居士文集》和《於湖詞》等存世。
張孝祥少有才華,二十三歲即高中狀元,但因其是站在對金作戰的主戰派一方,所以屢遭秦檜一黨的打壓迫害,仕途並不順利。
儘管人生並不是順風順水,但其骨子裡的那份積極樂觀和豁達開朗卻從未泯滅,那份心態不但激勵自己也鼓舞后人。
蘇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雖處逆境,屢遭挫折,卻不畏懼不頹喪,這是一種多麼倔強的性格和曠達的胸懷。
在《西江月·阻風三峰下》一詞中,張孝祥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臨危不懼和淡定從容,與蘇軾的曠達是何其相似。
詩在遠方,也在腳下,風雨人生,若能擁有一份如詩人一般豁達的心態,安之若素,淡定從容,那還有什麼是不能逾越的呢……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立即刪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