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李白是有幾分相似,兩個人都是嗜酒如命,而且才華橫溢,不過兩個人的命運卻又是大不相同,李白儘管沒有受到重用,但是他活得瀟灑,一輩子無非是遊山玩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但是蘇軾不一樣,他顛沛流離,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最後在湖州知州的任上給宋神宗上了一封謝表《湖州謝上表》,可能是用詞有些過激,從而激怒了宋神宗,於是爆發了「烏臺詩案」,後來被貶到了黃州。
黃州可以說是蘇軾悲痛的開始,在這裡他生活了好幾年,不過儘管生活中陷入了困境,但是他依舊從容地面對生活,還寫下了無數經典的優美名篇,其中最著名的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不過在這眾多的作品中,我個人還是更偏愛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這首詞生動有趣,同時又充滿了哲理。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宋代: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在黃州生活了三年,這個時候他早已化悲痛為力量,變得更加從容,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是與眾不同。而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詞情感細膩,不僅有著對於現實生活充滿深情的描寫,另外還有著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正是這樣的一種創作手法,使得這首詩有別於其它的作品,顯得更具有哲理性,也更加的深刻。
當時蘇軾正是在朋友家裡做客,由於貪杯多喝了幾杯,以至於喝醉了,等宴會散後回到家裡已經是半夜了,這個時候家中的僕童早已睡下了;他在外面敲了半天的門,但是僕童並沒有來給他開門,但是他並沒有再敲,而是一個人去到了江邊靜坐,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詞。
詞的上片先是寫了自己當時的處境,還有起因,夜裡在東坡喝酒,所以多喝了幾杯,這個時候回到家裡已經是三更半夜了。家中的僕童早已是鼾聲如雷,他在外面敲了許久的門,家中熟睡的僕童也沒有出來敲門。這個時候的蘇軾很有趣,他並沒有生氣,也沒有再去敲門,而轉身拄著拐杖去到了江邊聽水聲。從這幾句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蘇軾內心是很憂愁,但是他並沒有釋放出來,而是一個人去到了江邊靜坐。
詞的下片則是更加有趣,也寫得更為深刻,一個人在江邊,周圍沒有一個行人,此時他內心感慨萬千,想到了過往的歲月,還有當下的生活,一時之間當真是百感交集。夜裡又是有風,還有一些寒冷,這些都使得蘇軾深有感觸。所以在最後兩句中,他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又是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我正想從此不再過問任何的事情,只想要駕著小舟,從此泛舟湖上,在這江海裡寄託自己的一生。只有蘇軾這種心胸豁達的人,才能夠寫出如此富含哲理的詩句。
蘇軾的詞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有趣,也很是有哲理,在這首經典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一詞中,他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當時的處境,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深刻的哲理;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只要能夠理解這首詞,從中感悟一二,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有所幫助。